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抓住這3個時間段教育孩子,孩子想不優秀都難!(轉給家長!)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抱怨自己沒時間陪伴、關心、教育孩子,而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

在網上看到有位年輕的媽媽說道:“我跟孩子他爸平時工作都很忙,

有時候還得加班,實在是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孩子在學校學的怎麼樣,就全憑孩子自覺了”。

其實在小編生活的周圍,也是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話,有的父母說,自己也是盡可能的抽出時間陪孩子學習,但是孩子的成績總是不盡人意,但總不能拋棄工作去陪孩子吧

從父母的話語中不難發現,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中似乎存在著一個矛盾:沒時間陪孩子,卻還想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今天小編的任務就是要來告訴大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一天24h中,只要抓住這3個重要時間段來教育孩子,那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很難哦~

早上出門前

“心理學上有種說法,說一個人早上的狀態將決定整天的狀態,所以從早上起床到出門前這1~2個小時的狀態很重要,對孩子也是一樣。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尤其關鍵”。

早上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說,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早上的心情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要特別注意,在孩子起床後的時間段內,不要催促孩子,要給孩子留有充足的時間去洗漱、吃早飯,讓孩子得以從容做事而不是養成慌慌張張的習慣。

在送孩子上學前,給孩子一句鼓勵的話,

例如:“今天又是嶄新美好的一天,我們一起大聲喊加油吧”!這樣做不僅有助於孩子樂觀面對可能發生的不愉快,也給了孩子足夠的信心與勇氣。

下班回家後

爸爸媽媽下班後,不要只顧著玩手機,更不要在家中選擇加班,回家後可以適當的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麼樣啊?有哪些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發生呢?讓孩子學會分享給自己,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更全面的瞭解孩子,

如果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的糾正,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除此之外,在晚飯過後,爸爸媽媽也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學學做家務(注意家長要陪孩子一起做哦~),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晚上睡覺前

晚上,在孩子入睡之前也是一個不錯的教育階段,在孩子睡前,讓孩子自主收拾自己的東西,像是書包、明天需要穿的衣服等等。

睡前的親子活動也是不能缺少的。睡前最好的親子活動便是睡前故事閱讀了,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些勵志的小故事,孩子在潛意識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啟示,除了父母給孩子講故事以外,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給自己朗誦一首自己學過的古詩,睡前的閱讀和背誦詩歌,對孩子的詞彙的積累與記憶也是非常有效的,在不知不覺中也提高了孩子學習語文的能力。

最後小編提醒爸爸媽媽們這些事情看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並且堅持下去不是很容易的哦~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一直堅持下去!

孩子在潛意識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啟示,除了父母給孩子講故事以外,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給自己朗誦一首自己學過的古詩,睡前的閱讀和背誦詩歌,對孩子的詞彙的積累與記憶也是非常有效的,在不知不覺中也提高了孩子學習語文的能力。

最後小編提醒爸爸媽媽們這些事情看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並且堅持下去不是很容易的哦~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