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積極探索外星生命,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最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地方

關於廣袤太空是否存在智慧生命,科學界始終存在二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地球和人類都是浩渺宇宙的普通成員,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另一種觀點與此相反,認為地球和人類都是特殊的存在,從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和角度到大氣層與水的獲得、釋放,都是無數特殊條件下生發出無數巧合使然,才使地球進化出人類。

正如愛因斯坦晚年陷入統一場認識不能自拔一樣,大師也有迷惘的時候。

假如外星人造訪地球意味著人類災難的話,那就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人家存心要奴役我們,我們假裝看不見人家,也是無法倖免的。就像獅子盯上了羚羊,我們在明處,人家在暗處,與其閉目塞聽,還不如睜大眼睛,積極尋找應對辦法。

更何況,

積極探索外星生命,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從哲學上看,探討這一問題的過程,可使人類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卑微,理智地放棄唯我獨尊、輕視一切的傲慢;從科學上講,對宇宙空間的探索開發,有效帶動了人類高科技的不斷進步,

而與外星人聯繫的結果卻逐漸退為次要。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堅持不懈地搜索地外文明將為人類提供一種歷史連續感。這種連續感有助於人類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外星人無疑是玩“躲貓貓”遊戲的高手,原因很簡單,人類蒙著眼把數都數到上億了,它們才藏好,於是乎,尋覓便成了既煩瑣又繁重的浩瀚工程,其中唯有辛勞沒有浪漫,唯有勤勉沒有懈怠。像執著無悔的尤利西斯,

人類一次次將探索的巨石推向山頂。每當希望之光初現,我們即將歡呼雀躍時,滾落巨石的轟鳴總是把我們的希望砸得粉碎。

那歷經漫長的探索,就人類目前已經獲知的資訊,哪些星球上最可能有生命存在呢?我們按可能係數的大小。由小到大逐一介紹4個天體。

先說木衛一吧,

木衛一最靠近木星,比月球稍大。它距木星的距離是422 000千米,直徑為3630千米,有大氣層和火山活動。當“旅行者1”號探測器於1979年3月飛越木衛一的上空時,發現有7座火山正在猛烈噴發,而當“旅行者2”號近半年後再次光顧木衛一時發現,仍有6座火山在持續噴發。木衛一上火山噴發的物質大多數是硫,它們與氧的化合物冷卻下來後遍佈木衛一的表面,使之呈現出一片橙紅色。讓科學家對木衛一產生生命聯想的是,它火山噴發形成的產物與當今地球海底火山裂口中冒出的物質十分接近。

與外太陽系的其他衛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木衛一主要由矽酸鹽岩石組成,密度3.6克/立方釐米,這與類地行星的組成成分有些相似。“伽利略”號探測到的資料顯示,木衛一有一個半徑至少有900千米的鐵核。

火山、岩石和稀薄的空氣,這些特徵與地球形成初期的情況非常近似。

雖然木衛一的某些特徵為生命的存在創造了條件,但木衛一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卻不高,因為它處於木星的磁場之中,任何生命形式都無法忍受那強烈到足以致命的輻射。況且它險惡的地表環境也不適合生存,還有它噴射出的熔岩和劇毒氣體也會使任何生物頓時斃命。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比喻木衛一是再貼切不過了。它上面被海水包裹,下層卻是熔融的火焰。火山活動可以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熱量以及有機體必需的化學物質。美國伍茲海爾深海生態學家蒂莫西·尚克認為地球海底熱液出口存在著許多生命形態,而與此極為相似的木衛一海底熱液出口也可能存在著微生物。

木衛一在其冰殼之下有一個含鹽的、全球性的海洋!由於木衛一環繞木星的奇異軌道引發的潮汐力,使表面非常冷的冰層普遍發生破碎和變形,在冰層表面下10千米~19千米處可能存在水。這使那些認為地球以外有適合生命存在環境的人興奮不已。

然而,即使木衛一上絕大部分液態物質都是水,那裡也不可能存在氧氣,並且由於冰川的覆蓋,太陽光根本無法照射進來。而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是要依靠氧氣和陽光才能生存的。

土衛二是土星的第6大衛星,

一直被科學界認為是太陽系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寶地,它的表面既有適宜的溫度,又有豐富的液態水和簡單的有機分子。科學家認為土衛二的冰冷表面的99%是由冰水物質構成,其表面之下很可能流淌著液態水。2005年,“凱西尼”號太空探測器飛越土衛二時,勘測到其表面確實存在著碳、氫、氮和氧氣,這些有機物質被認為是孕育生命的必要元素。此外,土衛二還具有一個沸騰的熔化岩石內核,為孕育生命體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溫度。

提到外星生命,讓圈內科學家眼前一亮的無疑是土衛六,

也就是“泰坦”。在人類已知的地外星體中,存在或將要出現生命的,幾乎很少有能超過“泰坦”的了。它體形碩大,超過了作為行星的水星,它有緻密的大氣層,有超高溫內核,有固態水,在它的空氣中含有多種化合物,比如甲烷就能在陽光的照射下分解,這就意味著活有機體的存在。儘管它的溫度只有-185℃,科學家仍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存在生命的潛在物質。NASA“惠更斯”號探測器在2005年發現,“泰坦”表面有液態甲烷。2010年5月,發現氫氣和乙烷的結合物。所以說,“泰坦”即使現在沒有生命,那它孕育生命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科學家形象地將“泰坦”比喻為一塊被大量冰和塵土包裹的岩石。令人驚奇的是在其上方卻有其他衛星所沒有的東西——層充足的大氣,大氣壓比地球的氣壓高出一半。更令人費解的是,它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氮,還有少量的碳基化合物。所以,類似地球上化學反應的所有現象都可能在“泰坦”上發生,在它的表面或內部存在大量的複雜有機分子,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

因為距離太陽實在太遙遠了,所以在“泰坦”上看到的太陽就像是一個只有15瓦昏暗的電燈泡。土衛六大氣吸光能力很強,可吸收落在它上面陽光的80%。這些熱量大部分被大氣中的霧粒和甲烷氣體吸收,也許只有5%~10%的陽光能到達土衛六的表面,故而它表面的溫度極低,在-210℃~-190℃之間,在這樣的溫度下水像岩石一樣堅硬,所以氧被鎖在深深的地下。

因為距離和百聞不如一見等原因,人類最終還是把目光鎖定在力所能及的火星。NASA“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對火星維多利亞隕坑進行了為期二年多的勘測發現,早期火星曾有面積相當於奧克拉荷馬州大小的一片地下水層。該研究為科學家如何研究火星表面提供了清晰觀點。一些科學家稱有足夠理由懷疑火星地表之下存在著液態水,因為火星兩極地區分佈著大面積的水冰。所以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在地表和火星內部進行著化學物質交換。

“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表面長達五年多時間,抵達維多利亞隕坑展開勘測也有952天。在為期二年多時-間的勘測中,“機遇”號沿著維多利亞鋸齒狀邊緣進行了探索,同時它也發現了隕坑中遠古時期存在水的跡象。它在這裡發現了與奮進隕坑中相同的富含硫酸鹽礦物質砂岩,這是水風化岩石中礦物質的證據,水分蒸發之後析出鹽質,並最終在岩石中形成固體礦物質。這項研究顯示火星早期液態水曾存在于奮進隕坑和維多利亞隕坑,暗示著水可能跨越存在于整個火星子午平面地區。

儘管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可以乘坐太空梭趕到火星,

但火星上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條件還是非常明顯的。火星比地球寒冷得多,平均溫度-60℃~-40℃。火星上存在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只要在火星上待不長時間,就可能因輻射而患上各類癌症、白內障以及神經系統受到傷害後的各種疾病。

此外,由於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38%,大氣壓僅有地球的1%,因此火星上的微重力環境也是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挑戰。

使之呈現出一片橙紅色。讓科學家對木衛一產生生命聯想的是,它火山噴發形成的產物與當今地球海底火山裂口中冒出的物質十分接近。

與外太陽系的其他衛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木衛一主要由矽酸鹽岩石組成,密度3.6克/立方釐米,這與類地行星的組成成分有些相似。“伽利略”號探測到的資料顯示,木衛一有一個半徑至少有900千米的鐵核。

火山、岩石和稀薄的空氣,這些特徵與地球形成初期的情況非常近似。

雖然木衛一的某些特徵為生命的存在創造了條件,但木衛一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卻不高,因為它處於木星的磁場之中,任何生命形式都無法忍受那強烈到足以致命的輻射。況且它險惡的地表環境也不適合生存,還有它噴射出的熔岩和劇毒氣體也會使任何生物頓時斃命。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比喻木衛一是再貼切不過了。它上面被海水包裹,下層卻是熔融的火焰。火山活動可以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熱量以及有機體必需的化學物質。美國伍茲海爾深海生態學家蒂莫西·尚克認為地球海底熱液出口存在著許多生命形態,而與此極為相似的木衛一海底熱液出口也可能存在著微生物。

木衛一在其冰殼之下有一個含鹽的、全球性的海洋!由於木衛一環繞木星的奇異軌道引發的潮汐力,使表面非常冷的冰層普遍發生破碎和變形,在冰層表面下10千米~19千米處可能存在水。這使那些認為地球以外有適合生命存在環境的人興奮不已。

然而,即使木衛一上絕大部分液態物質都是水,那裡也不可能存在氧氣,並且由於冰川的覆蓋,太陽光根本無法照射進來。而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是要依靠氧氣和陽光才能生存的。

土衛二是土星的第6大衛星,

一直被科學界認為是太陽系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寶地,它的表面既有適宜的溫度,又有豐富的液態水和簡單的有機分子。科學家認為土衛二的冰冷表面的99%是由冰水物質構成,其表面之下很可能流淌著液態水。2005年,“凱西尼”號太空探測器飛越土衛二時,勘測到其表面確實存在著碳、氫、氮和氧氣,這些有機物質被認為是孕育生命的必要元素。此外,土衛二還具有一個沸騰的熔化岩石內核,為孕育生命體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溫度。

提到外星生命,讓圈內科學家眼前一亮的無疑是土衛六,

也就是“泰坦”。在人類已知的地外星體中,存在或將要出現生命的,幾乎很少有能超過“泰坦”的了。它體形碩大,超過了作為行星的水星,它有緻密的大氣層,有超高溫內核,有固態水,在它的空氣中含有多種化合物,比如甲烷就能在陽光的照射下分解,這就意味著活有機體的存在。儘管它的溫度只有-185℃,科學家仍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存在生命的潛在物質。NASA“惠更斯”號探測器在2005年發現,“泰坦”表面有液態甲烷。2010年5月,發現氫氣和乙烷的結合物。所以說,“泰坦”即使現在沒有生命,那它孕育生命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科學家形象地將“泰坦”比喻為一塊被大量冰和塵土包裹的岩石。令人驚奇的是在其上方卻有其他衛星所沒有的東西——層充足的大氣,大氣壓比地球的氣壓高出一半。更令人費解的是,它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氮,還有少量的碳基化合物。所以,類似地球上化學反應的所有現象都可能在“泰坦”上發生,在它的表面或內部存在大量的複雜有機分子,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

因為距離太陽實在太遙遠了,所以在“泰坦”上看到的太陽就像是一個只有15瓦昏暗的電燈泡。土衛六大氣吸光能力很強,可吸收落在它上面陽光的80%。這些熱量大部分被大氣中的霧粒和甲烷氣體吸收,也許只有5%~10%的陽光能到達土衛六的表面,故而它表面的溫度極低,在-210℃~-190℃之間,在這樣的溫度下水像岩石一樣堅硬,所以氧被鎖在深深的地下。

因為距離和百聞不如一見等原因,人類最終還是把目光鎖定在力所能及的火星。NASA“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對火星維多利亞隕坑進行了為期二年多的勘測發現,早期火星曾有面積相當於奧克拉荷馬州大小的一片地下水層。該研究為科學家如何研究火星表面提供了清晰觀點。一些科學家稱有足夠理由懷疑火星地表之下存在著液態水,因為火星兩極地區分佈著大面積的水冰。所以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在地表和火星內部進行著化學物質交換。

“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表面長達五年多時間,抵達維多利亞隕坑展開勘測也有952天。在為期二年多時-間的勘測中,“機遇”號沿著維多利亞鋸齒狀邊緣進行了探索,同時它也發現了隕坑中遠古時期存在水的跡象。它在這裡發現了與奮進隕坑中相同的富含硫酸鹽礦物質砂岩,這是水風化岩石中礦物質的證據,水分蒸發之後析出鹽質,並最終在岩石中形成固體礦物質。這項研究顯示火星早期液態水曾存在于奮進隕坑和維多利亞隕坑,暗示著水可能跨越存在于整個火星子午平面地區。

儘管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可以乘坐太空梭趕到火星,

但火星上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條件還是非常明顯的。火星比地球寒冷得多,平均溫度-60℃~-40℃。火星上存在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只要在火星上待不長時間,就可能因輻射而患上各類癌症、白內障以及神經系統受到傷害後的各種疾病。

此外,由於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38%,大氣壓僅有地球的1%,因此火星上的微重力環境也是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