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紀長陽表像背後:股民盈虧不均,個股份化慘烈,兩大主力仍加碼

11連漲且11連陽,本世紀以來滬指最長連漲紀錄已誕生!

隨著滬指以0.1%的漲幅結束今天的交易,本世紀以來滬指最長的連續上漲紀錄已誕生: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大盤指數出現上漲時,

其K線圖並不一定會呈現出陽線,但二者如能夠同步,往往更能體現市場的強勢。而截至今日收盤,滬指在日K線圖上也連收11根陽線,同樣創下本世紀以來最長連陽紀錄。

大盤指數的連續上漲,是市場非常強勢的一種表現,往往在牛市中才會出現,此前時報君(微信ID:wwwstcncom)也對此作過統計。本世紀以來,滬指連續上漲在8個交易日或以上的情形已出現11次(該資料統計未納入此番的滬指連漲11個交易日的情形),

在出現上述情形後,其後5個交易日滬指繼續上漲有7次,占比63.64%;其後20個交易日滬指繼續上漲的情形有8次,占比72.73%,顯示在市場長時間的連漲後,後續繼續上漲的概率仍較大。

滬指連續上漲期間,其他指數也相當強勢,

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上證B指等主要市場指數也悉數上漲。

11連漲之下,很多股民驚呼:仍沒賺到錢

指數創下本世紀以來最長連漲和連陽紀錄,但很多股民卻在股吧中驚呼,仍沒賺到錢,到底是何原因呢?

滬指11連漲期間,絕大多數板塊確實是在上漲,

並未呈現出僅少數權重板塊上漲,其他板塊卻下跌的“二八現象”。

Wind資料顯示,最近11個交易日,申萬28個一級行業板塊中,有27個行業板塊實現上漲,僅國防軍工板塊出現下跌。房地產板塊漲勢最猛,整個板塊期間漲幅接近10%,鋼鐵、採掘、電腦、銀行、食品飲料等板塊也漲幅較大。

從個股漲跌數量上看,期間多數個股也出現上漲。資料顯示,滬指11連漲期間,A股市場出現上漲的個股數量為2288只,接近當前A股總數的2/3。

不過,上述情形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市場存在的隱性分化。

原因之一在於在上述期間,一些個股不僅表現不好,而且跌勢相當慘烈。

與滬指能連續上漲11個交易日相比,個股能連續多個交易日上漲的情形並不算多。

統計顯示,近期能連續上漲超過5個交易日(含5個交易日)的個股數量僅25只,其中只有賽騰股份、片仔癀、中石科技3只個股連漲天數超過10個交易日。

與此同時,連續下跌的股票數量卻不少,多達61檔股票連續下跌超過5個交易日(含5個交易日),儘管這其中多數個股跌勢相對溫和。

此外,近期市場還爆出不少地雷,如ST信通、ST保千里兩隻個股連續下跌均超過10個交易日,跌幅均超過四成。

在剔除最近半年上市的股票後,有23股在滬指11連漲期間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未複權,下同),同期卻有70檔股票創出歷史新低。儘管這只是在未複權情況下統計的資料,但仍能反映出個股之間的顯著分化。

另外,從最近兩三個交易日的情況來看,市場確實也開始出現一定走弱現象:在滬指繼續上漲的同時,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數卻開始下跌,下跌個股數量開始超過上漲股票數量,使得市場的強勢並未得到有效維持,導致市場賺錢效應降低。

儘管市場分化,仍有積極信號:兩股力量在持續掃貨

究竟是哪些資金是推升A股持續上漲?有說是機構抱團拉升白馬股,有說是散戶進場跟風提升了人氣,眾說紛紜,不過這些說法多無明確的資料支援。而有資料表明,兩類資金近期在持續加碼A股:一類是北上的陸股通資金,另一類是作為杠杆力量的兩融資金。

陸股通方面,資料顯示,自2017年12月28日滬指開啟連漲模式以來,滬股通僅有1個交易日資金呈現淨流出(注:以已用額度的數值來體現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的資金流入流出規模,下同),深股通更是在上述交易日呈現連續淨流入。綜合來看,在滬指11連漲期間,北上陸股通(含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合計淨流入近300億元。

融資資金的增長也相當穩定。資料顯示,自2017年12月初開始,兩市融資餘額總體上呈現持續攀升態勢,其間很少出現減少,至2018年1月11日,融資餘額已達10455.77億元,創下最近兩年新高。在滬指11連漲其間,融資餘額累計增長了221.3億元。

作者:胡華雄

此外,近期市場還爆出不少地雷,如ST信通、ST保千里兩隻個股連續下跌均超過10個交易日,跌幅均超過四成。

在剔除最近半年上市的股票後,有23股在滬指11連漲期間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未複權,下同),同期卻有70檔股票創出歷史新低。儘管這只是在未複權情況下統計的資料,但仍能反映出個股之間的顯著分化。

另外,從最近兩三個交易日的情況來看,市場確實也開始出現一定走弱現象:在滬指繼續上漲的同時,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數卻開始下跌,下跌個股數量開始超過上漲股票數量,使得市場的強勢並未得到有效維持,導致市場賺錢效應降低。

儘管市場分化,仍有積極信號:兩股力量在持續掃貨

究竟是哪些資金是推升A股持續上漲?有說是機構抱團拉升白馬股,有說是散戶進場跟風提升了人氣,眾說紛紜,不過這些說法多無明確的資料支援。而有資料表明,兩類資金近期在持續加碼A股:一類是北上的陸股通資金,另一類是作為杠杆力量的兩融資金。

陸股通方面,資料顯示,自2017年12月28日滬指開啟連漲模式以來,滬股通僅有1個交易日資金呈現淨流出(注:以已用額度的數值來體現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的資金流入流出規模,下同),深股通更是在上述交易日呈現連續淨流入。綜合來看,在滬指11連漲期間,北上陸股通(含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合計淨流入近300億元。

融資資金的增長也相當穩定。資料顯示,自2017年12月初開始,兩市融資餘額總體上呈現持續攀升態勢,其間很少出現減少,至2018年1月11日,融資餘額已達10455.77億元,創下最近兩年新高。在滬指11連漲其間,融資餘額累計增長了221.3億元。

作者:胡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