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理學——成熟的奧義(此文比較深,有上進心的人,靜下心看看)

最近一周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變得成熟的這個問題,

但是我在很多書中和網站上看到的都是在描述什麼是成熟,而沒有人在說如何變得成熟。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很多人總會對那些只是聽起來很有道理、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幫助的文章趨之若鶩,一兩句說到了他的痛點的話馬上引起了他的共鳴,看了一個很能打動他的故事馬上覺得自己感同身受,然後好像這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看起來很勵志的故事就真的能夠令他改變似的。

當然我非常清楚每個人都有其喜好的傾向,我也沒有權力去評判任何人的喜惡標準。

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那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心靈雞湯,與能夠抓住你的情緒層面令你共鳴的故事對於個人的提升與成長不僅沒有什麼作用,反而是一種毒害,因為它們會扭曲你對現實的認知。

我所提倡的是用理性與系統的思維通過剖析事物的本質,

從而令讀者能夠從意識層面理解並改變自己的認知,然後由意識層面的最根本的改變出發,才能促使他在生活中真正的付諸行動做出改變。

一個人無法做好他不想做的事。

不管你說的多麼有道理,在邏輯層面上多麼的無懈可擊,用詞多麼的優雅又精准,

如果那無法改變讀者的“意識”與“認知”的話,就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即便你因為受到一篇雞湯文的鼓勵然後做了一些事情之後發現自己好像改變了一些,但你也要意識到,你的改變是源於你做了一些事,你付出了行動,是在這個過程中令你對於現實有了新的體會,改變了你的認知和意識層面,而不是因為那些雞湯文。

並且如果你很容易就能受到雞湯文的“鼓勵”的話,

那麼你同樣也會很容易受到挫折或負能量的消極暗示,指望通過外在的影響來改變自己,這本身並不是一個可取的方法。

所以我一直在嘗試著能夠通過對心理層面的分析從而令你能在意識和認知層面獲得轉變。

我不是在告訴你變得成熟多麼重要變得成熟多麼好然後鼓勵你去追求成熟,我只是在試圖能令你「理解」到成熟的本質是什麼,令你的意識層面開始真正的去「想」。

如果你開始真正的想變得成熟的話,那麼你自然而然不需要任何鼓勵就會自行的付出行動了。

並且因為這種行動是出於你自己主動的選擇,所以這個過程中你根本不會感到什麼壓力和阻抗,你反而會很快樂。

這聽起來好像很美好的樣子,但我必須提醒你,認知層面的改變比行動層面的改變要困難的多。

並且你在以往都是渾渾噩噩的被動式的從生活中吸取經驗和智慧,你是在被動的變成熟,你只需要等著生活推著你走就好了。

而主動式的追求成熟會要求你付出很多,你的頭腦會做許多有價值但是會有些無聊的思考,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任由自己的大腦自由的胡思亂想,你不能再躲藏在胡思亂想的背後消磨時間了,你得從習慣性的逃避和自欺欺人中清醒過來,親自去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認可我的觀點並且也願意面對這種艱難的成長,那麼請在一個安靜的時刻,靜下心,繼續讀下去。

-

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自我改變,最根本的在於:他要從意識層面上真正的由內在去理解他所想達到的那個層次和境界。

大部分人之所以難以做出改變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1.很多膚淺的傳播者對於問題流于表面的定義和誤導性傳播。

由於語言的局限性,同一件事物會有多種不同的解釋方式。有的人認為敢作敢當就是成熟,有的人認為沉穩可靠就是成熟,有的人認為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就是成熟。

這些不同的定義和解釋會令你分不清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成熟。

並且大多數的定義只是在告訴你一個成熟的人會有哪些外在的「表現」,你下意識的會以為只要你能夠做出那些表現就會變的成熟,但這就和一個高中生試圖用抽煙來表現自己的成熟一樣的可笑。

你必須要意識到,真正的成熟和聽起來很有道理,聽起來很勵志的成熟是兩碼事。

那些讀起來令你覺得感動、勵志、溫暖的文章,那麼它所闡述的無論是關於成熟、愛情、人生意義等任何層面,但凡會令你在情緒層面感到共鳴或震撼,那都很有可能都是扭曲了現實的。

不要再堅信那些自欺欺人的、聽起來很美妙的觀點和論調。其實你自己的潛意識裡很清楚當你接觸到一個觀點時你是因為這個觀點真的正確而贊同它、還是只是因為你「希望」或「感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而贊同它。

就好比你贊同【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觀點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擁有精彩的生活而不得不選擇平淡;

你贊同【成熟的男人,天塌了,扛著!男人,靠的是實力!】等這種QQ空間水準的文章可能是因為你的層次低,你能理解到的成熟就僅僅限於這個層面罷了;

你贊同【一個追不到的女人和一個實現不了的夢想能令男人變成熟】的觀點可能是因為你「希望」或者想當然的以為這兩者會令你變成熟。

但是實際上【一個追不到的女人和一個實現不了的夢想能不能令你變成熟】最根本的是取決於你有沒有從這兩件事中吸取經驗和智慧的能力。這世上有一個追不到的女人的男人和一個實現不了的夢想的男人多了去了,難道他們都因為這兩個因素而變成熟了嗎?

正是這麼多心靈雞湯和所謂的道理令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總是帶著偏差和扭曲。

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是清楚的知道現實是怎樣的,當你聽信了那些扭曲的、自欺欺人的概念和定義並信以為真的時候,你的頭腦中就已經產生了一種矛盾了,你欺騙不了自己,你的意識和潛意識會阻止你,所以接下來你每走一步就會覺得愈發的艱難。

如果你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那麼接下來的路程便只是在浪費生命。

也許你的確可能會在接下來錯誤的旅程中忽然找到你正確的方向,但我只是希望你能夠意識到,在踏上旅程之前做好明確的分析和規劃這是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最有效率的選擇。

2.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對於成熟的各種定義和解釋是沒有對錯和優劣之分的。區別只是在於你如何去看待和「使用」這些觀點。

比如說布拉德·綱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泡妹子,泡更多的妹子。那麼他自身對於「成熟」的定義就會偏向於有風度、沉穩、有情趣等一些能令女生喜歡他的特質。

所以他就能夠很堅定的去貫徹和執行這個定義,因為他知道他的「成熟」對於他達到人生目標是有説明的。

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何在,今天聽這個人說成熟就是沉穩覺得沒錯,明天聽那個人說成熟就是淡定覺得好有道理,後天聽一個大師講成熟就是一顆強大的內心覺得真是太感人了。

這些觀點聽起來好像都挺“對”。你好像也找不到什麼理由可以反駁。然而這些並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我們自幼受到的教育導致的思維上的限制,會令我們覺得只要是“對”的那麼對於我們而言就會是“好”的。但是“對”和“好”是兩碼事,最根本的是在於是否“適合”你。

你要先把思維轉變過來。語言和文字的定義只是供你「使用」的工具,成熟是什麼樣子的是在於你自己如何去理解。

所以你需要認清的一個前提就是:你可以選擇走向成熟也完全可以不用成熟,你沒有必要因為別人都說成熟是好的,別人論證成熟是多麼的正確,你就也要去追求成熟。

問題在於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哪種成熟的定義能在你達成目標的道路上幫到你,你就選擇哪種。

即便說你的目標是達成在全世界100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花式強X布拉德·綱,然後現在這些對於成熟的定義和解釋沒有任何一條能夠幫到你,那你就丟掉它就是了,你沒必要在意自己是不是符合成熟的定義的。

甚至你可以把【成熟就是有勇氣在大街上露出屁股】作為你自己的對成熟的定義。

當你理解了這兩個根本的原因之後,我們才能有資格來討論如何走向成熟。

-

在成熟和不成熟之間有一道分水嶺:一個人是否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

成熟是一種只發生個體自己身上的轉變,它只和個體自身有關,只有個體自身對於他自己的成熟負有完全的責任,而和別人的評價,社會的規則等沒有絲毫的關係。

意識到這一點是你想走向成熟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你不能夠理解為什麼你的成熟與否只和你自己有關係的話,那麼你就會陷入別人的期待,社會價值觀的評判標準,和一種看似在努力但其實只是在自欺欺人的成熟的“幻象”之中。

所以我從來不贊成那些告訴你一個成熟的男人會有怎樣的行為和表現,然後讓你努力做到這些行為和表現就意味著你成熟了的說法。

因此在接下來的文中我也不會告訴你怎樣才能變得成熟,而是我希望能夠教給你一種如何看待成熟,如何擁有你自己的成熟的思維方式。

比如說,一個成熟的男人的表現有:

他們沉穩,處事不驚。能夠在危險中保持鎮定。

他們不容易被冒犯,卻很容易能給人帶來安全和可靠感。

們從不尋求關注和愛護。他們生活的趨勢是給於他人認同,給於愛。

當你看到這樣的論述的時候你會覺得的確很有道理,但大數人僅僅限於點了一個贊之後就拋諸腦後了,或者是他們也會幻想自己能夠達到這種狀態,但卻僅僅停留在行為和外在表現的層面。

你要明白,即便是你通過強迫自己做到了沉穩,做到了處事不驚,你也能夠給別人安全感和可靠感,你也不再去尋求別人的關注,但那並不代表你就是成熟的了。

甚至是也許你舉止有分寸,行事有風度,待人接物滴水不漏,別人都讚美你誇獎你,但這也不代表著你就是成熟的了,這至多證明了你社會經驗的豐富,世故,圓滑,在本質上是因為這種世故和圓滑在大眾的認知中與成熟擁有關聯性,所以才會令你以為這就是成熟。

一個成熟的人或許會沉穩,會處事不驚,會不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和關注,但這些都是一個成熟的人的外在行為和表現,他可以沉穩,他也可以不沉穩,但是外在行為的變化不會影響到他成熟的本質。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何在,而只是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令你下意識的覺得自己需要變成熟,覺得成熟了就是好的,或者是為了迎合別人對你的期待,希望收到別人的讚美,所以你萌生了想變成熟的想法,那麼對於你而言這種所謂的“追求成熟”其實是並無意義的。

你不能去追求達到“別人的成熟”,你也不能活在別人對你的期待中。當你準備邁上成熟的這條道路的時候,一開始你就要清楚,你所選擇的道路應該是由你內在的動機所驅動,而不是對外界的迎合與追逐。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知道你可能會覺得我說的太玄了,或者是你比較聰明,你已經意識到了我接下來會說什麼,所以覺得本質的轉變真的是太難了,你必須揭開以往自欺欺人的假像去面對現實,你不能再欺騙自己,你必須要為自己負責,而這些對於習慣了用心靈雞湯和拖延來麻痹自己的你而言的確是個太過艱難的挑戰。

但是我希望你不要放棄,不要因為害怕自己要背負上走向成熟的巨大責任和你想像出來的許多麻煩而畏懼和逃避。

請你繼續讀下去,即便你看完之後還會猶豫,不能馬上付諸行動,那也沒有關係。一顆種子已經在你的意識層面中種下,在你今後的生活中一旦遇到一個契機,它就會發芽生長。

-

從本質上來講,一個人一旦在意識層面對他自身建立了清醒的認知之後,他就已經邁入成熟的門檻了,在這之後的每一步都會是自然而然且水到渠成的令他不斷地成長。

因為他已經擁有了一種從生活中吸取經驗和智慧的能力,每一件事他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和思考,他也會有意識的去選擇會令他成長的環境、去做令他成長的事。

他會時常的自我反思和內省,這種反思和內省會令他不斷地自我完善,不斷地越來越成熟。

當你看到我上面的這段描述的時候你會因為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和語境的影響而對這種狀態有非常神奇、非常好等一些很高大上的感覺,但是實際上這種狀態沒有任何神奇之處,一個處在這種狀態中的人對他而言他的這種狀態和一些外在的表現都只不過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他並不會以此為傲,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

我指出這點,是令你不要因為你的幻想而對成熟的認知產生扭曲,同時也不要對這種狀態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

在你邁入了這個門檻之後,成熟對於你而言就只是一種附屬品或者不是多麼重要的東西了,它只不過是在你追求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的道路上撿到的一顆漂亮的小石頭而已。在這個旅途中還有更多美好的東西也會隨之而來,像愛情,事業,金錢等等。

所以你要理解到,當你的眼光只局限在成熟或是愛情或是金錢的時候,你就是在捨本逐末了。

而且往往你越是強烈的追求愛情你越是得不到,你越是強烈的渴望成熟你反而會越來越幼稚,因為愛情或者成熟只是你人生追求自我實現的這個宏大的道路上的一部分的獎勵,如果你不走上這條道路,你就無法得到。

但是一旦你踏上這條道路,這些小小的獎勵對於你而言反而又會沒那麼重要了。

-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最核心的問題:如何建立清醒的自我認知?

當我們談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下意識的以為,清醒的自我認知就是知道自己有哪些特長,有哪些缺點,傾向於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等,從你的情感,性格,人際關係等各個領域來確定你的傾向。

或者是以為我們需要返本歸元,通過精神分析流派的方法來理清你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等對你心理狀態的塑造和影響。

又或者是通過性格分析測試,心理測試,手相,星座等一些方式試圖來證明自己屬於“哪一類”的人。

因為我們受到線性思維邏輯的限制,會令我們以為建立“自我認知”就是把自己抽象總結為一些明確的、用外界的標準可以衡量的特徵、習慣、或傾向等。

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很多人諮詢我怎樣建立自我認知的時候,我都會回答他們:你要接受自己的現狀,然後分清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等等。

但是當我建立了自我認知之後再回過頭去看,我發現自我認知並不是靠這種抽象的分析自己而建立的。

首先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分清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沒錯,是根本就不可能。

這是一個事實。

我們的情緒和感受其實有很多是無法用語言表達或概括的,並且我們的情緒,感受,心理狀態等都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

舉個例子:我說我喜歡寫作。但是我真正喜歡的也許是寫作時的那種情緒和欲望能夠以另一種方式轉化和宣洩的快感,也許還夾雜著當我寫了文章之後能得到許多人的讚美帶給我的虛榮和滿足感。

但是實際上呢?

我們如何能分清自己到底是因為哪一種因素而喜歡寫作呢?也許你今天喜歡寫作是因為你只是單純的想表達,明天你喜歡寫作是因為你想滿足虛榮,後天你喜歡寫作是因為你想用小黃詩來挑逗姑娘。

即便是那些有很明顯的性格特徵的人,比如說一個人別人都說他很猥瑣,大家會潛意識裡認定他就是個猥瑣的人。但這就真的代表他是個猥瑣的人嗎?他會無時無刻都是猥瑣的嗎?他會對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猥瑣嗎?

並不會。

如果你試圖用把自己判定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來建立自我認知的話,這種做法其實是對你自身的一種限制和傷害。

比如說:你通過自我分析,把自己判定為一個積極的人,那麼當你處在消極的狀態中時,你就會因為覺得這不是真正的你而否定和逃避自己的真實感受。

明白了嗎?自我認知不是給自己下定義,也不是給自己貼標籤。

自我就像一條隨著時間不斷流動和變化著的河流。沒有人能夠真正的認清自己,因為我們自身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能力。

我們唯一能夠認知自己的途徑就是:誠實的活在當下。

我們只能夠把握住當下這一刻的自己,我們也只能瞭解和認清當下的自己。

一旦我們能夠誠實的活在當下,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表露出自己真實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才能認清自己。

在我們過去的生活中我們都習慣了偽裝,習慣了表現出別人期待我們的樣子,習慣了扭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所意識到的自我都是虛假的,都是戴著面具的。

話雖如此,但因為面具在我們的身上已經太過根深蒂固,你越是試圖揭下面具,越是不想虛偽,越是試圖表現出真實的自我,你反而會陷入一種虛無和迷惘中,你反而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就好比你喜歡的女孩告訴你她會欣賞真實的你,可是當你執著於“真實”的字眼試圖表現出自己的真實的時候卻會手足無措,或是用力過猛,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因為真實自然的狀態本就是不能通過刻意的追求而能達到的,你越是刻意,越是追求,反而會令你離得越遠。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你不需要在乎自己的狀態是不是真實和自然的,你只要全然的、保持覺知的投入生活本身就足夠了。

你當下這一刻在做什麼,就全然的投入。吃飯就純粹的吃飯,仔細的品味每一口事物的味道。悲傷就全然的悲傷,認真去體會自己的情緒。做☆禁☆愛就投入的做☆禁☆愛,將自己完全的沉浸在本能的快感之中。

我自始至終只教給了你【體會當下】這一個方法,雖然看到現在你會發現我所論述的已經和如何變得成熟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但是你要意識到當我們在討論人類自身時,所有表面上的問題如果想將其解決需要的是從你深層次的意識中去探尋根源,只有轉變了那個根源,我們的外在才能獲得真正的轉變。

這篇文章我寫了三天,因為處在瓶頸其中,所以寫下的每一句話都覺得很艱難。

希望你能夠不要僅僅局限於我在文字層面所講述的知識,而是能在意識層面令你的思維方式有所轉變。

一顆成長的種子能夠種在你的頭腦中,這是我對你最大的祝福。

但我必須提醒你,認知層面的改變比行動層面的改變要困難的多。

並且你在以往都是渾渾噩噩的被動式的從生活中吸取經驗和智慧,你是在被動的變成熟,你只需要等著生活推著你走就好了。

而主動式的追求成熟會要求你付出很多,你的頭腦會做許多有價值但是會有些無聊的思考,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任由自己的大腦自由的胡思亂想,你不能再躲藏在胡思亂想的背後消磨時間了,你得從習慣性的逃避和自欺欺人中清醒過來,親自去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認可我的觀點並且也願意面對這種艱難的成長,那麼請在一個安靜的時刻,靜下心,繼續讀下去。

-

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自我改變,最根本的在於:他要從意識層面上真正的由內在去理解他所想達到的那個層次和境界。

大部分人之所以難以做出改變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1.很多膚淺的傳播者對於問題流于表面的定義和誤導性傳播。

由於語言的局限性,同一件事物會有多種不同的解釋方式。有的人認為敢作敢當就是成熟,有的人認為沉穩可靠就是成熟,有的人認為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就是成熟。

這些不同的定義和解釋會令你分不清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成熟。

並且大多數的定義只是在告訴你一個成熟的人會有哪些外在的「表現」,你下意識的會以為只要你能夠做出那些表現就會變的成熟,但這就和一個高中生試圖用抽煙來表現自己的成熟一樣的可笑。

你必須要意識到,真正的成熟和聽起來很有道理,聽起來很勵志的成熟是兩碼事。

那些讀起來令你覺得感動、勵志、溫暖的文章,那麼它所闡述的無論是關於成熟、愛情、人生意義等任何層面,但凡會令你在情緒層面感到共鳴或震撼,那都很有可能都是扭曲了現實的。

不要再堅信那些自欺欺人的、聽起來很美妙的觀點和論調。其實你自己的潛意識裡很清楚當你接觸到一個觀點時你是因為這個觀點真的正確而贊同它、還是只是因為你「希望」或「感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而贊同它。

就好比你贊同【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觀點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擁有精彩的生活而不得不選擇平淡;

你贊同【成熟的男人,天塌了,扛著!男人,靠的是實力!】等這種QQ空間水準的文章可能是因為你的層次低,你能理解到的成熟就僅僅限於這個層面罷了;

你贊同【一個追不到的女人和一個實現不了的夢想能令男人變成熟】的觀點可能是因為你「希望」或者想當然的以為這兩者會令你變成熟。

但是實際上【一個追不到的女人和一個實現不了的夢想能不能令你變成熟】最根本的是取決於你有沒有從這兩件事中吸取經驗和智慧的能力。這世上有一個追不到的女人的男人和一個實現不了的夢想的男人多了去了,難道他們都因為這兩個因素而變成熟了嗎?

正是這麼多心靈雞湯和所謂的道理令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總是帶著偏差和扭曲。

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是清楚的知道現實是怎樣的,當你聽信了那些扭曲的、自欺欺人的概念和定義並信以為真的時候,你的頭腦中就已經產生了一種矛盾了,你欺騙不了自己,你的意識和潛意識會阻止你,所以接下來你每走一步就會覺得愈發的艱難。

如果你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那麼接下來的路程便只是在浪費生命。

也許你的確可能會在接下來錯誤的旅程中忽然找到你正確的方向,但我只是希望你能夠意識到,在踏上旅程之前做好明確的分析和規劃這是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最有效率的選擇。

2.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對於成熟的各種定義和解釋是沒有對錯和優劣之分的。區別只是在於你如何去看待和「使用」這些觀點。

比如說布拉德·綱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泡妹子,泡更多的妹子。那麼他自身對於「成熟」的定義就會偏向於有風度、沉穩、有情趣等一些能令女生喜歡他的特質。

所以他就能夠很堅定的去貫徹和執行這個定義,因為他知道他的「成熟」對於他達到人生目標是有説明的。

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何在,今天聽這個人說成熟就是沉穩覺得沒錯,明天聽那個人說成熟就是淡定覺得好有道理,後天聽一個大師講成熟就是一顆強大的內心覺得真是太感人了。

這些觀點聽起來好像都挺“對”。你好像也找不到什麼理由可以反駁。然而這些並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我們自幼受到的教育導致的思維上的限制,會令我們覺得只要是“對”的那麼對於我們而言就會是“好”的。但是“對”和“好”是兩碼事,最根本的是在於是否“適合”你。

你要先把思維轉變過來。語言和文字的定義只是供你「使用」的工具,成熟是什麼樣子的是在於你自己如何去理解。

所以你需要認清的一個前提就是:你可以選擇走向成熟也完全可以不用成熟,你沒有必要因為別人都說成熟是好的,別人論證成熟是多麼的正確,你就也要去追求成熟。

問題在於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哪種成熟的定義能在你達成目標的道路上幫到你,你就選擇哪種。

即便說你的目標是達成在全世界100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花式強X布拉德·綱,然後現在這些對於成熟的定義和解釋沒有任何一條能夠幫到你,那你就丟掉它就是了,你沒必要在意自己是不是符合成熟的定義的。

甚至你可以把【成熟就是有勇氣在大街上露出屁股】作為你自己的對成熟的定義。

當你理解了這兩個根本的原因之後,我們才能有資格來討論如何走向成熟。

-

在成熟和不成熟之間有一道分水嶺:一個人是否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

成熟是一種只發生個體自己身上的轉變,它只和個體自身有關,只有個體自身對於他自己的成熟負有完全的責任,而和別人的評價,社會的規則等沒有絲毫的關係。

意識到這一點是你想走向成熟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你不能夠理解為什麼你的成熟與否只和你自己有關係的話,那麼你就會陷入別人的期待,社會價值觀的評判標準,和一種看似在努力但其實只是在自欺欺人的成熟的“幻象”之中。

所以我從來不贊成那些告訴你一個成熟的男人會有怎樣的行為和表現,然後讓你努力做到這些行為和表現就意味著你成熟了的說法。

因此在接下來的文中我也不會告訴你怎樣才能變得成熟,而是我希望能夠教給你一種如何看待成熟,如何擁有你自己的成熟的思維方式。

比如說,一個成熟的男人的表現有:

他們沉穩,處事不驚。能夠在危險中保持鎮定。

他們不容易被冒犯,卻很容易能給人帶來安全和可靠感。

們從不尋求關注和愛護。他們生活的趨勢是給於他人認同,給於愛。

當你看到這樣的論述的時候你會覺得的確很有道理,但大數人僅僅限於點了一個贊之後就拋諸腦後了,或者是他們也會幻想自己能夠達到這種狀態,但卻僅僅停留在行為和外在表現的層面。

你要明白,即便是你通過強迫自己做到了沉穩,做到了處事不驚,你也能夠給別人安全感和可靠感,你也不再去尋求別人的關注,但那並不代表你就是成熟的了。

甚至是也許你舉止有分寸,行事有風度,待人接物滴水不漏,別人都讚美你誇獎你,但這也不代表著你就是成熟的了,這至多證明了你社會經驗的豐富,世故,圓滑,在本質上是因為這種世故和圓滑在大眾的認知中與成熟擁有關聯性,所以才會令你以為這就是成熟。

一個成熟的人或許會沉穩,會處事不驚,會不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和關注,但這些都是一個成熟的人的外在行為和表現,他可以沉穩,他也可以不沉穩,但是外在行為的變化不會影響到他成熟的本質。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何在,而只是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令你下意識的覺得自己需要變成熟,覺得成熟了就是好的,或者是為了迎合別人對你的期待,希望收到別人的讚美,所以你萌生了想變成熟的想法,那麼對於你而言這種所謂的“追求成熟”其實是並無意義的。

你不能去追求達到“別人的成熟”,你也不能活在別人對你的期待中。當你準備邁上成熟的這條道路的時候,一開始你就要清楚,你所選擇的道路應該是由你內在的動機所驅動,而不是對外界的迎合與追逐。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知道你可能會覺得我說的太玄了,或者是你比較聰明,你已經意識到了我接下來會說什麼,所以覺得本質的轉變真的是太難了,你必須揭開以往自欺欺人的假像去面對現實,你不能再欺騙自己,你必須要為自己負責,而這些對於習慣了用心靈雞湯和拖延來麻痹自己的你而言的確是個太過艱難的挑戰。

但是我希望你不要放棄,不要因為害怕自己要背負上走向成熟的巨大責任和你想像出來的許多麻煩而畏懼和逃避。

請你繼續讀下去,即便你看完之後還會猶豫,不能馬上付諸行動,那也沒有關係。一顆種子已經在你的意識層面中種下,在你今後的生活中一旦遇到一個契機,它就會發芽生長。

-

從本質上來講,一個人一旦在意識層面對他自身建立了清醒的認知之後,他就已經邁入成熟的門檻了,在這之後的每一步都會是自然而然且水到渠成的令他不斷地成長。

因為他已經擁有了一種從生活中吸取經驗和智慧的能力,每一件事他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和思考,他也會有意識的去選擇會令他成長的環境、去做令他成長的事。

他會時常的自我反思和內省,這種反思和內省會令他不斷地自我完善,不斷地越來越成熟。

當你看到我上面的這段描述的時候你會因為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和語境的影響而對這種狀態有非常神奇、非常好等一些很高大上的感覺,但是實際上這種狀態沒有任何神奇之處,一個處在這種狀態中的人對他而言他的這種狀態和一些外在的表現都只不過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他並不會以此為傲,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

我指出這點,是令你不要因為你的幻想而對成熟的認知產生扭曲,同時也不要對這種狀態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

在你邁入了這個門檻之後,成熟對於你而言就只是一種附屬品或者不是多麼重要的東西了,它只不過是在你追求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的道路上撿到的一顆漂亮的小石頭而已。在這個旅途中還有更多美好的東西也會隨之而來,像愛情,事業,金錢等等。

所以你要理解到,當你的眼光只局限在成熟或是愛情或是金錢的時候,你就是在捨本逐末了。

而且往往你越是強烈的追求愛情你越是得不到,你越是強烈的渴望成熟你反而會越來越幼稚,因為愛情或者成熟只是你人生追求自我實現的這個宏大的道路上的一部分的獎勵,如果你不走上這條道路,你就無法得到。

但是一旦你踏上這條道路,這些小小的獎勵對於你而言反而又會沒那麼重要了。

-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最核心的問題:如何建立清醒的自我認知?

當我們談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下意識的以為,清醒的自我認知就是知道自己有哪些特長,有哪些缺點,傾向於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等,從你的情感,性格,人際關係等各個領域來確定你的傾向。

或者是以為我們需要返本歸元,通過精神分析流派的方法來理清你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等對你心理狀態的塑造和影響。

又或者是通過性格分析測試,心理測試,手相,星座等一些方式試圖來證明自己屬於“哪一類”的人。

因為我們受到線性思維邏輯的限制,會令我們以為建立“自我認知”就是把自己抽象總結為一些明確的、用外界的標準可以衡量的特徵、習慣、或傾向等。

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很多人諮詢我怎樣建立自我認知的時候,我都會回答他們:你要接受自己的現狀,然後分清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等等。

但是當我建立了自我認知之後再回過頭去看,我發現自我認知並不是靠這種抽象的分析自己而建立的。

首先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分清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沒錯,是根本就不可能。

這是一個事實。

我們的情緒和感受其實有很多是無法用語言表達或概括的,並且我們的情緒,感受,心理狀態等都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

舉個例子:我說我喜歡寫作。但是我真正喜歡的也許是寫作時的那種情緒和欲望能夠以另一種方式轉化和宣洩的快感,也許還夾雜著當我寫了文章之後能得到許多人的讚美帶給我的虛榮和滿足感。

但是實際上呢?

我們如何能分清自己到底是因為哪一種因素而喜歡寫作呢?也許你今天喜歡寫作是因為你只是單純的想表達,明天你喜歡寫作是因為你想滿足虛榮,後天你喜歡寫作是因為你想用小黃詩來挑逗姑娘。

即便是那些有很明顯的性格特徵的人,比如說一個人別人都說他很猥瑣,大家會潛意識裡認定他就是個猥瑣的人。但這就真的代表他是個猥瑣的人嗎?他會無時無刻都是猥瑣的嗎?他會對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猥瑣嗎?

並不會。

如果你試圖用把自己判定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來建立自我認知的話,這種做法其實是對你自身的一種限制和傷害。

比如說:你通過自我分析,把自己判定為一個積極的人,那麼當你處在消極的狀態中時,你就會因為覺得這不是真正的你而否定和逃避自己的真實感受。

明白了嗎?自我認知不是給自己下定義,也不是給自己貼標籤。

自我就像一條隨著時間不斷流動和變化著的河流。沒有人能夠真正的認清自己,因為我們自身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能力。

我們唯一能夠認知自己的途徑就是:誠實的活在當下。

我們只能夠把握住當下這一刻的自己,我們也只能瞭解和認清當下的自己。

一旦我們能夠誠實的活在當下,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表露出自己真實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才能認清自己。

在我們過去的生活中我們都習慣了偽裝,習慣了表現出別人期待我們的樣子,習慣了扭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所意識到的自我都是虛假的,都是戴著面具的。

話雖如此,但因為面具在我們的身上已經太過根深蒂固,你越是試圖揭下面具,越是不想虛偽,越是試圖表現出真實的自我,你反而會陷入一種虛無和迷惘中,你反而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就好比你喜歡的女孩告訴你她會欣賞真實的你,可是當你執著於“真實”的字眼試圖表現出自己的真實的時候卻會手足無措,或是用力過猛,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因為真實自然的狀態本就是不能通過刻意的追求而能達到的,你越是刻意,越是追求,反而會令你離得越遠。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你不需要在乎自己的狀態是不是真實和自然的,你只要全然的、保持覺知的投入生活本身就足夠了。

你當下這一刻在做什麼,就全然的投入。吃飯就純粹的吃飯,仔細的品味每一口事物的味道。悲傷就全然的悲傷,認真去體會自己的情緒。做☆禁☆愛就投入的做☆禁☆愛,將自己完全的沉浸在本能的快感之中。

我自始至終只教給了你【體會當下】這一個方法,雖然看到現在你會發現我所論述的已經和如何變得成熟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但是你要意識到當我們在討論人類自身時,所有表面上的問題如果想將其解決需要的是從你深層次的意識中去探尋根源,只有轉變了那個根源,我們的外在才能獲得真正的轉變。

這篇文章我寫了三天,因為處在瓶頸其中,所以寫下的每一句話都覺得很艱難。

希望你能夠不要僅僅局限於我在文字層面所講述的知識,而是能在意識層面令你的思維方式有所轉變。

一顆成長的種子能夠種在你的頭腦中,這是我對你最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