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時14年研發 彈重185公斤 射程150公里 目標:殲20

2016年,中國殲20專案進展加快,爭強好勝的印度自然不會落後,最終與法國簽訂了一份價值78億歐元的合同,採購了36架陣風戰機,創下單價記錄,除了購買戰機的費用34億歐元外,更多的錢花到升級等配套上,

為抗衡殲20砸下十幾億給陣風升級,具體一點的話:17億歐元為印方為戰機指定配備設備的費用,另有7.1億歐元用於訂購配套的武器,包括:流星空對空導彈--萬國造空軍又要增添新武器,它也許是印度機載導彈之中,最好的型號了。

36架陣風其實太少了,還要2019年才能交付

印度媒體稱,流星導彈是全世界最先進的空對空導彈,這將改變南亞的天空平衡,可以克制中國的殲20戰機。更提出,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沒有類似的武器,完全不知道中國在霹靂12之後,又開發了新一代超遠端空對空導彈,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型號。

流星導彈

印度對流星導彈期待相當高,這與其背景深厚有關,該導彈1992年時,由英國發起,後於2002年時,由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聯合開發,目的為擺脫對美制AIM-120系列導彈的依賴,與佔據國際市場。

按目標公開的消息,該導彈彈重185公斤,彈長3.65米,直徑178毫米,從尺寸上說,不僅可以加掛到現役戰機上,也可以加掛到F35戰機。由於採用整體式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150公里,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和雙向資料鏈。據開發商的說法,該導彈機動性能非常優秀,既便目標進行9G的超載機動也無法擺脫,“不可逃逸區”比美國AIM-120D導彈大三倍。

流星導彈

這只是公開的宣佈,實際情況卻是研發工作計畫一直不順利,

2006年就進行了空中發射試驗,正式的實彈試射卻拖到2015年,2016年7月才正式服役,前後歷時14年研發,其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沒有任何說明。

從目前的情況看,流星導彈的制導系統很可能出現了問題,因為在目前正在進行的日英技術合作上,要將在流星導彈的彈體上安裝日本的制導系統,如果正常的話完全沒有必要的,日本直接引進流星導彈技術即可。

流星導彈

至於印度想拿它對付目標:殲20,似乎也是問題。流星導彈會帶來什麼技術優勢,完全就是一種想像了,陣風戰機只有在遠距離上,定位殲20才有機會發射流星導彈,可是殲20屬於隱身戰機,很難在遠距離中定位,相反殲20有機會先下手為強,讓四代半的陣風與五代的殲20之間的差距,真不是一款導彈可以發揮彌補的。

殲20

如果真要彌補戰機性能上的差距,那麼只能寄希望於作戰體系的力量,這一點對於印度幾乎是無法辦到的,這就是中印之間的最大的差距!把希望寄託於一款導彈上,以為能擁有什麼優勢,過於理想了!

真不是一款導彈可以發揮彌補的。

殲20

如果真要彌補戰機性能上的差距,那麼只能寄希望於作戰體系的力量,這一點對於印度幾乎是無法辦到的,這就是中印之間的最大的差距!把希望寄託於一款導彈上,以為能擁有什麼優勢,過於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