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施工挖出二百年前墓碑,其主人為清代濰縣知名鄉紳劉濟川

1月12日,我市文史專家于家幹向本報反映,前段時間,奎文區北海路街道南胡住社區內施工,挖出一塊清朝年間的墓碑,墓碑保存比較完整,從碑文中可以看出此碑為濰縣劉氏家族劉濟川的墓碑,

距今已200多年。劉濟川即清代福建巡撫、署浙閩總督劉鴻翱的父親,他生前曾鼎力辦學,並經營點心鋪和藥鋪,造福於民。

劉濟川的墓碑保存比較完好。(於家幹供圖)

墓碑保存較完整,已被送到市博物館

1月12日,記者瞭解到,這塊墓碑長兩米多,

寬1米多,除四個角有磕碰痕跡外,其他部位保存比較完好,上面的字跡比較清晰,寫有“皇清誥贈資政大夫福建巡撫庚申恩科舉人說岩劉公之墓”字樣,目前已被送到濰坊市博物館保存。

據於家幹介紹,這塊墓碑是濰縣劉氏家族第十世劉濟川的墓碑。劉濟川(1753-1809),字劍青,號說岩。濰邑劉氏家族第十世,祖居縣城西北隅北門大街路西劉家大門。廩貢生,清嘉慶五年(1800)庚申恩科舉人。

由此算來,這塊墓碑距今已200多年。

說起這塊墓碑的來歷,於家幹說,前段時間他無意中聽說有人在奎文區北海路街道南胡住社區內施工時,挖出了一塊墓碑,還給他發來了墓碑的照片。一看墓碑上的字,於家幹十分驚喜,竟然是劉濟川的墓碑。

墓碑被挖出後,有人聯繫了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隨後墓碑被送到了市博物館。


後人遷墳未移碑,墓碑“失蹤”六十載

當天,記者採訪到了劉氏後人劉鳳周,

他是劉濟川第六世孫,今年已經85歲高齡,但記憶力、思維能力仍很好。

劉鳳周老人表示,父親曾跟他說過這塊墓碑,他父親稱先祖劉濟川的墳地原本位於濰城區青年路與勝利西街交叉口南側。在1937年—1940年,那一帶要建廠,墳地被遷到現在的奎文區東莊社區一帶,但是墓碑留在了原地,在那個年代父親並沒有將那塊墓碑當回事。

1953年前後,父親在青年路南段一段圍牆處發現了那塊墓碑,

當時墓碑被砌在了牆裡。之後,他們就不知道這塊墓碑的下落了。

得知墓碑在南胡住社區被人挖了出來,劉鳳周感到非常納悶,想不通墓碑為何會到了南胡住社區一帶。當得知如今墓碑已被送到市博物館保存時,劉鳳周感到很欣慰。

曾經創辦學堂,培養了多名棟樑之才

劉濟川早年在麓台書院讀書,學業有成。他曾在本地松園子街辦過學堂,

聘請南方名家王霞九共同執教,桃李滿園。劉濟川有五個兒子,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先後培養出兩個進士、一個舉人、兩個太學生。長子劉鴻翥、三子劉鴻翱是同科舉人、同科進士。

受劉濟川影響,他的兩個親侄也考取了功名,四侄劉伯蘊嘉慶丙子科舉人、五侄劉伯英嘉慶甲戌科進士,同治丁卯重與鹿鳴宴。劉濟川鼎力辦學,為國家培養了多名棟樑之才,在鄉里傳為佳話。尤其三子劉鴻翱,官至福建巡撫、署浙閩總督,主持過臺灣軍政,為著名封疆大吏,一代朝廷重臣。

《濰縣誌稿》卷三十記載了劉濟川主持刊印《山左文抄》的事蹟,劉濟川少年困于考場,仕途不達,但他從未放棄,近五旬方中舉。得知清初劉以貴計畫刻印《山左文抄》未果,劉濟川深諳此文意義重大,動員兒子劉鴻翱承辦此事。

道光元年(1821)劉鴻翱終於克成父志,《山左文抄》圓滿付梓,完成了劉以貴發端的幾代學者的夙願。劉濟川、劉鴻翱為山左文化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涉足商界,濰縣一城開了十家商鋪

於家幹說,根據民間調查,劉濟川思維敏捷精力過人,作為鄉紳、學者,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與人脈關係,較早地涉足商界,開了五家點心鋪和五家中藥店。開點心鋪是為了給鄉親們甜頭,開藥店是為了給鄉親們治病,造福於民。身後,五個兒子,每人各分得兩家店。據老人們回憶,點心鋪的字型大小已經記不太清了,只想著“同盛齋”,中藥店的字型大小有同泰、同興泰、同濟、同興、東同興。

劉濟川在濰縣一城開了十家商鋪,實屬罕事。這種超前的行為,應該屬於濰邑早期傳統鄉紳蛻變為新式鄉紳的代表人物。

劉濟川為了解除民眾的疾病痛苦,創辦多家藥店。與具有312年歷史的王萬春堂眼藥店、具有218年歷史的頤和堂藥店合力懸壺濟世,這充分彰顯了一座文化名城的文明厚度。劉濟川等一大批鄉賢翹楚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種種創舉,構成了我們城市文脈的主流,成為了文化名城生生不息的沃土。

本報記者 劉曉梅

官至福建巡撫、署浙閩總督,主持過臺灣軍政,為著名封疆大吏,一代朝廷重臣。

《濰縣誌稿》卷三十記載了劉濟川主持刊印《山左文抄》的事蹟,劉濟川少年困于考場,仕途不達,但他從未放棄,近五旬方中舉。得知清初劉以貴計畫刻印《山左文抄》未果,劉濟川深諳此文意義重大,動員兒子劉鴻翱承辦此事。

道光元年(1821)劉鴻翱終於克成父志,《山左文抄》圓滿付梓,完成了劉以貴發端的幾代學者的夙願。劉濟川、劉鴻翱為山左文化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涉足商界,濰縣一城開了十家商鋪

於家幹說,根據民間調查,劉濟川思維敏捷精力過人,作為鄉紳、學者,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與人脈關係,較早地涉足商界,開了五家點心鋪和五家中藥店。開點心鋪是為了給鄉親們甜頭,開藥店是為了給鄉親們治病,造福於民。身後,五個兒子,每人各分得兩家店。據老人們回憶,點心鋪的字型大小已經記不太清了,只想著“同盛齋”,中藥店的字型大小有同泰、同興泰、同濟、同興、東同興。

劉濟川在濰縣一城開了十家商鋪,實屬罕事。這種超前的行為,應該屬於濰邑早期傳統鄉紳蛻變為新式鄉紳的代表人物。

劉濟川為了解除民眾的疾病痛苦,創辦多家藥店。與具有312年歷史的王萬春堂眼藥店、具有218年歷史的頤和堂藥店合力懸壺濟世,這充分彰顯了一座文化名城的文明厚度。劉濟川等一大批鄉賢翹楚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種種創舉,構成了我們城市文脈的主流,成為了文化名城生生不息的沃土。

本報記者 劉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