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索2萬分手費,要求存款100萬……春節回家,90後們還敢相親嗎?

中新經緯用戶端1月13日電(趙佳然)臨近過年,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即將回到故鄉,與家人親戚團聚。然而對於一些單身青年來說,回家更是意味著來自父母和親人的特殊關心——

“找到男/女朋友了嗎?”

“上次給你介紹的聯繫了嗎?”

“你這個年紀不小了,別人家的早結婚啦,還不著急?”

“你爸媽啥時候能抱上孫子啊……”

隨著最後一批90後成年,這個群體漸漸地成為了被“催婚”的主力軍,而相親也變成了單身90後們的家常便飯。最近,關於相親的熱門事件還真不少,比如最近網路上就爆出,一位元姑娘與相親對象相處半年提出分手,對方竟索要2萬元的分手費。

當事人在“東方論壇”上發佈的帖子

女方與男方通過介紹人認識,瞭解後女方發現對方在身高、家庭情況和房產上都有所隱瞞,但還是想著只要人品好,是可以繼續相處下去的。但不料半年後,女方意外發現男方有比較嚴重的遺傳性脫髮,怕影響下一代所以提出了分手。

不料,男方對女方提出索要之前約會吃飯產生的所有費用,連之前送給她的鐲子也要變現後返還。女方表示很無助,便發帖吐槽,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評。

大部分人覺得男方太小肚雞腸,提出如此高額的分手費不合理:

@幽幽白樹:吃飯錢就算了,

其他費用都要退。然後分手,鬧,就讓它去鬧!

@rgzf:約會費用當時誰付錢就算誰請客,不用還,金鐲子要還,實物還給他就可以了。男的要你還這還那,只是表達被甩的氣憤而已,先避避吧。

@@80 後大叔再戰東論:事實如果按照 LZ 所述,這種男人早就該分了。

@小二同學@wechat:禿頂沒什麼的,但是這個男的心機太重,連身高都騙,女孩子儘早分手,以後吃虧的是自己。

也有人認為男方沒有錯,被單方面拒絕確實需要補償:

@任你行:矮,禿和父母離異都不是他自己願意的,房子按揭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男主不幸,原生家庭害了他,基因不行環境還不好。樓主處這麼久要離開只能自己做點犧牲了,父母離異你介紹人也不知道嗎?

@lcmj:他沒錯,禿頂父母離婚不是他的錯。

@風飛揚@qq:男的討要相親費用或許也是無奈之舉,之前相親多次沒有成功損失了不少MONEY現在騙吃騙喝感情利益化情況太多了。

很多網友都注意到了“禿頂”這一點,紛紛心塞地表示,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以後都找不到物件了咋辦?

通過網路上大家曬出的相親經歷,經緯君發現除了禿頂之外,被拒絕的原因真是多種多樣,前幾日,一名在某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男子在網上發出了與其相親物件的聊天記錄,原來他被拒是因為約會時穿了一雙特步鞋。

該男子曬出的聊天記錄

對此男子表示並不理解,為啥穿特步鞋會被嫌棄?有網友安慰說,品味和價值觀不同很難在一起生活,及時說清楚也是好事。

而另一邊,這位鄭州的劉先生有車有房,但被拒絕時對方更理直氣壯:存款不到100萬就只能打光棍!

劉先生的聊天記錄

種種“奇葩”事件層出不窮,網友們集中吐槽:現在相個親實在是太難了!經緯君也很好奇,相親的90後們對這件事都怎麼看?

相親時什麼最重要?父母與孩子關注點不同

今年27歲的王彤(化名)曾經歷過兩次正式的相親,而其中一次讓她感覺非常鬱悶:“他遲到了半個多小時,而且見面後絲毫不表示歉意,讓我對他的第一印象不太好。我化了妝,也搭配了一身比較得體的衣服,但是他穿了一身運動服、旅遊鞋,鬍子不刮,頭髮也沒洗,感覺不太尊重我。”

“最讓我詫異的是他在談到消費觀的時候,表示自己不懂奢侈品牌,覺得知道這些沒什麼用,並且以此為傲。這跟我的價值觀不太吻合,我認為瞭解奢侈品並不是丟人的事情。總之這個男生非常不適合我,所以見面後我直接跟介紹人表示了拒絕。”

正在舉行的一場相親會活動。 蔣青琳 攝

在談及相親的關注點時,王彤覺得她最關注男方的性格、價值觀和處事方式。“如提前2-3天約見面,提前選好約會地點,聊天時顧及對方心理,不一味聊對方不熟悉的話題等等,我覺得都很重要。”在客觀條件方面,她會首先關注對方的學歷與工作,因為這兩點通常能反映出對方的能力及潛力。

而王彤的父母在挑選相親物件時更注重其家庭條件,即所謂的“門當戶對”。她來自北京一個中產家庭,父母比較關心對方父母的職業、家庭收入、是否有房等物質條件。“他們不希望我婚後的生活與現在差距太多,也希望對方是本地家庭。”

在這方面,來自山東某二線城市的劉柳(化名)有同樣的感受。過去的兩年內她已接觸過20多個相親物件,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不滿意而拒絕。“父母也曾經埋怨過我要求太高,但我真的只想找個人品好,能聊得來的而已。”劉柳的父母則更多地看重對方的工作與經濟條件,並且要求對方擁有至少一套房,這在當地來講是很普遍的條件。

湖南寧鄉舉行古裝相親 楊華峰 攝

相親市場男方更吃香?城市農村差異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結果,截止至2016年底,中國大陸男性數量比女性多3300萬人,但在各大城市的相親角,男性的比例反而要小得多。去年在安徽的一場相親會上,工作人員表示,經統計現場相親者的男女比例約為4:7,女性數量接近男性的兩倍。

視頻截圖

城市中單身男女比例的失衡,是否意味著女性的選擇能力較弱呢?1991年出生的劉柳告訴中新經緯,雖然身邊的朋友都已結婚,但她自己仍不願意將就,不希望在家人的催促下倉促完成自己的終生大事。

王彤則表示,不管男女比例如何,相親市場始終遵循著“競爭力強則選擇權大”的規則。而競爭力的定義比較“殘酷”:對於男性則看重經濟水準,對於女性更偏重外貌。“我相親過大概8次,拒絕過別人也被拒過,我覺得都很正常。”

然而在農村,情況與城市裡大不相同。來自河南農村,目前在北京某國企就職的周斌(化名)對中新經緯表示,他每次和家人通電話都會被“催婚”,而過年回家成了他的一個心病:“我今年25歲,老家同齡人的結婚年齡約在20歲出頭,而我的同學們基本都有了孩子。我是家族裡唯一一個‘大齡’單身青年,所以親戚朋友們都特別為我操心。”

資料圖 泱波 攝

周斌表示農村的“剩男”比較多,原因在於擇偶標準趨於傳統,希望男方的條件比女方略高一些。“如果對方的學歷很高或者家境好很多,我會感覺很有壓力。我父母遇到這樣的相親對象也會替我拒絕掉。”由於這種形勢,周斌的老家會出現女方從農村嫁到縣城、從縣城嫁到二線城市這樣的類似情況,而農村的男青年則會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父母總怕我被別人‘挑剩下’,但我還是覺得相親是個雙向的選擇。”

90後們真的很排斥相親嗎?

90後群體中流行的歌曲《春節自救指南》裡曾唱道:“怎麼能放棄我的理想,變成我最討厭的模樣……各位親愛的家人,我有我自己的人生”,唱出了年輕人對相親等“過年日常”的無奈與不解。在許多相親活動中出現的更多是家長,而不是相親者。這是否說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排斥相親呢?

《春節自救指南》視頻截圖

“我其實挺想相親的,但父母在老家有點愛莫能助,而且他們的標準也和我不太一樣。比如之前有人曾想介紹相親,結果我媽沒和我說就以年齡大為理由拒絕了,實際上才大一歲,我沒意見啊。”90年出生,目前在北京某公司任管理職的李先生說。雖然他對未來的伴侶有性格、身高、收入等要求,但也理解女方用這些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和機會認識合適的物件,所以只能寄希望於相親上。”

李先生的這種無奈也同樣體現在劉柳身上:“其實我對相親很反感,因為不習慣和陌生人聊得很深入。但我不得不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因為除了相親的確也沒什麼更好的途徑。”雖然不喜歡相親的形式,但她還是希望能從中找到理想的伴侶。

工作繁忙,交際圈有限,這些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的痛點。相親能夠提供接觸異性的管道,也能讓他們在接觸之前對彼此的情況有大致瞭解,避免盲目。雖然目的性強,但也不乏是個靠譜的選擇。

再過一個多月,單身90後們又將回家面對父母親朋們的嘮叨,手機裡將多出一串陌生人的聯繫方式,而對方的境況與自己其實別無二致。相親路漫漫,但希望和期待也在路上,比起同情與自嘲,他們更需要的是機會與祝福。(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該男子曬出的聊天記錄

對此男子表示並不理解,為啥穿特步鞋會被嫌棄?有網友安慰說,品味和價值觀不同很難在一起生活,及時說清楚也是好事。

而另一邊,這位鄭州的劉先生有車有房,但被拒絕時對方更理直氣壯:存款不到100萬就只能打光棍!

劉先生的聊天記錄

種種“奇葩”事件層出不窮,網友們集中吐槽:現在相個親實在是太難了!經緯君也很好奇,相親的90後們對這件事都怎麼看?

相親時什麼最重要?父母與孩子關注點不同

今年27歲的王彤(化名)曾經歷過兩次正式的相親,而其中一次讓她感覺非常鬱悶:“他遲到了半個多小時,而且見面後絲毫不表示歉意,讓我對他的第一印象不太好。我化了妝,也搭配了一身比較得體的衣服,但是他穿了一身運動服、旅遊鞋,鬍子不刮,頭髮也沒洗,感覺不太尊重我。”

“最讓我詫異的是他在談到消費觀的時候,表示自己不懂奢侈品牌,覺得知道這些沒什麼用,並且以此為傲。這跟我的價值觀不太吻合,我認為瞭解奢侈品並不是丟人的事情。總之這個男生非常不適合我,所以見面後我直接跟介紹人表示了拒絕。”

正在舉行的一場相親會活動。 蔣青琳 攝

在談及相親的關注點時,王彤覺得她最關注男方的性格、價值觀和處事方式。“如提前2-3天約見面,提前選好約會地點,聊天時顧及對方心理,不一味聊對方不熟悉的話題等等,我覺得都很重要。”在客觀條件方面,她會首先關注對方的學歷與工作,因為這兩點通常能反映出對方的能力及潛力。

而王彤的父母在挑選相親物件時更注重其家庭條件,即所謂的“門當戶對”。她來自北京一個中產家庭,父母比較關心對方父母的職業、家庭收入、是否有房等物質條件。“他們不希望我婚後的生活與現在差距太多,也希望對方是本地家庭。”

在這方面,來自山東某二線城市的劉柳(化名)有同樣的感受。過去的兩年內她已接觸過20多個相親物件,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不滿意而拒絕。“父母也曾經埋怨過我要求太高,但我真的只想找個人品好,能聊得來的而已。”劉柳的父母則更多地看重對方的工作與經濟條件,並且要求對方擁有至少一套房,這在當地來講是很普遍的條件。

湖南寧鄉舉行古裝相親 楊華峰 攝

相親市場男方更吃香?城市農村差異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結果,截止至2016年底,中國大陸男性數量比女性多3300萬人,但在各大城市的相親角,男性的比例反而要小得多。去年在安徽的一場相親會上,工作人員表示,經統計現場相親者的男女比例約為4:7,女性數量接近男性的兩倍。

視頻截圖

城市中單身男女比例的失衡,是否意味著女性的選擇能力較弱呢?1991年出生的劉柳告訴中新經緯,雖然身邊的朋友都已結婚,但她自己仍不願意將就,不希望在家人的催促下倉促完成自己的終生大事。

王彤則表示,不管男女比例如何,相親市場始終遵循著“競爭力強則選擇權大”的規則。而競爭力的定義比較“殘酷”:對於男性則看重經濟水準,對於女性更偏重外貌。“我相親過大概8次,拒絕過別人也被拒過,我覺得都很正常。”

然而在農村,情況與城市裡大不相同。來自河南農村,目前在北京某國企就職的周斌(化名)對中新經緯表示,他每次和家人通電話都會被“催婚”,而過年回家成了他的一個心病:“我今年25歲,老家同齡人的結婚年齡約在20歲出頭,而我的同學們基本都有了孩子。我是家族裡唯一一個‘大齡’單身青年,所以親戚朋友們都特別為我操心。”

資料圖 泱波 攝

周斌表示農村的“剩男”比較多,原因在於擇偶標準趨於傳統,希望男方的條件比女方略高一些。“如果對方的學歷很高或者家境好很多,我會感覺很有壓力。我父母遇到這樣的相親對象也會替我拒絕掉。”由於這種形勢,周斌的老家會出現女方從農村嫁到縣城、從縣城嫁到二線城市這樣的類似情況,而農村的男青年則會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父母總怕我被別人‘挑剩下’,但我還是覺得相親是個雙向的選擇。”

90後們真的很排斥相親嗎?

90後群體中流行的歌曲《春節自救指南》裡曾唱道:“怎麼能放棄我的理想,變成我最討厭的模樣……各位親愛的家人,我有我自己的人生”,唱出了年輕人對相親等“過年日常”的無奈與不解。在許多相親活動中出現的更多是家長,而不是相親者。這是否說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排斥相親呢?

《春節自救指南》視頻截圖

“我其實挺想相親的,但父母在老家有點愛莫能助,而且他們的標準也和我不太一樣。比如之前有人曾想介紹相親,結果我媽沒和我說就以年齡大為理由拒絕了,實際上才大一歲,我沒意見啊。”90年出生,目前在北京某公司任管理職的李先生說。雖然他對未來的伴侶有性格、身高、收入等要求,但也理解女方用這些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和機會認識合適的物件,所以只能寄希望於相親上。”

李先生的這種無奈也同樣體現在劉柳身上:“其實我對相親很反感,因為不習慣和陌生人聊得很深入。但我不得不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因為除了相親的確也沒什麼更好的途徑。”雖然不喜歡相親的形式,但她還是希望能從中找到理想的伴侶。

工作繁忙,交際圈有限,這些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的痛點。相親能夠提供接觸異性的管道,也能讓他們在接觸之前對彼此的情況有大致瞭解,避免盲目。雖然目的性強,但也不乏是個靠譜的選擇。

再過一個多月,單身90後們又將回家面對父母親朋們的嘮叨,手機裡將多出一串陌生人的聯繫方式,而對方的境況與自己其實別無二致。相親路漫漫,但希望和期待也在路上,比起同情與自嘲,他們更需要的是機會與祝福。(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