華文網

限制外援U23球員新政後遺症集中爆發,中超聯賽亂就一個字?

為了提高國內球員水準,本賽季,足協出臺了限制外援和U23球員使用兩項新政。外援上場人數變成3人,每隊首發陣容中至少要有一名U23球員。從前四輪比賽來看,兩項新政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一些球隊甚至被動應付,聯賽怎一個亂字了得。

足協取消了亞洲外援政策,3+1變成了3+0,一場比賽只能派上三名外援。以前,亞洲外援基本都是很多球隊的後防主力,如申花隊的金基熙、上港隊的金周榮、富力隊的張賢秀等。如今,在外援新政下,

韓國外援都坐在了替補席上,申花、國安、上港等球隊的後防線變成了清一色的本土球員。這個政策最直接的後果是,中超球隊越來越多開始採用703的簡單粗暴打法,即後面7名國內球員防守,進攻全交給三名外援。由於缺少了一名外援的串聯,直接導致比賽犯規不斷,比賽斷斷續續不流暢。

足協的U23球員新政出發點是好的,就是讓他們在實戰中得到鍛煉,積累比賽經驗。不過,U23新政並沒有規定球員的具體出場時間。換句話說,只要有U23球員首發,哪怕上場一分鐘就被換下,俱樂部的做法也不違規。中超球隊恰恰看到了這個政策的“漏洞”,U23球員的出場時間紀錄不斷被刷新:智誠和遼足比賽中,遼足U23球員王嶠出場16分鐘就被換下,

成為新政實施後第一個被換下的U23球員。恒大和上港比賽中,上港隊的U23球員張華晨第15分鐘就被換下,打破了王嶠的紀錄;上港和魯能比賽中,張華晨僅僅踢了11分鐘就被博阿斯換下,刷新了自己保持的U23球員最快被換下紀錄。

其他中超球隊也將U23球員作為主要換人對象。

而對一些早已坐穩球隊主力的U23球員來說,這項政策並沒有太大影響。像河南建業隊,竟然在和國安隊的比賽中派出了四名U23球員。由此可見,各隊執行U23新政並不太統一。在足協新政下,中超聯賽正在變得激烈有餘,精彩不足,技術含量和流暢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果由於實施新政,導致聯賽水準下降,那麼足協就需要反思一下,這樣的新政到底有沒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