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借雞下蛋”到“借船出海”——看瓜州縣“先扶共贏”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為解決農戶不會育苗和育不好苗的難題,合作社新建了高標準新品種示範溫室。

在縣農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第一批就培育了35萬株。發展設施農業,我們的信心越來越足了。”瓜州縣廣至藏族鄉廣鑫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雲孝說。

近年來,瓜州縣面對移民多、脫貧任務重的實際,堅持“穩得住、快脫貧、能致富”的目標,圍繞加快培育壯大脫貧增收產業,將非耕地日光溫室蔬菜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和支柱產業打造,找准了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廣至鄉廣鑫源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運營是瓜州縣“先扶共贏”理念在農村的實踐。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生產組織、設施供應、產銷對接為一體的日光溫室全產業鏈服務合作社。合作社借助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積極探索日光溫室全產業鏈服務“先扶共贏”新模式,帶動農戶新建日光溫室,提供技術支援,發展訂單種植,

對接銷售市場,解決了農民不知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帶領移民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產業怎麼做?辦法哪裡來?

改變落後的農業生產狀況,營造品質高、產出大、效益好、保障有力、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生產局面,必須依靠政府引導。

產業怎麼做?辦法哪裡來?

為解決這些問題,瓜州縣注重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力、引導力和推動力作用,立足資源稟賦,瞄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大膽創新,精准施策,找准了貫徹上級精神、落實各類政策與依託自身優勢、補齊發展短板的最佳結合點。

在謀篇定向上,瓜州縣把發展以非耕地日光溫室為主的戈壁農業作為促農增收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堅持整體統籌與分類施策並舉,

規模擴張與提質增效並重,逐年穩步擴大日光溫室種植規模,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633座,初步打造了集精細果蔬育苗種植、新特林果示範推廣、高新技術應用培訓為一體的現代戈壁農業示範園區。

在建設模式上,瓜州縣把政府統一招標建設、分配農戶種植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政府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基礎配套、農戶分戶自建、驗收合格後兌現補助”的模式,

有效提高了專案資金使用效益,增強了移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在投入機制上,瓜州縣建立“縣鄉財政扶持一點、扶貧項目支持一點、庫區後扶政策資助一點、農戶自籌一點、滾動發展貸一點”的“五個一”籌資機制,有效破解了農戶籌資難題。

“先扶共贏”下的“無本買賣”

“今年我種的番茄不僅品質好,銷路更好。”在荒灘上搭建的溫室,已成為廣至鄉岷縣村村民徐貴鵬的致富寶。

多年實踐證明,一次性導入以非耕地日光溫室為主的新興產業,是加快移民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的治本之策。但每座非耕地日光溫室造價成本高達7.5萬元,除政府補貼的4萬元,農戶需自籌3.5萬元,移民群眾無力承擔。資金從哪來?投資靠誰完成?

廣鑫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解決這一問題,依託空心磚、棉被、鋼架、捲簾機、彩鋼板等溫室建材自己生產的便利條件,“先扶”賒給農戶溫室建材及苗木、化肥、農藥等物資,墊支溫棚建設資金,待政府到戶補助資金兌付、農戶向合作社交售農產品時再抵頂賒欠款項,起到了“扶上馬再送一程”的良好效果,實現了合作社和農戶的共贏。

合作社靠“先扶共贏”的方式,讓農戶成功實現了“借雞下蛋”,增強了移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也加快了現代農業進程。

精准化的“保姆式”服務

生產經營組織鬆散、產業化程度低、種植結構雜亂、抵禦風險能力不足等,是制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出瓶頸。

廣鑫源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優勢構築銷售平臺,放眼全國,瞄準中東部現代農業較為發達地區,廣泛尋求市場合作,與山東省壽光市欣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農產品出口訂單購銷合同,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解決了農戶的後顧之憂,為解決農產品自產自銷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

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石和農民增收的巨大推動力。實現非耕地日光溫室產業化發展和農民群眾持續增收,關鍵在於農業科技研發創新和推廣運用。

“我們農技人員嚴格按照高產栽培規程,從品種引進到種苗育苗,再到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我們都全程跟蹤服務。”瓜州縣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馬新軍說。

縣鄉兩級政府和合作社致力於解決農民日光溫室種植技術缺乏的問題,大力推廣普及標準化栽培技術,統籌調配政府和企業的技術力量,為農民提供全過程、精准化的“保姆式”農業技術服務。

“借船出海” 讓酒泉蔬菜“走出去”

農產品銷售核心在市場,與市場聯通的關鍵在企業,同企業合作的樞紐在合作社。

縣鄉兩級緊扣廣鑫源農民合作社和山東壽光欣欣農業公司這兩個關鍵環節,通過企業將市場與農戶有機連接,生產的農產品由合作社負責收購,再由壽光欣欣農業公司組織出口俄羅斯,形成了“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完整產業鏈。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業,投資建設瓜州縣最大的蔬菜儲運冷庫,配套購置蔬菜冷藏車,延長產品轉運週期,實現了蔬菜的旺儲淡銷。

在對外市場開拓方面,依託“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和通道優勢,通過搭乘壽光蔬菜品牌和銷售快車“借船出海”,實現了瓜州蔬菜對俄羅斯等亞歐地區國家的長期出口。今年出口蔬菜400噸,成為酒泉蔬菜“走出去”搶佔國際市場的典範。

“我們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時間,累計建成日光溫室2000座,實現戶均1座棚的目標,努力將廣至鄉戈壁農業綜合示範園區打造成酒泉市最大的蔬菜出口生產基地。”廣至鄉黨委書記魯輝信心滿滿。

文章來自酒泉日報 郭軍

銷路更好。”在荒灘上搭建的溫室,已成為廣至鄉岷縣村村民徐貴鵬的致富寶。

多年實踐證明,一次性導入以非耕地日光溫室為主的新興產業,是加快移民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的治本之策。但每座非耕地日光溫室造價成本高達7.5萬元,除政府補貼的4萬元,農戶需自籌3.5萬元,移民群眾無力承擔。資金從哪來?投資靠誰完成?

廣鑫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解決這一問題,依託空心磚、棉被、鋼架、捲簾機、彩鋼板等溫室建材自己生產的便利條件,“先扶”賒給農戶溫室建材及苗木、化肥、農藥等物資,墊支溫棚建設資金,待政府到戶補助資金兌付、農戶向合作社交售農產品時再抵頂賒欠款項,起到了“扶上馬再送一程”的良好效果,實現了合作社和農戶的共贏。

合作社靠“先扶共贏”的方式,讓農戶成功實現了“借雞下蛋”,增強了移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也加快了現代農業進程。

精准化的“保姆式”服務

生產經營組織鬆散、產業化程度低、種植結構雜亂、抵禦風險能力不足等,是制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出瓶頸。

廣鑫源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優勢構築銷售平臺,放眼全國,瞄準中東部現代農業較為發達地區,廣泛尋求市場合作,與山東省壽光市欣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農產品出口訂單購銷合同,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解決了農戶的後顧之憂,為解決農產品自產自銷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

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石和農民增收的巨大推動力。實現非耕地日光溫室產業化發展和農民群眾持續增收,關鍵在於農業科技研發創新和推廣運用。

“我們農技人員嚴格按照高產栽培規程,從品種引進到種苗育苗,再到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我們都全程跟蹤服務。”瓜州縣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馬新軍說。

縣鄉兩級政府和合作社致力於解決農民日光溫室種植技術缺乏的問題,大力推廣普及標準化栽培技術,統籌調配政府和企業的技術力量,為農民提供全過程、精准化的“保姆式”農業技術服務。

“借船出海” 讓酒泉蔬菜“走出去”

農產品銷售核心在市場,與市場聯通的關鍵在企業,同企業合作的樞紐在合作社。

縣鄉兩級緊扣廣鑫源農民合作社和山東壽光欣欣農業公司這兩個關鍵環節,通過企業將市場與農戶有機連接,生產的農產品由合作社負責收購,再由壽光欣欣農業公司組織出口俄羅斯,形成了“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完整產業鏈。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業,投資建設瓜州縣最大的蔬菜儲運冷庫,配套購置蔬菜冷藏車,延長產品轉運週期,實現了蔬菜的旺儲淡銷。

在對外市場開拓方面,依託“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和通道優勢,通過搭乘壽光蔬菜品牌和銷售快車“借船出海”,實現了瓜州蔬菜對俄羅斯等亞歐地區國家的長期出口。今年出口蔬菜400噸,成為酒泉蔬菜“走出去”搶佔國際市場的典範。

“我們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時間,累計建成日光溫室2000座,實現戶均1座棚的目標,努力將廣至鄉戈壁農業綜合示範園區打造成酒泉市最大的蔬菜出口生產基地。”廣至鄉黨委書記魯輝信心滿滿。

文章來自酒泉日報 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