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特產傳說⑭丨榮昌不僅有鹵鵝,陶器也很出名

陶,作為土與火的藝術同時作為銘刻歷史印記的器具,

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

榮昌陶興起於漢代,興盛于唐宋,明清時期聞名於世。據歷史記載:榮昌陶器主要產于現在的安富鎮,清代以前叫“磁窯裡”。

1998年,重慶文物考古專家在劉家拱橋一帶兩平方公里範圍內,發現了一批古代窯場遺址,

經鑒定為宋代榮昌陶窯遺址,距今已有800—1000年的歷史。

千百年來,當地一直有“前山礦子後山炭,中間窯燒陶罐罐”“金竹山,瓦子灘,十裡河床陶片片,窯火燒亮半邊天,窯公吆喝悍聲遠”等民謠流傳至今。

當時,陶器生產不但規模龐大,而且工藝精湛,主要生產了以龍形陶盞、亮壺孔雀藍釉花壇、青白陶瓷缽為主的陶藝產品。

繁華後的落寞

1953年,榮昌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雲南建水陶一起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榮昌更是與江蘇宜興、廣東佛山稱為中國三大陶都。“安陶”二字被收入中國詞典、辭海。

20世紀70年代,榮昌陶器達到鼎盛時期,100多年前就銷售到東南亞地區,60年代起,銷售到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挪威、芬蘭、日本等國。

現在,是整個西南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

隨著時代車輪急速向前。榮昌制陶業卻由於市場經濟、經營體制等方面的原因沒能跟上時代步伐。上世紀末期,不少國營陶瓷廠相繼破產,大批制陶人才流失,曾經的“國禮”榮昌陶,漸漸衰敗與沉寂。

重築“安陶”輝煌

2010年初,安陶工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1年12月13日,安陶博物館正式認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榮昌陶器製作、燒制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被評為“巴渝十二品”。

2013年底,榮昌區政府啟動了榮昌陶產業園、榮昌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規劃。規劃榮昌陶產業園面積7.3平方公里,榮昌陶文化創意產業園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2平方公里。

2016年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器”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核准,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6年11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再次對榮昌區安富街道磁窯裡遺址進行發掘,出土遺跡有窯爐遺跡2座和大量窯具和白釉瓷器,有碗、盞、罐等生活用品,這些瓷器上畫有大量彩繪。專家根據窯址工作場堆積層和出土遺物的圈足演變,推測榮昌陶的歷史可上推至北宋末期。

上游新聞綜合自《今日重慶》《視界網》

上游新聞綜合自《今日重慶》《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