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水都燙不死的致癌物,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提到黃麴黴毒素大家可能都表示不知道,但是這種物質使我們生活中隱藏的致命毒藥。它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1類致癌物,比砒霜還毒幾十倍,如果經常攝入,超過一定劑量就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

黃麴黴毒素主要損害人及動物的肝臟組織,表現為肝細胞核腫脹、脂肪變性、出血、壞死及膽管上皮、纖維組織增生,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同時腎臟也可受損害。黃麴黴毒素還會降低免疫能力。其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6℃~28℃,

溫度越高,生長速度越快。如果在溫度25℃~32℃、相對濕度80%~90%的環境中,黃麴黴毒素就能分泌毒液。由此可知它適宜的生存環境是溫度高且潮濕的地方。

讓人頭大的是,黃麴黴毒素的穩定性很強,並且不易溶解。即使是用100℃的溫度進行20個小時的滅菌,也不能將其殺死。

哪些食物中存在黃麴黴毒素?

1. 發黴穀物

黃麴黴毒素最常出現在發黴的食物中,尤其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如玉米、花生,

這些食物一旦發生黴變,其中黃麴黴毒素的含量就非常高。此外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米、大豆等發生黴變以後也會含有黃麴黴素。

2. 有苦味的堅果

堅果變質以後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所以平時一定要避免誤食帶有苦味的堅果。

3. 未洗淨的筷子

筷子本身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但是由於我們進食時食物殘渣會浸漬到筷子中發生黴變從而產生黃麴黴毒素。如果不能確定是不是將筷子洗乾淨了,最好的方式是講筷子換成其他材質如不銹鋼等。

4. 劣質芝麻醬花生醬

這是比較容易忽視的一點,很多黑心商家受利益的驅使會使用不好的花生、芝麻作為原料,如果其中含有黴變的花生就會存在黃素梅毒素。

專家提醒

黴變的食物中不一定含有黃麴黴毒素,但是看起來正常的食物也未必安全。此外,並不是吃了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就一定會得病,因為任何致病因素都要達到一定的量,但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還是應該注意,避免一切可能致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