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本拉登,從抗蘇勇士到恐怖大亨,看美國如何養虎為患,自嘗苦果

2001年9月11日,在本·拉登及其領導的“基地”組織的精心策劃下,19名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美國民航飛機,先後撞擊了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和華盛頓的五角大樓,其中一架飛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

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

消息傳來,不僅美國震驚,也震撼了全世界,這就是“9·11”事件。“9·11”是人類文明史上黑暗的時刻。在全世界剛剛跨入21世紀的時刻,人類就經歷了這一場人間悲劇,從此以後,國際社會恐怖主義甚囂塵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場新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就是世界頭號恐怖人物本·拉登。但恐怖大亨本拉登和他的組織的興起卻與美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出生於沙特吉達的富裕之家。他是沙烏地阿拉伯一名建築界大亨的18個兒子之一,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七。

本·拉登在阿布杜爾·阿齊茲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並獲得土木工程學士學位。他當過工程師,後靠石油及建築業聚斂了大筆財富,在沙烏地阿拉伯和西方國家擁有多家公司,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阿富汗從1979年到1989年之間那場為期10年的武裝衝突,給大量極端主義者提供了一個團結核心和訓練場所。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的民族抵抗運動興起。

當時,世界各地許多年輕的穆斯林都以志願者的身份雲集阿富汗,參加被認為是抵抗侵略者的“聖戰”。本·拉登就是其中之一。

1980年,23歲的本·拉登加入了數以千計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在這場反蘇“聖戰”中,他參與了興建軍火庫、醫院和修築道路的工作,也參加過戰鬥。

後來,他領導一批士兵,親身參與了許多軍事行動,包括一次圍攻賈拉拉巴德的著名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他繳獲了一支先進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自此之後,他到哪兒都帶著它。

在阿富汗的經歷為拉登提供了聯繫全球各地的伊斯蘭激進人士的機會,結識了許多來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來西亞甚至美國的伊斯蘭激進人士。

當年的那場阿富汗戰爭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抗和全球爭霸的一部分,

所以當時的本·拉登不僅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甚至還被美國人稱為“反蘇英雄”或“抗蘇鬥士”。

本·拉登後來的許多陰謀詭計和暴力手法就是從美國中央情報局那裡學來的。美國給了這些“抗蘇鬥士”們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專門對付直升機的“毒刺”導彈等尖端武器。

當時中央情報局每年要撥出5億美元軍費來武裝和訓練貧窮且手無寸鐵的遊擊隊員。美國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產品也陸續進入了本·拉登的兵器庫。

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秘密支援阿富汗抵抗組織反對蘇聯的侵略,從而使阿富汗“聖戰”在1988年就取得了勝利。在蘇聯人開始撤退時,那些“聖戰”的領袖們就開始盤算下一步該幹些什麼。

本·拉登認為,為阿富汗“聖戰”而成功創建的組織不應當被解散,於是就和他的朋友阿紮姆建立了他們自己稱之為“基地”的組織,作為未來“聖戰”的可能的總部。本·拉登儼然已經成了“基地”組織的領導人。

這個組織包括一個情報執行部門,一個軍事委員會,一個財政委員會,一個政治委員會,一個主管新聞事務和宣傳工作的委員會。還有一個由本·拉登圈子內的人組成的諮詢委員會。本·拉登對“基地”領導方式的設計顯示出他日益增長的自信和野心。

他很快便公開表示,要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準備“聖戰”,實現他無可挑戰的控制權,由此開始了與美國長達20年不死不休的糾纏,

其中包括專門對付直升機的“毒刺”導彈等尖端武器。

當時中央情報局每年要撥出5億美元軍費來武裝和訓練貧窮且手無寸鐵的遊擊隊員。美國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產品也陸續進入了本·拉登的兵器庫。

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秘密支援阿富汗抵抗組織反對蘇聯的侵略,從而使阿富汗“聖戰”在1988年就取得了勝利。在蘇聯人開始撤退時,那些“聖戰”的領袖們就開始盤算下一步該幹些什麼。

本·拉登認為,為阿富汗“聖戰”而成功創建的組織不應當被解散,於是就和他的朋友阿紮姆建立了他們自己稱之為“基地”的組織,作為未來“聖戰”的可能的總部。本·拉登儼然已經成了“基地”組織的領導人。

這個組織包括一個情報執行部門,一個軍事委員會,一個財政委員會,一個政治委員會,一個主管新聞事務和宣傳工作的委員會。還有一個由本·拉登圈子內的人組成的諮詢委員會。本·拉登對“基地”領導方式的設計顯示出他日益增長的自信和野心。

他很快便公開表示,要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準備“聖戰”,實現他無可挑戰的控制權,由此開始了與美國長達20年不死不休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