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5,這些好書你看過幾本?

1.《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美] 沃爾特·蜜雪兒著, 任俊 閆歡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你是否:無法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喜歡的物品總是念念不忘,立馬就要買到手?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緒,讓珍視的伴侶瀕臨崩潰?減肥遙遠無望,擺脫不了眼前一頓美食的誘惑?工作嚴重拖延,還在沉溺於社交網路和線上遊戲?快買快賣導致投資頻頻失利?本書告訴你:自控不僅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

更是你自己的選擇。看到第二顆棉花糖,自控便無須努力。

自控力與意志力的熱論都源於50年前開始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論一經報導便獲得廣泛關注,然而這場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卻遭到了極大的誤讀。《棉花糖實驗》是實驗設計者、自控力之父沃爾特·蜜雪兒對實驗來龍去脈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眾對棉花糖實驗的普遍誤解的同時,還給出了對從孩子的養育、雇傭新職員,

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個人決定的最明智建議。

2.《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魏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是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魏勇的隨筆集。作者在書中真誠分享好課的秘密: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教師要以真實的自我跟學生相處,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需要跨界,要設計好的問題。課堂是拆圍牆、開窗戶的工程。

好課要讓學生滿腹狐疑,要給學生驚喜!……這些心得源于作者獨特的思考與實踐。《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絕大多數文章是作者來到北京十一學校後寫成,讀者從中亦能深刻體會十一學校的教育氛圍與教師文化。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

3.《孩子是個哲學家》,

[意]皮耶羅·費魯奇著,張晶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孩子是個哲學家》是一本寫給天下父母親的書。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皮耶羅?費魯奇對育兒生活焦頭爛額的體驗與我們普通的父母別無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他敏銳的雙眼發現了繁瑣育兒日常背後我們身為父母而發生的深刻心靈轉變。

孩子是個哲學家

孩子長大了,父母變老了。這僅僅只是一種流於表面的物理事實。而在孩子與父母彼此交織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我們的心靈之中。那麼,身為父母,除了日復一日的操勞和一長串的帳單,孩子們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饋贈?

“孩子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人們常常如是感歎,然而像作者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覺察卻並不多見。《孩子是個哲學家》正是這一觀念的絕佳闡釋。

4.《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王尚文、郭初陽、顏煉軍著,東方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而混亂的時代。面對海量的知識、資訊,弱水三千,如何獨取一瓢作為基礎人文教育的源頭活水?沒有公認的好辦法,因此茫然,甚至迷亂。有人主張回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蒙學讀本,但它們的內容難免有時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徑,但篳路藍縷,開拓為難。

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

面對如此糾結的境地,需要真誠的行動和實驗,本書的三位編者以瓶管之識,編輯此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選擇。

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基礎人文選本,自應“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而全球化時代文明經典的採集,顯然不應再受限於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壘,應該面向“天下”的文明經典。老子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于自身傳統,才能再造現代文明。

4.《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肖亞洲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地處晉西黃土高原的山西石樓縣,與《人生》《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的家鄉——陝西省清澗縣,中間僅隔一條黃河。以《人生》《平凡的世界》為起點,再回頭審視這30多年來的中國農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

作者將自己置身于厚重的土地,用腳步丈量鄉村,用眼睛觀察現實,用心靈感受農民。水土嚴重流失的溝壑,暖意猶在的窯洞,陷入困境的紅棗產業,游離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新生代農民工,逃婚的農村女青年……

儘管生存于那樣一方閉塞的天地、那樣一種惡劣的環境,黃土地上的人們從未丟棄堅強、執著、淳樸、寬厚和善良。黃土高原上的痛和悲,總是帶著溫暖與堅韌,沉重卻不乏希望。本書共八章,作者以包容、客觀的立場和眼光,發現和呈現一個“遠未實現現代化卻漫溢著現代性”的轉型期鄉村社會生態,解開被現代性的宏大敘事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的真實境況。

5.《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安迪·哈格裡夫斯、邁克·弗蘭著,高振甯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分析了當前教育界對教師和教學所存在的許多錯誤觀念,詳細介紹了什麼是高品質的教學,有哪些途徑可以促成並維持這種教學,這對中國學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以專業資本理論為視角來探討教育政策,認為過去的許多教育問題在根本上都是由於過度強調商業資本、忽略專業資本建設所造成的,指出重視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建立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這對我國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人們常常如是感歎,然而像作者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覺察卻並不多見。《孩子是個哲學家》正是這一觀念的絕佳闡釋。

4.《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王尚文、郭初陽、顏煉軍著,東方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而混亂的時代。面對海量的知識、資訊,弱水三千,如何獨取一瓢作為基礎人文教育的源頭活水?沒有公認的好辦法,因此茫然,甚至迷亂。有人主張回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蒙學讀本,但它們的內容難免有時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徑,但篳路藍縷,開拓為難。

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

面對如此糾結的境地,需要真誠的行動和實驗,本書的三位編者以瓶管之識,編輯此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選擇。

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基礎人文選本,自應“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而全球化時代文明經典的採集,顯然不應再受限於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壘,應該面向“天下”的文明經典。老子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于自身傳統,才能再造現代文明。

4.《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肖亞洲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地處晉西黃土高原的山西石樓縣,與《人生》《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的家鄉——陝西省清澗縣,中間僅隔一條黃河。以《人生》《平凡的世界》為起點,再回頭審視這30多年來的中國農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

作者將自己置身于厚重的土地,用腳步丈量鄉村,用眼睛觀察現實,用心靈感受農民。水土嚴重流失的溝壑,暖意猶在的窯洞,陷入困境的紅棗產業,游離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新生代農民工,逃婚的農村女青年……

儘管生存于那樣一方閉塞的天地、那樣一種惡劣的環境,黃土地上的人們從未丟棄堅強、執著、淳樸、寬厚和善良。黃土高原上的痛和悲,總是帶著溫暖與堅韌,沉重卻不乏希望。本書共八章,作者以包容、客觀的立場和眼光,發現和呈現一個“遠未實現現代化卻漫溢著現代性”的轉型期鄉村社會生態,解開被現代性的宏大敘事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的真實境況。

5.《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安迪·哈格裡夫斯、邁克·弗蘭著,高振甯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分析了當前教育界對教師和教學所存在的許多錯誤觀念,詳細介紹了什麼是高品質的教學,有哪些途徑可以促成並維持這種教學,這對中國學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以專業資本理論為視角來探討教育政策,認為過去的許多教育問題在根本上都是由於過度強調商業資本、忽略專業資本建設所造成的,指出重視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建立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這對我國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