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27家上市遊戲公司成績表:股價平均漲63%,市值貢獻4700億美元,騰訊貢獻了近50%

觀察2017年全球股票市場,遊戲行業的表現強勁。歐美、日韓和中國主要的27家上市遊戲公司,投資者的平均回報率(股價上漲幅度)高達63%。

去年最大的驚喜是一些國際巨頭的表現,尤其突出的是騰訊,

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動視暴雪和任天堂表現也很出彩,市值均突破500億美元,不過動視暴雪市值到年底稍有回落,以480億美元收尾。2017年遊戲市場規模是1000億美元左右,單這27家上市公司,去年市值就增加了470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於騰訊。

6家公司股價漲幅超100%,騰訊股價漲幅排第5

雖然騰訊的市值漲幅巨大,股價大漲了1倍多,但說道股價漲幅的幅度,騰訊並不是最高的,

還有4家遊戲公司高過它,分別是G5 Entertainment, Stillfront Group, Take-Two和Wemade,此外育碧去年股價漲幅也超100%。

低於100%,超過63%的有7家,分別是Gamevil,Nexon,NCsoft,Square Enix,Glu Mobile, 任天堂和動視暴雪。

低於平均值的有12家,分別是Com2uS, 網易,Zynga,CyberAgent,EA, Capcom,Konami,Colopl,GungHo Online,Bandai Namco,Mixi和Gree。

不過,去年也有因各種原因導致股價下滑的公司,比如DeNA和Sega Sammy。

歐美公司表現最好,中國騰訊和網易上榜

上圖中27家公司中,

歐美公司有8家,韓國4家,日本13家,中國2家。

就股價漲幅來看,歐美公司漲幅最大,6家公司漲幅高於平均值,且漲幅前三都是歐美公司。其次漲幅最大的是韓國公司,4家有三家超過平均值。中國方面,網易稍低於平均值,表現還是不錯的。整體上看,日本上市公司(上圖紅色)整體股價上漲幅度最小。

日本市場方面,除了任天堂和Square Enix表現不錯之外,其它傳統的遊戲大廠都(遠)低於平均值,

其中《智龍迷城》開發商GungHo Online和《怪物彈珠》開發商Mixi也一直依靠各自的老遊戲,一直單條腿走路,表現並不突出。

5家2017年IPO遊戲公司,有喜有憂

此外,去年有5家遊戲公司IPO,其中四家選擇在赫爾辛基或斯德哥爾摩上市,一家-Netmarbl是在韓國交易所上市,也創下了韓國第二大IPO的記錄。

上市後,各家公司境遇不同,有股價上漲,比如Netmarble,有股價下跌,比如Rovio。

下文重點關注跟手遊相關的10大公司

1. Rovio

當時傳聞騰訊要收購《憤怒的小鳥》開發商Rovio,隨後10月,Rovio在赫爾辛基交易所上市。IPO本身還是可以的,因為公司僅發行了價值3000萬歐元的新股。上市後,股份持有者也可以減持,員工也可以兌現股票期權(遊戲陀螺注:Rovio一直處於困境泥潭)。

不久,情況就開始變槽。雖然去年Q3 Rovio營收同比增長了41%,

但由於Rovio增加市場推廣費用導致利潤持平,股價因此受到波及,當日股價大跌20%。更槽糕的是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12月,年底更是跌破發行價。

2. DeNA

2015年3月,日本發行商和開發商DeNA宣佈跟任天堂合作開發遊戲,其股價一度大漲50%。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2016年底,當時《超級馬里奧酷跑》上線,DeNA的股價飆升至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但很快就出現反轉。因為《超級馬里奧酷跑》的“F2P”模式不受玩家歡迎,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自此,即便2017年發行了更為“正宗”、也更為成功的F2P遊戲,比如《火焰紋章:英雄》和《動物之森:口袋露營》,也沒能改善這種情況。

去年12,有傳言稱任天堂正在考慮跟其它的手遊公司合作。原本那些投資者對他們合作帶來的利好仍抱有一線希望,因為這個傳言,他們紛紛離場,導致股價大跌15%。

3. Netmarble

韓國巨頭Netmable于去年5月成功IPO。2016年底,Netmable發行了正版授權的MMORPG手游《天堂II:革命》。該遊戲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在韓國、日本、泰國、臺灣和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未來的股價表現主要取決於該遊戲後續在亞洲和西方市場的表現,目前西方市場的表現還是中規中矩。此外,Netmable 2016年底收購的Kabam工作室也值得期待,雖然其第一款遊戲《Transformers: Forged to Fight》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後續新品可能會帶來驚喜。

4. 動視暴雪

動視暴雪去年的表現非常強勁,股價上漲了67%,原因除了《Call of Duty: WW2》、《Destiny 2》的成功、《守望先鋒》和《爐石傳說》持續貢獻收入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King的《Candy Crush Saga》的強勁表現。

《Candy Crush Saga》是5年前上線的產品,雖然不可否認這仍是一款非常受歡迎和成功的產品,但是King也長期面臨著遊戲下滑的困境。

去年,King終於取得了一些成效,通過專注遊戲內活動和其它保持粘性的方式,該遊戲登上了美國App Store暢銷榜第一的位置。King的季度財報也因此出現了連續增長,這也是其自2013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連續增長。

5. Glu Mobile

2017年,兩款遊戲,一好一壞,決定了Glu Mobile的股市表現。

Glu Mobile互動式設計模擬遊戲《Design Home》在美國暢銷榜表現亮眼,也不枉 Glu的大幅宣傳。該遊戲年收益成功破億美元,Glu Mobile也有望在2018年初實現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市場對Glu跟明星Taylor Swift合作的遊戲《The Swift Life》有很高期待。遊戲12月中旬測試上線後,表現一般,雖然管理層稱在這個期間他們不期待任何的收入,但這還是影響到了股價,一周內大跌了25%。

儘管年末出現了這戲劇性的一幕,但整年來說,Glu股價還是大漲了73%。

6. Square Enix

Square Enix (SE) 去年股價漲幅高達78%,主要得益手遊收入(占了公司營收約50%),比如《Final Fantasy Brave Exvius》, 《Hoshi no Dragon Quest》, 《Dragon Quest Monsters Super Light》,和《Kingdom Hearts Union X》。這些遊戲收入大部分來自日本市場。

對該公司前景來說,最重要的產品是跟《Game of War》開發商MZ合作的《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這款產品於去年7月發行,在暢銷榜上的表現還不錯,這主要得益於MZ把推廣的重點從《Game of War》和《Mobile Strike》轉移到這款授權遊戲上。

7. Gamevil

在無任何突出表現的情況下,Gamevil去年股價卻大漲了93%。

但也有讓人費解的地方,因為Com2uS的市值是Gamevil的3倍多,但前者的股價只上漲了56%。

但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Com2uS旗下RPG遊戲《魔靈召喚》的成功,該遊戲累計營收達10億美元,且今年會看到基於該IP的更多商業化的操作,包括動漫、周邊、電競和一款新的MMOG。所以,似乎有一種“買Gamevil送Com2uS”的感覺,至少對韓國投資者來說是這樣。

8. 騰訊

2017年是騰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騰訊股價上漲幅度超過了100%,市值突破了5000億美元,成為了亞洲第一大技術公司。

但是鑒於“泛騰訊系”公司之多,越發難以界定騰訊公司。騰訊持有西方技術公司的股份,比如Spotify、Tesla和Snap,國內的銀行、電商、音樂、文學、廣告等領域都帶有濃重的騰訊身影。

當然,騰訊的核心還是基於社交網路QQ和微信的發行優勢。至於營收方面,PC和手遊貢獻不少,包括了全球營收第一的《王者榮耀》。

2018年,騰訊或許會把《絕地求生:大逃殺》開發商PUBG Corp (Bluehole子公司)收入麾下,畢竟目前已經有兩款正版授權的吃雞手遊。

9. Stillfront Group

2017年度一筆最讓人困惑的收購/並購案誕生了一隻上漲幅度高達148%的股票。

Stillfront,一家瑞典上市的“小公司”,一直通過收購小眾開發商來實現擴張,但最終“自己被一家更大的開發商(德國PC/手游開發商Goodgame)給收購了”。這只是其中一個說法,還有的說法是Stillfront收購了Goodgame,或者是stillfront跟Goodgame合併了。

但至少,在投資者眼中,Stillfront從一家年營收低於2000萬美元的公司躍升為一家預計2018年收入破億美元的公司。

10. G5 Entertainment

敢說不是很多人,甚至是手游圈人士,聽過G5 Entertainment這家公司。但是這家總部位於瑞典的俄羅斯開發商和發行商已經在瑞典上市11年了。

該公司一開始做休閒PC遊戲,主要是隱藏/尋物系列遊戲,後來又基於這些遊戲出了移動遊戲,包括付費下載和F2P類型,儘管一開始用戶基數小,但慢慢在壯大,收入也不斷提升。現在該公司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淨收入達到1000萬美元,其中90%的收入都來自隱藏/尋物系列遊戲,包括《The Secret Society》、《Hidden City》和《Mahjong Journey》。

至於這樣的成績是否足夠讓該公司股價大漲209%,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有趣的是,G5和其發行的一款核心遊戲開發商之間的官司(目前已經解決)對G5股價也是影響甚微。

有時候,當一家公司該發光時,擋也擋不住。

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自此,即便2017年發行了更為“正宗”、也更為成功的F2P遊戲,比如《火焰紋章:英雄》和《動物之森:口袋露營》,也沒能改善這種情況。

去年12,有傳言稱任天堂正在考慮跟其它的手遊公司合作。原本那些投資者對他們合作帶來的利好仍抱有一線希望,因為這個傳言,他們紛紛離場,導致股價大跌15%。

3. Netmarble

韓國巨頭Netmable于去年5月成功IPO。2016年底,Netmable發行了正版授權的MMORPG手游《天堂II:革命》。該遊戲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在韓國、日本、泰國、臺灣和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未來的股價表現主要取決於該遊戲後續在亞洲和西方市場的表現,目前西方市場的表現還是中規中矩。此外,Netmable 2016年底收購的Kabam工作室也值得期待,雖然其第一款遊戲《Transformers: Forged to Fight》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後續新品可能會帶來驚喜。

4. 動視暴雪

動視暴雪去年的表現非常強勁,股價上漲了67%,原因除了《Call of Duty: WW2》、《Destiny 2》的成功、《守望先鋒》和《爐石傳說》持續貢獻收入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King的《Candy Crush Saga》的強勁表現。

《Candy Crush Saga》是5年前上線的產品,雖然不可否認這仍是一款非常受歡迎和成功的產品,但是King也長期面臨著遊戲下滑的困境。

去年,King終於取得了一些成效,通過專注遊戲內活動和其它保持粘性的方式,該遊戲登上了美國App Store暢銷榜第一的位置。King的季度財報也因此出現了連續增長,這也是其自2013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連續增長。

5. Glu Mobile

2017年,兩款遊戲,一好一壞,決定了Glu Mobile的股市表現。

Glu Mobile互動式設計模擬遊戲《Design Home》在美國暢銷榜表現亮眼,也不枉 Glu的大幅宣傳。該遊戲年收益成功破億美元,Glu Mobile也有望在2018年初實現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市場對Glu跟明星Taylor Swift合作的遊戲《The Swift Life》有很高期待。遊戲12月中旬測試上線後,表現一般,雖然管理層稱在這個期間他們不期待任何的收入,但這還是影響到了股價,一周內大跌了25%。

儘管年末出現了這戲劇性的一幕,但整年來說,Glu股價還是大漲了73%。

6. Square Enix

Square Enix (SE) 去年股價漲幅高達78%,主要得益手遊收入(占了公司營收約50%),比如《Final Fantasy Brave Exvius》, 《Hoshi no Dragon Quest》, 《Dragon Quest Monsters Super Light》,和《Kingdom Hearts Union X》。這些遊戲收入大部分來自日本市場。

對該公司前景來說,最重要的產品是跟《Game of War》開發商MZ合作的《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這款產品於去年7月發行,在暢銷榜上的表現還不錯,這主要得益於MZ把推廣的重點從《Game of War》和《Mobile Strike》轉移到這款授權遊戲上。

7. Gamevil

在無任何突出表現的情況下,Gamevil去年股價卻大漲了93%。

但也有讓人費解的地方,因為Com2uS的市值是Gamevil的3倍多,但前者的股價只上漲了56%。

但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Com2uS旗下RPG遊戲《魔靈召喚》的成功,該遊戲累計營收達10億美元,且今年會看到基於該IP的更多商業化的操作,包括動漫、周邊、電競和一款新的MMOG。所以,似乎有一種“買Gamevil送Com2uS”的感覺,至少對韓國投資者來說是這樣。

8. 騰訊

2017年是騰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騰訊股價上漲幅度超過了100%,市值突破了5000億美元,成為了亞洲第一大技術公司。

但是鑒於“泛騰訊系”公司之多,越發難以界定騰訊公司。騰訊持有西方技術公司的股份,比如Spotify、Tesla和Snap,國內的銀行、電商、音樂、文學、廣告等領域都帶有濃重的騰訊身影。

當然,騰訊的核心還是基於社交網路QQ和微信的發行優勢。至於營收方面,PC和手遊貢獻不少,包括了全球營收第一的《王者榮耀》。

2018年,騰訊或許會把《絕地求生:大逃殺》開發商PUBG Corp (Bluehole子公司)收入麾下,畢竟目前已經有兩款正版授權的吃雞手遊。

9. Stillfront Group

2017年度一筆最讓人困惑的收購/並購案誕生了一隻上漲幅度高達148%的股票。

Stillfront,一家瑞典上市的“小公司”,一直通過收購小眾開發商來實現擴張,但最終“自己被一家更大的開發商(德國PC/手游開發商Goodgame)給收購了”。這只是其中一個說法,還有的說法是Stillfront收購了Goodgame,或者是stillfront跟Goodgame合併了。

但至少,在投資者眼中,Stillfront從一家年營收低於2000萬美元的公司躍升為一家預計2018年收入破億美元的公司。

10. G5 Entertainment

敢說不是很多人,甚至是手游圈人士,聽過G5 Entertainment這家公司。但是這家總部位於瑞典的俄羅斯開發商和發行商已經在瑞典上市11年了。

該公司一開始做休閒PC遊戲,主要是隱藏/尋物系列遊戲,後來又基於這些遊戲出了移動遊戲,包括付費下載和F2P類型,儘管一開始用戶基數小,但慢慢在壯大,收入也不斷提升。現在該公司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淨收入達到1000萬美元,其中90%的收入都來自隱藏/尋物系列遊戲,包括《The Secret Society》、《Hidden City》和《Mahjong Journey》。

至於這樣的成績是否足夠讓該公司股價大漲209%,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有趣的是,G5和其發行的一款核心遊戲開發商之間的官司(目前已經解決)對G5股價也是影響甚微。

有時候,當一家公司該發光時,擋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