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挑逗駕馭的渴望 鈴木GSX-S750 2017款

當仿賽褪去外衣,並不代表它要退下賽道,而是宣告它將稱霸街頭!如此形容2016年亮相科隆車展的鈴木GSX-S750毫不過分。因為全新登場的GSX-S750是直接搭載著GSX-R750的動力單元,解下了整流罩,以更具野性和侵略的外型,

挑逗你對駕馭著它,熱血街頭的渴望。

整車參數

引擎型式:四衝程、水冷、DOHC、直列4缸引擎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系統

缸徑 x 行程:72 x 46mm

排氣量:749cc

壓縮比:12.3:1

最高馬力:84kw(114ps)/ 10,500rpm

最大扭力:81Nm / 9,000rpm

傳動方式:6速鏈條傳動

車架型式:鋼管&雙翼梁

前傾角:25.2度

前懸吊:KYB 41mm 預載可調倒叉

後懸吊:中置多連杆、7段預載可調

前刹車:Nissin 輻射對四卡鉗、310mm 浮動跌、ABS

後刹車:碟刹

軸距:1,455mm

座高:820mm

濕重:211kg、213kg(ABS)

2017款鈴木GSX-S750在外型上可以感受到那種強烈的侵略感,車身前傾的外型設計,猶如猛虎撲食般難掩鋒芒;層次分明的油箱造型體現出GSX-S750的肌肉線條,加上下導流的點綴所帶出其速度感、大燈兩旁定位燈的造型……頗有同門大哥GSX-S1000的韻味,同時也表現其繼承了家族的基因特徵。

GSX-S750雖名為GSR750的後繼車款,

但它卻不是一台溫馴的中量級街車。單從資料上來看,整備品質增加了1kg來到211kg,坐高也增加了5mm為820mm,而引擎不但符合Euro4的排放標準,最高輸出可達114匹馬力,比起GSR750足足提升8匹。

源自GSX-R750的引擎,通過廠家的修改與調校後,在曲軸箱增加通氣孔來降低活塞吸氣時所耗損的動力;同時透過三個進氣孔改善集氣箱進氣效能;噴油嘴也從8孔改為10孔,

從而提高供油量以及更好的霧化效果,藉此達到更高的動力輸出表現。同時在車輛加速時由於三個進氣孔的設計,車輛將會帶有特殊的吸氣聲,這也成為GSX-S750的另一特色。

當然,排氣系統也同樣做了修改。GSX-S750將排氣控制閥和排氣系統氣門驅動控制器移除,做到輕量化設定的同時,也能符合Euro4 的環保法規;又導入Low RPM Assist(低轉輔助)系統,在低速時提供更穩定的怠速,能更輕鬆的克服在市區裡走走停停的情況。另外搭配Easy Start System,輕觸啟動鈕便能快速著車,無需長按等待;電控上還有四種循跡模式(含關閉),從介入最少的第一級到介入最多的第三級,可以讓騎士自由的選擇 。

車架結合鋼管與鋁合金雙翼梁兩種車架形式,並搭配全新設計的後搖臂,強調能文能武、剛柔並濟的性格;懸吊配置上,前叉為預載可調的KYB品牌41mm倒置式減震,7段預載可調的多連杆後中置減震;制動系統上,前刹車為雙碟設計,配備兩組日清品牌對向四活塞輻射式卡鉗;10幅鑄鋁輪轂也採取輕量化設定,能有效減少簧下負擔,使操控性更上一層。可以出雖身為中量級街車的GSX-S750,在配備選擇上並不馬虎,豐富了車輛的層次感,整體外型也變得更加有型。

當各家車廠都紛紛開始放棄750cc排量級別的車款,往更大排氣量的街車做發展時,鈴木能就堅持推出GSX-S750,似乎欲返先前榮耀。透過GSX-R750的動力心臟,飽滿的動力表現加上悅耳的四缸聲浪,似乎都比對手高出一個層次;更是承接鈴木GSX-S街車體系中的新生力軍。

無需長按等待;電控上還有四種循跡模式(含關閉),從介入最少的第一級到介入最多的第三級,可以讓騎士自由的選擇 。

車架結合鋼管與鋁合金雙翼梁兩種車架形式,並搭配全新設計的後搖臂,強調能文能武、剛柔並濟的性格;懸吊配置上,前叉為預載可調的KYB品牌41mm倒置式減震,7段預載可調的多連杆後中置減震;制動系統上,前刹車為雙碟設計,配備兩組日清品牌對向四活塞輻射式卡鉗;10幅鑄鋁輪轂也採取輕量化設定,能有效減少簧下負擔,使操控性更上一層。可以出雖身為中量級街車的GSX-S750,在配備選擇上並不馬虎,豐富了車輛的層次感,整體外型也變得更加有型。

當各家車廠都紛紛開始放棄750cc排量級別的車款,往更大排氣量的街車做發展時,鈴木能就堅持推出GSX-S750,似乎欲返先前榮耀。透過GSX-R750的動力心臟,飽滿的動力表現加上悅耳的四缸聲浪,似乎都比對手高出一個層次;更是承接鈴木GSX-S街車體系中的新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