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問西東》刷新了我的認知,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看完李芳芳導演拍攝的青春片《無問西東》,我感覺認知又被刷新了:原來青春片還能有這種操作?

沒錯,看完了全片,我竟不可遏制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上一次讓我這樣思考的電影還是《敦克爾克》,

原因是諾蘭重建了我對戰爭片的認識。

於是我打開了百度百科,看到度娘給出青春片的官方定義是這樣的:“觀眾範圍主要是基於青少年或者年輕的成年人,如初戀、青春期焦慮、成年、叛逆、和父母衝突等,這些嚴肅的題材一般紛繁複雜纏繞在一起出現於一部電影裡,主要給是為了吸引青年男女觀眾觀看。”

劃重點:初戀、青春期焦慮、叛逆、和父母衝突……以及吸引青年男女觀眾觀看。

這些幾乎是最近幾年來華語青春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決定我們認同一部電影成其為青春片的標配。雖然大多數觀眾早就清醒了過來,表示並不想被早戀撕X加墮胎代表他們的青春,然而提起大陸青春片,你的腦海中是不是仍然會立刻浮現《致青春》《左耳》《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

倒不是說這些電影不好,只不過大概是建立這樣的認知太久太久,直到《無問西東》出現,我突然覺得“青春片”這個概念有了更多值得去探索的意義。

青春片≠鮮肉+小花

且不看別的,單說說是個人都會最先去關注的主演陣容: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王力宏、陳楚生。當看到這個演員表,作為一名90後的我表示一臉懵逼。

不好意思,Are you kidding me ?在一個青春片和偶像劇主演年紀愈趨低幼的時代,導演啟用了一幫平均年齡超過33歲的演員,在我看來,真的很有勇氣。佩服,佩服。

事實上也沒錯啊,“鮮花”不僅是流量的必要保證,也象徵著朝氣,誰不喜歡好看又新鮮的臉孔和肉體呢。在今天,要是年紀稍長還敢去扮嫩賣萌穿校服,那是一定會被罵的,畢竟自知之明是個好東西,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有。

猶記得當年老謀子為《山楂樹之戀》選角,

啟用時年18歲的高中生周冬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她眼底的清澈。若不是涉世未深,又怎麼能有這分乾淨?

可是,誰又規定了年紀超出青春期太多就不讓演青春片了?在備受大眾文化衝擊的今天,我們久而久之被僵化了認知,以為總是看到的那就是對的。就像大家都說不曾叛逆過的青春就是虛度,那求問這樣讓聽爸媽老師話的乖孩子們情何以堪?難道人家的青春就不叫青春?

《無問西東》打開了一種新操作,從青春片這種類型電影的選角上就與主流背道而馳。看電影之前其實我是有點擔心的,我怕這群閱歷豐富、獲獎無數、早就在影視圈備受肯定的演員們詮釋起青春太違和,以至於會害我尷尬症復發,即便他們的演技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觀影過程中,這種疑慮不知不覺中被漸漸打消了。

眼神倔強如初、紮著兩條麻花辮、穿著泡泡袖連衣裙的章子怡竟然讓我穿越回了《我的父親母親》;

黃曉明一句“我找王敏佳”初登場,見到心上人時傻樂不已的神情,再配一條在膝蓋以上晃蕩著的大褲衩子立刻就征服了我,還演什麼霸道總裁啊!這樣清純不做作的黃曉明難道不是更可愛嗎?

還有翻跟頭不帶喘氣的王力宏,聽說他全片動作戲沒用過替身,看這身手也是強健逼人,害得我少女心快噗噗亂跳。

當然了,角色和故事不能分開談,一切脫離語境去分析人物性格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所以這就必然會涉及到《無問西東》是如何來表現和書寫青春的。

1+1+1+1>4

《無問西東》講了四個故事。雜糅的內容很多。跨越四個不同時代,囊括了校園、愛情、戰爭、職場元素等各不一的四條主線情節。導演所做的,就是把它們嚴絲合縫地組接到一起,還產生了1+1+1+1>4的效果。

陳楚生的故事篇幅最少,但是很重要。背景設定在20年代的清華校園,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有一個青春期的煩惱,那就是他實在是太偏科了。當然對於我等普通人而言,能考上清華這種學校就已經全家燒高香了,區區偏科又算個屁。吳嶺瀾其人骨子裡就是個感性的文人,還非要礙於就業壓力強迫自己學理科(也間接說明了文科歧視從至少80年前就開始了,手動微笑)。於是考試成績次次不盡如人意,校長梅貽琦都忍不住要出面找他喝茶。最終,吳嶺瀾被校長一語點醒,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看起來簡單,其實基本上提綱挈領,奠定了全片基調,因為梅貽琦說了這麼一段話:

“什麼是真實?真實就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簡而言之,真實就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

沒錯,在這部電影裡,“真實”確實是串聯四個故事的關鍵。這個概念很抽象,青春=真實?仔細一想,以這樣的方式作為解題,好像有點意思。

《無問西東》告訴我們,青春就是忠於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這是多麼棒的一件事!聽上去好像很容易,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忠於自我、忠於內心的勇氣,畢竟大多數人都免不了在理想還是現實的兩難裡畏手畏腳瞻前顧後。有得必有失,要做一個真實的人,就是要果斷地捨棄很多東西。這道理你都懂,可是你做不到。

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為了實現自己的家國理想,捨棄了美好的校園愛情,只能在素描本上勾畫出女生們美麗的背影來寄託兒女情長,捨棄了父母親人和富足安逸的生活去忍受戰場的孤獨和殘酷,最終為了保家衛國捨棄了自己的性命,而捨棄種種,不過是為忠於他的理想。

青春還可以發生在職場裡。離開校園的你,難道希望自己隨著學生時代的遠去而老去?經濟獨立思想成熟,豈不是更方便我們去做想做的事。

張震飾演的張果果就是這麼一個人,在一以貫之的職場法則和個人意向的衝突之下果斷選擇後者。平日作風冷酷、對明明心存好感的同事都可以無情拒絕的他,也會親自為貧困四胞胎一口一口嘗奶粉,傲驕背後是別樣的溫情。

《無問西東》裡的愛情也是真實的,沒有出軌劈腿,沒有墮胎車禍,不需要這些充滿戲劇化的考驗,陳鵬對王敏佳從一而終、至誠至純、不離不棄本身就是愛情最真的樣子。愛情不是青春的全部,但純粹的愛情是青春的一張臉孔。只要你能夠熱血沸騰地愛著,就足以說明你還年輕。

說白了,這種真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力。它促使你一刻不停地生長,並且熱烈地活著。但它絕對不是一股腦兒的、喪失理智的莽撞。為了一味追求所謂的真實走極端,我行我素,放飛自我,這不叫青春,叫中二。中二屬於青春期,但青春屬於整個生命。無論人生面臨著怎樣的可能,始終堅定內心所想,且無所畏懼地走下去,也許才是對“青春”的最好注解。如果只是把青春單純地劃分為一個時段,確實不免狹隘了。

所以說到這兒,再看看這演員陣容,反而會覺得有閱歷的他們更適合詮釋“青春”。只要尚有熱血,你就不算老。突然發現《無問西東》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件事,這聽起來有點雞湯,然而我還是心甘情願地幹了!畢竟幹下後,感覺又回到了青春期~

黃曉明一句“我找王敏佳”初登場,見到心上人時傻樂不已的神情,再配一條在膝蓋以上晃蕩著的大褲衩子立刻就征服了我,還演什麼霸道總裁啊!這樣清純不做作的黃曉明難道不是更可愛嗎?

還有翻跟頭不帶喘氣的王力宏,聽說他全片動作戲沒用過替身,看這身手也是強健逼人,害得我少女心快噗噗亂跳。

當然了,角色和故事不能分開談,一切脫離語境去分析人物性格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所以這就必然會涉及到《無問西東》是如何來表現和書寫青春的。

1+1+1+1>4

《無問西東》講了四個故事。雜糅的內容很多。跨越四個不同時代,囊括了校園、愛情、戰爭、職場元素等各不一的四條主線情節。導演所做的,就是把它們嚴絲合縫地組接到一起,還產生了1+1+1+1>4的效果。

陳楚生的故事篇幅最少,但是很重要。背景設定在20年代的清華校園,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有一個青春期的煩惱,那就是他實在是太偏科了。當然對於我等普通人而言,能考上清華這種學校就已經全家燒高香了,區區偏科又算個屁。吳嶺瀾其人骨子裡就是個感性的文人,還非要礙於就業壓力強迫自己學理科(也間接說明了文科歧視從至少80年前就開始了,手動微笑)。於是考試成績次次不盡如人意,校長梅貽琦都忍不住要出面找他喝茶。最終,吳嶺瀾被校長一語點醒,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看起來簡單,其實基本上提綱挈領,奠定了全片基調,因為梅貽琦說了這麼一段話:

“什麼是真實?真實就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簡而言之,真實就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

沒錯,在這部電影裡,“真實”確實是串聯四個故事的關鍵。這個概念很抽象,青春=真實?仔細一想,以這樣的方式作為解題,好像有點意思。

《無問西東》告訴我們,青春就是忠於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這是多麼棒的一件事!聽上去好像很容易,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忠於自我、忠於內心的勇氣,畢竟大多數人都免不了在理想還是現實的兩難裡畏手畏腳瞻前顧後。有得必有失,要做一個真實的人,就是要果斷地捨棄很多東西。這道理你都懂,可是你做不到。

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為了實現自己的家國理想,捨棄了美好的校園愛情,只能在素描本上勾畫出女生們美麗的背影來寄託兒女情長,捨棄了父母親人和富足安逸的生活去忍受戰場的孤獨和殘酷,最終為了保家衛國捨棄了自己的性命,而捨棄種種,不過是為忠於他的理想。

青春還可以發生在職場裡。離開校園的你,難道希望自己隨著學生時代的遠去而老去?經濟獨立思想成熟,豈不是更方便我們去做想做的事。

張震飾演的張果果就是這麼一個人,在一以貫之的職場法則和個人意向的衝突之下果斷選擇後者。平日作風冷酷、對明明心存好感的同事都可以無情拒絕的他,也會親自為貧困四胞胎一口一口嘗奶粉,傲驕背後是別樣的溫情。

《無問西東》裡的愛情也是真實的,沒有出軌劈腿,沒有墮胎車禍,不需要這些充滿戲劇化的考驗,陳鵬對王敏佳從一而終、至誠至純、不離不棄本身就是愛情最真的樣子。愛情不是青春的全部,但純粹的愛情是青春的一張臉孔。只要你能夠熱血沸騰地愛著,就足以說明你還年輕。

說白了,這種真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力。它促使你一刻不停地生長,並且熱烈地活著。但它絕對不是一股腦兒的、喪失理智的莽撞。為了一味追求所謂的真實走極端,我行我素,放飛自我,這不叫青春,叫中二。中二屬於青春期,但青春屬於整個生命。無論人生面臨著怎樣的可能,始終堅定內心所想,且無所畏懼地走下去,也許才是對“青春”的最好注解。如果只是把青春單純地劃分為一個時段,確實不免狹隘了。

所以說到這兒,再看看這演員陣容,反而會覺得有閱歷的他們更適合詮釋“青春”。只要尚有熱血,你就不算老。突然發現《無問西東》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件事,這聽起來有點雞湯,然而我還是心甘情願地幹了!畢竟幹下後,感覺又回到了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