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濟南法院2017年這10件大事,你知道幾件?《濟南日報》今天進行了重點報導!

發佈:濟南中院新聞中心

文:袁粼

1、全力服務大局,為省會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2017年,濟南法院牢固樹立省會城市首位度意識,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制定《關於為推進“453”工作體系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的意見》,

要求全市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創新司法服務措施,依法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省會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推進“453”工作體系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圍繞法治政府建設,依法履行司法審查職能。大力支持中央商務區、華山片區、新東站片區等重點專案建設,妥善審結涉及徵收拆遷、棚改舊改、拆違拆臨等案件,避免因訴訟程式延誤專案建設進程。

2、主動接受監督,邀請代表委員、市民代表視察座談

2017年,濟南法院始終堅持党的領導,主動把法院工作置於市委的領導之下,堅持全面工作向黨委定期報告,重點工作及時報告,緊緊依靠黨委領導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法院工作的正確方向。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大代表的監督,認真負責地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仔細研究代表審議意見,逐條整改落實並及時回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溫孚江到濟南法院視察執行工作,市人大專項審議法院執行工作情況,對法院近年來執行工作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並對下步工作給予有力指導。全市法院還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視察座談、旁聽案件庭審、見證執行、參與調解;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
逐項跟蹤督辦。主動向政府、政協通報工作情況,爭取有關部門支援,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發展。

3、濟南中院審理的“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入選“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

2017 年,濟南中院充分發揮刑事大要案審判基地作用,打擊犯罪,保護人民,依法審結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受賄、濫用職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龐紅衛、孫琪非法經營疫苗案,於麗芳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案,臨沂大學原副校長李富山貪污、受賄案等一批社會關注的大要案,彰顯了法治尊嚴,維護了社會穩定,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4、濟南法院推動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案結事了,

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糾紛解決方式

面對近年來收案數量逐年增多的現實壓力,濟南法院強化訴調對接,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各基層法院普遍建立訴調對接平臺,邀請人民調解員、律師、退休老法官等參與訴前調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行政機關、仲裁機關、人民調解組織、人民銀行、商事調解組織建立聯調聯解工作機制,合力化解矛盾糾紛。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市“兩辦”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訴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意見》。兩級法院全部建立訴調對接中心,並依託人民調解組織體系,建立市、縣區、街鎮、村居四級訴調對接機構,在法院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43個,聘請人民調解員、特邀調解員172人。積極營造尊重理解、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一年來,引導12102件糾紛當事人選擇訴前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全市法院訴訟收案同比下降6.98%,大量矛盾糾紛在訴前就得到化解。

5、堅決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發起聲勢浩大的“執行風暴”,讓“老賴”無處遁形

為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勝訴權益,按照最高法院和省法院的工作部署,濟南法院進一步加大執行工作力度,在解決執行難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2017年共受理執行案件 37223 件,執結 38451 件,執行到位標的89.7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18%、25.08%和63.2%。濟南法院堅持依靠黨委領導和人大監督,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解決執行難凝聚共識、彙聚力量。市“兩辦”印發《關於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通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推動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意見》,綜治部門將“基本解決執行難”納入綜合治理考核體系。聯合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制定建立執行聯動機制和打擊拒執罪的工作意見。各區縣黨委、人大、政府也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全市綜合治理執行難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此外,濟南法院圍繞“基本解決執行難”總體目標,不斷創新舉措,完善機制,加大力度,通過集中約談、拘傳拘留、限制出境、追究拘執罪、執行懸賞、設置“失信彩鈴”、“精准追討”、網路曝光等措施,全力破解執行難。開展“百日執行攻堅”專項活動,執結涉民生案件2938件、涉基層自治組織案件505件、涉黨政機關案件16件、涉信訪執行案件519件,納入清理範圍的案件全部執結。

6、成立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為濟南科技創新撐起司法“保護傘”

2017 年9月28 日,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在濟南正式掛牌成立,管轄包括濟南在內的11市的智慧財產權案件,正式開啟了我省智慧財產權專業審判的新紀元。這項舉措既順應了司法體制改革和審判機制改革要求,又符合省市經濟發展實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需要,對於優化整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格局和審判資源,維護市場秩序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保障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妥善處理了中國重汽商標權案、東阿阿膠專利權案等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辦案數量繼續保持在全省法院的領先位次。

7、司法案例工作成果豐碩,“高原騎兵連著作權案”“北雁雲依姓名權案”分別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17 個案例在全國推廣

指導性案例是由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對審理類似案件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例,具有權威、指引和示範作用。2017年,濟南法院強化審判理論研究和案例指導工作,善於發現、充分論證、精心編寫,取得明顯成效。其中,“高原騎兵連著作權案”“北雁雲依姓名權案”分別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重慶沃克斯點火槍專利權案”等17個案例在全國推廣,一批理論調研成果在國家級刊物發表。

8、濟南中院開審兩起“首例環境訴訟案”,依法守護泉城的“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是司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2017 年,濟南法院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司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加強生態環境案件行政應訴工作。嚴厲懲治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拓展環境資源保護訴求機制,重點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資源環境問題。2017 年,依法受理首起省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賠償訴訟,成功調解首起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9、深入開展“法治六進”,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2017年,濟南法院認真落實市委工作部署,扎實開展“法治六進”活動,密切聯繫包掛區縣,院領導、資深法官深入機關、企業、社區、學校、村居辦事處走訪調研359次,選派中小學法治副校長80人,舉辦法律諮詢、講座等活動217場次。通過巡迴審判、以案釋法、組織“12•4憲法日”活動等方式,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基層群眾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水準,確保實現“法治六進”連絡人員、法治教育、法律服務、依法治理“四個全覆蓋”。

10、以公開促公正,陽光司法讓正義看得見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2017年以來,濟南法院健全完善審判流程、庭審資訊、執行資訊、裁判文書“四大公開平臺”,全面公開訴訟指南、審判流程等審務資訊和流程資訊,在互聯網公佈生效裁判文書68942份。加大庭審直播錄播力度,以及案件電子卷宗、庭審音視頻等資料資源彙聚力度,實現了科技法庭覆蓋率、音視頻統一管理平臺接入率、高清比率、庭審錄影完整率四個100%。

編輯:李曉

審核:陳茜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行政機關、仲裁機關、人民調解組織、人民銀行、商事調解組織建立聯調聯解工作機制,合力化解矛盾糾紛。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市“兩辦”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訴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意見》。兩級法院全部建立訴調對接中心,並依託人民調解組織體系,建立市、縣區、街鎮、村居四級訴調對接機構,在法院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43個,聘請人民調解員、特邀調解員172人。積極營造尊重理解、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一年來,引導12102件糾紛當事人選擇訴前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全市法院訴訟收案同比下降6.98%,大量矛盾糾紛在訴前就得到化解。

5、堅決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發起聲勢浩大的“執行風暴”,讓“老賴”無處遁形

為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勝訴權益,按照最高法院和省法院的工作部署,濟南法院進一步加大執行工作力度,在解決執行難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2017年共受理執行案件 37223 件,執結 38451 件,執行到位標的89.7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18%、25.08%和63.2%。濟南法院堅持依靠黨委領導和人大監督,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解決執行難凝聚共識、彙聚力量。市“兩辦”印發《關於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通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推動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意見》,綜治部門將“基本解決執行難”納入綜合治理考核體系。聯合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制定建立執行聯動機制和打擊拒執罪的工作意見。各區縣黨委、人大、政府也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全市綜合治理執行難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此外,濟南法院圍繞“基本解決執行難”總體目標,不斷創新舉措,完善機制,加大力度,通過集中約談、拘傳拘留、限制出境、追究拘執罪、執行懸賞、設置“失信彩鈴”、“精准追討”、網路曝光等措施,全力破解執行難。開展“百日執行攻堅”專項活動,執結涉民生案件2938件、涉基層自治組織案件505件、涉黨政機關案件16件、涉信訪執行案件519件,納入清理範圍的案件全部執結。

6、成立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為濟南科技創新撐起司法“保護傘”

2017 年9月28 日,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在濟南正式掛牌成立,管轄包括濟南在內的11市的智慧財產權案件,正式開啟了我省智慧財產權專業審判的新紀元。這項舉措既順應了司法體制改革和審判機制改革要求,又符合省市經濟發展實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需要,對於優化整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格局和審判資源,維護市場秩序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保障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妥善處理了中國重汽商標權案、東阿阿膠專利權案等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辦案數量繼續保持在全省法院的領先位次。

7、司法案例工作成果豐碩,“高原騎兵連著作權案”“北雁雲依姓名權案”分別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17 個案例在全國推廣

指導性案例是由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對審理類似案件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例,具有權威、指引和示範作用。2017年,濟南法院強化審判理論研究和案例指導工作,善於發現、充分論證、精心編寫,取得明顯成效。其中,“高原騎兵連著作權案”“北雁雲依姓名權案”分別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重慶沃克斯點火槍專利權案”等17個案例在全國推廣,一批理論調研成果在國家級刊物發表。

8、濟南中院開審兩起“首例環境訴訟案”,依法守護泉城的“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是司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2017 年,濟南法院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司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加強生態環境案件行政應訴工作。嚴厲懲治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拓展環境資源保護訴求機制,重點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資源環境問題。2017 年,依法受理首起省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賠償訴訟,成功調解首起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9、深入開展“法治六進”,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2017年,濟南法院認真落實市委工作部署,扎實開展“法治六進”活動,密切聯繫包掛區縣,院領導、資深法官深入機關、企業、社區、學校、村居辦事處走訪調研359次,選派中小學法治副校長80人,舉辦法律諮詢、講座等活動217場次。通過巡迴審判、以案釋法、組織“12•4憲法日”活動等方式,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基層群眾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水準,確保實現“法治六進”連絡人員、法治教育、法律服務、依法治理“四個全覆蓋”。

10、以公開促公正,陽光司法讓正義看得見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2017年以來,濟南法院健全完善審判流程、庭審資訊、執行資訊、裁判文書“四大公開平臺”,全面公開訴訟指南、審判流程等審務資訊和流程資訊,在互聯網公佈生效裁判文書68942份。加大庭審直播錄播力度,以及案件電子卷宗、庭審音視頻等資料資源彙聚力度,實現了科技法庭覆蓋率、音視頻統一管理平臺接入率、高清比率、庭審錄影完整率四個100%。

編輯:李曉

審核: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