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顏有型有內涵 這才是未來的海綿城市

很多人都知道,海綿城市建設要實現“雨汙分離”,致力於“雨水再利用”,目標是恢復城市水系大循環。實際上,城市“海綿化”改造的背後不僅是關於雨水的故事,還有這些值得關注的“內涵”。

“海綿城市”,雖然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是中國的推廣速度並不慢。這個被稱為能夠逐步消除“城市病”的水生態管理新框架不僅是在給城市增添綠化,還為城市收集雨水,以自然的方式保護自然水系。

單以我國海綿化改造獲得外媒關注,專家點贊就驗證了一個事實,

這項工程雖然“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聲勢浩大的背後是“標本兼治”。很多人可能對於海綿城市的瞭解只流於表面,實際上,其內涵遠沒有那麼簡單。

關注的不僅是雨水

如果要說海綿化改造的核心工程是什麼,大部分人都知道,是雨汙分離,收集雨水再利用。但是海綿化改造所關注的焦點並不僅僅是雨水,其通過改變雨水徑流和目前雨汙橫流的現狀,

最終尋得“城市水系生態和水文特徵”回歸自然的根本改變。

有人會問,海綿城市建設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嗎?只要走訪一下透水磚小路、下沉式綠地、濕地蓄水池、隔離緩衝帶、雨水花園、生態草溝、動態溪流,這樣既有“顏值”,又有“內涵”,還“多功能”的改造專案就能清楚感受到其中的差別。

理念還在不斷發展

提出海綿化改造初期,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路面可以鋪設透水磚,

但是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多能夠納入建設規劃的內容。業界專家表示,海綿城市,既是一個完整的理念,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理念。

說它完整,是因為海綿城市借由管控雨水,延伸到整個水生態和城市污染治理,並且還將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系統性工程;說它發展,正是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理念,才需要因地制宜,追求“適配”,根據地理位置、經濟水準、時代發展等條件“向前看”。

強調四大原則

其中之一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可達性”,簡單來說就是,用最簡單易行的方式達到最佳的效果;其中之二就是迴圈型,形成水系自然迴圈生態整體才是目的;其中之三就是集約型,集中調配資源,協調發展矛盾;其中之四就是複合性,綜合考量,疊加附加值。

綜合這四大原則,海綿城市所提出的“生態型雨水管理模式”才能完全匹配“滲、滯、蓄、淨、用、排”這六大作用。

融合PPP模式

無論是要創新規劃理念,還是契合生態安全格局,或者構建完整建設框架,加持智慧平臺,有了社會資本參與會加速海綿城市建設市場化運作進程。尤其是對於海綿城市這類過億專案遍地開花的環保領域來說,參與主體和運作模式多樣化會更加有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海綿城市+PPP”也存在利益關係複雜,公益性強、考核標準難統一以及運維等一系列問題。業界認為,目前組建專業諮詢團隊,制定風險分擔機制,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等措施未嘗不可,還建議嘗試編制城市雨水排放許可和收費制度。

業界認為,目前組建專業諮詢團隊,制定風險分擔機制,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等措施未嘗不可,還建議嘗試編制城市雨水排放許可和收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