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遛狗、中國遭狼,此國24年獲華援助100億,現在窮還怨中國!

不可否認,幫助別人是一件高尚的事情,這一樸素的認知全世界通行。

而被人幫助後,感恩也是一種正常情感,用中國人的話說是“滴水之恩”。

建國後,中國曾經幫助一個歐洲小國花了24年,相當於一代人的時間,給小國的前後援助的價值達到100億元。

事實上,當時的中國卻沒有多少錢,絕不是有錢任性的范兒,國內成年男子做工一天的最高工資才4角錢。真是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在忙這個小國。

受到中國這麼奪的幫助,這個小國現在卻翻臉不認中國,

經常跟中國唱反調。並且認為國家現在又窮又落後,全怪中國。

這個小國就是東南歐的阿爾巴齊亞,國土面積28,748平方公里,2016年的人口288萬。人口這麼少,可見中國援助的人均水準是多高啊!

二戰後,阿爾巴尼亞最初還得到蘇聯的幫助,

政府和老百姓還能靠援助過日子。好景不長,他們居然跟蘇聯鬧彆扭。蘇聯出錢還受氣,1961年就跟阿爾巴尼亞鬧分手了。

那時遲這時快,精明的阿爾巴尼亞很快就找中國幫忙。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中國雖然自身也緊需發展資源,但是還是答應提供幫助。

在中國的幫助下,阿爾巴尼亞的國家面貌明顯起色,不僅生活供應充足了,而且中國還援建了大量的道路、橋樑、建築等。

當時還沒有改革開放,中國作為阿爾巴尼亞最大的援助國,自己過得還不好,做到這樣已經算仁至義盡。列一下資料,“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占28%強,軍事物資占43%強,成套項目占25%強,現匯占2%強)”。

讓人心寒的是,

阿爾巴尼亞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最後跟我們也鬧得不歡而散。

這樣,中國就把本來援助阿爾巴尼亞的資源,投入到國內的經濟建設上來,為剛開放不久的中國注入一股新動力。

而失去中國幫助的阿爾巴尼亞很快陷入困境。它不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認為是中國不幫忙的結果,沒少給我們翻白眼。

國際外交上,美國經常遛狗,帶著韓日等國出場;而中國經常遭遇白眼狼,

像阿爾巴尼亞一樣的還不少。不得不說,我們要吸取教訓,不能老是幫人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