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600人查一年!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來了

4月5日,環保部在京召開視訊會議,決定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

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督查時間從2017年4月7日持續到2018年3月31日,督查對像是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確定“2+26”城市。

重點落實縣級黨委政府責任

4月7日,山東德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一輪強化督查彙報會正在這裡召開。根據環保部統一安排,4月7日至27日,由上海市環保局副處長周軍帶隊,對德州開展2017一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第一輪強化督查行動。

同一天,以廣西環境監察總隊副調研員餘明軍為組長的第二十七督查組則來到河南焦作開展督查。在督查座談會上,餘明軍介紹了此次強化督查的內容、方式等有關情況,並表示,督查組將與地方政府緊密對接,幫助地方理清治汙思路,把握防治重點,共同打贏大氣污染防治這場硬仗。

在河南濮陽,4月8日-9日,環保部督查組一行4人先後檢查了中原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原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化工專案、國電濮陽熱電有限公司和同力水泥4個涉煤及高架源企業,

查看了國電濮陽熱電有限公司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基站和脫硫CEMS間的運行資料,現場核查了同力水泥密閉生產和自動洗車台的運行情況,並建議其加強無組織排放、廠界周邊污染源監測管理。

從4月5日召開視訊會議動員部署,到4月6日舉行首期培訓班,

再到4月7日晚第一批督查組全部到位,此次強化督查僅用了3個工作日便全面展開,行動之快前所未有。而在督查過程中,環保部部長陳吉甯親自部署、全域調度,副部長翟青則坐鎮一線指揮、具體協調,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據瞭解,此次督查的時間從2017年4月7日起持續至2018年3月31日。督查對像是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城市,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

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對於每個城市來講,全年一共會安排25輪次督查,每兩周輪換一次,每個督查組有8人。

督查內容方面,主要是7個方面,包括:相關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任務的安排部署、分工落實及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散亂汙”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督查的重點是兩方面,一是“督政”,特別要突出縣級黨委、政府的責任落實;二是“督企”,要緊盯大型企業,督促落實排汙許可制度和全面達標排放計畫,同時嚴查“散亂汙”企業整治和取締情況。

“本次督查要切實起到督促地方,尤其是基層區縣一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環境保護責任的目的。”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視訊會議上表示。

根據《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案》,參加此次強化督查的人員由環保部統一抽調各省(區、市)業務骨幹,總計5600名,組成28個督查組。其中有448名參加了4月6日舉行的第一次培訓,主要是第一、二輪督查的工作人員,培訓後還為每位督查人員發放了執法證,以便開展工作。

督查中,主要採取督察動員、聽取彙報、調閱資料、個別談話、走訪問詢、受理舉報、現場抽查、下沉督察等方式組織開展。各督察組進駐期間,會專門設立投訴受理電話和郵政信箱,受理廣大群眾的來電、來信、投訴舉報。

督查期間,環保部各司局每天還將為督查組提供相關資訊,包括:“2+26”城市的工作進展情況、“小散亂汙”企業排查名單、空氣品質監測分析及預測資訊、“高架源”自動監測資訊和污染物排放量變化資訊、“熱點網格”監管資訊、環境執法監管平臺資訊,以及“12369”舉報投訴受理資訊等。

此外,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還將根據“小散亂汙”企業分佈和2016年“熱點網格”資訊,綜合確定一批重點檢查區域,開展飛行任務。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將綜合運用可見光、熱紅外、紫外光譜遙感等載荷,進行遙感監測,及時分析資料,形成報告報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供督查組參考。

“各督查組應對照環保部每日提供的相關資訊及被督查城市提供的名單,採取隨機抽查與‘熱點網格’相結合的方式嚴查工業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督查組會報送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同時還會用電子件抄送給“2+26”城市的環保部門,督促地方嚴肅查處,舉一反三,儘快整改到位。

“這其中的突出問題,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將編發督辦通知,送相關省份環保廳(局),進一步督促落實。要求各地對問題進行書面回饋,逐一銷號。”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壓力傳導不到位情況長期存在

此次強化督查,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眾所周知,重污染天氣主要是在冬季頻繁出現,如今已進入4月,大氣污染狀況有所好轉,環保部為何還要組織如此大規模的一次督查?

翟青在進行動員部署時表示,通過此次督查,抓實、抓細、抓好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大氣十條》、《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為全面實現區域及各地大氣環境品質改善目標提供保障,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據瞭解,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但是從1-2月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一些城市要想實現“大氣十條”的改善目標還存在不小難度。環保部公開資料顯示,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1月-2月的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了19%,PM2.5濃度則同比上升48.0%,PM10濃度同比上升45.6%,反彈力度甚至接近50%。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公開表示,2017年要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

而在此次強化督查之前,2月15日-3月15日,環保部已經會同有關省(市)於開展了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品質專項督查,督查發現,一些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反復出現,壓力傳導不到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長期存在。

據央視報導,環保部督查組在對河北廊坊、石家莊等地進行現場督查時發現,一些企業面對環境應急回應,仍然頂風生產,並有偷排漏排現象發生。在廊坊市文安縣灘裡鎮,督查組發現一家廠子的煙囪冒出了黃煙,廠子裡本應淘汰的燃煤鍋爐仍在使用,脫硫設施形同虛設,根本就無法起到達標排放的目的。而且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沒有密閉措施,導致木屑粉塵隨處可見。

在石家莊市高邑縣的富村鎮,督查人員發現,一家名為恒泰陶瓷的企業內部滿是灰塵,周圍空氣中也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焦油味。園區整體管理混亂,生產工藝早就應該淘汰,然而這些企業不僅沒有被關停,反而還在大量生產,造成危害嚴重的煤焦油無組織排放,一個個豎立的煙囪也存在著偷排漏排現象。

環保部通報稱,第一季度空氣品質專項督查發現了京津冀區域落實錯峰生產要求不到位、部分企業監測資料不真實甚至造假、地方政府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等諸多問題。

此次強化督查,目的就是為了層層傳導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確保工作分工真正落地見效。翟青表示,要通過重拳出擊,層層傳導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確保工作分工落地見效;加大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力度,實現守法常態化;創新區域監管方式,提高環境執法整體水準。

《中國環境報》分析稱,今後,在環境保護領域,督查(察)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將逐漸常態化、制度化、體系化、規範化。

督促落實排汙許可制度和全面達標排放計畫,同時嚴查“散亂汙”企業整治和取締情況。

“本次督查要切實起到督促地方,尤其是基層區縣一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環境保護責任的目的。”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視訊會議上表示。

根據《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案》,參加此次強化督查的人員由環保部統一抽調各省(區、市)業務骨幹,總計5600名,組成28個督查組。其中有448名參加了4月6日舉行的第一次培訓,主要是第一、二輪督查的工作人員,培訓後還為每位督查人員發放了執法證,以便開展工作。

督查中,主要採取督察動員、聽取彙報、調閱資料、個別談話、走訪問詢、受理舉報、現場抽查、下沉督察等方式組織開展。各督察組進駐期間,會專門設立投訴受理電話和郵政信箱,受理廣大群眾的來電、來信、投訴舉報。

督查期間,環保部各司局每天還將為督查組提供相關資訊,包括:“2+26”城市的工作進展情況、“小散亂汙”企業排查名單、空氣品質監測分析及預測資訊、“高架源”自動監測資訊和污染物排放量變化資訊、“熱點網格”監管資訊、環境執法監管平臺資訊,以及“12369”舉報投訴受理資訊等。

此外,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還將根據“小散亂汙”企業分佈和2016年“熱點網格”資訊,綜合確定一批重點檢查區域,開展飛行任務。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將綜合運用可見光、熱紅外、紫外光譜遙感等載荷,進行遙感監測,及時分析資料,形成報告報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供督查組參考。

“各督查組應對照環保部每日提供的相關資訊及被督查城市提供的名單,採取隨機抽查與‘熱點網格’相結合的方式嚴查工業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督查組會報送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同時還會用電子件抄送給“2+26”城市的環保部門,督促地方嚴肅查處,舉一反三,儘快整改到位。

“這其中的突出問題,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將編發督辦通知,送相關省份環保廳(局),進一步督促落實。要求各地對問題進行書面回饋,逐一銷號。”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壓力傳導不到位情況長期存在

此次強化督查,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眾所周知,重污染天氣主要是在冬季頻繁出現,如今已進入4月,大氣污染狀況有所好轉,環保部為何還要組織如此大規模的一次督查?

翟青在進行動員部署時表示,通過此次督查,抓實、抓細、抓好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大氣十條》、《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為全面實現區域及各地大氣環境品質改善目標提供保障,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據瞭解,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但是從1-2月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一些城市要想實現“大氣十條”的改善目標還存在不小難度。環保部公開資料顯示,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1月-2月的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了19%,PM2.5濃度則同比上升48.0%,PM10濃度同比上升45.6%,反彈力度甚至接近50%。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公開表示,2017年要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

而在此次強化督查之前,2月15日-3月15日,環保部已經會同有關省(市)於開展了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品質專項督查,督查發現,一些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反復出現,壓力傳導不到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長期存在。

據央視報導,環保部督查組在對河北廊坊、石家莊等地進行現場督查時發現,一些企業面對環境應急回應,仍然頂風生產,並有偷排漏排現象發生。在廊坊市文安縣灘裡鎮,督查組發現一家廠子的煙囪冒出了黃煙,廠子裡本應淘汰的燃煤鍋爐仍在使用,脫硫設施形同虛設,根本就無法起到達標排放的目的。而且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沒有密閉措施,導致木屑粉塵隨處可見。

在石家莊市高邑縣的富村鎮,督查人員發現,一家名為恒泰陶瓷的企業內部滿是灰塵,周圍空氣中也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焦油味。園區整體管理混亂,生產工藝早就應該淘汰,然而這些企業不僅沒有被關停,反而還在大量生產,造成危害嚴重的煤焦油無組織排放,一個個豎立的煙囪也存在著偷排漏排現象。

環保部通報稱,第一季度空氣品質專項督查發現了京津冀區域落實錯峰生產要求不到位、部分企業監測資料不真實甚至造假、地方政府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等諸多問題。

此次強化督查,目的就是為了層層傳導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確保工作分工真正落地見效。翟青表示,要通過重拳出擊,層層傳導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確保工作分工落地見效;加大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力度,實現守法常態化;創新區域監管方式,提高環境執法整體水準。

《中國環境報》分析稱,今後,在環境保護領域,督查(察)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將逐漸常態化、制度化、體系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