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嶽立:2017年韓國大選能否逆轉“薩德”部署?

導讀

日前根據韓國大選最新民調顯示,一直遙遙領先的韓國共同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在一對一情況下,

被國民之黨籍候選人安哲秀大幅反超,民意走勢呈現驚天逆轉。

隨著韓國大選進入最後一個月的衝刺階段,各個候選人之間的民調差距也逐漸拉開差距,此前候選人文在寅一直保持了13周的民調榜首位置,而安哲秀的異軍突起成為了衝擊韓國總統的最強黑馬。

那麼,這種變局會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會影響最終的選舉結果?選舉進程會給“薩德部署”帶來變局嗎?

嶽立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2017年3月10日“朴槿惠彈劾案”在韓國憲法法院全票通過。27日韓國檢方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申請逮捕朴槿惠。31日韓國法院簽發逮捕證,隨後朴槿惠被檢方逮捕,面臨可能長達45年的刑罰。

從2016年12月9日樸被彈劾以來,韓國國內政治中的“倒樸”勢力全面獲勝。朴槿惠的個人生涯究竟如何,將由韓國司法部門決定。然而,“薩德”入韓並沒有隨著朴槿惠的“下崗”而有所放緩,反而一度出現加速跡象。這顯示出韓國的外交、內政並未同步。目前,韓國2017年總統大選的大幕已經拉開,韓國國內選舉進程會給“薩德部署”帶來變局嗎?

01

“倒樸”與“反薩”是韓國國內兩個平行的進程

此次韓國政府的更迭主要原因,跟此前多位未能“善終”的總統一樣,根子上出在韓國內政、出現家族大企業和官商關係。2016年10月下旬韓國媒體曝出“干政門”醜聞,這才點燃韓國“倒樸”導火索,普遍性有組織的“倒樸”活動在韓國大範圍展開。從2017年3月6日韓國“獨檢組”公佈最終調查結果、3月10日憲法法院判決“罷樸”的依據、3月27日檢方提起公訴的內容、到31日地方法院批捕朴槿惠的理由來看,

都是圍繞樸的職務犯罪和違憲展開的,沒有涉及“薩德”的隻言片語。

早在2016年7月8日美韓正式宣佈決定“薩德”入韓,就立刻引發了“薩德”部署地星洲郡民眾的強烈不滿和抗議。然而這種不滿和抗議並未壓倒韓國民眾的“恐朝”心理。在多方壓力下,“樂天”集團最終簽署了換地協定。2017年2月12日朝鮮方面進行新的導彈試驗,中韓在“薩德”部署問題上的對立引發兩國民族主義情緒反彈。

可以看到,韓國國民在“薩德”部署問題上幾乎是“一邊倒”地跟著黃教安代總統的政府走。

2016年12月9日朴槿惠被停止總統職務之後,美韓為防止“後樸”時期出現變數,就已緊鑼密鼓加緊推進“薩德”入韓部署。代行總統職權的總理黃教安是“樸政府”班底臨時掌舵人,他對待“薩德”的立場可謂“少說多做”、立場“堅定”。2016年7月15日,黃教安前往韓國廣尚北道星州郡安撫當地民眾,被扔了雞蛋,其表態也僅限於“因沒有事先向當地居民通報部署‘薩德’道歉”。但在加緊部署“薩德”問題上,卻是快馬加鞭。“薩德”系統的兩個導彈發射架及其他部分裝備於3月6日晚間運抵位於首爾以南70公里的烏山空軍基地。在朴槿惠的彈劾案通過後,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更援引來自韓國國防部的信源稱,韓國和美國已決定要在兩個月以內,迅速完成“薩德”系統的部署,並在4月中旬向韓國運輸雷達、攔截導彈等其他剩餘裝備。

對此,在野的共同民主黨的發言人尹官石批評,“薩德”原本約定的部署期限是在今年年內完成,但現在卻突然將部署日程提前,“這一決定超出了過渡時期的代總統黃教安的許可權”。3月15日,代總統黃教安宣佈退選,“在當前形勢下,應對國家危機和治國理政不得有半點疏忽,為穩定治國和進行公正選舉,自己不適合參選總統。”意味著這屆政府會站完而且下決心“站好最後一班崗”。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外長尹炳世4月2日表示,新一屆政府必須理解本屆政府決定引進‘薩德’的理由。……分析認為尹炳世在大選前做出上述發言,可視為政府正在加快‘薩德’部署的步伐。”隨著黃教安執政進入倒計時,“薩德”部署在本屆政府期間的迴旋空間越來越小。美國和黃教安政府想要在大選結果出爐前將“薩德”入韓“生米煮成熟飯”,時間上也完全夠用。

02

共同民主黨現有的民意優勢能成為勝選優勢嗎?

韓國大選在即,各方政治力量紛紛躍躍欲試。4月4日,韓國各主要政黨的候選人名單最終出爐。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經過4輪黨內預選,前党首文在寅最終以57%的總得票率橫掃黨內競爭對手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和城南市市長李在明,獲得該党總統候選人提名,將在5月9日舉行的韓國大選中角逐總統寶座。同時,執政的自由韓國党成員、廣尚南道知事洪准杓、正党國會議員劉承旼和正義党党首沈相奵被各自政黨確認為候選人。隨著國民之党前党首安哲秀也在黨內預選中高票勝出,獲得該党候選人提名,自此韓國2017年大選5黨5人的對陣格局基本成形。

主要黨派及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立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目前的情況是,“薩德”在韓國民間被“爆炒”,“挺薩”派佔據道德“置高點”,從國家安全和民族感情兩方面左右輿論。在韓國民眾中,在朝鮮和對美關係上持保守派立場的選民不在少數。韓國民眾中支持“薩德”部署的認知立場,不但會對民主黨候選人的立場形成影響、構成壓力,同時也會給保守派政黨及其候選人留下機會。與文在寅同黨的“韓版特朗普”李在明,作為韓國政壇中要求朴槿惠辭職的“第一人”迅速竄紅,民調曾高居第四,因在多個場合明確表達“反薩”和當選後“撤薩”的立場,招來韓國主流媒體猛烈批評。民主黨的另外一位候選人安熙正,曾為爭取更多的保守派選民的選票,公開與黨內大佬“唱反調”支持“薩德”部署。執政的保守黨——自由韓國党受朴槿惠醜聞的牽連,元氣大傷,其候選人廣尚南道知事洪准杓雖然支持率數值偏低,但其在“薩德”問題上與本黨立場保持一致卻是不爭的事實。4月10日KOREA RESEARCH公佈了受韓聯社和KBS電視臺委託所做的民調,洪准杓憑藉6.5%的支持率排名由第五上升為第三。國民之党前党首安哲秀是此次大選第二熱門候選人。據韓國《韓民族日報》報導,安哲秀近日再次表達了“挺薩”立場,表示“應該做好部署‘薩德’”。值得注意的是,在歷次民調中緊隨文在寅之後的安哲秀,在4月10日與文在寅一對一的民調中,已成功上演一齣“反超”好戲。

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文在寅長期秉持反對“薩德”部署立場。他在預選取勝後表示,“即將舉行的下屆大選並非像往屆那樣是保守派與自由派之爭,而將是對與錯的選擇。”其兩位高級顧問曾表態,如果當選將重新考慮“薩德”的部署問題,並將就此徵詢中方意見。日前,文在寅再就“薩德”問題表態稱,部署“薩德”需經過國會批准。《韓民族日報》報導分析稱,文在寅的這種發言可以理解為,在最近新形成的與安哲秀候選人的“兩強格局”中也將維持現有的選舉戰略。但文在寅在朝鮮問題的立場上飽受詬病已久,被批對朝懷有“和善之心”,過於“溫和”,2012年就曾遭遇敗選。就目前情勢來看,選情出現逆轉並非不可能,在涉及“南北關係”和中韓關係的“薩德”問題上,為防止出現“拐點”而重蹈敗選覆轍,恐怕也會在發表相關言論時更加慎重。

問題是,“薩德”部署和對華立場是否會成為韓國2017年大選的重要影響因素?

03

民主黨獲勝有利於中韓在“薩德”部署問題上再開新局

共同民主黨是韓國最大的在野黨。在政黨支持率方面,從最新民調支持率來看,民主黨高達33.2%,領先排名第二的國民之党7.7個百分點,盤面上仍具有較大勝算。然而本屆大選變數也較往屆居多。據韓聯社報導分析,從歷屆總統選舉來看,最終多形成兩強相爭或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本屆光是組成議會黨團的“規模以上”政黨就有四個,使得選情格外撲朔迷離。文在寅在各種民調中支持率曾連續13周暫列第一,但民主黨以外的政黨和勢力能否結成“反文聯盟”也是影響大選的一大變數。此前自由韓國黨和正黨等保守陣營認為,在候選人對陣表形成後,“隱性保守派”可能正式發聲,如形成保守、中間、進步三方乃至四方對陣局面,並非沒有勝算。另外近來安哲秀支持率大幅上升,逐漸呈現與文在寅“兩強相爭”的格局。據中新網4月10日援引韓聯社報導, KOREA RESEARCH公佈的最新大選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一直遙遙領先的韓國共同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在一對一情況下,被國民之黨籍候選人安哲秀大幅反超,民意走勢出現逆轉。49.4%的受訪者支持安哲秀,36.2%支持文在寅,差距遠超誤差範圍。這與上月文以45.7%領跑安32.3%的一對一民調形成鮮明對照。文、安兩人日後的對決局勢將取決於安哲秀今後表現出的抗衡力。料想安哲秀不會放棄機會,利用這個缺口放手一搏。

無論哪位候選人、哪個黨派最終勝出,都必須面對並回答好這樣一個根本議題,即平穩駕馭好韓國這輛由“安全”與“發展”雙輪驅動的國家馬車。韓國政界很早就出現了呼籲從聚焦“薩德”本身到關注中韓雙邊關係的調整和轉變的聲音。早在2016年8月8日“薩德”問題發酵初始,文在寅就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即便部署‘薩德’成為現實,政府也必須全力以赴說服中國阻止關係惡化。”他同時寫道:“目前韓國外交的最優先課題,是阻止韓中關係由於‘薩德’部署問題受到損害。”文在寅的親信、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慶洙表示表示:“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國家利益和北韓核問題,”“撇開贊同還是反對部署‘薩德’,外交努力很重要,政府拒絕外交努力,因此進行了批評。”

在決定未來5年韓國政治格局的重要時刻,將中韓關係的基調重新調回到“合作與發展”上來,是扭轉“薩德”入韓以來中韓關係急轉直下頹勢的理性“刹車”。經過前一段時間中韓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互搏”,兩國人民都應該認識到,中韓關係惡化對解決半島的安全問題沒有任何益處。“薩德”問題積下的“雪”再落上中韓經貿關係受損的“霜”、進而結成雙邊政治關係難破的“冰”,對於韓國來講,無異於禍不單行。如果此前因為“樂天”在華經營問題讓韓國方面認為中國是在用經濟手段進行報復,那麼“世越號”在中韓兩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沉沒1073天之後重見天日,並於4月9日成功上岸,則是非常及時地給了兩國“漸凍”的民意一個“暖水袋”。無論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在中韓歷史上能夠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跡,但毫無疑問,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中韓關係必須、也始終在前進。■

主編郵箱:xinshuping@pangoal.cn

嶽 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獲博士學位;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亞太安全機制,東北亞區域合作研究。

但在加緊部署“薩德”問題上,卻是快馬加鞭。“薩德”系統的兩個導彈發射架及其他部分裝備於3月6日晚間運抵位於首爾以南70公里的烏山空軍基地。在朴槿惠的彈劾案通過後,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更援引來自韓國國防部的信源稱,韓國和美國已決定要在兩個月以內,迅速完成“薩德”系統的部署,並在4月中旬向韓國運輸雷達、攔截導彈等其他剩餘裝備。

對此,在野的共同民主黨的發言人尹官石批評,“薩德”原本約定的部署期限是在今年年內完成,但現在卻突然將部署日程提前,“這一決定超出了過渡時期的代總統黃教安的許可權”。3月15日,代總統黃教安宣佈退選,“在當前形勢下,應對國家危機和治國理政不得有半點疏忽,為穩定治國和進行公正選舉,自己不適合參選總統。”意味著這屆政府會站完而且下決心“站好最後一班崗”。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外長尹炳世4月2日表示,新一屆政府必須理解本屆政府決定引進‘薩德’的理由。……分析認為尹炳世在大選前做出上述發言,可視為政府正在加快‘薩德’部署的步伐。”隨著黃教安執政進入倒計時,“薩德”部署在本屆政府期間的迴旋空間越來越小。美國和黃教安政府想要在大選結果出爐前將“薩德”入韓“生米煮成熟飯”,時間上也完全夠用。

02

共同民主黨現有的民意優勢能成為勝選優勢嗎?

韓國大選在即,各方政治力量紛紛躍躍欲試。4月4日,韓國各主要政黨的候選人名單最終出爐。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經過4輪黨內預選,前党首文在寅最終以57%的總得票率橫掃黨內競爭對手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和城南市市長李在明,獲得該党總統候選人提名,將在5月9日舉行的韓國大選中角逐總統寶座。同時,執政的自由韓國党成員、廣尚南道知事洪准杓、正党國會議員劉承旼和正義党党首沈相奵被各自政黨確認為候選人。隨著國民之党前党首安哲秀也在黨內預選中高票勝出,獲得該党候選人提名,自此韓國2017年大選5黨5人的對陣格局基本成形。

主要黨派及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立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目前的情況是,“薩德”在韓國民間被“爆炒”,“挺薩”派佔據道德“置高點”,從國家安全和民族感情兩方面左右輿論。在韓國民眾中,在朝鮮和對美關係上持保守派立場的選民不在少數。韓國民眾中支持“薩德”部署的認知立場,不但會對民主黨候選人的立場形成影響、構成壓力,同時也會給保守派政黨及其候選人留下機會。與文在寅同黨的“韓版特朗普”李在明,作為韓國政壇中要求朴槿惠辭職的“第一人”迅速竄紅,民調曾高居第四,因在多個場合明確表達“反薩”和當選後“撤薩”的立場,招來韓國主流媒體猛烈批評。民主黨的另外一位候選人安熙正,曾為爭取更多的保守派選民的選票,公開與黨內大佬“唱反調”支持“薩德”部署。執政的保守黨——自由韓國党受朴槿惠醜聞的牽連,元氣大傷,其候選人廣尚南道知事洪准杓雖然支持率數值偏低,但其在“薩德”問題上與本黨立場保持一致卻是不爭的事實。4月10日KOREA RESEARCH公佈了受韓聯社和KBS電視臺委託所做的民調,洪准杓憑藉6.5%的支持率排名由第五上升為第三。國民之党前党首安哲秀是此次大選第二熱門候選人。據韓國《韓民族日報》報導,安哲秀近日再次表達了“挺薩”立場,表示“應該做好部署‘薩德’”。值得注意的是,在歷次民調中緊隨文在寅之後的安哲秀,在4月10日與文在寅一對一的民調中,已成功上演一齣“反超”好戲。

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文在寅長期秉持反對“薩德”部署立場。他在預選取勝後表示,“即將舉行的下屆大選並非像往屆那樣是保守派與自由派之爭,而將是對與錯的選擇。”其兩位高級顧問曾表態,如果當選將重新考慮“薩德”的部署問題,並將就此徵詢中方意見。日前,文在寅再就“薩德”問題表態稱,部署“薩德”需經過國會批准。《韓民族日報》報導分析稱,文在寅的這種發言可以理解為,在最近新形成的與安哲秀候選人的“兩強格局”中也將維持現有的選舉戰略。但文在寅在朝鮮問題的立場上飽受詬病已久,被批對朝懷有“和善之心”,過於“溫和”,2012年就曾遭遇敗選。就目前情勢來看,選情出現逆轉並非不可能,在涉及“南北關係”和中韓關係的“薩德”問題上,為防止出現“拐點”而重蹈敗選覆轍,恐怕也會在發表相關言論時更加慎重。

問題是,“薩德”部署和對華立場是否會成為韓國2017年大選的重要影響因素?

03

民主黨獲勝有利於中韓在“薩德”部署問題上再開新局

共同民主黨是韓國最大的在野黨。在政黨支持率方面,從最新民調支持率來看,民主黨高達33.2%,領先排名第二的國民之党7.7個百分點,盤面上仍具有較大勝算。然而本屆大選變數也較往屆居多。據韓聯社報導分析,從歷屆總統選舉來看,最終多形成兩強相爭或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本屆光是組成議會黨團的“規模以上”政黨就有四個,使得選情格外撲朔迷離。文在寅在各種民調中支持率曾連續13周暫列第一,但民主黨以外的政黨和勢力能否結成“反文聯盟”也是影響大選的一大變數。此前自由韓國黨和正黨等保守陣營認為,在候選人對陣表形成後,“隱性保守派”可能正式發聲,如形成保守、中間、進步三方乃至四方對陣局面,並非沒有勝算。另外近來安哲秀支持率大幅上升,逐漸呈現與文在寅“兩強相爭”的格局。據中新網4月10日援引韓聯社報導, KOREA RESEARCH公佈的最新大選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一直遙遙領先的韓國共同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在一對一情況下,被國民之黨籍候選人安哲秀大幅反超,民意走勢出現逆轉。49.4%的受訪者支持安哲秀,36.2%支持文在寅,差距遠超誤差範圍。這與上月文以45.7%領跑安32.3%的一對一民調形成鮮明對照。文、安兩人日後的對決局勢將取決於安哲秀今後表現出的抗衡力。料想安哲秀不會放棄機會,利用這個缺口放手一搏。

無論哪位候選人、哪個黨派最終勝出,都必須面對並回答好這樣一個根本議題,即平穩駕馭好韓國這輛由“安全”與“發展”雙輪驅動的國家馬車。韓國政界很早就出現了呼籲從聚焦“薩德”本身到關注中韓雙邊關係的調整和轉變的聲音。早在2016年8月8日“薩德”問題發酵初始,文在寅就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即便部署‘薩德’成為現實,政府也必須全力以赴說服中國阻止關係惡化。”他同時寫道:“目前韓國外交的最優先課題,是阻止韓中關係由於‘薩德’部署問題受到損害。”文在寅的親信、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慶洙表示表示:“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國家利益和北韓核問題,”“撇開贊同還是反對部署‘薩德’,外交努力很重要,政府拒絕外交努力,因此進行了批評。”

在決定未來5年韓國政治格局的重要時刻,將中韓關係的基調重新調回到“合作與發展”上來,是扭轉“薩德”入韓以來中韓關係急轉直下頹勢的理性“刹車”。經過前一段時間中韓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互搏”,兩國人民都應該認識到,中韓關係惡化對解決半島的安全問題沒有任何益處。“薩德”問題積下的“雪”再落上中韓經貿關係受損的“霜”、進而結成雙邊政治關係難破的“冰”,對於韓國來講,無異於禍不單行。如果此前因為“樂天”在華經營問題讓韓國方面認為中國是在用經濟手段進行報復,那麼“世越號”在中韓兩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沉沒1073天之後重見天日,並於4月9日成功上岸,則是非常及時地給了兩國“漸凍”的民意一個“暖水袋”。無論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在中韓歷史上能夠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跡,但毫無疑問,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中韓關係必須、也始終在前進。■

主編郵箱:xinshuping@pangoal.cn

嶽 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獲博士學位;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亞太安全機制,東北亞區域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