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紮心!2017揚州樓市大吐槽!比錢多、拼運氣……還沒買到房

都說2017買房不容易,比經濟實力,看判斷力,拼運氣!

這一年,

高價認籌金說,沒全款別買房;開盤搖號說,有全款也不一定買到房;秒光碟又說,全款、搖號只是手段,一批剛需註定“打醬油”……

“看著房價往上升,跟著出手,來不及了!”

@夫 | 41歲 互聯網從業人員

二寶大了,打算2017再買套新房,春季首場土地拍賣一結束就出手,

結果,悲劇了!

3月1日土拍開始前,就有不祥預感。過去設在市民中心的拍賣會場,移到了一家豪華的酒店,心裡咯噔了一下:離開市民中心,還會問小市民的感受嗎?

不出所料,一幫開發商為5塊地搶了10小時,我家附近老邗江中專地塊竟然拍出了8683的最高樓面價。按房價是樓面價兩三倍算,恒大在這裡開發的新房,價格破2萬幾乎沒懸念。

第一反應,我現在住的房子升值了,有點竊喜。

但沒等我從“理論上賺了”(自住,不賣,漲價部分無法變現)的喜悅中平靜,很快就傻眼了:在這之前看過的新房樓盤,土拍結束,有的一夜之間漲價,有的說房子已經賣掉了。據說,不少房子被“雪藏”了。

接下來兩三個月,跑了不下十個樓盤,也沒買到新房。而作為一枚想儘快買到新房的剛需,與外來投資客的奪房遭遇戰中,完敗。因為窮,眼睜睜看房子被他們像買白菜一樣的搶走。

後來,

沒有精力再去折騰了,買了一套西區的二手房。

這二手房的價格比新房貴二三千,連我自己有時都懷疑,我是不是傻了?其實無奈,這個時候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已很普遍,自己擔心短期行情不會有變。總歸要買。

買了自住,“買貴了”只是理論上說法。我後來這樣安慰自己。

“在140和180之間,求買家、盼賣家”

@絕味&絕味 | 32歲 寶媽

說買開發商新房不容易的,根本不知道在小業主間買房賣房的寶寶經歷了什麼。

新房市場火爆,小業主手中的房子的價格也節節攀升,說一天一個價不算誇張。這個時候,二手房市場賣家漲價、毀約的傳聞不斷,買家們惴惴不安。

我在西區有一套140平方的房子,想換套180以上的大戶。房價一直沒停漲,於是,盯買家,

找賣家。

好不容易物色到一個買家,可買家首付款差幾萬,一時半會兒辦不了過戶。那一刻,我急了!為了儘快將房子變現去買大房子,借了幾萬給買家。

但拿到賣房款傻眼了,大房子賣家那邊出了問題,一時定不下來。二手房價格狂飆的那段時間,緩一天簽合同,可能就是上萬的差價,複雜的心理鬥爭,煎熬……

那段時間,像跟房價賽跑,連續一個月在外找房子。後來,總算買到一套180平的房子。這時賣家的開價,已比之前高了不少。

兩個女朋友也在2017換房,一個因為買賣房“無縫對接”,整個過程妥妥的;另一個,與賣家的合同,因樓市調控新政規定的年限而無法履行,不得不重新找房子。

而我感覺到的是紮心的痛。

“高價認籌金面前,我不再是剛需!”

@我是不是剛需 | 36歲 公司職員

什麼人算剛需?一直沒有弄明白。但2017年樓市告訴我,我只是個厚著臉皮冒充剛需的偽剛需,最缺的是選房資格,之後才是房子。

都說房價漲了,身價提高了,可當我開著全款買的新車穩穩當當地停在西區一家樓盤的售樓處,大聲說出“來套大的”時,才深切感受到,“身價提高”只是一個玩笑,一直以為的湊足首付就能改善居住條件也只是一廂情願。

售樓處外停滿了車,我那輛10萬出頭的新車除了新沒其他亮點。而從售樓小姐的不太自然的微笑中,眼睛餘光看到了“50萬”。也就是說,有這50萬,才有資格選房。

玩命攢錢多年,還了80多個平方兩居的貸款,終於湊足二套首付。這50萬,立馬折返回家賣房也趕不上開盤了。

“很多樓盤都講全款了。”售樓小姐的話點醒了我:沒現錢,我買什麼房子啊?

2017年,認籌金就是神一樣的存在。50萬只能算一般門檻,有100萬認籌的,還出現過200萬!有的算下來,都超過房子的總價了。

聽說,早年的認籌金是為了給新房定價,以及接下來的銷售情況摸底。到了2017,認籌金竟成了“偽剛需”自動識別器!

這讓我對自己的剛需身份深表懷疑。

“搖號搖到我心碎”

@zhangl |29歲,自由職業

北區看中了一個樓盤,參加了二次搖號都沒中,我決定來野路子。

第一次搖號,如廣場舞大賽現場的售樓處前廣場,黑壓壓坐了一片,人聲鼎沸。搖到誰的號,誰才有資格像過安檢一樣,沿著蜿蜒曲折的鐵柵欄通道擠進售樓處看沙盤、選房號。

第一次沒搖到我的號,銷售顧問給我打氣,等下一次。第二次,重來了一遍,還是沒中。

雖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滿滿落敗感,感覺都心碎了。一次推出一二百套房子,大幾百人搶,當然需要運氣。聽說與我“同場競技”的人中有花錢雇來的,又能怎樣?只怪自己黴!

本以為,4月的樓市調控新政一出,房子會好買點。但我錯了。有人吐槽開發商搞鬼,有開發商甩鍋說領不到新房銷售證。我還聽說,新政想讓更多的低價房上市,短期影響了新房上市節奏,這是必要的“陣痛”!好吧!痛痛就不痛了!

沒運氣搖號,對照網上公示的樓盤可售房源,按圖索驥找不太熱的樓盤“撿漏”,然並卵,得到的回復多是“已售”。嚴重懷疑捂盤,卻沒那個精力去投訴,畢竟是買房的,不是“打假”的。

後來,私下找了北區這家樓盤的銷售顧問,不挑不撿,買了一套頂樓的。

相比一朋友的搖號經歷,自己還是蠻順當的:朋友參加了一次搖號,1000多人爭600套新房,現場一度混亂,礦泉水瓶都“飛”上了搖號台。

“上帝讓滅亡,必先讓瘋狂” 該!搖號現場混亂後沒兩天,揚州樓市再出新政。後來,買房人數多於新房數量的,由公證機關組織搖號。

看了幾家樓盤的公證搖號直播,感覺認購的人數總體上沒以前多了,搖中的概率變大了。有個疑問,之前那麼多人算怎麼回事?

有點遺憾,我沒能熬到這時候。

2017年,你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揚州樓市?

看房買房的你快來吐槽,

歡迎在下方留言,

讓大家開心開心。

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這時賣家的開價,已比之前高了不少。

兩個女朋友也在2017換房,一個因為買賣房“無縫對接”,整個過程妥妥的;另一個,與賣家的合同,因樓市調控新政規定的年限而無法履行,不得不重新找房子。

而我感覺到的是紮心的痛。

“高價認籌金面前,我不再是剛需!”

@我是不是剛需 | 36歲 公司職員

什麼人算剛需?一直沒有弄明白。但2017年樓市告訴我,我只是個厚著臉皮冒充剛需的偽剛需,最缺的是選房資格,之後才是房子。

都說房價漲了,身價提高了,可當我開著全款買的新車穩穩當當地停在西區一家樓盤的售樓處,大聲說出“來套大的”時,才深切感受到,“身價提高”只是一個玩笑,一直以為的湊足首付就能改善居住條件也只是一廂情願。

售樓處外停滿了車,我那輛10萬出頭的新車除了新沒其他亮點。而從售樓小姐的不太自然的微笑中,眼睛餘光看到了“50萬”。也就是說,有這50萬,才有資格選房。

玩命攢錢多年,還了80多個平方兩居的貸款,終於湊足二套首付。這50萬,立馬折返回家賣房也趕不上開盤了。

“很多樓盤都講全款了。”售樓小姐的話點醒了我:沒現錢,我買什麼房子啊?

2017年,認籌金就是神一樣的存在。50萬只能算一般門檻,有100萬認籌的,還出現過200萬!有的算下來,都超過房子的總價了。

聽說,早年的認籌金是為了給新房定價,以及接下來的銷售情況摸底。到了2017,認籌金竟成了“偽剛需”自動識別器!

這讓我對自己的剛需身份深表懷疑。

“搖號搖到我心碎”

@zhangl |29歲,自由職業

北區看中了一個樓盤,參加了二次搖號都沒中,我決定來野路子。

第一次搖號,如廣場舞大賽現場的售樓處前廣場,黑壓壓坐了一片,人聲鼎沸。搖到誰的號,誰才有資格像過安檢一樣,沿著蜿蜒曲折的鐵柵欄通道擠進售樓處看沙盤、選房號。

第一次沒搖到我的號,銷售顧問給我打氣,等下一次。第二次,重來了一遍,還是沒中。

雖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滿滿落敗感,感覺都心碎了。一次推出一二百套房子,大幾百人搶,當然需要運氣。聽說與我“同場競技”的人中有花錢雇來的,又能怎樣?只怪自己黴!

本以為,4月的樓市調控新政一出,房子會好買點。但我錯了。有人吐槽開發商搞鬼,有開發商甩鍋說領不到新房銷售證。我還聽說,新政想讓更多的低價房上市,短期影響了新房上市節奏,這是必要的“陣痛”!好吧!痛痛就不痛了!

沒運氣搖號,對照網上公示的樓盤可售房源,按圖索驥找不太熱的樓盤“撿漏”,然並卵,得到的回復多是“已售”。嚴重懷疑捂盤,卻沒那個精力去投訴,畢竟是買房的,不是“打假”的。

後來,私下找了北區這家樓盤的銷售顧問,不挑不撿,買了一套頂樓的。

相比一朋友的搖號經歷,自己還是蠻順當的:朋友參加了一次搖號,1000多人爭600套新房,現場一度混亂,礦泉水瓶都“飛”上了搖號台。

“上帝讓滅亡,必先讓瘋狂” 該!搖號現場混亂後沒兩天,揚州樓市再出新政。後來,買房人數多於新房數量的,由公證機關組織搖號。

看了幾家樓盤的公證搖號直播,感覺認購的人數總體上沒以前多了,搖中的概率變大了。有個疑問,之前那麼多人算怎麼回事?

有點遺憾,我沒能熬到這時候。

2017年,你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揚州樓市?

看房買房的你快來吐槽,

歡迎在下方留言,

讓大家開心開心。

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