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2017年IPO公司數量看中國各城市經濟發展

我們按照城市編制了一份2017年IPO公司數量榜單,如下:

深圳:40家;

上海:38家;

杭州:26家;

北京:25家;

廣州:19家;

寧波:18家;

南京:17家;

無錫:15家;

蘇州:14家;

常州:12家;

長沙、福州、台州:11家;

廈門:10家;

紹興:9家;

東莞、佛山:8家;

合肥、嘉興:7家;

重慶、汕頭:6家;

湖州、金華、煙臺、中山:5家;

成都、德州、惠州、青島:4家;

貴陽、濟寧、溫州、鄭州、珠海、烏魯木齊:3家。

濟南、潮州、海口、江門、蘭州、揚州、鎮江、株洲、淄博、衢州、唐山、濰坊、漳州:2家;

安慶、白銀、濱州、大理、大連、哈爾濱、菏澤、昆明、拉薩、樂山、麗水、南平、南通、南陽、黔南、秦皇島、泉州、商洛、石家莊、泰州、威海、蕪湖、吳忠、武漢、咸寧、咸陽、新餘、徐州、陽江、宜春、益陽、營口、永州、岳陽、長春等1家。

資料發表出來後,很多群眾瞎眼睛,尤其是我的家鄉武漢,過去1年只有一個公司IPO,實在是....唉,啥也不說了。

當然,這只是增量,要比較的話,還是要多看存量。但是增量這麼少,也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一個城市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寡,直接決定了這個城市的財富水準(北京除外)。

因為,上市公司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都是從全國投資者手中拿錢,但是拿來的錢,基本上投資在了所在的區域。上市公司的股東的財富,也都基本留在了當地。也就是說,財富是從全國各地流向上市公司比較多的城市,上市公司就像一個財富的容器一樣。

另外一個還是要看上市公司總市值的規模。比如說杭州,所有的上市公司加起來,差不多跟一個阿裡巴巴一樣大。也就是阿裡巴巴所創造的財富,抵得上當地100個A股上市公司了。

我們經常看報導,說一個公司上市,創造了多少個億萬富翁多少個千萬富翁。高管員工都致富了,都要在當地買房、消費、投資,拉動了地方經濟,是一個正回饋的迴圈。

所以有朋友說看到上面這張表,

就知道什麼地方房價應該高了,實在是很有道理的。

這麼一看,深圳、杭州,還是潛力很大。

如果我們看總量的話,目前擁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的城市全國有5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

蘇州、杭州都是新進分子,體現了這些城市發展的後勁。

另外,還有人說,

上市公司多少不應當代表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因為有一些好公司不上市。比如華為、比如老乾媽。這個是看似正確實則錯誤的邏輯。是舉個例而否認概率。畢竟一個地方上市公司少,那麼這個地方出現沒有上市的好公司的概率要遠低於上市公司多的地方。

從概率上來看,上市公司數量多的城市,確實經濟發展情況好,人民財富水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