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Mate10Pro正式進入美國市場,華為和美國消費者的又一次距離消除

摘要:餘承東幾乎不曾在公開場合煽情與感慨過,

這次一下子 share 出來,國內的用戶一下子還有些不適應,不過海外的用戶倒是十分認同。

大約一個月以前,一位住在西雅圖的朋友給我們發來了一條消息,說他看到廣告了,華為 Mate 10 Pro 要進入美國市場了。他手上正用著 Mate 9,準備換新手機,一直等著華為 Mate 10 Pro。

差不多一周以前,YouTube 上就有華為 Mate 10 系列手機的視頻廣告了,而在 CES 的會場附近,「WOW WAY」的廣告更是巨幅顯眼,因為不少外國用戶不太知道「HUAWEI」的正確念法,

這個梗一下子被很多人 get 到了。

CES 正式開展的第一天,在威尼斯人酒店會場一個可以容納 2600 人的 Ballroom 裡,餘承東正式向美國市場介紹了 Mate 10 Pro 以及 Mate 10 保時捷設計,並且宣佈它們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其中 Mate 10 Pro(6+128)的售價為 799 美元,保時捷設計則定價 1225 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華為還請來了演員蓋爾·加朵擔任華為美國市場首席體驗官(Chief Experience Officer)。我們從華為瞭解到,和蓋爾·加朵的合作其實有一段特別的機緣,蓋爾·加朵從 P8 時就成為了華為手機的自來水用戶,所以這一次成為華為美國市場首席體驗官其實是真真切切她自己的體驗分享。

這是華為和美國消費者之間的又一次「距離消除 」,當然,它背後還有華為在 2018 年裡對突破全球市場的一個巨大 Plan。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個 Plan 在 CES 正式開展的前發生了一些情況,餘承東做了一場被外媒 The Verge 稱作「CES 全場最佳」的演講,直接解答了人們除了產品發佈和在公開市場上市之外最大的疑問,原計劃裡華為和運營商的合作為什麼沒有在 CES 發生。

在華為 CES 發佈會的前一天,《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就指出華為手機和 AT&T 的合作出現了變化,

據消息人士稱合作已經被撤銷了。

這在國內和國外的社交媒體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和猜測,但與人們預想的有些差別,餘承東 CES 的 Keynote 演講裡對最終沒有進入美國運營商市場的事情一筆帶過,更多的是回顧了他從應屆畢業生開始進入華為到見證華為人把消費者業務從無做到全球前三的點滴。

餘承東幾乎不曾在公開場合煽情與感慨過,這次一下子 share 出來,國內的用戶一下子還有些不適應,不過海外的用戶倒是十分認同。

這對一家中國公司來說是很罕見的,「CES 最佳演講」的背後,是對美國消費文化的一次觸動。從餘承東的 Speech 可以看出來,華為選擇把他們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他們和運營商的商業合作關係。

餘承東花了不少的時間講述了他們為「取得消費者信任」經歷的挫折和收穫,也為占美國 90% 份額的運營商市場用戶無法和華為的手機產品發生親密接觸而遺憾。「華為消費者業務用 6 年時間在全球取得了用戶的認可和信任,相信未來我們也終會通過努力,更深入和親近的瞭解美國市場,把更好的產品帶給美國消費者,贏得他們的喜愛」,餘承東說。

從 Mate 9 在美國上市開始,到 Mate 10 正式進入美國市場,華為一直在做的事是和美國消費者「距離消除」。當用戶可以在公開市場買到華為的手機了之後,經歷了這次 CES 前後的波折插曲,美國用戶開始從理念上接受華為,這是又一種「距離消除」。

「美國市場是華為全球市場計畫裡的一部分,明年我們會持續為全球市場戰略投入更多」,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告訴我們。所以,雖然 Mate 10 Pro 最終透過公開市場(Amazon、BestBuy 等)管道進入美國市場,暫時與另外 90% 的市場擦肩而過,但他們還是會在北美地區持續親近與深耕。

把視野拉高一點看,華為過去的一年在全球市場收穫頗豐。2017 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 1.53 億台,夯實了自己全球 TOP3 的排名地位,並且在一些地區和市場已經做到了出貨量第二。我們從華為瞭解到,在大部分華為手機已經佈局的市場裡,他們過去一年都獲得了很快的增長,市場份額很多都超過了 20%,11 月在義大利等國家的市場份額甚至已經突破了 30%。

我們從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那裡瞭解到,華為 Nova 系列最近有一款手機進入了日本市場,那是日本運營商 KDDI 在過去的 25 年裡第一次接受一個中國品牌的手機。日本運營商對與手機廠商的合作非常嚴格,但華為還是在日本為 2018 開了個好頭。

拿下一個又一個區域市場之外,華為消費者業務 BG 在明年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從消費者的體驗升級到整個華為手機 2018 年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升級。

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向我們介紹,華為已經在米蘭開了一家對華為來說有著「未來體驗」意義的旗艦店,當然他們還沒有想好是不是會叫「旗艦店」或是「體驗店」的名字,因為華為希望線上下的體驗上做出很強的差異化,所以怎麼定義這次「升級」還在內部熱烈討論中。

從義大利米蘭的那家店開始,華為手機要尋找線上下與消費者的「新關係」,不再單一的強調售賣手機的屬性,而是從科技體驗和產品服務上與消費者全面親近、消除距離。為了提升體驗,華為米蘭店從 1000 個報名應徵店員的人裡篩選了 8 個 不同產品分類「專家」,保證了任何顧客在店裡遇到的產品和體驗相關的疑惑都會在第一時間被解決。

當然,像米蘭那樣新概念的店很快會開到全球各地,徐欽松告訴我們,「很快中國的店會正式開業,我們也在全球各地考察,比如泰國、俄羅斯這些國家的市場裡也許很快也會有。」

在征戰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很多基礎能力也面臨著升級,比如對所有廠商來說最難的本土化售後與服務體系。「市場越來越大,對備件、維修的統籌和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我們投入更多資源。語言也是挺大的障礙,比如在當地的電話客服熱線,必須要請熟練當地語言的客服人員,不然聽不懂顧客的話沒法做好服務」,徐欽松告訴我們。

過去的六年裡,華為手機全球化的每一步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中東、北歐、拉美都是,就像我們去年隨著華為全球「Open Day」的 campaign 在中東市場看到的一樣,達成超過 20% 的市場佔有率之前,只有用產品和服務一步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堅持與堅決。

所以,這次 Mate 10 Pro 進入美國遇到的挑戰是華為手機全球戰略的一個小 bump,在向全世界講述「華為是誰」並且贏得信任的過程中,這樣的挑戰只能用持續的投入與努力克服。我們從華為內部瞭解到,「越挫越勇」是他們最近討論得更多的關鍵字。所以他們才會在 CES Keynote 的最後打出「這是我們與美國消費者最親近的一次」,餘承東才會說「終有一天會有所收穫」。 ■

而不是他們和運營商的商業合作關係。

餘承東花了不少的時間講述了他們為「取得消費者信任」經歷的挫折和收穫,也為占美國 90% 份額的運營商市場用戶無法和華為的手機產品發生親密接觸而遺憾。「華為消費者業務用 6 年時間在全球取得了用戶的認可和信任,相信未來我們也終會通過努力,更深入和親近的瞭解美國市場,把更好的產品帶給美國消費者,贏得他們的喜愛」,餘承東說。

從 Mate 9 在美國上市開始,到 Mate 10 正式進入美國市場,華為一直在做的事是和美國消費者「距離消除」。當用戶可以在公開市場買到華為的手機了之後,經歷了這次 CES 前後的波折插曲,美國用戶開始從理念上接受華為,這是又一種「距離消除」。

「美國市場是華為全球市場計畫裡的一部分,明年我們會持續為全球市場戰略投入更多」,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告訴我們。所以,雖然 Mate 10 Pro 最終透過公開市場(Amazon、BestBuy 等)管道進入美國市場,暫時與另外 90% 的市場擦肩而過,但他們還是會在北美地區持續親近與深耕。

把視野拉高一點看,華為過去的一年在全球市場收穫頗豐。2017 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 1.53 億台,夯實了自己全球 TOP3 的排名地位,並且在一些地區和市場已經做到了出貨量第二。我們從華為瞭解到,在大部分華為手機已經佈局的市場裡,他們過去一年都獲得了很快的增長,市場份額很多都超過了 20%,11 月在義大利等國家的市場份額甚至已經突破了 30%。

我們從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那裡瞭解到,華為 Nova 系列最近有一款手機進入了日本市場,那是日本運營商 KDDI 在過去的 25 年裡第一次接受一個中國品牌的手機。日本運營商對與手機廠商的合作非常嚴格,但華為還是在日本為 2018 開了個好頭。

拿下一個又一個區域市場之外,華為消費者業務 BG 在明年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從消費者的體驗升級到整個華為手機 2018 年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升級。

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向我們介紹,華為已經在米蘭開了一家對華為來說有著「未來體驗」意義的旗艦店,當然他們還沒有想好是不是會叫「旗艦店」或是「體驗店」的名字,因為華為希望線上下的體驗上做出很強的差異化,所以怎麼定義這次「升級」還在內部熱烈討論中。

從義大利米蘭的那家店開始,華為手機要尋找線上下與消費者的「新關係」,不再單一的強調售賣手機的屬性,而是從科技體驗和產品服務上與消費者全面親近、消除距離。為了提升體驗,華為米蘭店從 1000 個報名應徵店員的人裡篩選了 8 個 不同產品分類「專家」,保證了任何顧客在店裡遇到的產品和體驗相關的疑惑都會在第一時間被解決。

當然,像米蘭那樣新概念的店很快會開到全球各地,徐欽松告訴我們,「很快中國的店會正式開業,我們也在全球各地考察,比如泰國、俄羅斯這些國家的市場裡也許很快也會有。」

在征戰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很多基礎能力也面臨著升級,比如對所有廠商來說最難的本土化售後與服務體系。「市場越來越大,對備件、維修的統籌和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我們投入更多資源。語言也是挺大的障礙,比如在當地的電話客服熱線,必須要請熟練當地語言的客服人員,不然聽不懂顧客的話沒法做好服務」,徐欽松告訴我們。

過去的六年裡,華為手機全球化的每一步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中東、北歐、拉美都是,就像我們去年隨著華為全球「Open Day」的 campaign 在中東市場看到的一樣,達成超過 20% 的市場佔有率之前,只有用產品和服務一步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堅持與堅決。

所以,這次 Mate 10 Pro 進入美國遇到的挑戰是華為手機全球戰略的一個小 bump,在向全世界講述「華為是誰」並且贏得信任的過程中,這樣的挑戰只能用持續的投入與努力克服。我們從華為內部瞭解到,「越挫越勇」是他們最近討論得更多的關鍵字。所以他們才會在 CES Keynote 的最後打出「這是我們與美國消費者最親近的一次」,餘承東才會說「終有一天會有所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