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渺小不是一場雪漫不經心的理由

▍渴望一場大雪

渴望一場沒有預謀,比死亡更厚的大雪

它要突如其來,要如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

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場雪

漫不經心的理由。

我要這被我厭惡的白堆在我身上!在這無垠的荒原裡

我要它為我豎起不朽的墓碑。

因為我依然是污濁的,這吐出的咒語

這流出的血。這不顧羞恥的愛情,這不計後果的叩問。

哦,雪,這預言家,這偽君子,這助紂為虐的叛徒

我要它為我堆出無法長出野草的墳。

我只看中了它唯一的好處:

我對任何人沒有說出的話都能夠在雪底下傳出。

作者 / 余秀華

余秀華的詩總是能夠寫出生命的痛感和決絕,並能迸發爆裂般的力量,就像這首詩裡所寫到的,可能是源於一種生命的“仇恨”。大雪作為“仇恨”的意象或非首創,但“仇恨”作為一種向外的激情,現在卻要砸向自己,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抵消,以“死亡”以“墓碑”換得一種平靜。

詩本身不需做過多解讀,

我們所能從語言中可以直觀地獲得那種激情本身。或許你羡慕的不該是余秀華才華,而是她體內那不可遏制的暴雪級別的生命原力。

余秀華常常讓我想起國內另一個女詩人寒煙。早年閱讀寒煙的體驗,在讀余秀華的時候,常常被喚起。她們都抒寫出某種相似的疼痛,這種抒寫也都經過了深度的鍛造和提煉,都是有著強烈精神原力的詩人。除非談到愛情,她們甚至很少關注性別,

而是帶著普遍的詩人之心,去個性化而非性別化地處理那些題材,而且這並非經過審慎選擇的結果,是必然如此而別無其他的可能。

薦詩 / 流馬

2018/01/13

回復 朗讀 或點擊閱讀原文,可至喜馬拉雅電臺讀睡首頁,收聽無語僧的朗讀。無語僧版的配樂是 Friedrich Gulda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and Fugue。

題圖 / Joseph Farquharson

第1770日值守 / 祭祀、流馬、顏大人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相關事宜請聯繫 bedtimepoem@qq.com

我需要如此用力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