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了錢,非洲人正打開地球“碳倉庫”,或葬送人類的未來!

在濕地、沼澤和雨林等景觀中,部分腐爛的植物埋藏在土壤中,會逐漸轉化成一種特殊物質——泥炭,你可以把它稱之為最初級的煤。

這樣一說你就能明白,植物通過光和租用儲存起來的碳,在這個過程中也轉化進了泥炭之中,這意味著當泥炭變幹或燃燒時,它可能將碳元素再度釋放進入大氣層中,成為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雖然泥炭地只占地球地表面積的3%,卻儲藏著全球1/3的土壤碳,是地球上名副其實的“碳倉庫”。

隨著世界的不斷升溫和人類活動的破壞,世界許多地區的泥炭地正在面臨危機:世界上有著眾多泥炭區,更不乏像亞馬遜雨林和非洲剛果盆地這樣的儲量龐大的泥炭地。它們是地球的“碳倉庫”,也可能變成危險的潘朵拉魔盒。因為當它們受到破壞,萬年來堆積的碳儲備會被重新帶回到大氣中,

加劇全球變暖,最終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

2017年一份刊登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非洲剛果盆地雨林的濕地中,儲存著世界上熱帶地區最大面積的泥炭地。

但與此同時,剛果(金)混亂不堪的政治環境和落後的經濟卻讓這裡的泥炭地飽受威脅——人們需要雨林,

伐木者垂涎雨林的巨大經濟利益,而官員們則在木材採伐、加工、運輸和出口等各個環節上收取賄賂來牟利。甚至還有中國伐木商人參與其中。

森林砍伐只是泥炭地毀壞的第一步,當雨林被毀,水會很難保持,如果農業還繼續發展,更多的泥炭地會加速變幹。這種“原始的煤炭”在變幹之後會變得非常容易起火,當它們起火後,

儲存在當中的碳元素就被火焰釋放到大氣中,而大火又會導致更多的雨林被毀,繼而毀壞更多泥炭地——這是一個多米諾效應。

在亞馬遜河流域,也是泥炭地大規模存量區,大部分新的泥炭儲藏在相對淺的地層中,特別是在裡約內格羅和裡約布蘭科。

最近兩年,裡約內格羅河源頭遭受厄爾尼諾旱災,乾旱使得一些泥炭地變得乾燥,一些大火開始在這些地區蔓延,這將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大超過此地區的預期。

泥炭雖然對於人類而言是重要的。在2017年,一份報告表明,地球上以亞馬遜為首的熱帶雨林碳吸收量已經無法抵消碳排放量,這意味著“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已經嚴重受損,而現在,碳倉庫再度受損,更可能醞釀全球性大危機,保護它們已經迫在眉睫。

這意味著“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已經嚴重受損,而現在,碳倉庫再度受損,更可能醞釀全球性大危機,保護它們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