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戰略機遇期 楊元慶如何帶領聯想轉型?

時代週報記者 王媛 發自廣州

楊元慶正在用大刀闊斧的變革來爭取聯想的未來。

去年年初,聯想 CEO 楊元慶曾立下軍令狀,聯想手機要在中國打一個翻身仗。聯想集團剛剛公佈的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聯想集團業績目前依舊靠PC業務支撐,70%的收入來源於此,而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則難掩尷尬。

可以看到,聯想集團移動業務正在進行大量的內部調整,這並非僅僅是關於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爭奪。楊元慶明白,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智慧互聯網時代,給聯想所帶來的除了有極大的挑戰,也有更大的機遇。

這場翻身仗還未結束,楊元慶會怎麼打?

電腦仍然賣得好

聯想集團近期發佈的2017財年第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中,聯想集團收入為121.69億美元,同比下滑6%,歸母淨利潤為0.98億美元,同比下滑67%。截至前三季度,總營收為334.56億美元,同比下降6%,歸母淨利潤為4.28億美元。聯想方面表示,業績不及預期,

主要是記憶體零部件供應短缺導致價格上漲,以及市場推廣費用增加所致。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聯想集團財報獲悉,在“低氣壓”的業績表現中,聯想集團最核心的PC業務仍然是唯一亮點。去年第四季度,聯想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加2%至85.98億美元,對集團營收貢獻占比達70%,該業務除稅前溢利同比上升7%至4.31億美元,除稅前溢利率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至5.0%,繼續鞏固其於PC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頭把交椅。

實際上,講到聯想集團的發展歷程,就不得不提2004年在激烈的反對聲中毅然收購IBM 的PC業務這一役。當年聯想的野心開始撲向國際市場,經過長達四五年的消化和整合期後,2008年,聯想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榜單,這在中國民營企業裡還是第一家。2012年,聯想與惠普並駕齊驅,同登全球電腦市場榜首,而自2013年起,聯想則成為無爭議的全球第一PC霸主。

根據IDC披露的資料,去年聯想PC業務出貨量為5500萬台,出貨量同比下降3%,全球市場份額為21.3%,同比增長0.05%,位居全球第一,領先第二名惠普20.9%。而尾隨其後的惠普、戴爾、華碩的市場份額紛紛下跌,分別下滑1.5%、1.5%及0.4%,出貨量則分別上升1.3%、4.3%以及下滑0.8%。而根據Gartner及IDC的資料,去年PC全球市場分別萎縮6.2%及5.7%。

由此看來,聯想集團倚重的“大頭”PC業務,面臨嚴峻的天花板現象,全球需求量萎縮明顯,同時,聯想集團與第二名之間的市占比僅差0.4%,

並沒有大幅度甩開競爭對手的優勢,因此如何保住PC這個盈利點,並將聯想在PC上的成功複製到其他業務上,考驗著聯想集團高層的智慧。

逐年增加研發費用

遺憾的是,PC的輝煌故事並未再一次重演,聯想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依舊拖累公司盈利水準,尤其是在中國區的表現。資料中心業務方面,營收貢獻約為9%,由於尚需更長的轉型期,2017財年第三季度營收下滑20%至10.5億美元,虧損0.94億美元。

移動業務方面,2017財年第三季度營收下跌23%至21.85億美元,除稅前虧損1.12億美元,去年,聯想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下滑26%,市場份額下跌1.6%降至3.5%。來自HIS的資料顯示,去年華為、OPPO、VIVO分別以1.39億台、9500萬台、8200萬台的出貨量位居前三,聯想手機全球出貨量則為5000萬台,位列國產第六。

僅僅在5年前的2012年,聯想在中國市場曾拿下11%的份額,僅次於三星之後,當時的華為市占率為8.7%,2013年,聯想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到11.9%,時任聯想移動事業部總裁的劉軍甚至喊出了要超越三星,稱霸中國市場的口號。

然而到了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風雲變幻,憑藉粉絲效應和電商管道異軍突起的黑馬小米,以接近200%的增長率超越三星,憑著12.5%的市場份額坐上頭把交椅,聯想則以11.2%的市場份額位列國產第三。這一年,聯想花費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買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令其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

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2016財年中期報告中,聯想集團出現了高達6億的史上最大虧損。虧損主要原因是重組摩托羅拉產生的5.99億美元費用,以及清除手機庫存產生的3.24億美元費用。這一年,聯想手機排名跌出5名開外,同一年,OPPO、VIVO開始發力,分別以8.1%的市場份額佔據中國市場第四、第五的位置。

在外界看來,過去聯想過分依賴于運營商優勢,既錯失了以小米手機為首的互聯網風口的崛起,也缺乏OPPO、VIVO等廠商多年來線上下管道深耕的優勢。在市場嗅覺和用戶思維上,聯想同樣缺乏先知先覺的本領。在國產手機激烈的紅海血拼中,不管是產品、管道還是品牌,聯想皆被競爭對手甩下。

“中華酷聯”中也僅有華為及時抓住了機遇,主動求變,轉換打法,從2B模式及時轉變到了2C模式,同時在產品技術上發力,撬開高端市場的大門,研發上不惜投入,在海思晶片上甚至可以忍辱負重十數年。

楊元慶也深知,產品是根本。2016年初,楊元慶曾對聯想研發支出過低的指責公開強調:“2009年接任CEO之前,聯想的研發支出的確算不上太高。但是我接手CEO之後,聯想每年的研發支出都是大幅度地增長。”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聯想財報資料顯示,在2009年之前,聯想的研發支出一直維持在2億美元左右。2010年起支出開始上升,2014年聯想研發支出為12億美元,研發支出占收入比為2.6%;2015年14.91億美元,研發支出占收入比為3.3%。

力爭翻身仗

實際上,柳傳志曾拋出著名的“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管理三理論,而“搭班子”“帶隊伍”無疑是聯想實施最頻繁的。為配合變革目標,聯想在過去兩年多次進行了組織和人事變動。

2015年6月1日深夜,忍無可忍的楊元慶連夜突發公告,神奇工廠原CEO陳旭東接替聯想移動業務集團原總裁劉軍的職位,劉軍這位元在聯想服務了20多年的老兵意外離去,被業界認為楊元慶對於移動業務的困境已經失去耐心。

楊元慶甚至直言“有些人,拿榔頭敲都敲不醒,太慢了,錯失機會。”

楊元慶對聯想移動原有團隊的不滿溢於言表,其在該年6月3日的內部講話時指出:“今天的狀況,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用過去做事情的經驗來做新的業務,我們在PC上的成功經驗,想用在手機上,也正是這些根深蒂固、深入到基因的東西,造成了今天的結果和狀況。”

到了去年11月,彼時距離“救火隊長”陳旭東接管中國手機業務不到一年半,楊元慶繼續宣佈重大人事變動,原聯想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喬健接替陳旭東,出任聯想移動中國業務負責人、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接替因個人原因辭職的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曉岩,負責聯想全球服務業務。

實際上,外界對於楊元慶大膽任用不了解手機業務的喬健充滿疑慮,楊元慶則在發給聯想員工的內部信中如此解釋這一人事更迭:“旭東已經成功讓中國手機業務企穩回升,確定了明星產品戰略;喬健接棒旭東管理中國手機業務,將借助她豐富的國際運營整合和行銷推廣經驗,充分發揮全球協同效應,在中國市場聚焦資源,持續發力,打贏這場手機攻堅戰。”

果不其然。今年2月份起,喬健便開始對外展露了她超強的人事手腕,先後挖來5位業界高管加盟,甚至不啻于樂視的“挖角潮”。

短短兩個月內,戴爾原中國市場部總監陸旻軒出任聯想副總裁,負責MBG常務副院長芮勇加入聯想,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領導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與技術團隊。芮勇此前在微軟任職18年,擁有60項美國和國際專利,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權威專家。芮勇表示,未來將會由人工智慧驅動“設備+雲”,而聯想在這方面的佈局已經非常全面,做到這樣的公司在全世界也很少。

英特爾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及高級副總裁Kirk Skaugen,在英特爾任職24年,曾領導用戶端計算業務,資料中心和互聯系統事業部,亦受邀出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資料中心業務集團總裁,並直接向楊元慶彙報。

曾任柯達全球總裁、阿爾卡特朗訊智慧財產權執行副總裁的Laura Quatela,出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法務官,專注於實現公司的專利組合變現。

時代週報記者獲悉,聯想集團去年成立了聯想創投集團,意在通過投資于創新型初創公司和探索新科技來推動創新。記者瞭解到,去年下半年以來,聯想創投投資於數家新的智慧設備開發商,並於創投基金行業獲得重要的認可。生態系統、雲服務及包括早前收購專案中的消費電子業務等的其他產品,收入為3.35億美元,對聯想集團整體收入貢獻為3%。

2016年12月28日,楊元慶在聯想科技創新大會西安峰會上做了一番頗具“總結陳詞”意味的演講:“如果說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是一次大的跨越,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又面臨著移動互聯網向智慧互聯網的新跨越。智能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將經歷新一輪的變革。這為很多中國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尤其是在中國區的表現。資料中心業務方面,營收貢獻約為9%,由於尚需更長的轉型期,2017財年第三季度營收下滑20%至10.5億美元,虧損0.94億美元。

移動業務方面,2017財年第三季度營收下跌23%至21.85億美元,除稅前虧損1.12億美元,去年,聯想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下滑26%,市場份額下跌1.6%降至3.5%。來自HIS的資料顯示,去年華為、OPPO、VIVO分別以1.39億台、9500萬台、8200萬台的出貨量位居前三,聯想手機全球出貨量則為5000萬台,位列國產第六。

僅僅在5年前的2012年,聯想在中國市場曾拿下11%的份額,僅次於三星之後,當時的華為市占率為8.7%,2013年,聯想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到11.9%,時任聯想移動事業部總裁的劉軍甚至喊出了要超越三星,稱霸中國市場的口號。

然而到了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風雲變幻,憑藉粉絲效應和電商管道異軍突起的黑馬小米,以接近200%的增長率超越三星,憑著12.5%的市場份額坐上頭把交椅,聯想則以11.2%的市場份額位列國產第三。這一年,聯想花費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買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令其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

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2016財年中期報告中,聯想集團出現了高達6億的史上最大虧損。虧損主要原因是重組摩托羅拉產生的5.99億美元費用,以及清除手機庫存產生的3.24億美元費用。這一年,聯想手機排名跌出5名開外,同一年,OPPO、VIVO開始發力,分別以8.1%的市場份額佔據中國市場第四、第五的位置。

在外界看來,過去聯想過分依賴于運營商優勢,既錯失了以小米手機為首的互聯網風口的崛起,也缺乏OPPO、VIVO等廠商多年來線上下管道深耕的優勢。在市場嗅覺和用戶思維上,聯想同樣缺乏先知先覺的本領。在國產手機激烈的紅海血拼中,不管是產品、管道還是品牌,聯想皆被競爭對手甩下。

“中華酷聯”中也僅有華為及時抓住了機遇,主動求變,轉換打法,從2B模式及時轉變到了2C模式,同時在產品技術上發力,撬開高端市場的大門,研發上不惜投入,在海思晶片上甚至可以忍辱負重十數年。

楊元慶也深知,產品是根本。2016年初,楊元慶曾對聯想研發支出過低的指責公開強調:“2009年接任CEO之前,聯想的研發支出的確算不上太高。但是我接手CEO之後,聯想每年的研發支出都是大幅度地增長。”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聯想財報資料顯示,在2009年之前,聯想的研發支出一直維持在2億美元左右。2010年起支出開始上升,2014年聯想研發支出為12億美元,研發支出占收入比為2.6%;2015年14.91億美元,研發支出占收入比為3.3%。

力爭翻身仗

實際上,柳傳志曾拋出著名的“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管理三理論,而“搭班子”“帶隊伍”無疑是聯想實施最頻繁的。為配合變革目標,聯想在過去兩年多次進行了組織和人事變動。

2015年6月1日深夜,忍無可忍的楊元慶連夜突發公告,神奇工廠原CEO陳旭東接替聯想移動業務集團原總裁劉軍的職位,劉軍這位元在聯想服務了20多年的老兵意外離去,被業界認為楊元慶對於移動業務的困境已經失去耐心。

楊元慶甚至直言“有些人,拿榔頭敲都敲不醒,太慢了,錯失機會。”

楊元慶對聯想移動原有團隊的不滿溢於言表,其在該年6月3日的內部講話時指出:“今天的狀況,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用過去做事情的經驗來做新的業務,我們在PC上的成功經驗,想用在手機上,也正是這些根深蒂固、深入到基因的東西,造成了今天的結果和狀況。”

到了去年11月,彼時距離“救火隊長”陳旭東接管中國手機業務不到一年半,楊元慶繼續宣佈重大人事變動,原聯想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喬健接替陳旭東,出任聯想移動中國業務負責人、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接替因個人原因辭職的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曉岩,負責聯想全球服務業務。

實際上,外界對於楊元慶大膽任用不了解手機業務的喬健充滿疑慮,楊元慶則在發給聯想員工的內部信中如此解釋這一人事更迭:“旭東已經成功讓中國手機業務企穩回升,確定了明星產品戰略;喬健接棒旭東管理中國手機業務,將借助她豐富的國際運營整合和行銷推廣經驗,充分發揮全球協同效應,在中國市場聚焦資源,持續發力,打贏這場手機攻堅戰。”

果不其然。今年2月份起,喬健便開始對外展露了她超強的人事手腕,先後挖來5位業界高管加盟,甚至不啻于樂視的“挖角潮”。

短短兩個月內,戴爾原中國市場部總監陸旻軒出任聯想副總裁,負責MBG常務副院長芮勇加入聯想,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領導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與技術團隊。芮勇此前在微軟任職18年,擁有60項美國和國際專利,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權威專家。芮勇表示,未來將會由人工智慧驅動“設備+雲”,而聯想在這方面的佈局已經非常全面,做到這樣的公司在全世界也很少。

英特爾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及高級副總裁Kirk Skaugen,在英特爾任職24年,曾領導用戶端計算業務,資料中心和互聯系統事業部,亦受邀出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資料中心業務集團總裁,並直接向楊元慶彙報。

曾任柯達全球總裁、阿爾卡特朗訊智慧財產權執行副總裁的Laura Quatela,出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法務官,專注於實現公司的專利組合變現。

時代週報記者獲悉,聯想集團去年成立了聯想創投集團,意在通過投資于創新型初創公司和探索新科技來推動創新。記者瞭解到,去年下半年以來,聯想創投投資於數家新的智慧設備開發商,並於創投基金行業獲得重要的認可。生態系統、雲服務及包括早前收購專案中的消費電子業務等的其他產品,收入為3.35億美元,對聯想集團整體收入貢獻為3%。

2016年12月28日,楊元慶在聯想科技創新大會西安峰會上做了一番頗具“總結陳詞”意味的演講:“如果說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是一次大的跨越,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又面臨著移動互聯網向智慧互聯網的新跨越。智能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將經歷新一輪的變革。這為很多中國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