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造孽!全球唯一、世界級化石群被當做化肥挖光!

導讀

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唯一視窗,被挖來做磷肥

甕安古生物群化石有多牛——衝擊達爾文進化論

懶政——甕安縣籌建“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5年無果

全球科學家、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再次齊聚甕安能否挽救甕安古生物動物群?

古生物群能否得到保護仍存疑——涉事礦山會後被表彰環保落實好

結語

1.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唯一視窗,被挖來做磷肥

“去年11月我們發現問題已經很嚴峻,就找了三個還有研究價值的點,準備作為保留點,但是4月1日到現場一看,其中一個點已經沒有了,徹底被挖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員痛心地說道。

今年清明,對於全世界古生物學界來說都是陰沉灰暗的,來自中、美、英等國頂尖的學者彙聚貴州甕安縣北斗山磷礦。現場機器轟鳴,包裹著6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的成片山體倒在巨型挖掘機的機械臂下,接著又被車輪比人還高的重型卡車送往磷肥廠,

製成肥施入田地。

“全世界就這一個”

“這是目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唯一視窗,全世界就這一個,挖了,就沒有了。”

朱茂炎所說的唯一視窗,其實就是我們研究人類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科學證據。

人們把最早出現動物化石的地層所代表的時代命名為寒武紀(4.85—5.41億年前)。然而,1998年甕安縣磷礦采區的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發現了大量動物化石,

打破了科學界的共識。這裡保存了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大約距今6.1億年前),為研究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過程,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實證記錄。

甕安生物群作為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記錄,無論是其埋藏能力、化石多樣性、科學價值和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寒武紀之前的特異埋藏動物群中均屬首屈一指。自1998年以來,甕安生物群的相關成果大量發表在包括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刊》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

一個“活的”化石寶庫快挖沒了

最近幾年,當地開始大規模露天開採,每天都有數百輛重型卡車往外運送礦石。“甕安生物群產地處在甕安磷礦和甕福磷礦的採礦區,之前產出化石品質最好的幾個采坑都已經坍塌了,剖面被埋,目前無法觀察到產化石的地層,更無法採樣做相關研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殷宗軍博士說。

甕安以其豐富的磷礦資源被譽為“亞洲磷倉”。目前,甕安縣60%的財政收入來自磷礦及其附屬產業。北斗山磷礦對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簡直就是金山銀山。

“關鍵的問題是,甕安生物群不是已經研究完了,全世界一群科學家還正在研究,是個活的、正在產生成果,3月底我們還發表了一個相關重要成果。”朱茂炎說。

英國布裡斯托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士菲力浦·多諾霍認為,甕安生物群學術價值的彰顯有一個前提,就是保護好化石產地使得科學研究能順利開展,因此呼籲要保護甕安生物群這一全球獨一無二的化石產地。

2.甕安古生物群化石有多牛——衝擊達爾文進化論

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境內北斗山磷礦自1998年發現動物化石以來,已經成為全世界地球生命演化研究領域科學家嚮往的聖地。這個形成於距今6億年前的磷礦是全球發現可靠動物化石記錄的最早產地,為破解我們人類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甕安化石為磷酸鹽化三維立體保存的化石,保存了常規化石所沒有的細胞和亞細胞級的生物解剖學結構,是整個地球歷史上獨一無二的。

近20年來,古生物學家幾乎每年都在國際最頂尖的科學雜誌上(Nature、Science、PNAS等)報導甕安化石的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更是於2005、2006、2007連續三年獲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甕安北斗山磷礦已成為目前全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領域中的亮點,受到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美國《發現》、英國廣播公司、德國《鏡報》等國內外科學和大眾媒體的廣泛追蹤報導。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均遠等人在貴州省甕安縣的前寒武紀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古老(距今5.8億年)的兩側對稱動物化石(貴州小春蟲),與“”成功解析SARS病毒進化規律等成果一起榮登2004年中國科學家十大發現。這項發現在科學界激起巨大波瀾,有專家認為,該化石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挑戰了“寒武紀大爆發”理論。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曾說:“今後,如果有人對他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詮釋。”達爾文的話不幸被言中,這幾枚來自甕安寒武紀之前米粒般大小的 “小春蟲”,向達爾文和進化論發起了衝擊。

最新成果:2017年3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傳明等人線上發表在國際學術雜誌Geological Magazine,通過詳細的岩石地層學、同位素化學地層學和生物地層學對比顯示,湖北樟村坪剖面上磷礦層和貴州甕安磷礦剖面上磷礦層(甕安生物群的產出層位)為同一時期的沉積。因此,該資料限定了埃迪卡拉紀甕安生物群的年齡為609±5Ma,表明甕安生物群早於之後在距今580Ma出現的埃迪卡拉動物群。

貴州甕安和湖北樟村坪地區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組綜合地層對比

鋯石U-Pb年齡

3.懶政——甕安縣籌建“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5年無果

據金黔線上報導,2012年6月7日-12日,參加第17屆國際寒武系內部再劃分野外工作會議的美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典、捷克、波蘭、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深入甕安實地考察“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

根據專家建議,甕安縣著手規劃籌建“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以此加大保護“貴州小春蟲”力度,為更多專家學者提供研究考察場所和科普教育基地。

然而,除了上述報導外,《礦業界》搜遍網路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成立的報導。

4.全球科學家、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再次齊聚甕安能否挽救甕安古生物動物群?

朱茂炎認為“現在核心的問題就是政府、百姓都沒有認識到這地方是唯一的,別的地方沒有”

在朱茂炎的努力下,4月2日至3日,甕安生物化石保護與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甕安召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州省地震局、貴州省科技廳、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貴州大學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及業內權威專家、學者30余人齊聚甕安,共同研討甕安生物群的保護與科研相關問題。

在甕安生物群專題報告會上,專家、學者們就甕安生物群產生的地質背景及其研究的科學意義、世界影響力、研究技術的發展及近年來在相關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行了闡釋。

兩天的會議商討和野外考察,終於讓在座的所有人達成三點共識:一是甕安北斗山磷礦是一個世界級的珍貴化石產地,甕安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必須作為自然遺產得到永久性保護。二是鑒於目前磷礦開採和伴生的地質災害,甕安生物群化石產地和地質剖面受到全面性破壞或覆蓋,亟須搶救性保護。三是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和開發,需要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貴州省旅遊大戰略相結合,需要與甕安縣“五位一體”發展相結合。

5.古生物群能否得到保護仍存疑——涉事礦山會後被表彰環保落實好

據甕安縣人民政府網站,甕安大信北斗山磷礦有限公司通過加大環保方面投入,創新技術,因地制宜,在治水、治渣等問題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真正扛起了企業的環保責任。

該報導指出,甕安大信北斗山磷礦在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上採取了各種措施,充分達到了環保要求。同時,企業還致力於創建“平安礦山、綠色礦山、和諧礦山”,強化培訓學習、環保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切實落實環保責任,全面提高幹部職工環保意識。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其水、氣、聲、渣、油的綜合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6.結語

回到科技日報的報導:保護甕安生物群並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科學家只想在大片的山體中保留一個核心區。但是,甕安磷礦存在多家公司,礦權交叉,實施保護要涉及幾個相關企業和若干層級的政府部門。

《礦業界》希望甕安古生物化石群相關的地方政府、企業和科學家一道,切實保護起來這全球唯一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視窗。

畢竟,“甕安生物群不僅僅是甕安的,而且是中國的,是全人類的,是受到全世界關注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自然遺產,它的結局不應該是幾袋磷肥。”

甕安生物群學術價值的彰顯有一個前提,就是保護好化石產地使得科學研究能順利開展,因此呼籲要保護甕安生物群這一全球獨一無二的化石產地。

2.甕安古生物群化石有多牛——衝擊達爾文進化論

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境內北斗山磷礦自1998年發現動物化石以來,已經成為全世界地球生命演化研究領域科學家嚮往的聖地。這個形成於距今6億年前的磷礦是全球發現可靠動物化石記錄的最早產地,為破解我們人類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甕安化石為磷酸鹽化三維立體保存的化石,保存了常規化石所沒有的細胞和亞細胞級的生物解剖學結構,是整個地球歷史上獨一無二的。

近20年來,古生物學家幾乎每年都在國際最頂尖的科學雜誌上(Nature、Science、PNAS等)報導甕安化石的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更是於2005、2006、2007連續三年獲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甕安北斗山磷礦已成為目前全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領域中的亮點,受到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美國《發現》、英國廣播公司、德國《鏡報》等國內外科學和大眾媒體的廣泛追蹤報導。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均遠等人在貴州省甕安縣的前寒武紀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古老(距今5.8億年)的兩側對稱動物化石(貴州小春蟲),與“”成功解析SARS病毒進化規律等成果一起榮登2004年中國科學家十大發現。這項發現在科學界激起巨大波瀾,有專家認為,該化石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挑戰了“寒武紀大爆發”理論。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曾說:“今後,如果有人對他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詮釋。”達爾文的話不幸被言中,這幾枚來自甕安寒武紀之前米粒般大小的 “小春蟲”,向達爾文和進化論發起了衝擊。

最新成果:2017年3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傳明等人線上發表在國際學術雜誌Geological Magazine,通過詳細的岩石地層學、同位素化學地層學和生物地層學對比顯示,湖北樟村坪剖面上磷礦層和貴州甕安磷礦剖面上磷礦層(甕安生物群的產出層位)為同一時期的沉積。因此,該資料限定了埃迪卡拉紀甕安生物群的年齡為609±5Ma,表明甕安生物群早於之後在距今580Ma出現的埃迪卡拉動物群。

貴州甕安和湖北樟村坪地區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組綜合地層對比

鋯石U-Pb年齡

3.懶政——甕安縣籌建“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5年無果

據金黔線上報導,2012年6月7日-12日,參加第17屆國際寒武系內部再劃分野外工作會議的美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典、捷克、波蘭、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深入甕安實地考察“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

根據專家建議,甕安縣著手規劃籌建“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以此加大保護“貴州小春蟲”力度,為更多專家學者提供研究考察場所和科普教育基地。

然而,除了上述報導外,《礦業界》搜遍網路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貴州小春蟲古生物群化石博物館”成立的報導。

4.全球科學家、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再次齊聚甕安能否挽救甕安古生物動物群?

朱茂炎認為“現在核心的問題就是政府、百姓都沒有認識到這地方是唯一的,別的地方沒有”

在朱茂炎的努力下,4月2日至3日,甕安生物化石保護與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甕安召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州省地震局、貴州省科技廳、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貴州大學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及業內權威專家、學者30余人齊聚甕安,共同研討甕安生物群的保護與科研相關問題。

在甕安生物群專題報告會上,專家、學者們就甕安生物群產生的地質背景及其研究的科學意義、世界影響力、研究技術的發展及近年來在相關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行了闡釋。

兩天的會議商討和野外考察,終於讓在座的所有人達成三點共識:一是甕安北斗山磷礦是一個世界級的珍貴化石產地,甕安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必須作為自然遺產得到永久性保護。二是鑒於目前磷礦開採和伴生的地質災害,甕安生物群化石產地和地質剖面受到全面性破壞或覆蓋,亟須搶救性保護。三是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和開發,需要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貴州省旅遊大戰略相結合,需要與甕安縣“五位一體”發展相結合。

5.古生物群能否得到保護仍存疑——涉事礦山會後被表彰環保落實好

據甕安縣人民政府網站,甕安大信北斗山磷礦有限公司通過加大環保方面投入,創新技術,因地制宜,在治水、治渣等問題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真正扛起了企業的環保責任。

該報導指出,甕安大信北斗山磷礦在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上採取了各種措施,充分達到了環保要求。同時,企業還致力於創建“平安礦山、綠色礦山、和諧礦山”,強化培訓學習、環保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切實落實環保責任,全面提高幹部職工環保意識。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其水、氣、聲、渣、油的綜合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6.結語

回到科技日報的報導:保護甕安生物群並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科學家只想在大片的山體中保留一個核心區。但是,甕安磷礦存在多家公司,礦權交叉,實施保護要涉及幾個相關企業和若干層級的政府部門。

《礦業界》希望甕安古生物化石群相關的地方政府、企業和科學家一道,切實保護起來這全球唯一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視窗。

畢竟,“甕安生物群不僅僅是甕安的,而且是中國的,是全人類的,是受到全世界關注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自然遺產,它的結局不應該是幾袋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