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生難料:這名科舉狀元中得很離奇,死得更詭異!

科舉,是中國封建時代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狀元,是對科舉最後一關考試第一名的稱呼。自科舉開創直到清末被取消,在一千三百年的時間裡,一共產生了七百多名文、武狀元,

可謂是鳳毛麟角、人中麒麟。然而這七百多人中,除了文天祥、王維、張孝祥、張謇、翁同龢、陳亮、郭子儀、柳公權等人之外,大部分狀元都是碌碌無為,湮沒在歷史塵埃中,不為後人所知。

那些被後人知道事蹟的狀元中,有一名狀元既不是因為其突出的才華成就,

也不是因為歷史影響力,而是因為他離奇的狀元桂冠獲得過程和詭異的過早離世而被載入史書之中,這名狀元就是北宋的焦蹈。

焦蹈,北宋安徽無為縣人。他雖然少時有神童之譽,但曾經三次進京趕考都名落孫山。可焦蹈並不氣餒,第四次踏上博取功名之路。這一次,他在地方考試中名列榜首,所以躊躇滿志去京城參加大考。

焦蹈在趕考的途中,路過金陵某條小巷時,突然從路邊閣樓上倒下一盆髒水。水濺到街道路面上時,有金屬撞擊的聲音,裡面有一件黃燦燦的物件。焦蹈的書童撿起那件黃東西,原來是一枚金指環。書童瞞著焦蹈,直到第三天才把金指環拿出來,告訴了焦蹈事情的進過。

焦蹈一聽,非常著急,

他說:這一定是童俾粗心大意造成的!主人丟了這麼貴重的金指環, 一定會打死童俾的,我們必須得趕緊送回去!書童勸焦蹈說:考試時間馬上要到了,我們往回走可能會錯過考期,耽誤考試的。但是焦蹈斬釘截鐵地說:比起人命關天的大事來,我自己考功名是小事。說完,他帶著書童,返回金陵,找到了失主,把金指環還給了別人。

當焦蹈主僕兩人匆匆忙忙趕到京城時,會試已經開始了,焦蹈根本無法參加考試了。他感到非常沮喪,收拾行囊準備回家。然而,當天晚上,考場卻莫名其妙地發生了火災,並燒死了十多人。因為這場大火,禮部決定改變考場重新考試。後來,焦蹈在考場上發揮出色,一舉奪魁,成了宋哲宗朝的狀元。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這句俗語在焦蹈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場詭異的大火改變了焦蹈的命運,使其風光無限。但更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六天之後,這名狀元公突然暴斃死亡,一命嗚呼了,成為史上最短命的狀元。

唉,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