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民要想富還很困難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農民生活水準也相對提高了。但是這幾年農民普遍反應賺錢越來越難,農村發展似乎進入了瓶頸期。在一些地區還是有很多的貧困人口,

他們辛勞半輩子還是無法脫貧,為什麼農民一直富不起來呢?這跟跟一些客觀存在的現實原因密不可分。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民想富比較困難,具體來看看吧。

第一,農作物價格。農民以種地為生,糧食是主要的經濟收入,這兩年來糧食價格下跌,對多數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大重創。即使是一年到頭風調雨順糧食豐收,農民的腰包也不一定能鼓起來。不要說是養家糊口了,

甚至連回本都比較困難,目前情況下想讓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富起來,可謂是難於上青天。

第二,社會保障福利。和城鎮居民相比,農民所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待遇明顯較低。新農合以及農村養老制度,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養老難的問題,

但看這兩大難仍然困擾著不少農民,談病色變的農民固然不少,為養老發愁的農民也不在少數。中國農民基數之大,想要徹底解決這兩大難,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第三,社會地位。國家早已陸續出臺一系列惠民政策,精准扶貧政策也是深入萬千農村地區。

但是農民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他們維權意識有待提高,再加國家監管環節相對缺失,知識普及制度不夠完善,無疑讓部分村幹部鑽了空子,農民真正領到手的補貼為數較少。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包括補貼的申請方式,審核流程,以及發放方式上都有了一定的調整,確保讓惠農措施落到實處。

第四,因婚致貧。如今農村結婚花費可不是個小數目,要房要車要存款,彩禮也是一路飆升,部分地區更是存在天價彩禮的現象。如今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而農民眼裡娶媳婦傳宗接代又是頭等大事兒,所以很多父母不惜一切代價為子女籌備錢款,在農村因娶媳婦而返貧的不在少數,對本來就貧窮的農民而言,

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對這些傷風敗俗加以管控,農民只能繼續負債累累。

以上就是限制農民致富的四大客觀因素,好在國家早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已採取措施緩和這些問題惠農扶貧政策的發放調整都是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村民監督平臺的建立也是為了整治基層村幹部,而最近新實行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也讓農民看到了希望,相信隨著國家經濟水準的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而最近新實行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也讓農民看到了希望,相信隨著國家經濟水準的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