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在故宮午門展出

2017年4月11日——7月2日,由CHAUMET Paris尚美巴黎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在故宮午門展廳對公眾開放,展出了來自法國十七家博物館以及故宮博物院的300多件藏品。

“拿破崙一世加冕之劍”劍柄上(照片中最下方)的“攝政王”鑽石重達140克拉

女人總是無法抵擋華麗珠寶的誘惑,而本次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展更是將這種誘惑發揮到了極致。那麼就放棄抵抗隨小編一起,被流光肆意的珍寶環繞,在皇室的權力、動人的愛情以及現代的時尚中,

盡情的流口水吧!

拿破崙時代法國皇室的權力與愛情

拿破崙:

弗朗索瓦·熱拉爾 《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 布面油畫 1806年。高223.3釐米,寬147.2釐米 法國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市費斯奇宮美術館藏品

拿破崙在1799年奪取法國政權,

並於1804年稱帝。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皇帝加冕大典。在短暫的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

這幅官方畫像《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延續了法國繪製國王盛裝像的古老傳統。拿破崙身著加冕長袍,所有皇權象徵物一覽無餘,包括寶座、仿羅馬帝王桂冠、榮譽軍團勳章項鍊、“正義之手”手柄、皇帝權杖和鑲嵌王冠鑽石的佩劍。

這些無價之寶均由尚美巴黎CHAUMET創始人尼鐸精心打造,尼鐸成為皇室御用珠寶師。

《身著加冕禮服的拿破崙一世畫像》(局部)中佩戴的“加冕之劍”

其中“拿破崙一世加冕之劍”由時任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官的拿破崙·波拿巴向尼鐸定制。

這把儀式用佩劍,並要求使用璀璨炫目的法國王冠珠寶,尤其是美輪美奐的“攝政王”鑽石。

這顆重140克拉的傳奇美鑽在1698年開採于印度戈爾康達礦山,曾點綴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加冕王冠上,尼鐸將其鑲嵌在拿破崙佩劍的劍柄上。

寶劍上還鑲嵌了其他 42 顆同樣來自於法國國庫的寶石,代表著舊制度王室權力的延續,使其可以更加名正言順地執掌法國大權。

這把象徵皇權的佩劍由拿破崙在加冕大典上佩戴,奠定了尚美創始人尼鐸卓越成就的基石。

拿破崙的軍政奇跡與輝煌成就是短暫的,但這把加冕之劍卻永遠的流傳了下來。後來拿破崙於滑鐵盧戰敗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病逝於聖赫勒拿島。

約瑟芬:

正所謂英雄配寶劍,美人配英雄。榮耀或許是短暫的,但見證愛情的信物卻可以永恆存在。

約瑟芬·博阿爾內遇到拿破崙時已是帶著兩個孩子的寡婦,她比拿破崙大6歲,而拿破崙那時候還沒有成名也不富有。兩顆心相互吸引靠近終於在1796年許下了婚姻的契約。集優雅和睿智於一身的約瑟芬助拿破崙登上皇位,是拿破崙的一生摯愛。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達雅克·路易·大衛 油畫 1805-1807年

而婚後兩天拿破崙便奉命指揮義大利軍隊擺脫奧地利統治。他給愛妻的信中寫道:“我沒有一刻不在注視著你的照片,沒有一刻不在你的照片上印滿我的吻。”

後來拿破崙曾經有一次在去歌劇院途中遇刺,火藥在帝后兩輛馬車中間爆炸,拿破崙的馬車沒有注意到而先行,皇后的馬受驚停了下來。同車的女官請示她要不要回去,她拒絕了。所幸逃過一劫的約瑟芬雖然臉色蒼白,但她卻說:“波拿巴已經走了,我怎麼能讓他一個人去?”

《約瑟芬皇后畫像》 讓-巴提斯特·勒尼奧 約1809年 布面油畫

按法國皇室的禮儀,皇后在一天中要換三到四次衣服,都要有配套的首飾。從1805年起, CHAUMET成為了約瑟芬皇后的主要珠寶供應商,應拿破崙之邀專為皇后創作了多套雍容華貴、嵌滿珍珠寶石的珠寶首飾。

《麥穗冠冕》約 1811 年 弗朗索瓦—勒尼奧·尼鐸(1779–1853) 約 1810 年

麥穗是古羅馬神話中豐收女神克瑞斯的標誌,象徵著繁榮與豐產。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代,它成為最受青睞的珠寶圖案。約瑟芬皇后本人就很喜歡佩戴麥穗造型冠冕,代表著約瑟芬皇后想要生兒育女的希望。這款金銀質地麥穗冠冕由九支麥穗組成,鑲嵌總重66克拉的舊式切割鑽石。

因為約瑟芬一直無法生育,拿破崙終於提出了要和約瑟芬離婚。1809年11月30日,約瑟芬和拿破崙一如往常共進午餐,拿破崙一喝完咖啡就摒退左右。

他走近約瑟芬,拿起她的手按在心口,凝視了片刻說道:“約瑟芬,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但是,約瑟芬,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志;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

1810年1月10日,拿破崙和約瑟芬離婚,但是拿破崙給予了約瑟芬一系列優待,保留了她皇后的尊號。雖然拿破崙一生中先後有過幾個女人,但只有約瑟芬真正佔據著他的心。

約瑟芬死後,拿破崙在她的墳前痛哭不已,他說:“約瑟芬是我最親愛的人,至少她不會拋棄我。”拿破崙在臨終時,嘴裡還念著約瑟芬的名字。

瑪麗-露易絲

1810年3月11日,18歲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露易絲和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聯姻。一年後她為拿破崙生了一位皇子,出生不久便被封為“羅馬王”。從拿破崙為露易絲向CHAUMET定制的珠寶來看,他們曾經或許也一度有過濃情蜜意之時。

左側為瑪麗-露易絲肖像畫中其子頭像

《寶石拼寫瑪麗-露易絲皇后芳名手鏈》 傳為尼鐸之作 1804年 – 1810年

藏頭詩手鏈是CHAUMET自始至終不斷創新“情感珠寶”藝術的明證。這類手鏈遵循藏頭詩的創作原則,由鑲嵌的每個寶石名字的首字母組成暗語,如情話、追思、姓名等無一不足,只有送禮和收禮者才能心領神會。

《瑪麗-露易絲皇后紅寶石鑽石全套首飾複製品》 約1811年

CHAUMET曾為瑪麗-露易絲皇后定制過一套紅寶石鑽石首飾,原件於1811年1月16日交付于皇后手中,現已失傳。為紀念原作,尼鐸父子工坊完成了這套複製品。通過忠實還原的設計圖,可以看到這套首飾包括小皇冠、冠冕、梳形發飾、項鍊、耳墜、腰帶和成對手鏈。

《瑪麗·露易絲皇后哥特風腰帶》這條腰帶之所以被稱為“哥特式”,是因為它沿襲了中世紀女士長腰帶的風格,從腰部一直垂到裙擺。這件配飾鑲嵌一枚古希臘羅馬浮雕寶石,展現了文藝之神阿波羅在帕納塞斯山戰勝巨蟒皮同的場景(巨蟒就倒在他腳邊)。

這枚罕見的浮雕石是拿破崙的妹妹寶琳娜·鮑格才王妃送給其嫂瑪麗—露易絲皇后的禮物。同樣難能可貴的是,裝盛這條腰帶的腰帶匣也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並帶有皇家武器紋章以及“Nitot & Fils à Paris n°1”(尼鐸父子于巴黎,第1號)的字樣。

然而瑪麗·露易絲在拿破崙開始打敗仗的時候就離他而去,帶著他們的兒子回到了維也納老家,在四個月後下嫁給了她的情人。

其它皇室成員首飾:

《巴德公爵夫人項鍊與耳環套裝首飾》 1806年(於1820年改款)

《孔雀羽藍寶石可轉換胸針》 約 1870 年普洛斯帕·莫雷爾

《拿破崙之弟傑羅姆·波拿巴懷錶》 1809年

拿破崙與約瑟芬贈予收養的公主,約瑟芬皇后的侄女斯蒂芬尼·德·博阿爾內大婚的鑽石祖母綠首飾,包括冠冕、項鍊、耳環和一對手鏈。 1820年,這條項鍊經過改良,加在後排的祖母綠可取下作為耳環佩戴。

《“眩彩花園”冠冕》 2017年

為迎接本次展覽,尚美巴黎 CHAUMET 特邀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創作了一款二十一世紀冠冕。在尚美巴黎 CHAUMET 自然主義創作傳統以及《法式花園》一書的啟發下,英籍學生斯科特·阿姆斯壯設計出一款現代法式花園造型冠冕,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

這款冠冕的線條無論是曲線還是直線都簡潔直接,宛 如一幢具有立體感的建築,整體的對稱性不時在細節處被打破,成串的綠色碧璽與黃色石榴石點綴其間,既展現出傳統法式花園的恢宏氣勢。(圖文/孟媛 部分作品圖由CHAUMET提供)

CHAUMET法方翻譯、導覽者,及《“眩彩花園”冠冕》設計者(右一)

從午門展廳望向遠方

展覽現場

她比拿破崙大6歲,而拿破崙那時候還沒有成名也不富有。兩顆心相互吸引靠近終於在1796年許下了婚姻的契約。集優雅和睿智於一身的約瑟芬助拿破崙登上皇位,是拿破崙的一生摯愛。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達雅克·路易·大衛 油畫 1805-1807年

而婚後兩天拿破崙便奉命指揮義大利軍隊擺脫奧地利統治。他給愛妻的信中寫道:“我沒有一刻不在注視著你的照片,沒有一刻不在你的照片上印滿我的吻。”

後來拿破崙曾經有一次在去歌劇院途中遇刺,火藥在帝后兩輛馬車中間爆炸,拿破崙的馬車沒有注意到而先行,皇后的馬受驚停了下來。同車的女官請示她要不要回去,她拒絕了。所幸逃過一劫的約瑟芬雖然臉色蒼白,但她卻說:“波拿巴已經走了,我怎麼能讓他一個人去?”

《約瑟芬皇后畫像》 讓-巴提斯特·勒尼奧 約1809年 布面油畫

按法國皇室的禮儀,皇后在一天中要換三到四次衣服,都要有配套的首飾。從1805年起, CHAUMET成為了約瑟芬皇后的主要珠寶供應商,應拿破崙之邀專為皇后創作了多套雍容華貴、嵌滿珍珠寶石的珠寶首飾。

《麥穗冠冕》約 1811 年 弗朗索瓦—勒尼奧·尼鐸(1779–1853) 約 1810 年

麥穗是古羅馬神話中豐收女神克瑞斯的標誌,象徵著繁榮與豐產。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代,它成為最受青睞的珠寶圖案。約瑟芬皇后本人就很喜歡佩戴麥穗造型冠冕,代表著約瑟芬皇后想要生兒育女的希望。這款金銀質地麥穗冠冕由九支麥穗組成,鑲嵌總重66克拉的舊式切割鑽石。

因為約瑟芬一直無法生育,拿破崙終於提出了要和約瑟芬離婚。1809年11月30日,約瑟芬和拿破崙一如往常共進午餐,拿破崙一喝完咖啡就摒退左右。

他走近約瑟芬,拿起她的手按在心口,凝視了片刻說道:“約瑟芬,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但是,約瑟芬,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志;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

1810年1月10日,拿破崙和約瑟芬離婚,但是拿破崙給予了約瑟芬一系列優待,保留了她皇后的尊號。雖然拿破崙一生中先後有過幾個女人,但只有約瑟芬真正佔據著他的心。

約瑟芬死後,拿破崙在她的墳前痛哭不已,他說:“約瑟芬是我最親愛的人,至少她不會拋棄我。”拿破崙在臨終時,嘴裡還念著約瑟芬的名字。

瑪麗-露易絲

1810年3月11日,18歲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露易絲和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聯姻。一年後她為拿破崙生了一位皇子,出生不久便被封為“羅馬王”。從拿破崙為露易絲向CHAUMET定制的珠寶來看,他們曾經或許也一度有過濃情蜜意之時。

左側為瑪麗-露易絲肖像畫中其子頭像

《寶石拼寫瑪麗-露易絲皇后芳名手鏈》 傳為尼鐸之作 1804年 – 1810年

藏頭詩手鏈是CHAUMET自始至終不斷創新“情感珠寶”藝術的明證。這類手鏈遵循藏頭詩的創作原則,由鑲嵌的每個寶石名字的首字母組成暗語,如情話、追思、姓名等無一不足,只有送禮和收禮者才能心領神會。

《瑪麗-露易絲皇后紅寶石鑽石全套首飾複製品》 約1811年

CHAUMET曾為瑪麗-露易絲皇后定制過一套紅寶石鑽石首飾,原件於1811年1月16日交付于皇后手中,現已失傳。為紀念原作,尼鐸父子工坊完成了這套複製品。通過忠實還原的設計圖,可以看到這套首飾包括小皇冠、冠冕、梳形發飾、項鍊、耳墜、腰帶和成對手鏈。

《瑪麗·露易絲皇后哥特風腰帶》這條腰帶之所以被稱為“哥特式”,是因為它沿襲了中世紀女士長腰帶的風格,從腰部一直垂到裙擺。這件配飾鑲嵌一枚古希臘羅馬浮雕寶石,展現了文藝之神阿波羅在帕納塞斯山戰勝巨蟒皮同的場景(巨蟒就倒在他腳邊)。

這枚罕見的浮雕石是拿破崙的妹妹寶琳娜·鮑格才王妃送給其嫂瑪麗—露易絲皇后的禮物。同樣難能可貴的是,裝盛這條腰帶的腰帶匣也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並帶有皇家武器紋章以及“Nitot & Fils à Paris n°1”(尼鐸父子于巴黎,第1號)的字樣。

然而瑪麗·露易絲在拿破崙開始打敗仗的時候就離他而去,帶著他們的兒子回到了維也納老家,在四個月後下嫁給了她的情人。

其它皇室成員首飾:

《巴德公爵夫人項鍊與耳環套裝首飾》 1806年(於1820年改款)

《孔雀羽藍寶石可轉換胸針》 約 1870 年普洛斯帕·莫雷爾

《拿破崙之弟傑羅姆·波拿巴懷錶》 1809年

拿破崙與約瑟芬贈予收養的公主,約瑟芬皇后的侄女斯蒂芬尼·德·博阿爾內大婚的鑽石祖母綠首飾,包括冠冕、項鍊、耳環和一對手鏈。 1820年,這條項鍊經過改良,加在後排的祖母綠可取下作為耳環佩戴。

《“眩彩花園”冠冕》 2017年

為迎接本次展覽,尚美巴黎 CHAUMET 特邀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創作了一款二十一世紀冠冕。在尚美巴黎 CHAUMET 自然主義創作傳統以及《法式花園》一書的啟發下,英籍學生斯科特·阿姆斯壯設計出一款現代法式花園造型冠冕,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

這款冠冕的線條無論是曲線還是直線都簡潔直接,宛 如一幢具有立體感的建築,整體的對稱性不時在細節處被打破,成串的綠色碧璽與黃色石榴石點綴其間,既展現出傳統法式花園的恢宏氣勢。(圖文/孟媛 部分作品圖由CHAUMET提供)

CHAUMET法方翻譯、導覽者,及《“眩彩花園”冠冕》設計者(右一)

從午門展廳望向遠方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