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皇家氣質:粉彩萬花瓷

中國的帝瓷大道上,每到一個重要階段就會出現一個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巔峰之作。

清雍正年間,官窯創燒的彩瓷風格,最傑出的作品可謂粉彩瓷器。而萬花不露地,則是粉彩瓷器之上品,

流行於乾嘉二朝。

萬花杯亦是繁榮時期的象徵,清乾隆是清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景德鎮禦窯廠薈萃了一代名師巧匠,無論數量或品質都達到了歷史的頂峰,萬花不露地裝飾風格就此風靡整個宮廷。

“ 金地萬花”,顧名思義,是指器物以金彩打底,並與粉彩裝飾結合,繪製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幹,極盡工巧。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於空中,故亦稱“百花不露地”。

直面萬花不露地,那來自皇族的貴氣不必多言,富貴而堂皇,象徵著眾花呈瑞的好兆頭,盛世升平,寓意美好。

青描淡寫(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古瓷系列,為了追求極致,使用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如高嶺村高嶺土、天然原礦釉、與市場等值的本金等,不惜成本打造傳統官窯瓷,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的陶瓷文化。

瓷杯紋飾為各色花卉,以牡丹、荷花等為大朵紋樣,在周圍加繪並繪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等各種小花朵圖案,並且畫有很精細的輔紋,讓畫面覆蓋全器,器不露地。花之形狀、大小、正側,各盡其致,繁密之極。

粉彩技藝,採取點染與套色手法,高超的繪畫技藝驗證工細,花卉質感強烈,明暗清晰,層次分明。

只有對器物紋飾的線條、圖案工藝有獨特的感知,才能使一筆一劃精妙絕倫,驚豔宮廷。

“以身觀物,以物觀己。”其實很多“物”都是有生命的。誠如萬花不露地,僅留意濃筆豔抹、富麗雍容的外在遠遠不足,而簡單率直、雅致靈秀的本性,才是深究其然。

至嘉慶以後,國力轉衰,洋人入侵,昔日世界霸主地位一去不返。禦窯廠風雨凋零,能工巧匠流離失所,如此精美華貴的“萬花瓷”也逐漸消失。一是無暇無財無人來製作生產,二是人心惶惶,嘉慶帝也失去了觀賞美器的閒心。

相比於一種陶瓷品類,私以為“萬花瓷”更是一種“情懷”,是中國大清王朝盛世升平的見證者,是風雨凋零中的祭奠者。

相信這種情懷是一直被銘記的,所以,1946年蔣介石為紀念抗戰勝利,命景德鎮設計一套餐具作為國禮贈予盟國。“現代國禮之父”彭友賢先生受命設計。

彭友賢(1906-1949)

這一套“萬花瓷”被保留在總統府,如今常年在南京市博物館展出。若不是因為“萬花”所代表的這種情懷,代表的中國極盛之際的民族自信,又怎會成為“國禮”。

南京市博物館展出的萬花瓷

如今遺憾的是,萬花瓷淪為復古瓷的一種,對於其內涵並不注重。但它見證的那段大起大落的歲月,承載的祝福和美好意義,卻一如當初。

xi258353

如此精美華貴的“萬花瓷”也逐漸消失。一是無暇無財無人來製作生產,二是人心惶惶,嘉慶帝也失去了觀賞美器的閒心。

相比於一種陶瓷品類,私以為“萬花瓷”更是一種“情懷”,是中國大清王朝盛世升平的見證者,是風雨凋零中的祭奠者。

相信這種情懷是一直被銘記的,所以,1946年蔣介石為紀念抗戰勝利,命景德鎮設計一套餐具作為國禮贈予盟國。“現代國禮之父”彭友賢先生受命設計。

彭友賢(1906-1949)

這一套“萬花瓷”被保留在總統府,如今常年在南京市博物館展出。若不是因為“萬花”所代表的這種情懷,代表的中國極盛之際的民族自信,又怎會成為“國禮”。

南京市博物館展出的萬花瓷

如今遺憾的是,萬花瓷淪為復古瓷的一種,對於其內涵並不注重。但它見證的那段大起大落的歲月,承載的祝福和美好意義,卻一如當初。

xi25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