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晃山腳下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苗家村寨

紅色古村 歷史豐碑

文/圖/田剛

選稿:中鄉美一室主編 葉墜無聲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在湘西邊陲武陵山餘脈的西晃山腳下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苗家村寨,叫豪俠坪村。這是一個山清水秀,

人傑地靈,文人輩出,具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典型傳統古村落。2012年,湖南省被評上六個“中國傳統古村落”,麻陽苗族自治縣就占了四個,豪俠坪村居然榜上有名。近幾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上千萬人次的群眾旅遊觀光。

兒時我經常要去豪俠坪走親戚,喜歡聽外公給我講故事,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數豪俠坪村名的歷史緣由、古村裡那些人和事以及與紅色古村息息相關的革命歷史記憶。

豪俠坪原來叫曹家坪,傳說最初這裡住的都是曹姓人家,後來才有龍姓。當年曹姓人家衰敗沒落,山背的老屋場龍姓人因放牛到了曹家坪,為牛不回家,便在曹家坪修了一排牛圈,將牛關在曹家坪。曹姓人家因窮途末路,

把田地賣給了龍姓,於是龍姓人豎屋搬入了曹家坪,與曹姓雜居。到了龍植三這一代,龍家如日中天,怕被龍家欺負,曹家人就自動搬出了曹家坪。龍姓本是黃帝的子孫,龍的族脈,有鴻鵠之志,有豪俠之魂。龍植三召集全村各戶長老商議,將曹家坪改名為豪俠坪,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豪俠坪村邊的小溪流被賦予為“晃山玉帶水”之美名,可別小瞧它這般窄狹,清淺,甚至有的地方快要接近乾涸,而對於豪俠坪村裡人來說,這就是他們想像中的大江大河,是他們人生的一泓瓊漿玉液。豪俠坪自古就在玉帶水上建有一座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的風雨橋。該橋橫跨玉帶水,一頭連著大山脊樑,通向湘西各地,另一頭連著古村落,

橋頂蓋瓦,長廊式走道,橋面鋪板,兩旁設欄幹長凳,可供人休憩,觀賞紅色古村風景,放眼可見田疇阡陌,閉目可享八面來風。風雨橋的兩頭建有橋記石碑,雋文歌頌家鄉之美。相傳風雨橋始建於明末清初,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因多次被戰亂年代炮火攻擊和遭受過幾次特大洪災而毀於一旦,豪俠坪人就這樣修了被毀,毀了又修,執著地重複修建了四、五次。

過去的豪俠坪村有三座碾坊,一座油坊,五座屠攤。逢時過節殺三四頭豬和一頭牛的話,一售就空。還有五六家開糟坊的,專門燒酒賣豆腐。總大門外是個街道,俗稱店上,平常賣些糕點糖果、日常小吃、生活用品等,過路人要買些什麼都很方便。

我從外公的故事裡還瞭解到,豪俠坪龍姓祖輩有過輝煌歷史,龍植三為晚清文舉,後任“湘西王”陳渠珍佐治幕府,精通岐黃,頗具詩才。“面對東山獅子把水口,背靠南門龍鳳掌乾坤”, 這幅題寫在豪俠坪總大門上的對聯確實非同凡響,這就是出自于龍植三的翰墨。龍植三共生育六子一女,分別為國、共兩黨所用。其長子龍翔,外號龍飛天,少年時熟讀四書五經,膽氣過人。青年時畢業于金陵大學。1949年3月2日(三.二事變),他帶領隊伍攻打舊縣府錦和,沿著錦江河水而下到今日麻陽縣城高村鄉途中,由於隊伍來不及整訓,部分人馬往鳳凰方向進發準備投靠陳渠珍,他卻想沿沅水而下,準備去沅陵尋找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料隊伍中有人叛變在高村鄉內燒殺淫虜,遭到了當地百姓的強烈反抗,最終被殺害在高村城郊。其女龍淑為革命先驅陳佑魁之妻,隨丈夫參加革命,經常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黨的地下聯絡活動。1928年初,陳佑魁被叛徒內奸出賣被捕,堅貞不屈,被軍閥何鍵殘忍殺害。緊接著龍淑與兒子也在衡陽被捕,經設法營救出獄,解放後從事教育工作,後隨子陳仇白移居河南善終。四子龍擢在姐夫陳佑魁的影響下,曾經從事左翼文藝工作,編寫了大量宣傳抗日戰爭的文學劇本,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被國民黨特務抓捕,關進杭州陸軍監獄,經嚴刑拷打仍不屈服,被害時年僅22歲。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豪俠坪大隊小學擺設在一座龍氏宗祠裡,宗祠正殿有祖宗塑像,一文一武,頭戴烏紗帽,身穿玉袍端坐殿上。祠堂大門為高大的牌坊形狀。兩旁有獅子滾繡球,雕刻有各種圖案。一進門便是一個大戲臺,戲臺下是一個盾戲坪,可容納一千多名觀眾。往裡走便是正殿、左右殿、後殿,旁邊是廚房和住房。每年逢春節、中秋,便要殺豬宰羊,舉行春秋兩祭。宗祠距離豪俠坪院子近百米遠,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有雄偉的高牆,古老的戲樓,寬敞的天井,高大的蒼松,每天的陽光從松樹間射落下來,白鷺飛鶴常在樹上嬉戲騰躍,嘎嘎地鳴叫不停,與孩子們的讀書聲合唱成一團。

豪俠坪村院四面環山,狀如五指,形似“五龍竄槽”,是一塊十分難得的風水寶地。現有三百多戶村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姓龍。龍氏先祖科舉有成,明清時期曾經出過三位進士、兩位文武舉人,龍族家風嚴謹古樸,一貫重視教育,宣導躬耕有方,精讀世外,科名世兆。這也給中華傳統古村落打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龍植三創辦豪俠坪小學後,把自己幾個兒女都送進了這所小學。從這所學校走出去,有的上了金陵大學,有的成為了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的同學,有的進了黃埔軍校,當上了國民黨師長,有的成為了中國作家左翼文藝聯盟成員,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文化圍剿的戰鬥,有的一生在地方從事中華文化教育事業,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

在很早以前,豪俠坪人就非常喜歡讀書也十分重視教育,有諺語佐證: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凡龍族中諸子弟,朴者安於畝務,宜易耨耘深耕;秀者澤以讀書,猶當探微抉奧。庶幾世澤可綿,書香永紹門第。從此可以看出豪俠坪並沒有出過俠客,只有書香文人。每戶人家都設有書房,備有文房四寶,建有棋台畫廊;所有門宅都畫有水墨花草,祥雲古嵐,蒼松飛鶴,翠山綠水;每幢建築都留有木格窗花,木柱鏤刻,磚壁畫牆,圖騰化符。這既是龍族學風,也是豪俠家風,只有讀書才有出息才有出路。如此小村,人才輩出,與其族訓的經年薰陶不無關係。

幾年前,在收集紅色歷史文化旅遊資料時我再次走訪過豪俠坪,小時候看到過的戲樓、豆腐坊、榨油坊、釀酒坊、三口大井、龍家祠堂等都消失得一乾二淨,唯獨留下來的是老磚高牆和木柱石門,能讓我的內心安慰,只能從那些老屋老牆老巷老弄中看到昔日的輝煌。豪俠坪窨子屋為古村落主建築,獨具湘西地方苗族特色。大多數始建於明清時期,為磚瓦結構,封火鼇頭,柱石門窗繪畫鏤空,雕龍畫鳳,氣派非凡,古色古香,實乃紅色古村,歷史豐碑,名不虛傳。

豪俠坪是湘西龍家人的王都,它具有王都的風情,也具有王都的氣息。如今古村落依舊保存著多處“科名世兆”“幾聖名宗”“敦厚周慎”“武陵世第”等光鮮如昨的石坊門楹,絲毫看不出歲月更替的痕跡,更兼高牆森森。讓四方遊客刹那間有種時光交錯的恍惚,仿若穿越著走進了一段古老的歷史。這裡的每一棟房屋、每一條小巷,仿佛都流傳著紅色古村歷久彌新的傳奇故事。

(作者簡介;田剛,現為湖南省作協會員,省反邪教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中國文化報》等50多家報刊雜誌與網路媒體;22次在市省和國家級徵文評選中獲獎;16次被縣市評為優秀通訊員;個人散文集《筆耕心韻》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現任麻陽苗族自治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黨支部書記。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豪俠坪龍姓祖輩有過輝煌歷史,龍植三為晚清文舉,後任“湘西王”陳渠珍佐治幕府,精通岐黃,頗具詩才。“面對東山獅子把水口,背靠南門龍鳳掌乾坤”, 這幅題寫在豪俠坪總大門上的對聯確實非同凡響,這就是出自于龍植三的翰墨。龍植三共生育六子一女,分別為國、共兩黨所用。其長子龍翔,外號龍飛天,少年時熟讀四書五經,膽氣過人。青年時畢業于金陵大學。1949年3月2日(三.二事變),他帶領隊伍攻打舊縣府錦和,沿著錦江河水而下到今日麻陽縣城高村鄉途中,由於隊伍來不及整訓,部分人馬往鳳凰方向進發準備投靠陳渠珍,他卻想沿沅水而下,準備去沅陵尋找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料隊伍中有人叛變在高村鄉內燒殺淫虜,遭到了當地百姓的強烈反抗,最終被殺害在高村城郊。其女龍淑為革命先驅陳佑魁之妻,隨丈夫參加革命,經常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黨的地下聯絡活動。1928年初,陳佑魁被叛徒內奸出賣被捕,堅貞不屈,被軍閥何鍵殘忍殺害。緊接著龍淑與兒子也在衡陽被捕,經設法營救出獄,解放後從事教育工作,後隨子陳仇白移居河南善終。四子龍擢在姐夫陳佑魁的影響下,曾經從事左翼文藝工作,編寫了大量宣傳抗日戰爭的文學劇本,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被國民黨特務抓捕,關進杭州陸軍監獄,經嚴刑拷打仍不屈服,被害時年僅22歲。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豪俠坪大隊小學擺設在一座龍氏宗祠裡,宗祠正殿有祖宗塑像,一文一武,頭戴烏紗帽,身穿玉袍端坐殿上。祠堂大門為高大的牌坊形狀。兩旁有獅子滾繡球,雕刻有各種圖案。一進門便是一個大戲臺,戲臺下是一個盾戲坪,可容納一千多名觀眾。往裡走便是正殿、左右殿、後殿,旁邊是廚房和住房。每年逢春節、中秋,便要殺豬宰羊,舉行春秋兩祭。宗祠距離豪俠坪院子近百米遠,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有雄偉的高牆,古老的戲樓,寬敞的天井,高大的蒼松,每天的陽光從松樹間射落下來,白鷺飛鶴常在樹上嬉戲騰躍,嘎嘎地鳴叫不停,與孩子們的讀書聲合唱成一團。

豪俠坪村院四面環山,狀如五指,形似“五龍竄槽”,是一塊十分難得的風水寶地。現有三百多戶村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姓龍。龍氏先祖科舉有成,明清時期曾經出過三位進士、兩位文武舉人,龍族家風嚴謹古樸,一貫重視教育,宣導躬耕有方,精讀世外,科名世兆。這也給中華傳統古村落打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龍植三創辦豪俠坪小學後,把自己幾個兒女都送進了這所小學。從這所學校走出去,有的上了金陵大學,有的成為了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的同學,有的進了黃埔軍校,當上了國民黨師長,有的成為了中國作家左翼文藝聯盟成員,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文化圍剿的戰鬥,有的一生在地方從事中華文化教育事業,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

在很早以前,豪俠坪人就非常喜歡讀書也十分重視教育,有諺語佐證: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凡龍族中諸子弟,朴者安於畝務,宜易耨耘深耕;秀者澤以讀書,猶當探微抉奧。庶幾世澤可綿,書香永紹門第。從此可以看出豪俠坪並沒有出過俠客,只有書香文人。每戶人家都設有書房,備有文房四寶,建有棋台畫廊;所有門宅都畫有水墨花草,祥雲古嵐,蒼松飛鶴,翠山綠水;每幢建築都留有木格窗花,木柱鏤刻,磚壁畫牆,圖騰化符。這既是龍族學風,也是豪俠家風,只有讀書才有出息才有出路。如此小村,人才輩出,與其族訓的經年薰陶不無關係。

幾年前,在收集紅色歷史文化旅遊資料時我再次走訪過豪俠坪,小時候看到過的戲樓、豆腐坊、榨油坊、釀酒坊、三口大井、龍家祠堂等都消失得一乾二淨,唯獨留下來的是老磚高牆和木柱石門,能讓我的內心安慰,只能從那些老屋老牆老巷老弄中看到昔日的輝煌。豪俠坪窨子屋為古村落主建築,獨具湘西地方苗族特色。大多數始建於明清時期,為磚瓦結構,封火鼇頭,柱石門窗繪畫鏤空,雕龍畫鳳,氣派非凡,古色古香,實乃紅色古村,歷史豐碑,名不虛傳。

豪俠坪是湘西龍家人的王都,它具有王都的風情,也具有王都的氣息。如今古村落依舊保存著多處“科名世兆”“幾聖名宗”“敦厚周慎”“武陵世第”等光鮮如昨的石坊門楹,絲毫看不出歲月更替的痕跡,更兼高牆森森。讓四方遊客刹那間有種時光交錯的恍惚,仿若穿越著走進了一段古老的歷史。這裡的每一棟房屋、每一條小巷,仿佛都流傳著紅色古村歷久彌新的傳奇故事。

(作者簡介;田剛,現為湖南省作協會員,省反邪教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中國文化報》等50多家報刊雜誌與網路媒體;22次在市省和國家級徵文評選中獲獎;16次被縣市評為優秀通訊員;個人散文集《筆耕心韻》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現任麻陽苗族自治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黨支部書記。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