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政助殘丨從“服務者”轉化為“家人”

如何更好地開展殘疾人家政服務呢?如何在眾多機構中脫穎而出呢?如何樹立機構在殘疾人朋友心中的口碑呢?

“為殘疾人做家政服務,不能只把它當成普通的工作,而是需要在工作中用心!”來自重慶禾康智慧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鳳表示,“家政助殘服務不只是做衛生,還包括助餐、助行、助購、助浴以及線上手機呼叫、線下實體等服務。服務的多樣化非常重要,比如說精神慰藉,上門提供維修幫助、理髮、代領下物品等繁瑣小事,

這些都是可以去實施的,因此我們必須創新!”

墊江縣奧芬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給家政助殘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重慶市墊江縣奧芬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周清忠認為,家政服務是需要創新和改變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也就是監管和監控。

一是服務品質的監管,比如說與殘疾人服務物件的交流溝通,實際都屬於為殘疾人朋友服務的範疇,也都是做好精神慰藉的基礎;二就是實際操作品質監管,保持在為殘疾人服務中做好每一個細節。而監控則是系統的開發和形成,服務人員從踏入殘疾人朋友家中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做好為殘疾人解決好每一項需求的準備。周清忠也表示,這套監控系統的開發創新不僅將大大有利於家政助殘服務,
也有利於殘疾人朋友的日常生活。

據國內某家媒體報導,在家政公司興起的同時,部分“皮包公司”魚龍混珠,借著家政服務公司的名義,收取保姆的仲介費用等現象層出不窮。而殘疾人家政助殘服務專案,特別是針對貧困殘疾人群,大多數是由政府出資,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下,以競標的形式交由機構來具體實施,這不僅多了一個篩選的過程,

也會督促助殘機構去思考如何有效開展和較好地實施這個項目。

圖為陶永友

重慶江北幸福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殘疾人家裡做家政服務

“殘疾人朋友的需求往往大於尋常家政服務物件,我們的家政服務人員開展工作,首先必須要專業化培訓,同時秉持同理性原則,堅持不斷創新,要把自己代入殘疾人朋友家人的角色,才能做好家政助殘的工作。”李麒麟說。

文/廖政東

圖/受訪者提供

編 輯:周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