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為CES不眠夜:“硌牙”的美國市場丨直擊CES

對於華為消費者BG來說,1月9日本來是一個能夠“改寫歷史”的關鍵日子,CES前不斷湧出的消息顯示,華為已經成功“破冰”美國市場,與當地電信運營商AT&T達成合作在官方管道銷售華為Mate 10。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美國已經成為華為在全球版圖上最後一個未佔領的堡壘。從華為整體公司營收來看,目前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占比還在個位數徘徊,而具體到手機業務,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資料,在2017年第三季度中,華為的市場份額只有0.5%左右,甚至排在了TCL-Alcatel以及酷派的後面,中興則以15%的份額排名美國市場第四。

“在Q3 2017之前,美國市場一直都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其對手機廠商的意義不言而喻。

不過美國是以運營商為主導的市場,運營商份額比西歐還要高,意味著如果不能進入運營商管道,那麼會很難有發展空間,所以如何去發展符合美國市場的戰略,是手機廠商需要去考慮的,尤其其市場結構穩定,跟中國市場非常不一樣。”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仍在爬坡期的華為手機對於美國市場的渴望日益強烈。但就在華為美國CES新品發佈的前一天,華為與AT&T合作亮紅燈的消息被傳出。

“目前正在開一個緊急會議,對於和AT&T的合作暫無更多回應。”美國當地時間8日晚間,華為消費者BG發言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華為並沒有在任何場合說過此事(和美國運營商的合作),

具體(情況)如何會在CES上揭曉。而在晚間的媒體飯局上,和AT&T的合作也被列為“禁忌”話題,沒有被多提。

華為集團官方則稱,過去五年,華為已通過在全球和美國市場推出高端產品證明自己的實力,對於新產品CES現場將會公佈更多的細節。

被“叫停”的合作

華為決意要向世界講一個阿甘的故事:敲開美國大門只是時間問題,但現實總沒有想像中美好。

在CES開始前的一個月,

已有華為消費者BG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了華為將在CES上公佈和運營商的合作計畫,並表示屆時將會公佈更詳細的合作細節。不過如今,一切合作隨著AT&T單方面叫停而中止。

在被媒體爆出的一份“美國18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艾吉特·帕伊(Ajit Pai)”的郵件中,明確要求FCC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展開調查,並再次提到2012年時美國國會發出的、在美國市場對華為設備的禁令。

郵件中提到,我們要求知道,FCC雇員目前是否被允許在政府事務中使用華為的產品,以及如果美國電信運營商與華為合作,這樣的規定是否會調整。

華為官方並沒有對這份郵件向記者作出更多的回應,只表示華為產品美國上市的計畫不會被中止。

但從短期來看,華為希望從運營商管道切入美國市場的計畫短期內並不會太順利。

在去年3月,就有消息稱,華為正在尋求與AT&T的合作。AT&T是美國主流的運營商之一。資料統計機構Statista的報告顯示,2016年,AT&T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在33%左右;另據官方資料,2016年,AT&T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地共為1.47億名使用者提供運營商服務。同時,旗下的MetroPCS是美國最大的預付費運營商。

“過去我們在美國市場表現不好,市場上做了一些調整。”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擔心華為的電信網路設備會威脅其網路安全,但華為在美國銷售智慧手機的努力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他說,消費者只想要更好的產品,華為正在探討通過美國電信運營商來銷售智慧手機。

但事實上,對美國的主要運營商而言,將華為手機增加到他們的銷售產品中仍然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一家廠商如果被貼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標籤的話,再神勇的遊說公司也會覺得接了一個燙手山芋。

“安全問題和專利問題是進入美國市場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能解決這兩項問題,即使進入了美國市場也會受到來自政府,及其他廠商的挑戰。”賈沫對記者表示。

“硌牙”的美國市場

雖然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上,來自中國廠商的聲音越發響亮,美國唯獨是個例外,比如,華為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也僅有0.5%。

和中國市場不同的是,美國手機市場仍然是運營商牢牢把持的市場,並且三星和蘋果在該市場紮根已久。

據賈沫透露,2017年第三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市場總量在40M,略微落後於發展迅猛的印度市場,但市場結構穩定,其中運營商管道占到了市場總量的83%,跟中國市場非常不一樣。“蘋果占去了39%的份額,三星18%排第二。中國廠商有兩個在前五,中興占比 15%,接近第三的LG,聯想(Moto)5%排第五。其次前十中還有TCL-Alcatel接近3%,酷派接近1%,華為只有0.5%左右的份額。”賈沫對記者說。

他認為,造成中國手機份額在美國普遍較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三星和蘋果在美國的根基較為牢固,留給其他廠商的空間並不大,又比如中國廠商被詬病已久的專利和安全問題等。

但由於美國是全球通信行業利潤最豐厚的市場,不少廠商也一直努力通過銷售其他產品試水美國市場,在與AT&T合作談判開始前,華為也多次嘗試“曲線”進入美國。

2015年9月,穀歌對外正式發佈了Nexus 5X/6P兩款手機,其中,Nexus 6P為華為代工,在外界看來這是華為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的標誌。不過穀歌這款手機所使用的還是高通驍龍810處理器,而沒有採用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因此,所謂的“進入”實際意義並不大。

之後,華為又在美國上市了一系列產品,其中包括了Mate 9、榮耀8等智慧手機,以及平板筆電二合一的MateBook等等,但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都只能在亞馬遜等電商管道銷售,尚未能進入運營商的店面之中。

賈沫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如果手機廠商希望在美國尋求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麼不可能離開運營商去發展。“目前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依舊十分有限,但是廠商可以通過大力的市場投入來改變這一局面。”不過他說,目前中國廠商在美國更多的機遇還是在中低端市場,稀釋LG在美國的份額。

(記者錢童心對此文亦有貢獻)

AT&T是美國主流的運營商之一。資料統計機構Statista的報告顯示,2016年,AT&T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在33%左右;另據官方資料,2016年,AT&T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地共為1.47億名使用者提供運營商服務。同時,旗下的MetroPCS是美國最大的預付費運營商。

“過去我們在美國市場表現不好,市場上做了一些調整。”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擔心華為的電信網路設備會威脅其網路安全,但華為在美國銷售智慧手機的努力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他說,消費者只想要更好的產品,華為正在探討通過美國電信運營商來銷售智慧手機。

但事實上,對美國的主要運營商而言,將華為手機增加到他們的銷售產品中仍然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一家廠商如果被貼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標籤的話,再神勇的遊說公司也會覺得接了一個燙手山芋。

“安全問題和專利問題是進入美國市場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能解決這兩項問題,即使進入了美國市場也會受到來自政府,及其他廠商的挑戰。”賈沫對記者表示。

“硌牙”的美國市場

雖然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上,來自中國廠商的聲音越發響亮,美國唯獨是個例外,比如,華為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也僅有0.5%。

和中國市場不同的是,美國手機市場仍然是運營商牢牢把持的市場,並且三星和蘋果在該市場紮根已久。

據賈沫透露,2017年第三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市場總量在40M,略微落後於發展迅猛的印度市場,但市場結構穩定,其中運營商管道占到了市場總量的83%,跟中國市場非常不一樣。“蘋果占去了39%的份額,三星18%排第二。中國廠商有兩個在前五,中興占比 15%,接近第三的LG,聯想(Moto)5%排第五。其次前十中還有TCL-Alcatel接近3%,酷派接近1%,華為只有0.5%左右的份額。”賈沫對記者說。

他認為,造成中國手機份額在美國普遍較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三星和蘋果在美國的根基較為牢固,留給其他廠商的空間並不大,又比如中國廠商被詬病已久的專利和安全問題等。

但由於美國是全球通信行業利潤最豐厚的市場,不少廠商也一直努力通過銷售其他產品試水美國市場,在與AT&T合作談判開始前,華為也多次嘗試“曲線”進入美國。

2015年9月,穀歌對外正式發佈了Nexus 5X/6P兩款手機,其中,Nexus 6P為華為代工,在外界看來這是華為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的標誌。不過穀歌這款手機所使用的還是高通驍龍810處理器,而沒有採用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因此,所謂的“進入”實際意義並不大。

之後,華為又在美國上市了一系列產品,其中包括了Mate 9、榮耀8等智慧手機,以及平板筆電二合一的MateBook等等,但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都只能在亞馬遜等電商管道銷售,尚未能進入運營商的店面之中。

賈沫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如果手機廠商希望在美國尋求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麼不可能離開運營商去發展。“目前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依舊十分有限,但是廠商可以通過大力的市場投入來改變這一局面。”不過他說,目前中國廠商在美國更多的機遇還是在中低端市場,稀釋LG在美國的份額。

(記者錢童心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