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恐怖遊輪》更燒腦,一部讓你跪著看完的電影

如果有一天,你打開門,看到另一個你自己你會怎樣?

今天來安利一部科幻驚悚片,作為一個文科出身的我,對裡面設定的量子力學的多世界下平行世界發生相干的情況真是燒掉了很多的腦細胞。

《彗星來的那一夜》

豆瓣8.3:

這是一部有著簡單場景(就那麼一棟房子)和極少演員(僅僅才8個人)的電影,然後它硬是靠著燒腦的劇情、難以計數的細節和演員精湛的演技撐足了89分鐘。

這部電影製作費才五萬美元,只花費了5個夜晚在同一個場景拍攝,而且對話很大程度上是即興創作的。

主角Em由艾米麗·芭爾多尼飾演,身高175cm,是典型的北歐金髮美女。曾出演過多部電影劇,

而《慧星來的這一夜》讓更多觀眾認識到了她。

之前說過《恐怖遊輪》,精彩至極,全片只以女主角一個人來推動劇情發展,在她的選擇中,無數次的殺了自己,陷入了一個閉環。

如果說能構思出《恐怖遊輪》是我有生以來最折服的驚悚懸疑電影編劇,

那麼看完《彗星來的那一夜》會比《恐怖遊輪》來的更加細思極恐。電影中所有物件的擺設,所有看似閒言碎語的臺詞,其實都是有鋪墊效果的,甚至連演員衣服的扣子也能成為線索。

在一個靜得有些詭異陰森的夜晚,年輕女子Em正一邊開車一邊和男友打電話,

然而通話突然中斷,她的手機屏也莫名其妙出現裂痕。

這一事件讓Em的心中升起隱隱不安,因為當晚一顆彗星剛好接近地球,一個很久之前聽過的傳說使她對彗星的到來有著不祥的預感。

接著女主到了朋友家,是眾人的聚會和寒暄。

這開頭的十分鐘看起來有點無聊,還有點錯亂,影片中的人物說的話都前言不搭後語,看著看著就很想關掉電影播放視窗……但千萬不要被它平淡的外表所迷惑,而錯過這一部非常有創意的片子。

先來理清人物表,送給臉盲的同學↓↓↓↓:

其實飯桌上這些零散的對話告訴我們,從一開始大家就不是來自同一時空了。

電影過程中多次閃現黑屏,不要以為是電影年代久遠的原因,每次畫面再重現的時候就是空間的轉換。也許桌子上的杯子不一樣了,也許演員的衣領豎了起來,也許聊天內容跳躍了。

幾人正在桌前聊天,忽然燈滅了。大家以為是停電,點了蠟燭拿了照明棒照明,注意,在紅藍兩色的照明棒中,他們拆了紅色的那個。

當光明重新來臨時,眾人發現附近只有一戶人家還在亮燈,而亮燈人家裡坐著的竟是……

是誰?當然是他們自己。

當屋子裡的八個人最終明白,對方只不過是來自某個平行時空的“熟悉的陌生人”時,一切都開始混亂,原本的好朋友已經開始互相猜忌,把責任歸咎於彼此。

情侶們吵架,有過一腿的Kevin和Laurie背著Em調情……

後面的劇情我已經迷亂了,總之,大家最後明白了,時空不只有他們以為的兩三個,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延展出不同的時空。

而越到影片結尾,平行時空就越多,時間線也會越亂。也就出現了電影中的這句臺詞:一共有5038848種可能 !

還有的小細節,就不繼續說了,這部電影贏在細節,大家自己去發現吧!

女主角最後的黑化是電影的高☆禁☆潮,深知自己無法回去原本時空的Em,不斷穿梭于各個平行時空,她想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空間加入,但看到的總是恐懼、仇怨、壓抑的時空。

最後,她終於來到一個“完美時空”,那裡的“她”和朋友們在房間裡言笑晏晏,“她”自己也是事業愛情雙豐收。Em很滿意,她把“她”誘騙出來悶殺,自己代替“她”回到房間。

在車和浴室分別殺死自己兩次。

本以為這樣就成功了嗎,而此時Em的男友卻接到一個的神秘電話。

電影到這裡戛然而止,讓人心裡一驚,難道彗星走了,但留下來的多世界紊亂的影響還在繼續?

最後那個給女主男友打電話的“Em”是誰?是否她才是這個空間本來的人?

那麼看完這部電影,我們都需要問問自己: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所見到的嗎?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所聽到的嗎?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自己嗎?

這些思考才是這部影片真正的意義所在,也是這部影片的最終落腳點。

————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不停的在做選擇。小到中午吃雞蛋羹還是蝦餃,大到高考志願填清華還是北大,都是選擇。但是在現在我們所在的時空中,那些未被選擇的選項後面的世界也許存在,但是無法到達。

聽著有沒有很熟悉?就像我們現在經常說的一句話“要是那時候我.....就好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那個理想的自己,在心裡一遍一遍描摹著自己完美的樣子,如果有機會,我們是不是也會放棄現在的世界,不顧一切的去成為那個完美的自己?

選擇沒有擺在我面前,沒法給出答案。

其實,那個完美的人,長著和我們一模一樣的臉,卻不是我們自己。

願你每天醒來都還是你自己。

其實飯桌上這些零散的對話告訴我們,從一開始大家就不是來自同一時空了。

電影過程中多次閃現黑屏,不要以為是電影年代久遠的原因,每次畫面再重現的時候就是空間的轉換。也許桌子上的杯子不一樣了,也許演員的衣領豎了起來,也許聊天內容跳躍了。

幾人正在桌前聊天,忽然燈滅了。大家以為是停電,點了蠟燭拿了照明棒照明,注意,在紅藍兩色的照明棒中,他們拆了紅色的那個。

當光明重新來臨時,眾人發現附近只有一戶人家還在亮燈,而亮燈人家裡坐著的竟是……

是誰?當然是他們自己。

當屋子裡的八個人最終明白,對方只不過是來自某個平行時空的“熟悉的陌生人”時,一切都開始混亂,原本的好朋友已經開始互相猜忌,把責任歸咎於彼此。

情侶們吵架,有過一腿的Kevin和Laurie背著Em調情……

後面的劇情我已經迷亂了,總之,大家最後明白了,時空不只有他們以為的兩三個,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延展出不同的時空。

而越到影片結尾,平行時空就越多,時間線也會越亂。也就出現了電影中的這句臺詞:一共有5038848種可能 !

還有的小細節,就不繼續說了,這部電影贏在細節,大家自己去發現吧!

女主角最後的黑化是電影的高☆禁☆潮,深知自己無法回去原本時空的Em,不斷穿梭于各個平行時空,她想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空間加入,但看到的總是恐懼、仇怨、壓抑的時空。

最後,她終於來到一個“完美時空”,那裡的“她”和朋友們在房間裡言笑晏晏,“她”自己也是事業愛情雙豐收。Em很滿意,她把“她”誘騙出來悶殺,自己代替“她”回到房間。

在車和浴室分別殺死自己兩次。

本以為這樣就成功了嗎,而此時Em的男友卻接到一個的神秘電話。

電影到這裡戛然而止,讓人心裡一驚,難道彗星走了,但留下來的多世界紊亂的影響還在繼續?

最後那個給女主男友打電話的“Em”是誰?是否她才是這個空間本來的人?

那麼看完這部電影,我們都需要問問自己: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所見到的嗎?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所聽到的嗎?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自己嗎?

這些思考才是這部影片真正的意義所在,也是這部影片的最終落腳點。

————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不停的在做選擇。小到中午吃雞蛋羹還是蝦餃,大到高考志願填清華還是北大,都是選擇。但是在現在我們所在的時空中,那些未被選擇的選項後面的世界也許存在,但是無法到達。

聽著有沒有很熟悉?就像我們現在經常說的一句話“要是那時候我.....就好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那個理想的自己,在心裡一遍一遍描摹著自己完美的樣子,如果有機會,我們是不是也會放棄現在的世界,不顧一切的去成為那個完美的自己?

選擇沒有擺在我面前,沒法給出答案。

其實,那個完美的人,長著和我們一模一樣的臉,卻不是我們自己。

願你每天醒來都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