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散文欣賞:《家鄉年味》

家鄉年味 (散文)

作者:王甫海

馬上又是一個新年,每到農曆臘月的時候,

在我的家鄉就熱鬧起來了。家家戶戶都忙碌著殺豬宰鵝,蒸饃煮肉,置買年貨,寫對聯,請財神,到處都是濃濃的年味兒。漂泊在外的遊子和打工掙錢的人們紛紛提著大包小包在回家的路上匆匆奔走.....

小時候過年,最大的期盼是能穿件新衣裳,那時侯也不懂得什麼款式和品牌,只要是件新的就行,當母親用布證從商店裡買回幾尺花格子布以後,就急不可待央求母親找人裁剪,

狠不得立馬穿到身上。那可是一年裡穿在身上最好的衣服,是小時侯感覺過年最好的期盼和象徵。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趕忙將新衣裳脫下來,讓母親包好像存放寶貝一樣存放起來,只是在喜慶日子才捨得拿出來穿上。在我們豫東農村,請神主是年前的一件大事,每到除夕這天下午,家家都扛著鐵鍁到地裡給已故的長輩上墳燒紙添墳,將長輩的神靈木牌位放置到堂屋的桌子上,
供人們在初一這天磕頭叩拜,以示緬懷和敬意。所以,在每年臘月二十以後,家鄉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蒸饅頭,煎年糕,炸丸子,煮豬肉,寫春聯.......


到了臘月二十八那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我本家伯父是位教師,

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春節前的半個月,他從早到晚忙著給鄉鄰寫春聯,許多鄰村的也拿著紅紙來找他。在我家鄉貼春聯非常有講究,對聯要從左往右貼,"福"字一般頭朝下貼,因為這寓意福"到"了。貼春聯時,先用麵粉兌水在火上拌成糨糊,刷好貼上。現在,春聯都是印好的,直接用膠帶貼上就行了。忙活了一下午,春聯和大門口的"出門見喜"豎條終於貼好了。當我進廚屋的時候,
母親已把熱騰騰的水餃端到了飯桌上,全家人圍在一起,香味撲鼻而來,在我的眼裡,碗裡蘊含著濃濃的愛,吃得心裡暖暖的。

除夕夜,我沉浸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裡。大年初一的黎明時刻,我就起床了,穿上母親為我縫製的新衣服,來到庭院裡點燃爆竹,此刻,整個村莊裡爆竹聲萬家齊鳴,伴隨著東方初升的太陽,新的一年開啟了!


大年初一我隨著家人去給親朋好友拜年。我們走遍了村裡的大街小巷,見到每個人都熱情地道一聲:"新年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最讓我開心的不僅穿上了新衣裳,每到長輩家拜年時還收到他們給的壓歲錢,攢到一塊兩三塊,足夠我開學後買鉛筆和作業本的花銷了。

又是一年芳草綠。如今,我已歲至暮年,在春節來臨之際,我還懷念快樂的童年時代,還有那深藏在記憶中的濃濃年味和鄉愁......

​————————————————————

作者筒介:王甫海,男,漢族,61歲,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系甯陵縣公安局退休民警。曾長期在部隊和公安機關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在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發表稿件和文學作品多篇。現為河南商丘《京九晚報》老年記者。

電話:13703420272

又是一年芳草綠。如今,我已歲至暮年,在春節來臨之際,我還懷念快樂的童年時代,還有那深藏在記憶中的濃濃年味和鄉愁......

​————————————————————

作者筒介:王甫海,男,漢族,61歲,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系甯陵縣公安局退休民警。曾長期在部隊和公安機關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在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發表稿件和文學作品多篇。現為河南商丘《京九晚報》老年記者。

電話:137034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