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恒大攻堅貧困 寒門企業家許家印扶貧用心用力

2年前,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有了一個設想:恒大能否包一個縣脫貧?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恒大集團已經是一家資產上萬億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也與許家印出身背景有關。

許家印出身在河南豫東一個最窮的地方,從小吃地瓜長大,穿的、蓋的都是補丁摞補丁。

上小學時,村裡的學校只有幾間破草房,課桌是用泥巴做的長條檯子,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裡下小雨,地上都是爛泥巴。

上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著筐去學校,筐裡面裝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個小瓶子,瓶子裡面裝著一點鹽、幾滴芝麻油和一點蔥花。

這就是許家印一周的口糧。

1976年許家印高中畢業,想去磚瓦廠找份搬磚頭的臨時工做,但也找不到。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他考上了大學。沒有錢讀書,沒有錢吃飯,是靠國家每個月14塊的助學金讀完了大學。

許家印說,“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的助學金,我也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恒大也沒有今天。恒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

國家給的,社會給的,我們應該去承擔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回報社會,我們必須回報社會。這不是空話,也不是虛話,這是我的心裡話。”

苦難的童年和求學經歷,讓許家印對貧困有著感同身受的體驗,這也奠定恒大集團的扶貧,不是施與舍,而是感恩與回報。

大方縣:精准扶貧樣本

2015年11月初,許家印在大會上發言時提出,“像恒大這樣的民營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能否率先與貧困縣結對子,扶助其脫貧。”

相關領導積極為許家印扶貧的提議和願望牽線搭橋,最終將恒大集團扶貧目標鎖定在貴州省畢節市的大方縣。

恒大集團在鎖定扶貧目標大方縣以後,2015年11月份,中央扶貧會議結束當日,許家印連夜召開集團會,討論幫扶大方事宜。

恒大集團派副總裁帶隊奔赴大方,實地調研當地貧困狀況。走訪為期半個多月,幫扶方案初步形成。

是年隆冬,恒大集團第一批287名扶貧隊員從恒大各分公司出發挺進烏蒙山,開始了對大方縣貧困戶的入戶走訪。他們跋山涉水叩開的,不僅僅是一扇木門,通過與深居叢山的貧困戶促膝而談,還打開了一扇扇“心門”,讓貧困戶們從“幫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

扶貧隊員通過跋山涉水、走村串戶的調研拿到了一手資料,

這些資料也很快進入了恒大扶貧後方大資料庫。通過精准分析比對,大方縣59693戶、176506名貧困人口在各鄉鎮的分佈、18~25歲精壯勞動力總數、55歲及以下特殊困難群體“農戶屬性”結構分佈、貧困留守兒童監護情況分佈等,一目了然的資料,為制訂精准幫扶方案、配套扶貧專案、精准施策打下堅實基礎。

恒大集團對大方縣定向無償捐贈30億元扶貧資金,這個數字不是拍腦袋出來的,而是有根據的。剛開始,恒大集團扶貧辦報上來的初步方案是按一個人投入一萬塊錢的標準開展幫扶。

大方縣有18萬貧困人口,需要無償投入18個億。恒大集團考慮,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方的公共設施比如學校、醫院等也不足,都要一次性補齊。其中,教育短板特別突出。扶貧首先要扶智,教育缺多少就要補多少,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全方位補齊。所以,在幫扶方案裡增加了捐建26 所學校的內容,包括13所幼稚園、11所小學、一所中學、一所職業技術學院。

也有人問,一般情況下要麼建10所,要麼建5所,為什麼要建11所、13所?這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一次性補齊但不能浪費,缺多少就補多少。

按照這個思路,恒大在教育扶貧方面把學校補齊了,在特困保障扶貧方面把醫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也補齊了,加上產業扶貧、搬遷扶貧等幫扶措施,全部算下來預計需要投入28億多元,同時要預留部分備用資金,最終確定了30個億的幫扶方案。

通過結對幫扶大方縣的實踐,到2017年初,恒大已經形成了一些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在產業扶貧方面探索出一些新路子。幫扶過程中,也鍛煉出了一支比較成熟、能打硬仗的扶貧隊伍。

為進一步推動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更好踐行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2017年2月初,恒大提出,在繼續扎實做好大方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擴大幫扶範圍。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論證,5月3日,畢節市委市政府召開精准扶貧研討會。會上,恒大正式提出把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大到畢節整市的幫扶方案。

除大方縣外,畢節市其他6縣3區還有80多萬貧困人口,按照人均扶貧投入一萬塊錢計算,需要再投入80億元,累計投入110億元扶貧資金,到2020年幫扶全市92.4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探索產業脫貧新模式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更是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保證。位於烏蒙腹地的大方縣雖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產業發展的潛力,但受經濟技術發展水準低等因素影響,產業發展總體水準較低,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缺少產業,成為大方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瓶頸。

產業扶貧,是恒大幫扶大方縣的“重頭戲”。恒大扶貧辦認為,發展產業既要符合大方本地的發展現實,又要符合市場規律,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

經過調查研究,結合大方縣實際,確定了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具有大方特色的產業,最終實現為每戶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但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產業依舊是種植業、養殖業,風險大、效益不穩定、銷路難等一系列難題,恒大扶貧辦無法回避。

貧困地區的產業經常陷入一個怪圈:產量好了,價格低了;價格高了,產量低了。看似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律,卻讓樸實的農民暈頭轉向:不知道種什麼、不知道種多少、不知道怎麼種、不知道賣給誰。

因此,好產業固然重要,有好市場、好銷路才是根本。於是,恒大找來了一些“好幫手”:引進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 合作社+ 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恒大集團通過援建育苗基地、節水灌溉和蔬菜大棚等農業基礎設施,扶持互助合作社組織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通過上下游龍頭企業,並配套建設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聯網+”的手段,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育苗中心生產。蔬菜成熟後,由集散中心到田間地頭向合作社現場收購,然後集中洗、揀、分,把綠色蔬菜供給到重慶、貴陽等全國各地。

事實上,為實現長遠發展,恒大對蔬菜大棚建成後的運營,亦有整套模式創新,從出資建設,引進農技人員為其選種,到交托給專業管理者經營,穩紮穩打,順暢連接供產銷。這樣的一體化設計,正是貫穿大方萬棟蔬菜大棚種收穩步發展的恒大“秘笈”。

如今,恒大已幫扶大方建成蔬菜基地106個,其中,建成蔬菜產業化大田基地10.6萬畝,蔬菜大棚10223棟。蔬菜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種植蔬菜2.5畝,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100元。

而中藥材及經果林產業也取得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建成基地35個;引進一力製藥、香港恒暢等10家中藥材、經果林上下游龍頭企業,建立種子供應、技能培訓、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建成5.6萬畝丹參、天麻等中藥材基地,4.4萬畝油用牡丹和獼猴桃等經果林基地;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讓部分貧困戶合計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500元。

中國社科院扶貧《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指出,恒大一改過去局部式、間接式、單一式社會幫扶為整縣式、參與式、立體式、滴管式社會幫扶,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參與扶貧全過程,並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了農村的存量資源。恒大以企業自身的資源、管道優勢,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特別是引入上下游龍頭企業,化解了產業扶貧中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從而“創造了高品質的扶貧效率”,是“國內甚至國際上公益領域中的一個創舉”。

這個數字不是拍腦袋出來的,而是有根據的。剛開始,恒大集團扶貧辦報上來的初步方案是按一個人投入一萬塊錢的標準開展幫扶。

大方縣有18萬貧困人口,需要無償投入18個億。恒大集團考慮,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方的公共設施比如學校、醫院等也不足,都要一次性補齊。其中,教育短板特別突出。扶貧首先要扶智,教育缺多少就要補多少,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全方位補齊。所以,在幫扶方案裡增加了捐建26 所學校的內容,包括13所幼稚園、11所小學、一所中學、一所職業技術學院。

也有人問,一般情況下要麼建10所,要麼建5所,為什麼要建11所、13所?這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一次性補齊但不能浪費,缺多少就補多少。

按照這個思路,恒大在教育扶貧方面把學校補齊了,在特困保障扶貧方面把醫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也補齊了,加上產業扶貧、搬遷扶貧等幫扶措施,全部算下來預計需要投入28億多元,同時要預留部分備用資金,最終確定了30個億的幫扶方案。

通過結對幫扶大方縣的實踐,到2017年初,恒大已經形成了一些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在產業扶貧方面探索出一些新路子。幫扶過程中,也鍛煉出了一支比較成熟、能打硬仗的扶貧隊伍。

為進一步推動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更好踐行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2017年2月初,恒大提出,在繼續扎實做好大方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擴大幫扶範圍。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論證,5月3日,畢節市委市政府召開精准扶貧研討會。會上,恒大正式提出把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大到畢節整市的幫扶方案。

除大方縣外,畢節市其他6縣3區還有80多萬貧困人口,按照人均扶貧投入一萬塊錢計算,需要再投入80億元,累計投入110億元扶貧資金,到2020年幫扶全市92.4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探索產業脫貧新模式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更是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保證。位於烏蒙腹地的大方縣雖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產業發展的潛力,但受經濟技術發展水準低等因素影響,產業發展總體水準較低,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缺少產業,成為大方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瓶頸。

產業扶貧,是恒大幫扶大方縣的“重頭戲”。恒大扶貧辦認為,發展產業既要符合大方本地的發展現實,又要符合市場規律,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

經過調查研究,結合大方縣實際,確定了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具有大方特色的產業,最終實現為每戶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但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產業依舊是種植業、養殖業,風險大、效益不穩定、銷路難等一系列難題,恒大扶貧辦無法回避。

貧困地區的產業經常陷入一個怪圈:產量好了,價格低了;價格高了,產量低了。看似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律,卻讓樸實的農民暈頭轉向:不知道種什麼、不知道種多少、不知道怎麼種、不知道賣給誰。

因此,好產業固然重要,有好市場、好銷路才是根本。於是,恒大找來了一些“好幫手”:引進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 合作社+ 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恒大集團通過援建育苗基地、節水灌溉和蔬菜大棚等農業基礎設施,扶持互助合作社組織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通過上下游龍頭企業,並配套建設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聯網+”的手段,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育苗中心生產。蔬菜成熟後,由集散中心到田間地頭向合作社現場收購,然後集中洗、揀、分,把綠色蔬菜供給到重慶、貴陽等全國各地。

事實上,為實現長遠發展,恒大對蔬菜大棚建成後的運營,亦有整套模式創新,從出資建設,引進農技人員為其選種,到交托給專業管理者經營,穩紮穩打,順暢連接供產銷。這樣的一體化設計,正是貫穿大方萬棟蔬菜大棚種收穩步發展的恒大“秘笈”。

如今,恒大已幫扶大方建成蔬菜基地106個,其中,建成蔬菜產業化大田基地10.6萬畝,蔬菜大棚10223棟。蔬菜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種植蔬菜2.5畝,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100元。

而中藥材及經果林產業也取得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建成基地35個;引進一力製藥、香港恒暢等10家中藥材、經果林上下游龍頭企業,建立種子供應、技能培訓、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建成5.6萬畝丹參、天麻等中藥材基地,4.4萬畝油用牡丹和獼猴桃等經果林基地;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讓部分貧困戶合計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500元。

中國社科院扶貧《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指出,恒大一改過去局部式、間接式、單一式社會幫扶為整縣式、參與式、立體式、滴管式社會幫扶,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參與扶貧全過程,並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了農村的存量資源。恒大以企業自身的資源、管道優勢,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特別是引入上下游龍頭企業,化解了產業扶貧中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從而“創造了高品質的扶貧效率”,是“國內甚至國際上公益領域中的一個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