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直播答題平臺爭相大“撒幣”,周鴻禕如願以償成了“大撒幣”

2018年元旦剛過,王思聰就發了一個朋友圈,內容是:2018年的第一周總結,王思聰撒幣,張一鳴撒幣,周鴻禕撒幣,奉佑生撒幣。360老周回復:你們都撒幣,我大撒幣,比你們厲害。

這個朋友圈的背景,是1月5日開始的直播答題“撒幣大戰”。說起來,王思聰不用“撒錢”大戰而專用“撒幣”,很容易讓人諧音聯想到某個詞。

本以為“撒幣大戰”已經開始了,老朋友們在朋友圈打個招呼就完事了。沒想到的是,老周今天又發了這麼一個朋友圈。乍看上去,感覺老周很生氣,

不過更像是在調侃國民老公。

放大了看是這樣的。之前看王思聰朋友圈的“2018總結”沒啥感覺,但這張圖一出,立即就有一種赤果果的傻子自嘲感。尼瑪,放大以後滿屏都是“撒幣”,多了一個“是”字,意境立馬就不同了。

反正不管誰是“撒幣”,直播答題大戰就這樣開始了。吃瓜群眾也樂得清閒,你們誰是“大撒幣”與我無關,你們“撒幣”越多,我們就“裝幣”越多。而且用戶們也著實高興啊,只要答對足夠數量的題,就有錢賺。

只是對於“雪鄉泡面多少錢一桶”這樣的社會熱點問題,有些人張口就來,沒答對的人則在感慨“這尼瑪竟什麼問題”之後,

迅速搜索了這個問題的原委,如果是東北人可能就要為“雪鄉泡面”感到臉紅了。很有意思吧,答題不僅能掙錢,能學到新知識,還能體現價值觀,這就是已爆發了5天的直播答題。

相對於國內直播答題的火爆,直播答題應用鼻祖美國的HQ Trivia卻沒有這麼瘋狂。就在1月8日,它還在為其120萬玩家登錄的新紀錄而欣喜萬分。只是它不知道,此時中國的直播答題,

任何一個平臺都早已超過了這個數字。其中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在1月5日上線以來,每天線上用戶都已超過400萬。

名為“撒幣大戰”,又豈是所有平臺都能撒得起?

四大平臺會戰,以1月3日王思聰《沖頂大會》的10萬獎金拉開帷幕,第一輪決戰則爆發於1月5日。西瓜視頻在當晚11點半把獎金提升到100萬元;同一時間,映客旗下芝士超人則把獎金拉高到101萬元;1月6日晚,花椒直播狂撒132萬,其壓軸場晚上11點25分將《百萬贏家》獎金定為102萬元,

成為迄今直播答題單場之最。

“撒錢大戰”是開啟了,問題是哪個平臺能一直撒下去呢?以花椒直播為例,做到1月8日,其全天獎金額度已經達到430萬,所有場次累計已經超過800萬。按照這個節奏,估計其1月9日的全天獎金能超過500萬。

據說,花椒《百萬贏家》的第一期計畫是,從1月5日持續到2月4日。《百萬贏家》上線以來,獎金額度一直保持第一。在其他平臺不繼續參與PK的情況下,即便每天保持撒400萬左右獎金,一個月時間得撒多少?這個撒錢力度,又豈是那些剛上線的新平臺能燒得起的?顯然,撒錢只適合已實現盈利以及有資本背景的平臺。

其他平臺不敢說,花椒直播應該撒得起,因為其並不差錢。花椒在2017年5月底拿到B輪融資10億元,當時花椒直播月流水已達3億元左右,按照平臺與主播三七分成的比例估算,花椒已經實現收支平衡。

這還不算其他商業化的收入,其實花椒平臺切入娛樂領域造星模式的優勢,在上個月的花椒之夜已經初露端倪,這部分收入今後有可能超過直播分成。客觀來講,無論是花椒融資儲備,還是其盈利能力,亦或是其360的背景,都能夠成為花椒持續撒錢的後盾。

邊撒邊賺,美團冠名讓《百萬贏家》成首個商業化平臺

目前,外界聲音都在說直播答題就是在純燒錢,且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掙錢。真實情況,卻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困難,因為這幾天偉哥聽到了一個驚爆的消息。大家知道,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直播答題平臺的撒錢,更多的用戶接踵而至參與答題,這為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同時引起了很多商家的興趣。要知道,幾百萬人同時線上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無論是做電商還是其他方面的運營,都能帶來巨大轉化。

商家要投放廣告尤其是做轉化以及拉新,必然會找用戶量大以及用戶活躍的直播平臺。對於運營而言,流量在哪裡它們就會找到哪裡。當前,直播答題這個風口也就成為其首選。鋪墊了那麼多,到底驚爆消息是啥?是這樣的,昨天偉哥就打探到了內部消息,據說在最近《百萬贏家》的“撒幣”直播中,美團贊助了花椒。

果然,在1月9日中午1點的答題場中,確實看到了直播畫面左上角的美團LOGO。

至於現場給的問題,則是這樣的。估計線上的答題觀眾,一下對美團的運營資料都瞭若指掌了吧。

獲得商家贊助,意味著《百萬贏家》已經成為所有平臺中首個完成商業化的直播答題平臺。雖然都在撒錢,花椒並不是盲目的撒錢,而是在盈利的基礎上有計劃的撒錢。

《一站到底》與《百萬贏家》戰略合作,直播答題價值凸顯

這幾天,花椒已經與江蘇衛視《一站到底》達成戰略合作,主持人李好將長期擔任出題官,《百萬贏家》比賽勝出者還有機會參與《一站到底》的錄製。偉哥認為,《百萬贏家》與《一站到底》戰略合作,就是為了告訴大家,花椒平臺會長期做直播答題;同時也是在告訴其他平臺,哥們兒做好了長期“撒幣”的準備,你們放馬過來吧。這就與那些玩票性質踩風口的平臺,就有了本質的區別。

另一個角度,《一站到底》也因為《百萬贏家》在直播答題中的表現,看中了其在未來的成長潛力。電視節目要合作的物件,必然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能夠將直播答題“一做到底”的平臺。

其實直播答題與競答類節目,有著渾然天成的契合度,完全就是電視節目的網路版,且互動性更強,可以成為電視節目新管道。其實很多電視節目中的遊戲場景都可以使用直播答題,而花椒直播作為泛娛樂平臺,將來與江蘇衛視的連接觸電還是比較多的。

與其他平臺相比,《百萬贏家》更在意普及直播答題這一形式。所以,其通關用戶最多,參與感也更強,題型方面的難度係數適中,邏輯設置較為合理,因此勝出人數較多。截止1月8日中午,已經有18萬人次通關獲獎。偉哥認為,直播答題的意義並不在於獎金的多少,關鍵是如何通過獎金激勵的形式吸引更多用戶參與,才能在未來通過答題形式將直播生態做得更好。

總結起來,直播答題這個風口,表面看起來是“撒幣大戰”,實則比拼的是各平臺背後的資源整合能力、資金實力、運營思維以及能否打持久戰的恒心。綜合能力較強的平臺,也就具備足夠高的價值,才能進一步被商家看中,進而成就邊撒邊贏。

考驗一個優秀平臺的最佳方法,就是看風口過去之後其能否繼續堅守本位。但願大“撒幣”之後,目前PK的四大平臺都能繼續留存。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即便每天保持撒400萬左右獎金,一個月時間得撒多少?這個撒錢力度,又豈是那些剛上線的新平臺能燒得起的?顯然,撒錢只適合已實現盈利以及有資本背景的平臺。

其他平臺不敢說,花椒直播應該撒得起,因為其並不差錢。花椒在2017年5月底拿到B輪融資10億元,當時花椒直播月流水已達3億元左右,按照平臺與主播三七分成的比例估算,花椒已經實現收支平衡。

這還不算其他商業化的收入,其實花椒平臺切入娛樂領域造星模式的優勢,在上個月的花椒之夜已經初露端倪,這部分收入今後有可能超過直播分成。客觀來講,無論是花椒融資儲備,還是其盈利能力,亦或是其360的背景,都能夠成為花椒持續撒錢的後盾。

邊撒邊賺,美團冠名讓《百萬贏家》成首個商業化平臺

目前,外界聲音都在說直播答題就是在純燒錢,且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掙錢。真實情況,卻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困難,因為這幾天偉哥聽到了一個驚爆的消息。大家知道,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直播答題平臺的撒錢,更多的用戶接踵而至參與答題,這為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同時引起了很多商家的興趣。要知道,幾百萬人同時線上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無論是做電商還是其他方面的運營,都能帶來巨大轉化。

商家要投放廣告尤其是做轉化以及拉新,必然會找用戶量大以及用戶活躍的直播平臺。對於運營而言,流量在哪裡它們就會找到哪裡。當前,直播答題這個風口也就成為其首選。鋪墊了那麼多,到底驚爆消息是啥?是這樣的,昨天偉哥就打探到了內部消息,據說在最近《百萬贏家》的“撒幣”直播中,美團贊助了花椒。

果然,在1月9日中午1點的答題場中,確實看到了直播畫面左上角的美團LOGO。

至於現場給的問題,則是這樣的。估計線上的答題觀眾,一下對美團的運營資料都瞭若指掌了吧。

獲得商家贊助,意味著《百萬贏家》已經成為所有平臺中首個完成商業化的直播答題平臺。雖然都在撒錢,花椒並不是盲目的撒錢,而是在盈利的基礎上有計劃的撒錢。

《一站到底》與《百萬贏家》戰略合作,直播答題價值凸顯

這幾天,花椒已經與江蘇衛視《一站到底》達成戰略合作,主持人李好將長期擔任出題官,《百萬贏家》比賽勝出者還有機會參與《一站到底》的錄製。偉哥認為,《百萬贏家》與《一站到底》戰略合作,就是為了告訴大家,花椒平臺會長期做直播答題;同時也是在告訴其他平臺,哥們兒做好了長期“撒幣”的準備,你們放馬過來吧。這就與那些玩票性質踩風口的平臺,就有了本質的區別。

另一個角度,《一站到底》也因為《百萬贏家》在直播答題中的表現,看中了其在未來的成長潛力。電視節目要合作的物件,必然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能夠將直播答題“一做到底”的平臺。

其實直播答題與競答類節目,有著渾然天成的契合度,完全就是電視節目的網路版,且互動性更強,可以成為電視節目新管道。其實很多電視節目中的遊戲場景都可以使用直播答題,而花椒直播作為泛娛樂平臺,將來與江蘇衛視的連接觸電還是比較多的。

與其他平臺相比,《百萬贏家》更在意普及直播答題這一形式。所以,其通關用戶最多,參與感也更強,題型方面的難度係數適中,邏輯設置較為合理,因此勝出人數較多。截止1月8日中午,已經有18萬人次通關獲獎。偉哥認為,直播答題的意義並不在於獎金的多少,關鍵是如何通過獎金激勵的形式吸引更多用戶參與,才能在未來通過答題形式將直播生態做得更好。

總結起來,直播答題這個風口,表面看起來是“撒幣大戰”,實則比拼的是各平臺背後的資源整合能力、資金實力、運營思維以及能否打持久戰的恒心。綜合能力較強的平臺,也就具備足夠高的價值,才能進一步被商家看中,進而成就邊撒邊贏。

考驗一個優秀平臺的最佳方法,就是看風口過去之後其能否繼續堅守本位。但願大“撒幣”之後,目前PK的四大平臺都能繼續留存。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