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薑斌:見證家裝演變

家居裝修進入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有30多年了,隨著城鄉住宅建設的積極推進,在一些新交付的樓盤社區裡隨處可見有房子在裝修,就連我們入住多年的社區裡也偶見裝修垃圾運出,

說明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在入住之前是一定要裝修的。這種裝修理念隨著百姓家居條件的改善,已形成大眾共識。經濟條件好的精心策劃裝修,把“家”裝飾的富麗堂皇;工薪族則多以實用性出發,滿足使用面積的簡約美觀。每每看到這些,我便自然地想起我小時候的“家”。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我出生在歡樂園的平房區,對小時候“家”的印象至今歷歷在目。局促的胡同,

昏暗的路燈,低矮的平房,夏天怕漏雨,冬天要刨冰。全家五口人擠在20多平米的蝸居裡生活了二十幾年,可謂解放初期到改革開放前大多數百姓生活的真實縮影。

歡樂園平康裡一角

棚戶區改造前

那時不用說沒有裝修的概念,就連“裝修”這個詞彙也沒聽說過,倒是接觸過掏炕、串瓦、刷漿等當時與住房關聯的詞彙,這些或許現在的年輕人也沒聽說過。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父親單位分配了道街的一處樓房,才基本結束了棚戶房的歷史,但那時還沒有裝修這一說,家家戶戶都是用白石灰粉刷一遍牆壁,

再用鉛油刷一下牆裙就大功告成了。地面還是水泥地面,只是有了小廚房和小廁所,還有了自來水和暖氣片,這在當時感覺是相當大的進步。

八十年代初開始,無論是房產部門還是企事業單位,都在積極新建、擴建公有產權住房,以緩解多年來在民生方面的積壓矛盾。隨著住房條件的改善,家居裝修開始悄然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在提升生活品質,彰顯家庭個性符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至少4次在“渾河兩岸遷徙”,巧合的是每次搬家都恰逢整數年,即10年一搬家,因而也就親歷了家裝的演變過程。雖然每次都很累,真像似“扒了一層皮”一樣,但一想到“家”是安放身心的地方;一看到家裝後的溫馨,就覺得沒白折騰,會有累並快樂著的感覺。

回想起家居裝修的那些事,可以折射出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撫順的裝飾市場

1980年,歡樂園平房區成片動遷完成,我如願地搬進了新樓的一個單間,兩家一個走廊,房間裡簡單的傢俱就占滿了全屋。沒有裝修,只有綠色油漆牆裙,光禿禿的水泥地,一張雙人鐵床。

1990年,搬到了南站大藥房附屬住宅樓的一個套間。當時家居裝修已初見端倪,裝修的概念也逐漸被普通百姓人家所接受,貼瓷磚、包門口、暖氣罩、木地板形成了那時的裝修風格。當時雖然尚未形成正規的家裝產業和裝修隊伍,但有裝修手藝的工匠還是不難找的。

有房產部門的朋友幫忙,省卻了許多環節,水暖工、電工、瓦工、木工逐項施工,也沒有什麼設計效果圖,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工匠們開出釆購單子,就和師傅們一起去買,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西三街輕工廳和裕民附近。記得當時比較時興的是原色裝修,即門口、窗口、暖氣罩都用原色三合板裝飾起來,再刷上亮油,暖色調的效果就出來了,鋪上粗糙的實木地板,就喬遷新居了。那時電視、冰箱、洗衣機已進入家庭,再添置個組合櫃、簡易沙發什麼的,就更找到“家”的感覺了。

馬路裝修遊擊隊

馬路裝修遊擊隊

這次簡約裝修讓我平添了許多修身齊家的情趣,感覺把家裝飾好些等於提升了家庭的幸福指數。在這個簡單裝修的“家”裡,我們一家三口度過了難忘的十年,因為這十年是國家“八五”、“九五”時期的重要節點。我所在的通信行業借助資訊時代的高科技手段和政策,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但整個經濟社會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動盪變革,喜憂參半。其間還趕上了大刀闊斧的房改,公有產權一夜間變成了私有產權,茫然中一度竊喜。

百姓們分房、調房、買房的頻率明顯加快,自然引發了家居裝修行業的快速崛起,出現了一支支專業的裝修團隊,也形成了在路邊招攬活計的“裝修遊擊隊”,他們在路邊或站或蹲,用一串簡明的大字牌昭示著可以提供服務的工種,對城市市容來說,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們卻實實在在迎合了城區部分家庭的裝修需要。我也曾在家裡出現小狀況時去街邊找過他們。這個階段市場上裝飾材料也是色彩紛呈,開始令人眼花繚亂起來。

2000年,我又一次整調了住房,從河南搬到了河北,來了一次跨河而遷,搬到了將軍輝南路的一幢商品住宅樓。拿到鑰匙後,看著兩室兩廳的毛坯房,我自然把裝修好房子排在了工作之餘的頭等大事。這個時期,人們對家居裝修的理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有一間房便知足,到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家家戶戶都有精心裝飾家居的願望,同時個性化裝修元素日益凸顯出來。

那時候撫順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破冰”,一些開發商大量湧入撫順,為的是在撫順房地產市場“分一勺羹”,客觀上促進了撫順商品住宅建設的發展。一幢幢商品房拔地而起,還有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和採煤沉陷區安置住房,使大多數的撫順人在住房上都有了鹹魚翻身的感覺。

裝修圖(來自網路)

這些都為家裝市場的崛起提供了天賜良機,還有一些外地裝修隊伍也湧入其中,他們在報價、品質、誠信等方面還是搶到了先機。經過“貨比三家”後,我選擇了一個南方人牽頭的工程隊設計施工。包括上下水管線、牆體、背景牆、玻璃隔斷、地板、天棚效果、燈具等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設計。效果圖看著滿意後開始施工,因為住宅房屋都不是量身訂做,而是由開發商設計施工的毛坯房,前期的沙子、水泥、紅磚自然耗費許多。本來對裝修房子很繁瑣有思想準備,但為了既美觀又實用還能省錢,我和妻子基本是親力親為,我們逛遍了裕民商城周邊大小建材市場的角角落落,還專門去過瀋陽九路市場購置藝術玻璃和燈具。

這時的裝修風格不再是原色調,而是色調發黃的櫸木版了,從門口、窗口到大衣櫃、櫥櫃,清一色的櫸木板,襯托出那個階段所謂的豪華氣派。在以後的10年裡,家裝市場又有了質的提升。隨著家裝設計的興起,裝飾材料的多樣化,人們開始理性地對房屋的裝修進行個性化風格的設計,現代簡約風格開始流行起來,這從兒子婚後在河東置業的裝修就可見一斑。他們的房子是委託給一家專業家裝公司裝修,簽了半包合同,我基本沒參與,只是去看過幾次。不時被家裝新工藝、新材料所吸引,阻燃環保的矽藻泥也被用在了牆體上,感覺年輕人的裝修理念還是比我們略勝一籌,簡約而不簡單,平和中透著奢華。

2010年,為了幫襯孩子,照顧孫子,我們又一次選擇離開將軍地區搬到了距兒子家較近的城東,住房面積縮小了一部分,但房間格局、光線都不錯,還毗鄰小河,也算是個河景房了。房子是用來住的,自然要在裝修前做足功課,按照流行的簡約風格,這次裝修的一些項目開始削減,重點放在廚房和衛生間的硬體設定上,如開關插座、衛浴潔具、水槽配件等都選用當時的知名品牌。

撫順新建住宅樓

以前鋪地板想的是鋪實木地板結實,這次鋪的複合地板既美觀又環保;以前裝修把客廳、餐廳頂面都吊上造型棚,這次則縮減為僅在客廳、餐廳簡單地走一圈石膏板疊級,衛生間則安裝集成吊頂。簡約風格還體現在木製品,以往的裝修都是在家裡現場製作室內門、櫥櫃等,這次都事先由櫥櫃公司量尺定制,到貨後由工人在家裡進行簡單地組合安裝就完成了。甚至傢俱也是這樣,根據需要購置的床、大衣櫃、寫字臺、書櫃等也都是由工人到家組裝的。看到裝修後溫馨的場景,不由發自內心地感歎,老百姓的家居裝飾已經進入了工廠化裝修時代。

家居裝飾效果圖

現代化家裝給百姓帶來的是絢麗多彩的小世界,裝修得體的房子,一方面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滿足家庭成員的精神需求。在這方面,裝飾材料市場的作用功不可沒。在糧棧街裕民商城新樓擴建為裝飾城以後,又有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與之遙相呼應。還有河東裝飾城、望花今日裝飾城都以強大的陣容向百姓張開雙臂。

據說在天湖橋南在建的五洲城大型商貿市場也為裝飾材料預留了較大空間,相信未來的家居裝飾一定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精裝房也漸成趨勢,拎包即住可能是更多人的選擇。

裝修的概念也逐漸被普通百姓人家所接受,貼瓷磚、包門口、暖氣罩、木地板形成了那時的裝修風格。當時雖然尚未形成正規的家裝產業和裝修隊伍,但有裝修手藝的工匠還是不難找的。

有房產部門的朋友幫忙,省卻了許多環節,水暖工、電工、瓦工、木工逐項施工,也沒有什麼設計效果圖,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工匠們開出釆購單子,就和師傅們一起去買,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西三街輕工廳和裕民附近。記得當時比較時興的是原色裝修,即門口、窗口、暖氣罩都用原色三合板裝飾起來,再刷上亮油,暖色調的效果就出來了,鋪上粗糙的實木地板,就喬遷新居了。那時電視、冰箱、洗衣機已進入家庭,再添置個組合櫃、簡易沙發什麼的,就更找到“家”的感覺了。

馬路裝修遊擊隊

馬路裝修遊擊隊

這次簡約裝修讓我平添了許多修身齊家的情趣,感覺把家裝飾好些等於提升了家庭的幸福指數。在這個簡單裝修的“家”裡,我們一家三口度過了難忘的十年,因為這十年是國家“八五”、“九五”時期的重要節點。我所在的通信行業借助資訊時代的高科技手段和政策,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但整個經濟社會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動盪變革,喜憂參半。其間還趕上了大刀闊斧的房改,公有產權一夜間變成了私有產權,茫然中一度竊喜。

百姓們分房、調房、買房的頻率明顯加快,自然引發了家居裝修行業的快速崛起,出現了一支支專業的裝修團隊,也形成了在路邊招攬活計的“裝修遊擊隊”,他們在路邊或站或蹲,用一串簡明的大字牌昭示著可以提供服務的工種,對城市市容來說,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們卻實實在在迎合了城區部分家庭的裝修需要。我也曾在家裡出現小狀況時去街邊找過他們。這個階段市場上裝飾材料也是色彩紛呈,開始令人眼花繚亂起來。

2000年,我又一次整調了住房,從河南搬到了河北,來了一次跨河而遷,搬到了將軍輝南路的一幢商品住宅樓。拿到鑰匙後,看著兩室兩廳的毛坯房,我自然把裝修好房子排在了工作之餘的頭等大事。這個時期,人們對家居裝修的理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有一間房便知足,到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家家戶戶都有精心裝飾家居的願望,同時個性化裝修元素日益凸顯出來。

那時候撫順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破冰”,一些開發商大量湧入撫順,為的是在撫順房地產市場“分一勺羹”,客觀上促進了撫順商品住宅建設的發展。一幢幢商品房拔地而起,還有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和採煤沉陷區安置住房,使大多數的撫順人在住房上都有了鹹魚翻身的感覺。

裝修圖(來自網路)

這些都為家裝市場的崛起提供了天賜良機,還有一些外地裝修隊伍也湧入其中,他們在報價、品質、誠信等方面還是搶到了先機。經過“貨比三家”後,我選擇了一個南方人牽頭的工程隊設計施工。包括上下水管線、牆體、背景牆、玻璃隔斷、地板、天棚效果、燈具等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設計。效果圖看著滿意後開始施工,因為住宅房屋都不是量身訂做,而是由開發商設計施工的毛坯房,前期的沙子、水泥、紅磚自然耗費許多。本來對裝修房子很繁瑣有思想準備,但為了既美觀又實用還能省錢,我和妻子基本是親力親為,我們逛遍了裕民商城周邊大小建材市場的角角落落,還專門去過瀋陽九路市場購置藝術玻璃和燈具。

這時的裝修風格不再是原色調,而是色調發黃的櫸木版了,從門口、窗口到大衣櫃、櫥櫃,清一色的櫸木板,襯托出那個階段所謂的豪華氣派。在以後的10年裡,家裝市場又有了質的提升。隨著家裝設計的興起,裝飾材料的多樣化,人們開始理性地對房屋的裝修進行個性化風格的設計,現代簡約風格開始流行起來,這從兒子婚後在河東置業的裝修就可見一斑。他們的房子是委託給一家專業家裝公司裝修,簽了半包合同,我基本沒參與,只是去看過幾次。不時被家裝新工藝、新材料所吸引,阻燃環保的矽藻泥也被用在了牆體上,感覺年輕人的裝修理念還是比我們略勝一籌,簡約而不簡單,平和中透著奢華。

2010年,為了幫襯孩子,照顧孫子,我們又一次選擇離開將軍地區搬到了距兒子家較近的城東,住房面積縮小了一部分,但房間格局、光線都不錯,還毗鄰小河,也算是個河景房了。房子是用來住的,自然要在裝修前做足功課,按照流行的簡約風格,這次裝修的一些項目開始削減,重點放在廚房和衛生間的硬體設定上,如開關插座、衛浴潔具、水槽配件等都選用當時的知名品牌。

撫順新建住宅樓

以前鋪地板想的是鋪實木地板結實,這次鋪的複合地板既美觀又環保;以前裝修把客廳、餐廳頂面都吊上造型棚,這次則縮減為僅在客廳、餐廳簡單地走一圈石膏板疊級,衛生間則安裝集成吊頂。簡約風格還體現在木製品,以往的裝修都是在家裡現場製作室內門、櫥櫃等,這次都事先由櫥櫃公司量尺定制,到貨後由工人在家裡進行簡單地組合安裝就完成了。甚至傢俱也是這樣,根據需要購置的床、大衣櫃、寫字臺、書櫃等也都是由工人到家組裝的。看到裝修後溫馨的場景,不由發自內心地感歎,老百姓的家居裝飾已經進入了工廠化裝修時代。

家居裝飾效果圖

現代化家裝給百姓帶來的是絢麗多彩的小世界,裝修得體的房子,一方面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滿足家庭成員的精神需求。在這方面,裝飾材料市場的作用功不可沒。在糧棧街裕民商城新樓擴建為裝飾城以後,又有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與之遙相呼應。還有河東裝飾城、望花今日裝飾城都以強大的陣容向百姓張開雙臂。

據說在天湖橋南在建的五洲城大型商貿市場也為裝飾材料預留了較大空間,相信未來的家居裝飾一定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精裝房也漸成趨勢,拎包即住可能是更多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