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熱點」頂級專家盤點電動汽車行業與技術趨勢 預熱2018中國電動百人會論壇

電動百人會論壇(2018)熱點問題交流會會場

2017年1月7日以“把握全球變革趨勢 實現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熱點問題交流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執行理事長歐陽明高、秘書長張永偉出席了會議。專家就行業在技術、產業、政策、市場方面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與媒體進行了交流。

歐陽明高:全面盤點動力電池技術進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理事長歐陽明高

300瓦時/公斤動力電池已接近應用要求

會上,歐陽明高就動力電池的主要技術進展、全球電池技術熱點——全固態電池技術、電池技術的發展趨勢做了介紹。新能源汽車有很多技術問題,歐陽明高表示重點關注電池、電耗、充電三個問題。電池方面,動力電池的技術進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電耗是當前整車集成技術的核心問題;充電領域正處於需求大增長、技術大發展的關鍵時期。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攻克的核心技術環節,2017年4月,相關部門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力爭實現35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歐陽明高介紹,在新能源電池材料方面研發方面,國內寧德時代、天津力神、合肥國軒高科三個團隊的技術路線相近,均為高鎳三元正極、矽碳負極,目前已經基本實現300瓦時/公斤的比能量。目前這些電池技術指標已經接近應用要求,但部分企業還未滿足安全性標準。

全固態電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歐陽明高指出,全固態鋰電池是一種在工作溫度區間內所使用的電極和電解質材料均呈固態,

不含任何液態組份的鋰電池。根據是否可反復充放,可細分為“全固態鋰一次電池”或“全固態鋰二次電池”。全固態鋰電池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正極材料選擇的範圍寬、系統比能量高等潛在的技術優勢。“全固態鋰二次電池雖然具有一些潛在的技術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點。”歐陽明高說,“首先,固體電解質材料栗子電導率偏低;其次,
固/固介面接觸性和穩定性差;再者製造成本較高。此外,金屬鋰的可充性差。因此,真正意義的固態金屬鋰電池技術並未成熟,且存在很大的技術不確定性。目前展現產業化前景的主要是固態聚合物鋰電池和固態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動力電池有望於2020年前實現300瓦時/公斤

最後,歐陽明高對電池技術做了綜合評述與展望。

他指出,首先,鋰離子動力電池有望於2020年前實現300瓦時/公斤的目標,目前國內外技術研發基本處於同一水準,但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強。這種電池的核心是安全性。

其次,作為實現遠期目標的兩類新體系,鋰硫、鋰空氣電池方面,目前國內外進展相對緩慢。相比而言氫燃料電池更具競爭優勢。

第三,固態電池發展的路徑,電解質可能是從液態、半固態、固液混合到固態,最後到全固態。負極會從石墨負極,到矽碳負極,我們現在正在從石墨負極向矽碳負極轉型,最後有可能到金屬鋰負極,但是目前還存在技術不確定性。

第四,中國在高容量富鋰正極材料方面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於高容量富鋰正極和高容量矽碳負極的革新型鋰離子電池比鋰硫和鋰-空電池更具可行性。

陳清泰:指明汽車產業發展方向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

電動汽車發展要堅持“四化”

近年來,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2017年更是出現了較大的轉型,據報導7個國家相繼提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全球各國和各大車企將產業戰略重心轉移到電動汽車發展路線上,並且得到資本市場的持續看好。

“2017年,電動汽車向高品質發展在轉型,形勢喜人。”陳清泰說,“其中重要的表現就是,汽車企業正向開發幾乎完全取代了逆向開發,創新能力持續提高,整體技術水準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另外,我們主要產品的品質、品位、品牌,從產品的中低檔轉向了中高檔,部分產品已經提出要瞄準高檔車、標準豪華品牌。另一個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電動汽車在社會、用戶、市場上接受程度在迅速提高。”

陳清泰指出:“在真正跟上變革之後,發現僅有電動化是不夠的,必須堅持‘四化’,即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用化,否則電動汽車的優勢將得不到充分發揮,很難在未來站穩腳。因此,我們在集中精力發展電動化的同時,必須在網聯化、智慧化、共用化方面從企業方面和國家戰略層面進行統籌考慮。”

電動汽車性價比或2025年可比肩燃油車

陳清泰指出:“電動汽車發展需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即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如果跨過了這個坎,電動車就可以依託市場力量自主發展。這個坎什麼時候能過?國內外很多專家的預測,有的早一點,有的晚一點,我的判斷大約在2025年前後。”

陳清泰表示,我國也進一步放開了電動汽車的合資股比,並出臺了雙積分等相關政策,汽車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正處於由政府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過程中,隨著政府補貼的退坡、外資品牌的進入,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無論是政府管理思路,還是企業發展方向,都需要進行相關的轉變。

中國企業應把品牌仗打漂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是一個出現蜂擁而上、大浪淘沙、某些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的過程。到2020年,在政策退坡期間,跨國公司在積蓄力量的階段,也是中國的電動汽車如何利用這樣一個短短的過渡期能夠加緊壯大自己的階段,陳清泰對汽車企業提出幾點希望:一是準備退坡之後如何保障可持續發展,如何提高性價比;二是產品技術要雙線作戰,在實現行駛功能的基礎上,把網聯化、智慧化、共用化搞上去。三是關注自動駕駛,這是爭奪未來的制高點;四是在有限的期間要抓緊做品牌建設。在傳統汽車上,品牌已被固化;在未來汽車上,要把品牌仗打漂亮。

據悉,2018年1月20-2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 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屆時,論壇將圍繞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汽車產業生態重構、推進產業融合、智慧汽車的未來、突破核心技術、行業政策走向、推動產業走向高品質發展等方面開展研討,我們共同期待。

-THANKS FOR READING-

來源 | 中國標準化雜誌社

長按二維碼,關注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旗下刊物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海外版

《標準科學》

《標準生活》

《產品安全與召回》

關注「中國標準化 」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標準化重要資訊!

目前國內外技術研發基本處於同一水準,但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強。這種電池的核心是安全性。

其次,作為實現遠期目標的兩類新體系,鋰硫、鋰空氣電池方面,目前國內外進展相對緩慢。相比而言氫燃料電池更具競爭優勢。

第三,固態電池發展的路徑,電解質可能是從液態、半固態、固液混合到固態,最後到全固態。負極會從石墨負極,到矽碳負極,我們現在正在從石墨負極向矽碳負極轉型,最後有可能到金屬鋰負極,但是目前還存在技術不確定性。

第四,中國在高容量富鋰正極材料方面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於高容量富鋰正極和高容量矽碳負極的革新型鋰離子電池比鋰硫和鋰-空電池更具可行性。

陳清泰:指明汽車產業發展方向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

電動汽車發展要堅持“四化”

近年來,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2017年更是出現了較大的轉型,據報導7個國家相繼提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全球各國和各大車企將產業戰略重心轉移到電動汽車發展路線上,並且得到資本市場的持續看好。

“2017年,電動汽車向高品質發展在轉型,形勢喜人。”陳清泰說,“其中重要的表現就是,汽車企業正向開發幾乎完全取代了逆向開發,創新能力持續提高,整體技術水準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另外,我們主要產品的品質、品位、品牌,從產品的中低檔轉向了中高檔,部分產品已經提出要瞄準高檔車、標準豪華品牌。另一個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電動汽車在社會、用戶、市場上接受程度在迅速提高。”

陳清泰指出:“在真正跟上變革之後,發現僅有電動化是不夠的,必須堅持‘四化’,即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用化,否則電動汽車的優勢將得不到充分發揮,很難在未來站穩腳。因此,我們在集中精力發展電動化的同時,必須在網聯化、智慧化、共用化方面從企業方面和國家戰略層面進行統籌考慮。”

電動汽車性價比或2025年可比肩燃油車

陳清泰指出:“電動汽車發展需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即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如果跨過了這個坎,電動車就可以依託市場力量自主發展。這個坎什麼時候能過?國內外很多專家的預測,有的早一點,有的晚一點,我的判斷大約在2025年前後。”

陳清泰表示,我國也進一步放開了電動汽車的合資股比,並出臺了雙積分等相關政策,汽車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正處於由政府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過程中,隨著政府補貼的退坡、外資品牌的進入,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無論是政府管理思路,還是企業發展方向,都需要進行相關的轉變。

中國企業應把品牌仗打漂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是一個出現蜂擁而上、大浪淘沙、某些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的過程。到2020年,在政策退坡期間,跨國公司在積蓄力量的階段,也是中國的電動汽車如何利用這樣一個短短的過渡期能夠加緊壯大自己的階段,陳清泰對汽車企業提出幾點希望:一是準備退坡之後如何保障可持續發展,如何提高性價比;二是產品技術要雙線作戰,在實現行駛功能的基礎上,把網聯化、智慧化、共用化搞上去。三是關注自動駕駛,這是爭奪未來的制高點;四是在有限的期間要抓緊做品牌建設。在傳統汽車上,品牌已被固化;在未來汽車上,要把品牌仗打漂亮。

據悉,2018年1月20-2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 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屆時,論壇將圍繞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汽車產業生態重構、推進產業融合、智慧汽車的未來、突破核心技術、行業政策走向、推動產業走向高品質發展等方面開展研討,我們共同期待。

-THANKS FOR READING-

來源 | 中國標準化雜誌社

長按二維碼,關注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旗下刊物

《中國標準化》

《中國標準化》海外版

《標準科學》

《標準生活》

《產品安全與召回》

關注「中國標準化 」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標準化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