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汽車人」高檔車豪華品牌“下沉”,真的有用嗎?

二線高檔車品牌大多進入中國市場較晚,銷量、利潤積累得少,

缺乏財力給予雨露均沾的補貼,這樣造成了強者恒強、弱者吃土的局面。如果沒有把握在初期給予給力的支持,“下沉”除了打造一批炮灰以外,不會有別的成果。

◎ 《汽車人》記者 黃耀鵬

任何來到中國的跨國車企,都承認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就連“高檔車”本身,也在神奇的市場上獲得了重新定義。家用車中檔次稍高一點的品牌,都冠之以“高檔車”稱號,以至於“高檔車”名單比其他地方都要長一些。

反而是小眾、昂貴的真正高檔車,無法進入排行榜。

車市大氣候向來和經濟增長率掛鉤。2017年乘用車全年增長僅為1.4%,但高檔車例外。第一陣營向來是BBA的天下,多年的實踐表明,如果BBA不作死的情況下,第一陣營的優勢難以撼動。第二陣營本身的門檻也水漲船高。

現在,只有全年銷量攀上10萬輛的,才有資格稱為二線高檔車品牌,它們是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和富豪。

BBA是如何“下沉”的

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紅皇后所言:“竭盡全力奔跑,不過是為了留在原地。”二線高檔車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只能保住現有位置。中心城市的競爭已經白熱化,而二線乃至三線豪華品牌與BBA纏鬥久了,都產生了管道下沉的想法,

認為這可以達到避其鋒芒、開拓藍海的目的。

諮詢公司中,普華永道思略特去年鼓吹開發次一級城市,但對於特定品牌來說,開發到哪一級,可能需要實踐才能獲知,可惜試錯成本非常昂貴。

該公司的公開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已不再是豪華車市場的主力軍,

豪華車整體增長已經低至個位數。梅賽德斯-賓士的迅猛增長,多半吃的是奧迪讓出來的份額,而蛋糕整體變大的速度已經遭到遏制。

一線城市的4S店,單店投資太大。中小城市的賣車場所,通常是城市展廳【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