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注意:以後再逗孩子,千萬不要這樣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親朋好友逗孩子的情況,

但是,有些“逗”法會讓身為家長的我們感覺不舒服。但不管怎麼“逗”,他們也都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所以有些話又不好開口對親朋好友講。

不管是孩子被人“逗”,還是“逗”別人的孩子,今天這篇文章你都可以閱鑒一下。

不要問孩子: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

爸爸媽媽都很愛他,這種愛是沒有等級之分的,這樣問會讓孩子陷入兩難的境地。

有可能,孩子為了討好你而違背自己的內心,

回答你更喜歡爸爸或更喜歡媽媽,潛移默化中會養成一種說謊話的壞習慣,這樣也會讓爸爸媽媽為了討好孩子的喜歡,而違背一些家庭教育原則。

不要逗孩子要東西,給了你你又笑笑說不要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如果你逗孩子要他手中的玩具或零食,你可以用一種平等地語氣說:“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或者“你的餅乾可以給我吃一個嗎?”。如果他給你了,那你就說聲謝謝並接受他的分享。

即使孩子不給你,也不要將“摳門”“不懂事”“小氣”等字眼脫口而出。對孩子來說,他並不知道小氣是什麼,他需要在大人的引導下慢慢去學會分享。

誇讚孩子時不要用聰明、棒、漂亮或者帥氣等詞

如果你想表揚他,不要誇讚他的外表,因為這個是父母給他的,他決定不了。“漂亮”“帥氣”這些詞會讓孩子忽略自己的努力,覺得成功是靠外表得來的。

總是誇孩子“聰明”,他會覺得自己就是很聰明,這樣很容易讓自己膨脹。

誇讚時我們可以換個詞講,比如做事專注、堅韌、勇敢、耐心、仔細等,要讓孩子覺得他招別人喜歡是因為他的善良、他的禮貌。

不要做拋接孩子、拔蘿蔔、轉圈圈等遊戲

很多熱情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長自己,

在逗孩子玩耍時會做出一些危險的動作。

比如拋接孩子、拔蘿蔔、轉圈圈等,這些動作對脆弱的孩子來講很危險,一旦沒有接住,後果將不堪設想。包括捏鼻子,孩子的皮膚非常敏感,反復捏鼻子會讓孩子很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犯。

逗小孩並非一定錯,合適的逗小孩行為,應讓孩子快樂。但不少情況是,大人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但孩子卻受到了不良的影響。

在“逗小孩”的時候我們不妨也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或是孩子本人,換種方式會不會更妥當呢?

就能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啦,更多精彩繪本等你選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