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倚雲:論《將進茶》的藝術特色

摘要:《將進茶》是周嘯天先生的詩詞集之一,周先生本科為數學研究,

碩士研究方向為詩歌鑒賞,所謂文理兼工,這些為其詩歌的開拓與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進茶》取材廣泛,用語更見自家特色,其藝術性具備以下特色:一、其取材可見胸襟廣、境界高,二、其筆端文字意雅、情高,三、其創作有古風、無酸套,四、其用語新奇鮮活,字淺文刁。因此,《將進茶》以其獨特的手法,開詩壇鮮活之新風。

關鍵字:將進茶,周嘯天,歌行,詩歌,境界,鮮活

中圖分類號: 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 言

《將進茶》[1]乃周嘯天先生詩詞作品集之一,筆者手中的專著是2012年5月第二次印刷,由四川出版集團•天地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嘯天先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專注于古典詩詞鑒賞與創作。

周先生本科數學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為詩歌鑒賞,從周嘯天先生的教育經歷來看,先生已是文理精通,這使得其較常規中文學者眼界更寬,對客觀規律的研究的更深,對事物本質看得更透,因而,能站得更高,為其詩歌的開拓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進茶》這部專著,共收錄了詩詞作品249首,取材廣泛,內容豐富,包括古今中外名人、中外新聞、中外山水名勝、文學藝術、哲學物理、中外人倫諸端,
而最富特色的、最引人矚目的是那些書寫當今的新題材、新內容。

張應中先生對此專著評曰:以古出新,雅而能諧[2]。詩中用語大膽新奇,“失語”、“駕校”、“大款”、“簽單”等詞融古今於一爐,商振泰先生評曰:拈管城舊錐,作浮世新繪[3]。作品大多站在當今的角度,歌今人頌今事,同時又緊密銜接傳統。

對《將進茶》藝術特色概括最全的,當屬著名散曲家南廣勳先生的【雙調·沉醉東風】讀《岷峨詩侶》之周嘯天卷:“敞胸懷煙波浩渺,

落筆端意雅情高。有古風,無酸套,語新奇、字淺文刁。盥手移燈細細瞧,美丟丟捧他“臭腳”。*”(*有人說周先生的《洗腳歌》是“臭詩”,是“捧臭腳”。此反其意用之。)便是對周詩較完整的概括。

一 取材可見胸襟廣、境界高

南先生之【雙調·沉醉東風】第一句:“敞胸懷煙波浩渺”,便是說《將進茶》之胸襟之境界。

“當人完全放下的時候,他就有了容受的興趣,可以獨具隻眼,

目擊首存,從平常事物中看到不平常的意思,在有意無意間作見道語,發人所未發。”[4] 科學無階級性,藝術也應當無階級性,無階級性方為大善與大雅,更是大容。

如《聾啞人舞千手觀音》中有一聯“失語時分存至辯,無聲國度走雷音。”即有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辯以忘言。”又蘊涵著《道德經》的“大辯若訥”,還蘊涵著《維摩詰所說經》的“演法無畏,猶獅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在技法上化古人之典于無痕,又翻出新意。所取之材為“聾啞人”這個群體,亦是前人未能涉及。“聾啞人”是殘疾人,是弱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無偏見且敬重有加;又容受此群體,獨具慧眼,發現這個群體的優勢:不“耳聰”便可把智慧全部轉向“心明”與“目明”,故而能“至辯”,於是,詩人的善是一種“大善”,從思想境界上,站在古人的肩上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詩人的數學天分,詩人注重文、理思維方法的互補性,避免單一思維方式的教條性,從而求得對人和事物多維多面的審美本質的把握,構建了靈動的思維方式,寫出了有震撼力的詩篇。

再如《洗腳歌》中“健身中心即金屋,中有玉女濯我足”、“來生萬一作河東,安知我不為卿洗?”,對足療女無一絲偏見,有的更多的是同情與人格的平等,尤其尾聯更發人深思,聯想到社會現狀,是對足浴者的警戒。狄德羅在其《繪畫論》中談到:“那麼,藝術鑒賞力究竟是什麼呢?由於反復的經驗而獲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況下,抓住真實與良好的東西,並迅速而強烈地為它們所感動。”[5]“抓住真實與良好的東西”即是獨具隻眼,詩人迅速而強烈的被“洗腳”這一事件觸動,於是詩篇便躍然紙上,超閱了對女子的“憐”與“鳴不平”,而是站在與女子平等的地位上,發現了足療女人格的力量,以客觀自然規律收束全篇,其思想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度。

梅堯臣曾說:好詩應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因此,《將進茶》的詩句,以頓悟式的片語只言,向更高級的“穿越思維”,如:“海角天涯一點通”、“三尺講臺微雪飛”等。以“整合思維”為前提,穿越各種方法,使之材料化、因素化,形成新的思維結構,使思維之花開到了最高境界。

詩者,釋也!因此周詩基調多歡快娛樂,偶有發人深思者,讀來也甚覺暢快,或可醫讀者之疾。《唐詩紀事》裡就明確指出:讀杜詩可以“療疾”。《三國演義》亦有記載:曹操患頭風之疾,經常頭痛難忍,久治不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讀了陳琳的“討曹檄文”,驚出一身冷汗,頭風病竟不藥而愈。周詩之暢快之句,如《教師節》有句“教授名高久不肥”即是幽默又是自信。依奧登之說,“歡愉之辭”可以幫我們更欣賞人生,而“窮苦之言”則幫助我們承擔人生的痛苦,這是一塊金幣的兩面,缺一不可,王蒙先生說“淚盡則喜”。“窮苦之言”確實比“歡愉之辭”易成好詩,故而“歡愉之辭”成為好詩便難了些。毛澤東的《長征》,是在極其惡劣環境的下,看到了革命勝利的希望,變不利有利,以詩來鼓舞士兵士氣,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長征》更不失為千古名篇。周詩從毛公處吸收“營養”,基調多歡愉,詩作多積極奮進。

俗話說:幫人承擔痛苦,不如幫人找出路;與其悲痛,不如化悲痛為力量。周詩的《八級地震歌》“公喜複課語依依,多難興幫兒無怠”是真正的化悲痛為力量,鼓舞受震災的人民重新建立美好家園,災難只會成為兒孫輩的磨練,只會使受災區人民更加堅強,更勝一籌。《鄧稼先歌》有句“天長地久真無恨,人生做一大事已”,未因英雄為國捐軀而悲,而是為英雄在堅苦的環境下能做一件大事而自豪,已超出悲痛,並化悲痛為力量,鄧稼先精神永存-----作為航太人,擔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重任,無權抱怨窮困,無權抱怨外界環境的惡劣,只能努力的改變世界、解決問題,製造更高精尖的航太武器,國強其人民才有尊嚴。

從這一點來講,周詩不再寫“哀憐”與“同情”,他看到弱者超人的優勢,看到英雄無畏的精神力量,落於紙上便成為美妙的詩句,鼓舞讀者奮進,鼓舞弱者強大。

二 筆端文字藝雅情高,化典無痕

何為雅與俗?《詩·大序》雲:“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6],關於《雅》詩大小之分,前人說法不一。《詩·大序》認為是以政事分的,所謂“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認為是按音樂分的,所謂“詩體既異,音樂亦殊”;朱熹《詩集傳》則認為是以用途分的,所謂“正《小雅》,燕享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也”。

因此,“雅”主要針對詩的內容而言,用語若幽默詼諧、或莊重正式,只要內容真切的關乎那個時代的國計民生,以積極善良的態度歌頌身邊的新聞和實事,便可稱之為“雅”。

釋“俗”之一,為通俗也,顯然不指詩風。

釋“俗”之二,《說文》雲:俗者,習也。習俗是人的行為,所以從人,用在詩歌創作上,則是“俗套”,習慣乃創作之大敵。

釋“俗”之三,為“俗氣”、“庸俗”、“惡俗”、“世俗”也。語出《魏書·司馬叡傳》:“俗氣輕急,不識禮教,盛飾子女以招遊客,此其土風也。”[7]。因此,故意用古人難以理解的詞彙,以顯示學問之高,顯然是賣弄、是庸俗、是無真性情也。與“雅”相對者,故意用古人之生典、偏僻字,歌古人之事,表達的思想與古人相同,而與當今時代脫離,賣弄書袋,是為“真俗”。其言辭艱深者,其情往往淺;其言辭淺者,其情往往深厚,是為真雅也。

詩詞作為純淨的思維之花,同時聯繫著感性和理性的心理機能,是對邏輯性和理性的飛越,容不得半點“俗”;是思維方式的素質成分並使思維方式更接近審美物件的本質。周詩一方面以“情景論”、“以心擊物”、“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 、“不涉理路”、“唯在興趣”;另一方面又以邏輯思維為基礎,一切符合自然之道。彭加勒在《科學與方法》一書中曾這樣講:“邏輯是證明的工具,直覺是發現的工具”[8],“邏輯可以告訴我們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保證不遇見任何障礙;但是它不能告訴我們哪一條道路能引導我們到達目的地。為此,必須從遠處望目標,教導我們望的本領是直覺。沒有直覺,數學家便像這樣一個作家:他只是按語法寫詩,但是卻毫無思想。”-----這一論斷不僅說明了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並用的重要性,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情真”、“不俗”的重要性。

靈感乃易於“習俗”而生,是創作出新鮮的東西,是感性思維中最高效率的思維活動,靈感(inspiration)是人類創造性認識活動中一種最神妙的精神現象、一對最奇妙的飛躍之翅、一朵最美妙的創造之花[9]。如果說,“只有它才使思維方式的品質和效率達到純而又純的至境,這種頓然開朗的“天容海色”的思維狀態,使創作主體已有的積澱、所有的知識素養都能發揮百分百的效應,常于傳統思路之外捅開噴射口,給詩歌的鏡頭創造意外的視焦點。有靈感的人,總是在創作中獨領風騷、獨佔鰲頭。因此,周詩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又如奧斯本在其《論靈感》一文中說:“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可能僅僅通過自覺地運用某些已知的規則和方法就能產生出來。”[10]

如《江淮行》有句“雲間賞月更分明”,詩人乘機在天,足踏白雲,與月無限親近,此乃人人眼中能見之景,而此時,先生理性思維閃爍發光,便以詩句總結了一個科學道理,甚至成為警句。後面的“嫦娥乃肯做空姐”則是感興思維了,“空姐”也是作者親眼所觀了,又較古人出新,浮想聯翩。

如《人妖歌》有句“回眸啟齒略放電,伴舞女郎失顏色”,化《長恨歌》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於無痕;“父母養兒為濟窮”,亦化“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於無痕[11]。人妖是域外之泰國特有的現象,也稱“紅藝人”,給男童體內注射荷爾蒙,使之出現女性特色,再授之於藝,以供人娛樂。“心性先從教化改,形體漸受荷爾蒙”未言動情已是動情;“捨身奉獻非凡庸”、“惟效曇花放異彩”以戕害自身為前提,換取他人之樂趣。靚麗的人妖在舞臺的背後是“一把辛酸淚”,豈止是對人妖的同情?用詩的語言,表達了社會上用反自然規律對男童戕害,是一種無奈與沉思,高情已浮現說筆端。

如《藏貓之二》有句“藏爾非花也是癡”、“盞裡香油連夜少”、“貓貓去矣鼠先知”,引用了《黛玉藏花》之典,以表達內心之癡,結句昇華,因為“貓去鼠先知”,一物離去,其天敵卻先知,因為可以無恐了。平常之物卻引起周先生不同尋常之深思,直接揭露社會現實。

三 其創作有古風、無酸套

歌行在《將進茶》中占了相當重的比例,也是《將進茶》具有標誌性的特色。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詩之所以興盛于唐代,“歌”、“行”、“吟”功不可沒。試想,如去掉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行路難》、《從軍行》等,再去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唐詩的影響力會大大減弱,可見歌行體在“詩”這一體裁中的所占的分量。

《將進茶》的古風多取材於當今生活現象、中外現實、歷史故事等。如:我們所熟知的《鄧稼先歌》,自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未經歷大的戰爭,無大的饑荒。而人民的思想卻在西方思維大潮侵襲中受到了衝擊,國外反動勢力曾揚言:要打沒有硝煙的戰爭,企圖在思想上使中華民族異化,整個社會難免會充滿戾氣。基於此背景下,敏感的詩人看到了生活中的亮點,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寫出了“要陪美蘇玩博戲”,整詩舉重若輕,以輕鬆的語言寫出,面對重重困難的軍事武器研發,如同玩遊戲般簡單,既鼓舞人心,又給科研人員緩解壓力。

所謂無酸套,便是對現實社會的思考,不重複古人,以敏銳的感悟、獨特的視角看待社會,落於筆端,則是以哲學的思維認識世界、反映世界。亞里斯多德曾說:詩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學意味的[12]。的確,詩作為最早產生的文體之一,在中外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認識世界、反映世界的作用。最早的詩承擔起了記錄人類歷史活動的重任,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史詩。而最早的詩人與哲學家幾乎就是一體的。西方的早期哲學家就是以詩的形式來發表自己的思想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也大多是充滿著強烈的認識、哲理意味的,偉大的詩人都是哲思的。

如不具備敏銳的感悟,便不配做詩人,所以,詩人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深刻感觸世界,乃至把握世界。他們總是站在時代與社會的前列,以自己敏感的心靈把對社會、人生、宇宙的探索與思考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用詩的語言描述人生與社會。詩有三大主題:覺醒、尋覓、探求。那些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往往是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睿智思考的作品。

如,《代悲白頭翁》有句“遠去英雄不自由,當年叱吒虎生風”,深刻的描述了薩達姆遭遇二OO三年全人類個體生命最大的落差,闡明了國際上恃強淩弱的森林法則所造成的慘痛現實,結句“大漠驚沙狐兔悲”更是發人深思,深思之後,便化為志士仁人的行動,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如,《成龍歌》以“世人恨子不成龍”,寫一普通藝人成為國際巨星的成長過程,其間的酸甜苦辣唯有當事者心知,難怪東坡有句雲“唯願吾兒愚且魯”,寫出了高處不勝寒的現實。

因此,王蒙先生評曰:這裡有一種平常心,寫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詩中出現了趣味,出現了善良,出現了生機,出現了至樂至工至和。

四 其用語新奇鮮活,字淺文刁

語新奇鮮活是《將進茶》的語言特色。如《短信》有句“指頭在處靈犀在,海角天涯一點通。”化用“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向,“一點通”用雙關修辭手法,生動的描述了指尖點觸手機螢幕,編輯好的短信即刻被發出,對方便知短信內容,精確表達了當代無線電技術傳達之迅速,把科技史料寫入詩中,又生無限情趣。

如《答但丈仲廉覽詩見寄之四》“有句堪傳人不老,朱顏未必富春秋。”化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把古人的典用活了。

如《寄潘嘯龍》有句“自古官商能速富,於今教授有清名。”又生動的揭露了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

如《日本大地震》有句“鼇奮三山動,公乎歸去來。千見末日,幾縣蹈寒灰。偶共麻姑語,相將黃竹栽。遙憐大島茂,餘悸小男孩。”描寫了二零一一年三月日本發生裡氏九級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禍及仙台、福島數縣市,官方報導死亡失蹤人數達兩萬餘,並造成嚴重核洩露事件,鮮活的字句,深深觸動讀者內心。

如《江淮行之四》有句“我來小試並刀快,剪去黃山幾段雲。” 化用杜甫的《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 “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句,“剪取”生動的描寫“攝影”這一動作,把乘機時入黃山,攝取黃山白雲寫活了。

如“富到唯錢皆是貧”句,闡述了對大款的不屑,對自己作為教授而清貧的自信。

結 論

詩歌,是挖掘、提煉社會的一個富礦。而優秀的詩歌更是打開理解歷史、文化、哲學、宗教、政治、經濟、社會及其與科學關係之門的一把鑰匙。當代的詩歌會被後人稱為“歷史”,歷史是古人的現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將進茶》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對社會深刻的思考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同時也是以詩的語言記錄的當代歷史。

筆者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研究方向為航太宇航技術、機器人、加速壽命試驗,以餘力為文。筆者在研究外骨骼機器人時,涉及到“腦電波”的研究,也就是“思維方式”與“靈感”的研究,進而,提取“思維活動”與“靈感”的電磁波,用放大電路加以放大,來精確控制“外骨骼”,使精神層面的“活動”物質化。故而以自家眼光總結了《將進茶》這部詩集的幾個特點。

筆者認為:科學無階級性、無國界,藝術的發展也應該是無階級性、無國界的。當今,我們能直達月球,直通外域,直探海底;高度發達的科學工具使我們能夠更深刻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當我們有能力改造世界的時候,我們的詩歌就不會表現為“無奈”與“哀傷”,詩歌亦須與時俱進。“牢騷太勝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因此,《將進茶》這部優秀的詩集已不僅僅是觸景生情、抒發情懷、享受清風明月、共鳴文人騷客的憂國憂民之作;這部優秀的詩集,是對當代自然和社會的精煉總結,詩人運用已有的科學知識,憑直覺和理性思維訴諸形象,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既閃爍著詩歌之光,又蘊涵著哲理、趣味,堪稱瑰寶;我們從哲學的角度看到了它所蘊含的傳統哲學精神,看到了當代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它使我們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讓我們獲得當代一些珍貴的科技、社會、民生、禪意、外國風情等資料。

因此,《將進茶》以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獨創的表現特色,以積極進取的心態面對自然和社會,開一代詩壇之新風。

參考文獻:

[1] 周嘯天.將進茶[M]. 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天地出版社.2012.5

[2] 張應中.以古出新、雅而能諧---評周嘯天《欣托居歌詩》[J]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6(1):

[3] 商振泰.拈管城舊錐,作浮世新繪----讀《欣托居歌詩》有感[J] .巴蜀史志,2006(1):

[4] 周嘯天.詩心與佛心[J].中國韻文學刊,2010,24(4):100.

[5] 狄德羅.繪畫論.西方文論選[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394

[6] 詩·大序[C].

[7] 陳壽.魏書·司馬叡傳[C].

[8] 昂利•彭加勒.科學與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2006:212

[9] 陶伯華,朱亞燕.靈感學引論[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

[10] 赫羅特.奧斯本.論靈感[J].英國美學,1977(夏):7

[11] 楊牧.唐朝以後又見詩----讀《欣托居歌詩》.文藝報.2006年8月29日

[12] 伍蠡甫.西方文選論•下卷[M].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13

作者簡介:韓倚雲(1977.5-),女,河北保定人,工學博士後,副教授,研究方向:航太宇航技術、機器人、加速壽命試驗,餘力為文。北京詩詞學會副秘書長。

本期審核 :小樓聽雨

又翻出新意。所取之材為“聾啞人”這個群體,亦是前人未能涉及。“聾啞人”是殘疾人,是弱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無偏見且敬重有加;又容受此群體,獨具慧眼,發現這個群體的優勢:不“耳聰”便可把智慧全部轉向“心明”與“目明”,故而能“至辯”,於是,詩人的善是一種“大善”,從思想境界上,站在古人的肩上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詩人的數學天分,詩人注重文、理思維方法的互補性,避免單一思維方式的教條性,從而求得對人和事物多維多面的審美本質的把握,構建了靈動的思維方式,寫出了有震撼力的詩篇。

再如《洗腳歌》中“健身中心即金屋,中有玉女濯我足”、“來生萬一作河東,安知我不為卿洗?”,對足療女無一絲偏見,有的更多的是同情與人格的平等,尤其尾聯更發人深思,聯想到社會現狀,是對足浴者的警戒。狄德羅在其《繪畫論》中談到:“那麼,藝術鑒賞力究竟是什麼呢?由於反復的經驗而獲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況下,抓住真實與良好的東西,並迅速而強烈地為它們所感動。”[5]“抓住真實與良好的東西”即是獨具隻眼,詩人迅速而強烈的被“洗腳”這一事件觸動,於是詩篇便躍然紙上,超閱了對女子的“憐”與“鳴不平”,而是站在與女子平等的地位上,發現了足療女人格的力量,以客觀自然規律收束全篇,其思想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度。

梅堯臣曾說:好詩應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因此,《將進茶》的詩句,以頓悟式的片語只言,向更高級的“穿越思維”,如:“海角天涯一點通”、“三尺講臺微雪飛”等。以“整合思維”為前提,穿越各種方法,使之材料化、因素化,形成新的思維結構,使思維之花開到了最高境界。

詩者,釋也!因此周詩基調多歡快娛樂,偶有發人深思者,讀來也甚覺暢快,或可醫讀者之疾。《唐詩紀事》裡就明確指出:讀杜詩可以“療疾”。《三國演義》亦有記載:曹操患頭風之疾,經常頭痛難忍,久治不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讀了陳琳的“討曹檄文”,驚出一身冷汗,頭風病竟不藥而愈。周詩之暢快之句,如《教師節》有句“教授名高久不肥”即是幽默又是自信。依奧登之說,“歡愉之辭”可以幫我們更欣賞人生,而“窮苦之言”則幫助我們承擔人生的痛苦,這是一塊金幣的兩面,缺一不可,王蒙先生說“淚盡則喜”。“窮苦之言”確實比“歡愉之辭”易成好詩,故而“歡愉之辭”成為好詩便難了些。毛澤東的《長征》,是在極其惡劣環境的下,看到了革命勝利的希望,變不利有利,以詩來鼓舞士兵士氣,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長征》更不失為千古名篇。周詩從毛公處吸收“營養”,基調多歡愉,詩作多積極奮進。

俗話說:幫人承擔痛苦,不如幫人找出路;與其悲痛,不如化悲痛為力量。周詩的《八級地震歌》“公喜複課語依依,多難興幫兒無怠”是真正的化悲痛為力量,鼓舞受震災的人民重新建立美好家園,災難只會成為兒孫輩的磨練,只會使受災區人民更加堅強,更勝一籌。《鄧稼先歌》有句“天長地久真無恨,人生做一大事已”,未因英雄為國捐軀而悲,而是為英雄在堅苦的環境下能做一件大事而自豪,已超出悲痛,並化悲痛為力量,鄧稼先精神永存-----作為航太人,擔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重任,無權抱怨窮困,無權抱怨外界環境的惡劣,只能努力的改變世界、解決問題,製造更高精尖的航太武器,國強其人民才有尊嚴。

從這一點來講,周詩不再寫“哀憐”與“同情”,他看到弱者超人的優勢,看到英雄無畏的精神力量,落於紙上便成為美妙的詩句,鼓舞讀者奮進,鼓舞弱者強大。

二 筆端文字藝雅情高,化典無痕

何為雅與俗?《詩·大序》雲:“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6],關於《雅》詩大小之分,前人說法不一。《詩·大序》認為是以政事分的,所謂“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認為是按音樂分的,所謂“詩體既異,音樂亦殊”;朱熹《詩集傳》則認為是以用途分的,所謂“正《小雅》,燕享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也”。

因此,“雅”主要針對詩的內容而言,用語若幽默詼諧、或莊重正式,只要內容真切的關乎那個時代的國計民生,以積極善良的態度歌頌身邊的新聞和實事,便可稱之為“雅”。

釋“俗”之一,為通俗也,顯然不指詩風。

釋“俗”之二,《說文》雲:俗者,習也。習俗是人的行為,所以從人,用在詩歌創作上,則是“俗套”,習慣乃創作之大敵。

釋“俗”之三,為“俗氣”、“庸俗”、“惡俗”、“世俗”也。語出《魏書·司馬叡傳》:“俗氣輕急,不識禮教,盛飾子女以招遊客,此其土風也。”[7]。因此,故意用古人難以理解的詞彙,以顯示學問之高,顯然是賣弄、是庸俗、是無真性情也。與“雅”相對者,故意用古人之生典、偏僻字,歌古人之事,表達的思想與古人相同,而與當今時代脫離,賣弄書袋,是為“真俗”。其言辭艱深者,其情往往淺;其言辭淺者,其情往往深厚,是為真雅也。

詩詞作為純淨的思維之花,同時聯繫著感性和理性的心理機能,是對邏輯性和理性的飛越,容不得半點“俗”;是思維方式的素質成分並使思維方式更接近審美物件的本質。周詩一方面以“情景論”、“以心擊物”、“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 、“不涉理路”、“唯在興趣”;另一方面又以邏輯思維為基礎,一切符合自然之道。彭加勒在《科學與方法》一書中曾這樣講:“邏輯是證明的工具,直覺是發現的工具”[8],“邏輯可以告訴我們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保證不遇見任何障礙;但是它不能告訴我們哪一條道路能引導我們到達目的地。為此,必須從遠處望目標,教導我們望的本領是直覺。沒有直覺,數學家便像這樣一個作家:他只是按語法寫詩,但是卻毫無思想。”-----這一論斷不僅說明了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並用的重要性,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情真”、“不俗”的重要性。

靈感乃易於“習俗”而生,是創作出新鮮的東西,是感性思維中最高效率的思維活動,靈感(inspiration)是人類創造性認識活動中一種最神妙的精神現象、一對最奇妙的飛躍之翅、一朵最美妙的創造之花[9]。如果說,“只有它才使思維方式的品質和效率達到純而又純的至境,這種頓然開朗的“天容海色”的思維狀態,使創作主體已有的積澱、所有的知識素養都能發揮百分百的效應,常于傳統思路之外捅開噴射口,給詩歌的鏡頭創造意外的視焦點。有靈感的人,總是在創作中獨領風騷、獨佔鰲頭。因此,周詩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又如奧斯本在其《論靈感》一文中說:“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可能僅僅通過自覺地運用某些已知的規則和方法就能產生出來。”[10]

如《江淮行》有句“雲間賞月更分明”,詩人乘機在天,足踏白雲,與月無限親近,此乃人人眼中能見之景,而此時,先生理性思維閃爍發光,便以詩句總結了一個科學道理,甚至成為警句。後面的“嫦娥乃肯做空姐”則是感興思維了,“空姐”也是作者親眼所觀了,又較古人出新,浮想聯翩。

如《人妖歌》有句“回眸啟齒略放電,伴舞女郎失顏色”,化《長恨歌》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於無痕;“父母養兒為濟窮”,亦化“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於無痕[11]。人妖是域外之泰國特有的現象,也稱“紅藝人”,給男童體內注射荷爾蒙,使之出現女性特色,再授之於藝,以供人娛樂。“心性先從教化改,形體漸受荷爾蒙”未言動情已是動情;“捨身奉獻非凡庸”、“惟效曇花放異彩”以戕害自身為前提,換取他人之樂趣。靚麗的人妖在舞臺的背後是“一把辛酸淚”,豈止是對人妖的同情?用詩的語言,表達了社會上用反自然規律對男童戕害,是一種無奈與沉思,高情已浮現說筆端。

如《藏貓之二》有句“藏爾非花也是癡”、“盞裡香油連夜少”、“貓貓去矣鼠先知”,引用了《黛玉藏花》之典,以表達內心之癡,結句昇華,因為“貓去鼠先知”,一物離去,其天敵卻先知,因為可以無恐了。平常之物卻引起周先生不同尋常之深思,直接揭露社會現實。

三 其創作有古風、無酸套

歌行在《將進茶》中占了相當重的比例,也是《將進茶》具有標誌性的特色。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詩之所以興盛于唐代,“歌”、“行”、“吟”功不可沒。試想,如去掉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行路難》、《從軍行》等,再去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唐詩的影響力會大大減弱,可見歌行體在“詩”這一體裁中的所占的分量。

《將進茶》的古風多取材於當今生活現象、中外現實、歷史故事等。如:我們所熟知的《鄧稼先歌》,自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未經歷大的戰爭,無大的饑荒。而人民的思想卻在西方思維大潮侵襲中受到了衝擊,國外反動勢力曾揚言:要打沒有硝煙的戰爭,企圖在思想上使中華民族異化,整個社會難免會充滿戾氣。基於此背景下,敏感的詩人看到了生活中的亮點,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寫出了“要陪美蘇玩博戲”,整詩舉重若輕,以輕鬆的語言寫出,面對重重困難的軍事武器研發,如同玩遊戲般簡單,既鼓舞人心,又給科研人員緩解壓力。

所謂無酸套,便是對現實社會的思考,不重複古人,以敏銳的感悟、獨特的視角看待社會,落於筆端,則是以哲學的思維認識世界、反映世界。亞里斯多德曾說:詩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學意味的[12]。的確,詩作為最早產生的文體之一,在中外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認識世界、反映世界的作用。最早的詩承擔起了記錄人類歷史活動的重任,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史詩。而最早的詩人與哲學家幾乎就是一體的。西方的早期哲學家就是以詩的形式來發表自己的思想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也大多是充滿著強烈的認識、哲理意味的,偉大的詩人都是哲思的。

如不具備敏銳的感悟,便不配做詩人,所以,詩人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深刻感觸世界,乃至把握世界。他們總是站在時代與社會的前列,以自己敏感的心靈把對社會、人生、宇宙的探索與思考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用詩的語言描述人生與社會。詩有三大主題:覺醒、尋覓、探求。那些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往往是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睿智思考的作品。

如,《代悲白頭翁》有句“遠去英雄不自由,當年叱吒虎生風”,深刻的描述了薩達姆遭遇二OO三年全人類個體生命最大的落差,闡明了國際上恃強淩弱的森林法則所造成的慘痛現實,結句“大漠驚沙狐兔悲”更是發人深思,深思之後,便化為志士仁人的行動,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如,《成龍歌》以“世人恨子不成龍”,寫一普通藝人成為國際巨星的成長過程,其間的酸甜苦辣唯有當事者心知,難怪東坡有句雲“唯願吾兒愚且魯”,寫出了高處不勝寒的現實。

因此,王蒙先生評曰:這裡有一種平常心,寫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詩中出現了趣味,出現了善良,出現了生機,出現了至樂至工至和。

四 其用語新奇鮮活,字淺文刁

語新奇鮮活是《將進茶》的語言特色。如《短信》有句“指頭在處靈犀在,海角天涯一點通。”化用“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向,“一點通”用雙關修辭手法,生動的描述了指尖點觸手機螢幕,編輯好的短信即刻被發出,對方便知短信內容,精確表達了當代無線電技術傳達之迅速,把科技史料寫入詩中,又生無限情趣。

如《答但丈仲廉覽詩見寄之四》“有句堪傳人不老,朱顏未必富春秋。”化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把古人的典用活了。

如《寄潘嘯龍》有句“自古官商能速富,於今教授有清名。”又生動的揭露了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

如《日本大地震》有句“鼇奮三山動,公乎歸去來。千見末日,幾縣蹈寒灰。偶共麻姑語,相將黃竹栽。遙憐大島茂,餘悸小男孩。”描寫了二零一一年三月日本發生裡氏九級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禍及仙台、福島數縣市,官方報導死亡失蹤人數達兩萬餘,並造成嚴重核洩露事件,鮮活的字句,深深觸動讀者內心。

如《江淮行之四》有句“我來小試並刀快,剪去黃山幾段雲。” 化用杜甫的《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 “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句,“剪取”生動的描寫“攝影”這一動作,把乘機時入黃山,攝取黃山白雲寫活了。

如“富到唯錢皆是貧”句,闡述了對大款的不屑,對自己作為教授而清貧的自信。

結 論

詩歌,是挖掘、提煉社會的一個富礦。而優秀的詩歌更是打開理解歷史、文化、哲學、宗教、政治、經濟、社會及其與科學關係之門的一把鑰匙。當代的詩歌會被後人稱為“歷史”,歷史是古人的現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將進茶》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對社會深刻的思考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同時也是以詩的語言記錄的當代歷史。

筆者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研究方向為航太宇航技術、機器人、加速壽命試驗,以餘力為文。筆者在研究外骨骼機器人時,涉及到“腦電波”的研究,也就是“思維方式”與“靈感”的研究,進而,提取“思維活動”與“靈感”的電磁波,用放大電路加以放大,來精確控制“外骨骼”,使精神層面的“活動”物質化。故而以自家眼光總結了《將進茶》這部詩集的幾個特點。

筆者認為:科學無階級性、無國界,藝術的發展也應該是無階級性、無國界的。當今,我們能直達月球,直通外域,直探海底;高度發達的科學工具使我們能夠更深刻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當我們有能力改造世界的時候,我們的詩歌就不會表現為“無奈”與“哀傷”,詩歌亦須與時俱進。“牢騷太勝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因此,《將進茶》這部優秀的詩集已不僅僅是觸景生情、抒發情懷、享受清風明月、共鳴文人騷客的憂國憂民之作;這部優秀的詩集,是對當代自然和社會的精煉總結,詩人運用已有的科學知識,憑直覺和理性思維訴諸形象,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既閃爍著詩歌之光,又蘊涵著哲理、趣味,堪稱瑰寶;我們從哲學的角度看到了它所蘊含的傳統哲學精神,看到了當代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它使我們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讓我們獲得當代一些珍貴的科技、社會、民生、禪意、外國風情等資料。

因此,《將進茶》以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獨創的表現特色,以積極進取的心態面對自然和社會,開一代詩壇之新風。

參考文獻:

[1] 周嘯天.將進茶[M]. 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天地出版社.2012.5

[2] 張應中.以古出新、雅而能諧---評周嘯天《欣托居歌詩》[J]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6(1):

[3] 商振泰.拈管城舊錐,作浮世新繪----讀《欣托居歌詩》有感[J] .巴蜀史志,2006(1):

[4] 周嘯天.詩心與佛心[J].中國韻文學刊,2010,24(4):100.

[5] 狄德羅.繪畫論.西方文論選[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394

[6] 詩·大序[C].

[7] 陳壽.魏書·司馬叡傳[C].

[8] 昂利•彭加勒.科學與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2006:212

[9] 陶伯華,朱亞燕.靈感學引論[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

[10] 赫羅特.奧斯本.論靈感[J].英國美學,1977(夏):7

[11] 楊牧.唐朝以後又見詩----讀《欣托居歌詩》.文藝報.2006年8月29日

[12] 伍蠡甫.西方文選論•下卷[M].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13

作者簡介:韓倚雲(1977.5-),女,河北保定人,工學博士後,副教授,研究方向:航太宇航技術、機器人、加速壽命試驗,餘力為文。北京詩詞學會副秘書長。

本期審核 :小樓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