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政協蘭州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中國蘭州網1月7日訊(記者 宋戈 王彥達 郭雲蓮 曹莉)1月7日,

政協蘭州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20位來自民主黨派及各界的政協委員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大問題,談想法、提建議、獻良策。發言委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提出問題有理有據,分析情況準確透徹、意見建議到位可行,充分體現了廣大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和履職成果。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榮燦,部分市委常委、副市長,其他有關副地級領導應邀出席會議,

聽取了委員的意見和建議。

市政協全體領導出席會議。大會的主持人是:馬璽曄、牛錚超、王衛東、王巧芸、戈銀生、鞏田龍、劉勝、齊新龍、李永軍、楊迎暉、陳偉、張強、林柯、林建平、侯一兵、周自強、趙雪濤、蒙自福。

大會還對其他委員和民主黨派的44個建議進行彙編,並作了書面交流。

鞏固和提升城鄉環境治理成果

2017年,我市“三大整治攻堅”取得重大成果,城鄉面貌美化淨化、“七亂”“十亂”有效治理、管理水準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對外形象更加亮麗。市政協委員唐浩漩在代表民盟蘭州市委員會發言時提出,目前,我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還存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尚需完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城鄉環境建設存在的短板須不斷彌補等問題,

需要建機制、補短板,鞏固和提升城鄉環境治理成果。

唐浩漩建議,強化頂層設計,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提供保障。制定《蘭州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為我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供法律依據和政策保障,建立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公眾參與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體系。理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管理體制。依據省上確定的城市綜合執法機構框架,

省市對應,做到職責明確、權責對等,確保形成合力。市、區縣政府組織編制市政、環衛、綠化、交通管理、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專業規劃,指導和規範道路交通、環境衛生、汙水處理、園林綠化、農貿市場等設施建設和管理,為科學整治提供規範。優化配置,做到環境基礎設施區域共用、城鄉共用。

“建機制抓落實,構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唐浩漩建議,

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尤其要增加區縣、基層、農村環境治理的人財物力投入。實施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境建設與運營。完善部門聯動合作機制。重點在提升合作效率上下功夫,做到定期排查、及時研究、隨時處理、跟蹤整改問題。

同時,建立和完善考核問責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跟蹤問效機制。通過機制建設,使破壞環境的事有人管、維護環境的責任有人擔,將愛護環境的壓力傳導到每一個人。不斷創新長效管理模式。進一步細化“網格化”、“門前三包”責任落實,完善農村環境治理責任區,促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常態化。嚴格落實我市城市環境及背街小巷整治考核管理制度,全面推廣垃圾“不落地”收運制度、“街長制”、“一巷一人一車”等管理模式和辦法,及時學習借鑒外地好經驗。

“治硬傷補短板,夯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基礎。”唐浩漩建議,以綜合管廊等建設帶動道路環境短板治理。通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軌道交通、上跨下穿、道路整治改造,從根本上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同時儘量拓寬暢通老舊城區路面,加快中央大道升級改造,發展立體交通,優先發展公交,合理配置人行道、非機動車道。

同時,以城區“智慧停車”帶動交通環境短板治理。分區域、分類別,大力推進停車設施建設,加大立體停車場建設力度。恢復地下停車場功能,對移作他用的強力整改。合理佈局停車位元和停車規模,加強停車供給和需求管理,制定差別化的停車供給策略。整合社會資源,探索多元化的停車場供給模式。利用大資料、智慧城市平臺建設智慧停車公共服務平臺。以老舊樓院和坪臺地區改造帶動城市風貌短板治理。結合城市規劃,改造老舊樓院和坪臺地區。對超期服役的老舊樓房,制定計劃逐步拆除,整體規劃騰退土地,合理佈局綠地遊園。加大老舊樓院“穿衣戴帽”的投入力度,有序推進外牆保溫、電梯安裝等。完善新建建築的商業、便民等服務功能,統一外觀立面色調。提升縣域規劃建設水準,節約集約用地。

此外,以專業市場建設帶動民生短板治理。在農村地區合理規劃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政府對高原夏菜等農產品冷鏈貯運中心專案給予補助;在城市地區改造提升老舊蔬菜市場,規劃新建一批社區蔬菜市場,適度安排農產品直銷網點。以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帶動縣域環境短板治理。建設縣鄉、重點村鎮、縣(區)屬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實現區域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做好農村面源污染管理,嚴格農藥監管,引導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以規模化養殖場為重點,加大農村沼氣推廣力度,加強引導和扶持秸稈綜合利用。以垃圾處理系統化建設帶動資源短板治理。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利益補償機制,積極引入垃圾分類企業。暢通垃圾收處管道,完善收處環節,完善分類轉運處理機制,細化垃圾分類,加強回收利用。規範垃圾處理行為,嚴格監管危化品三廢處理。

推行“公廁革命”提升生活品質

公廁問題,既關乎城市形象,更關乎民生需求和百姓健康,是城市文明的尺規,是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的重要體現。市政協委員劉勝在代表民盟蘭州市委員會發言時提出,目前,我市公廁建設和管理與過去比有了很大進步,但還存在佈局不合理、數量不足;公廁設施不完善、與群眾追求生活品質的要求不相適應;管理缺位、不到位等問題。

劉勝建議,推行“公廁革命”,提升生活品質。將公廁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為民興辦的實事,徹底改變如廁難、公廁設施老舊、衛生狀況差等狀況。建議建立由市政府領導牽頭,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工作機構,主抓全市公廁建設,推進全市公廁建設工作。出臺公廁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對公廁建設總體目標、任務、原則、措施等作出明確要求。增加公廁數量,科學合理佈局,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同時,完善公廁設施,改善如廁環境。建議對現有公廁進行提升改造或重建,增加女性廁位的數量,有效緩解如廁排隊問題;在有條件的地方,優先選用自動感應沖水裝置,採用節水、節能新技術、新材料,及微生物降解技術,建設智慧生態廁所;加裝通風除臭系統、增設母嬰護理台、第三衛生間、多功能台和行李空間、手機自助充電器等便民設施,提高人性化服務水準;借助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便市民找廁所、用廁所、評廁所;建立使用者滿意度評價系統,方便市民向養護、監管單位回饋公廁養護狀況。

劉勝還建議,要細化目標措施,實施星級管理。一是制定公廁的日常管理制度、專人巡查制度和保潔標準,完善社會監督、專業監督、行業監督制度,充分發揮投訴系統作用,強化公廁管理人員、保潔人員的責任意識。二是完善公廁導向系統,全天候開放,規範化管理。三是在公廁管理上引入以公廁衛生狀況為主要考核內容的星級評價制度,公廁管理人員的工資與公廁管理品質掛鉤,以星定薪,星級實行浮動,拉大星級之間的工資差距,獎罰分明。四是接受公眾監督。在公廁醒目位置張貼投訴電話,以方便市民對公廁衛生狀況的投訴。對市民投訴的事項,應及時協調處理,對衛生不達標的公廁給予降星處罰。

“美化景區公廁,促進旅遊發展。”劉勝建議,把淨化、美化景區公廁作為促進我市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旅遊景區、景點的公廁建設和管理水準。在增加公廁數量的同時,根據景區的特點、風貌及景區的建築、文化風格,對景區、景點的衛生間外觀進行個性化設計,設置宣傳欄和文化牆,使其與景區整體景觀協調一致。有條件的公廁,可提供休息座椅、愛心傘、便民服務箱、自動擦鞋、手機充電等服務,在方便遊客如廁的同時,向遊客宣傳推介蘭州特色和文化,使遊客能夠流覽景區資訊、查詢旅遊路線和享受便民服務,通過“廁所+”的模式,使衛生間具備多種功能,把小小衛生間變成展現旅遊文明的大視窗。

此外,鼓勵沿街單位開放內部廁所。政府可通過財政補助和獎勵等形式整合社會資源,鼓勵沿街單位、商業服務視窗單位、加油站、賓館飯店等的內部廁所(除特殊情況外)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以彌補公廁數量不足,緩解如廁難問題。

20位來自民主黨派及各界的政協委員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大問題,談想法、提建議、獻良策。發言委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短短6分鐘的發言時間內說出了發自肺腑的真知灼見,真正體現出委員們心中“民生問題大於天”的情懷。

通過機制建設,使破壞環境的事有人管、維護環境的責任有人擔,將愛護環境的壓力傳導到每一個人。不斷創新長效管理模式。進一步細化“網格化”、“門前三包”責任落實,完善農村環境治理責任區,促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常態化。嚴格落實我市城市環境及背街小巷整治考核管理制度,全面推廣垃圾“不落地”收運制度、“街長制”、“一巷一人一車”等管理模式和辦法,及時學習借鑒外地好經驗。

“治硬傷補短板,夯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基礎。”唐浩漩建議,以綜合管廊等建設帶動道路環境短板治理。通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軌道交通、上跨下穿、道路整治改造,從根本上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同時儘量拓寬暢通老舊城區路面,加快中央大道升級改造,發展立體交通,優先發展公交,合理配置人行道、非機動車道。

同時,以城區“智慧停車”帶動交通環境短板治理。分區域、分類別,大力推進停車設施建設,加大立體停車場建設力度。恢復地下停車場功能,對移作他用的強力整改。合理佈局停車位元和停車規模,加強停車供給和需求管理,制定差別化的停車供給策略。整合社會資源,探索多元化的停車場供給模式。利用大資料、智慧城市平臺建設智慧停車公共服務平臺。以老舊樓院和坪臺地區改造帶動城市風貌短板治理。結合城市規劃,改造老舊樓院和坪臺地區。對超期服役的老舊樓房,制定計劃逐步拆除,整體規劃騰退土地,合理佈局綠地遊園。加大老舊樓院“穿衣戴帽”的投入力度,有序推進外牆保溫、電梯安裝等。完善新建建築的商業、便民等服務功能,統一外觀立面色調。提升縣域規劃建設水準,節約集約用地。

此外,以專業市場建設帶動民生短板治理。在農村地區合理規劃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政府對高原夏菜等農產品冷鏈貯運中心專案給予補助;在城市地區改造提升老舊蔬菜市場,規劃新建一批社區蔬菜市場,適度安排農產品直銷網點。以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帶動縣域環境短板治理。建設縣鄉、重點村鎮、縣(區)屬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實現區域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做好農村面源污染管理,嚴格農藥監管,引導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以規模化養殖場為重點,加大農村沼氣推廣力度,加強引導和扶持秸稈綜合利用。以垃圾處理系統化建設帶動資源短板治理。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利益補償機制,積極引入垃圾分類企業。暢通垃圾收處管道,完善收處環節,完善分類轉運處理機制,細化垃圾分類,加強回收利用。規範垃圾處理行為,嚴格監管危化品三廢處理。

推行“公廁革命”提升生活品質

公廁問題,既關乎城市形象,更關乎民生需求和百姓健康,是城市文明的尺規,是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的重要體現。市政協委員劉勝在代表民盟蘭州市委員會發言時提出,目前,我市公廁建設和管理與過去比有了很大進步,但還存在佈局不合理、數量不足;公廁設施不完善、與群眾追求生活品質的要求不相適應;管理缺位、不到位等問題。

劉勝建議,推行“公廁革命”,提升生活品質。將公廁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為民興辦的實事,徹底改變如廁難、公廁設施老舊、衛生狀況差等狀況。建議建立由市政府領導牽頭,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工作機構,主抓全市公廁建設,推進全市公廁建設工作。出臺公廁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對公廁建設總體目標、任務、原則、措施等作出明確要求。增加公廁數量,科學合理佈局,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同時,完善公廁設施,改善如廁環境。建議對現有公廁進行提升改造或重建,增加女性廁位的數量,有效緩解如廁排隊問題;在有條件的地方,優先選用自動感應沖水裝置,採用節水、節能新技術、新材料,及微生物降解技術,建設智慧生態廁所;加裝通風除臭系統、增設母嬰護理台、第三衛生間、多功能台和行李空間、手機自助充電器等便民設施,提高人性化服務水準;借助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便市民找廁所、用廁所、評廁所;建立使用者滿意度評價系統,方便市民向養護、監管單位回饋公廁養護狀況。

劉勝還建議,要細化目標措施,實施星級管理。一是制定公廁的日常管理制度、專人巡查制度和保潔標準,完善社會監督、專業監督、行業監督制度,充分發揮投訴系統作用,強化公廁管理人員、保潔人員的責任意識。二是完善公廁導向系統,全天候開放,規範化管理。三是在公廁管理上引入以公廁衛生狀況為主要考核內容的星級評價制度,公廁管理人員的工資與公廁管理品質掛鉤,以星定薪,星級實行浮動,拉大星級之間的工資差距,獎罰分明。四是接受公眾監督。在公廁醒目位置張貼投訴電話,以方便市民對公廁衛生狀況的投訴。對市民投訴的事項,應及時協調處理,對衛生不達標的公廁給予降星處罰。

“美化景區公廁,促進旅遊發展。”劉勝建議,把淨化、美化景區公廁作為促進我市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旅遊景區、景點的公廁建設和管理水準。在增加公廁數量的同時,根據景區的特點、風貌及景區的建築、文化風格,對景區、景點的衛生間外觀進行個性化設計,設置宣傳欄和文化牆,使其與景區整體景觀協調一致。有條件的公廁,可提供休息座椅、愛心傘、便民服務箱、自動擦鞋、手機充電等服務,在方便遊客如廁的同時,向遊客宣傳推介蘭州特色和文化,使遊客能夠流覽景區資訊、查詢旅遊路線和享受便民服務,通過“廁所+”的模式,使衛生間具備多種功能,把小小衛生間變成展現旅遊文明的大視窗。

此外,鼓勵沿街單位開放內部廁所。政府可通過財政補助和獎勵等形式整合社會資源,鼓勵沿街單位、商業服務視窗單位、加油站、賓館飯店等的內部廁所(除特殊情況外)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以彌補公廁數量不足,緩解如廁難問題。

20位來自民主黨派及各界的政協委員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大問題,談想法、提建議、獻良策。發言委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短短6分鐘的發言時間內說出了發自肺腑的真知灼見,真正體現出委員們心中“民生問題大於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