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支付寶、微信等巨頭的2018,可能會遭遇這些黑天鵝

新年伊始,支付寶公佈了年度帳單,引發了一波朋友圈刷屏。有小夥伴吐槽微信,若不出臺類似的帳單,以後就專寵支付寶了。巨頭一向是行業的風向標,展望2018,互金行業的流量與眼球,

多半都要靠巨頭們來貢獻了。

那麼,新的一年,巨頭們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哪些新鮮話題呢?尤其是強監管下,是否真有巨頭如網友所願哭暈在廁所呢?我們不妨開一些腦洞。

強監管下,五大互金巨頭或加速分化

回顧2017年,BAT、蘇寧及京東五大互金巨頭中,

金融科技(下半年逐步改為AI)是共同的底色,都在積極發力,除此之外,重心又各有不同:

對AT而言,支付業務是金融大廈的基石,儘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成功把一眾對手甩在身後,兩家之間的競爭卻更趨白熱化。2017年,二者你追我趕,一邊跨境出海秀場景,一邊推動條碼付的下沉,發起無現金社會運動,爭相佔據公交地鐵醫院等剛需支付場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2017年支付行業政策頻出,

兩家巨頭屢次被媒體進行捆綁式政策解讀,“雙馬”更是無數次哭暈在廁所。

百度和京東兩家,在業務上做減法,主打科技(AI)賦能牌,與盡可能多的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五大巨頭在聯姻傳統金融機構上各有動作與佈局,但翻看各家的公眾號頭條新聞,

AT兩家著重宣傳支付層面的新場景,蘇甯著重宣傳金融科技新亮點及業務層面新成績,而百度和京東則明顯聚焦科技賦能與戰略合作協定。

夯實金融科技的同時,蘇甯金融攜牌照齊全優勢,繼續深耕金融業務,民營銀行按期開業並取得開門紅,金服業務低調佈局B端支付和供應鏈金融,並於年底引入了外部融資,估值達到323億元人民幣。

展望2018年,AT兩家圍繞其優勢支付業務,

仍會繼續延續新年紅包、線下掃碼、跨境出海的玩法,隨著網聯逐步接管中後端轉接清算領域,兩家在前端場景滲透與活客運營方面只會更加用力,只是強監管下,要適應帶著鐐銬跳舞的節奏。基於體驗上的差異化優勢,2018年,NFC在公交地鐵等特定場景或開始嶄露頭角,但不改條碼付絕對主流的格局。

強監管下,巨頭在業務層面將面臨牌照和資本金兩大關卡:不同金融牌照有不同的業務邊界、廣度及深度,

差異極大,現金貸新規讓網路小貸牌照褪色,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含金量凸顯,無銀行牌照,無業務深度及廣度;資管新規下,金融機構通過資產出表實現的所謂輕資產運營被打回原形,金融是經營風險的業務,風險需要資本金對沖,資本金規模將決定風險資產規模,最終決定業務規模,無資本金,無業務量及盈利水準。

單從金融業務層面看,2018年,幾大巨頭會逐步拉開差距,牌照齊全、資本金充足的互金巨頭,風險資產規模和盈利水準或將持續領先。

科技層面,互金公司賦能金融機構,協議簽署之後,2018年市場會檢驗落地成果。畢竟,簽協議與執行落地在難度上是雲泥之別,若落地情況不達市場預期,科技賦能的概念恐怕會大打折扣。

總之,2018年,互金巨頭除了貢獻流量外,其自身的戰略決策和發展軌跡都會極具行業啟示意義。

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轉型,2018會有突破嗎?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壯大是從0到1,平地起高樓,殊為不易;那麼傳統銀行的互聯網轉型更像是從-1到1,舊城再造,註定要更難一些。

自2013年下半年起,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轉型便拉開了大幕,卻一直未有現象級的產品或機構出現,算不得成功,那麼2018年會有什麼突破嗎?

先來看看傳統銀行互聯網轉型的戰略目標。

這邊互聯網巨頭忙著將科技能力賦能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則忙著將金融業務場景化輸出。以工行為例,其目標為

“工行互聯網金融戰略正向‘智慧銀行’升級發展,通過將金融服務能力輸出到生產生活的各類場景,致力於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簡單、更高效、更隨心的金融服務體驗”。

整體上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重複互聯網金融機構2013-2016年走過的路。

首先是舊城拆除與地基重建,從-1到0,以適應互聯網的玩法。最基礎的便是內部系統整合與帳戶資訊打通,建立起整體運轉有效的資料治理架構,為大資料的全方位應用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撐。

其次是場景化滲透,提升用戶粘性,從0到1,複刻互金機構的道路。一方面以支付為抓手,上線各類便民服務場景、開展優惠補貼大戰、與銀聯推出統一入口、與各類互聯網巨頭聯合行銷等;另一方面推動線下網點的智慧化轉型,提升業務自動化再造,減少用戶等待時間以提高體驗和口碑等。

做得都是對的,只是失了先機,雖然積極努力、拼命向前,奈何有了比較就有傷害,產品體驗在使用者心中依舊是原地踏步。

最後是佈局金融科技,試圖實現彎道超車。金融科技概念大火以後,互金巨頭在佈局,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攜豐富的場景優勢,科技對部分傳統金融業務的改進頗有成果,比如在智慧獲客、智慧客服、智慧投顧及基於區塊鏈的業務流程再造等方面。同時,相比互聯網巨頭,傳統金融機構的國資背景使得其在獲取人行、銀監、工商、稅務、法院等外部資料方面更具優勢。

不過,局部的改進顯而易見,系統性的優化則需要底層架構、多元化資料、人才、文化等軟硬體的配套,殊為不易。

在上面三個層次上,實力強的金融機構是齊頭並進;部分機構專注其中一兩點;剩下的大多數,則主要依賴互聯網巨頭賦能,心甘情願做一個跟隨者,力爭不被新時代落下。

依賴互聯網巨頭賦能的就不說了,那些仍在專注於自力更生、想著彎道超車的傳統金融巨頭,在2018年突圍的概率似乎也不大。

三頭並進的結果可能是每一頭都沒做好,一邊拆舊城,一邊蓋新城,舊地基之上散落著星星點點新業務、新模式,不流暢、不自然,結果可想而知。踏踏實實集中精力拆舊城呢?難度也很大。運行已久的制度、文化、架構與基因,豈是說變就能變的,總會有各種各樣拆不掉的釘子戶,耗心費力,難以畢其功於一役。

銀行的互聯網轉型與發展,筆者更看好民營銀行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平地起高樓,總是要容易些吧。

未知變數:不容忽視的黑天鵝

預測總是不靠譜的,因為現實從來不是線性展開的。

對互金行業而言,2018年可能會有兩幅圖景,一副是沿著2017年的佈局展開,線性發展;一副則是被不時而至的新政策、新變數牽引,看似雜亂,跳躍式發展。兩幅圖像合在一起,才是真相。2018年,巨頭會面臨哪些黑天鵝因素呢?勉強預測一二。

個人資訊保護或升級,資料獲取及使用難度加大,金融科技屬性褪色。自金融科技成為行業核心驅動力,多元而差異化的資料便成為互金巨頭在科技軍備競賽中保持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某種程度上,資料事關金融科技公司的前景與生死。

問題是,使用者的資料該怎麼用,至今仍有爭議。

舉例來講,近日,關於微信是否會看大家的微信的爭議再起。先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1月1日舉辦的2018正和島新年論壇上說:

“現在大家都非常的警覺。幾乎整個人都全部透明了,沒有任何的隱私和資訊的安全,我們的電話、微信,我心裡在想,馬化騰他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他可以隨便看。”

後有微信官方的回應:

“請大家放心,尊重用戶隱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我們沒有許可權、也沒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孰真孰假,這裡不做置評。有一點不可否認,隨著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意識的增強,資料的獲取及使用本身或成為影響金融科技公司未來前景的最大黑天鵝。

協力廠商支付監管再升級,支付市場格局或生變。支付是金融行業的基礎設施,從2017年末央媽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來看,重點在於無證支付,仍帶有互金整改階段的“治亂”特色;不過,也開始囑咐巨頭,不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要搞補貼大戰擠垮同行小玩家。

也許到了2018年,治亂色彩褪去,央媽會騰過手來著重關注市場秩序問題,想著如何給中小支付機構更多的空間和活力。那麼,巨頭呢?

要相信,再強的用戶粘性,也是以優秀的產品體驗為前提的。若一款產品,額度不大、提現收費、信用卡還款收費,某一天或許轉帳也收費,如此等等,用戶還會不離不棄麼?

此外,銀聯的雲閃付一直在那裡,2018年也會出臺一些新玩法,至少也會對巨頭的市場份額帶來些許的衝擊。

網聯完全切量後,究竟會承擔何種角色。比照銀聯,除支付領域的轉接清算外,網聯可以承擔的角色還有很多,至於做什麼、不做什麼,在這取捨之間,便會對協力廠商支付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

此外,潛在的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難以窮盡。

在未來面前,你我都是孩子,也許靜靜看著就好了。

作者:薛洪言,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單從金融業務層面看,2018年,幾大巨頭會逐步拉開差距,牌照齊全、資本金充足的互金巨頭,風險資產規模和盈利水準或將持續領先。

科技層面,互金公司賦能金融機構,協議簽署之後,2018年市場會檢驗落地成果。畢竟,簽協議與執行落地在難度上是雲泥之別,若落地情況不達市場預期,科技賦能的概念恐怕會大打折扣。

總之,2018年,互金巨頭除了貢獻流量外,其自身的戰略決策和發展軌跡都會極具行業啟示意義。

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轉型,2018會有突破嗎?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壯大是從0到1,平地起高樓,殊為不易;那麼傳統銀行的互聯網轉型更像是從-1到1,舊城再造,註定要更難一些。

自2013年下半年起,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轉型便拉開了大幕,卻一直未有現象級的產品或機構出現,算不得成功,那麼2018年會有什麼突破嗎?

先來看看傳統銀行互聯網轉型的戰略目標。

這邊互聯網巨頭忙著將科技能力賦能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則忙著將金融業務場景化輸出。以工行為例,其目標為

“工行互聯網金融戰略正向‘智慧銀行’升級發展,通過將金融服務能力輸出到生產生活的各類場景,致力於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簡單、更高效、更隨心的金融服務體驗”。

整體上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重複互聯網金融機構2013-2016年走過的路。

首先是舊城拆除與地基重建,從-1到0,以適應互聯網的玩法。最基礎的便是內部系統整合與帳戶資訊打通,建立起整體運轉有效的資料治理架構,為大資料的全方位應用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撐。

其次是場景化滲透,提升用戶粘性,從0到1,複刻互金機構的道路。一方面以支付為抓手,上線各類便民服務場景、開展優惠補貼大戰、與銀聯推出統一入口、與各類互聯網巨頭聯合行銷等;另一方面推動線下網點的智慧化轉型,提升業務自動化再造,減少用戶等待時間以提高體驗和口碑等。

做得都是對的,只是失了先機,雖然積極努力、拼命向前,奈何有了比較就有傷害,產品體驗在使用者心中依舊是原地踏步。

最後是佈局金融科技,試圖實現彎道超車。金融科技概念大火以後,互金巨頭在佈局,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攜豐富的場景優勢,科技對部分傳統金融業務的改進頗有成果,比如在智慧獲客、智慧客服、智慧投顧及基於區塊鏈的業務流程再造等方面。同時,相比互聯網巨頭,傳統金融機構的國資背景使得其在獲取人行、銀監、工商、稅務、法院等外部資料方面更具優勢。

不過,局部的改進顯而易見,系統性的優化則需要底層架構、多元化資料、人才、文化等軟硬體的配套,殊為不易。

在上面三個層次上,實力強的金融機構是齊頭並進;部分機構專注其中一兩點;剩下的大多數,則主要依賴互聯網巨頭賦能,心甘情願做一個跟隨者,力爭不被新時代落下。

依賴互聯網巨頭賦能的就不說了,那些仍在專注於自力更生、想著彎道超車的傳統金融巨頭,在2018年突圍的概率似乎也不大。

三頭並進的結果可能是每一頭都沒做好,一邊拆舊城,一邊蓋新城,舊地基之上散落著星星點點新業務、新模式,不流暢、不自然,結果可想而知。踏踏實實集中精力拆舊城呢?難度也很大。運行已久的制度、文化、架構與基因,豈是說變就能變的,總會有各種各樣拆不掉的釘子戶,耗心費力,難以畢其功於一役。

銀行的互聯網轉型與發展,筆者更看好民營銀行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平地起高樓,總是要容易些吧。

未知變數:不容忽視的黑天鵝

預測總是不靠譜的,因為現實從來不是線性展開的。

對互金行業而言,2018年可能會有兩幅圖景,一副是沿著2017年的佈局展開,線性發展;一副則是被不時而至的新政策、新變數牽引,看似雜亂,跳躍式發展。兩幅圖像合在一起,才是真相。2018年,巨頭會面臨哪些黑天鵝因素呢?勉強預測一二。

個人資訊保護或升級,資料獲取及使用難度加大,金融科技屬性褪色。自金融科技成為行業核心驅動力,多元而差異化的資料便成為互金巨頭在科技軍備競賽中保持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某種程度上,資料事關金融科技公司的前景與生死。

問題是,使用者的資料該怎麼用,至今仍有爭議。

舉例來講,近日,關於微信是否會看大家的微信的爭議再起。先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1月1日舉辦的2018正和島新年論壇上說:

“現在大家都非常的警覺。幾乎整個人都全部透明了,沒有任何的隱私和資訊的安全,我們的電話、微信,我心裡在想,馬化騰他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他可以隨便看。”

後有微信官方的回應:

“請大家放心,尊重用戶隱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我們沒有許可權、也沒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孰真孰假,這裡不做置評。有一點不可否認,隨著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意識的增強,資料的獲取及使用本身或成為影響金融科技公司未來前景的最大黑天鵝。

協力廠商支付監管再升級,支付市場格局或生變。支付是金融行業的基礎設施,從2017年末央媽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來看,重點在於無證支付,仍帶有互金整改階段的“治亂”特色;不過,也開始囑咐巨頭,不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要搞補貼大戰擠垮同行小玩家。

也許到了2018年,治亂色彩褪去,央媽會騰過手來著重關注市場秩序問題,想著如何給中小支付機構更多的空間和活力。那麼,巨頭呢?

要相信,再強的用戶粘性,也是以優秀的產品體驗為前提的。若一款產品,額度不大、提現收費、信用卡還款收費,某一天或許轉帳也收費,如此等等,用戶還會不離不棄麼?

此外,銀聯的雲閃付一直在那裡,2018年也會出臺一些新玩法,至少也會對巨頭的市場份額帶來些許的衝擊。

網聯完全切量後,究竟會承擔何種角色。比照銀聯,除支付領域的轉接清算外,網聯可以承擔的角色還有很多,至於做什麼、不做什麼,在這取捨之間,便會對協力廠商支付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

此外,潛在的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難以窮盡。

在未來面前,你我都是孩子,也許靜靜看著就好了。

作者:薛洪言,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