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問西東》:四代人的青春,他們的愛與風華

01

《無問西東》是感人的,更是震撼的。

作為一個看過幾千部電影的資深影迷,

少有電影會令我觀後一直深陷,無法自拔。《無問西東》當列其一。

觀影時幾度淚崩,散場後依然欲泣。

仿佛心忽然空了,取而代之的,是千般哀愁,萬般思緒。

《無問西東》講了什麼呢?

我無法用一句話概括。

我只能說,它是一闕橫跨百年的命運交響曲。

擷取百年時空,四代人,陳述他們的起伏,各自的悲歡,讓我們看到冥冥之中,萬事皆有因果,眾生皆有宿命。

它也是一部理想主義的史詩。家國大義,個人情懷,卻于世道艱辛之中,進退兩難。

它還是一部悲情小說。真心終辜負,善意被踐踏。最終,相愛的人肝腸寸斷,以生死相挾。

於是,電影落幕之後,明明故事已經結束,但無人起身離場,也無人出聲議論。

直到音樂靜止,放映結束,

才陸續有人離開。

我坐在座位上動彈不得,只是流淚。

很難形容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有震撼,有豪情,有痛心,有猶疑,一如賈寶玉,忽入幻境,無法抽離。

只知沉醉。只知傷情。

醒來大夢初醒,憾然若失。繼而追問:這是哪裡?我是誰?

這是電影的魔法。

它在時空之間穿梭,仿佛列子,禦風而行,卻將某種被遺忘的情愫拾起,輕輕放在你面前,說:看,它們曾經存在。

兩個多小時的時長裡,並行著四代人的青春。

每個時代,各有一群年輕的面龐,他們在各自的青春裡成長,鮮衣怒馬,風華正茂。

然後在最好的年紀,面臨最殘酷的選擇。

他們每一個選擇,都告訴我們一個答案。

02

電影始於2012年的當下。

清華畢業生張果果,在快節奏的京城廣告圈裡摸爬滾打,西裝革履,英氣逼人。

可是他內心並不輕鬆。

金錢權利像一座高山,脅迫他,左右他。

城市高樓林立,卻無從安放一顆真心。

他的狀態,是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縮影。浮躁,高壓,爾虞我詐,見招拆招。

在職場中周旋久了,疲憊過後,即將面臨迷失本心的麻木。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

張果果難得回家吃飯,母親卻因十幾年常去的老店也開始優劣混賣,憤憤不平。

她一臉不快地對兒子說:“現在人心這樣壞,你一個人在外工作,可要小心呐!”

這就是現今社會,連柴米油鹽都滿載信任危機。

酒吧裡,張果果晃著小半瓶紅酒自嘲一笑:現代人的情感,就這麼多了。

人們抱怨,是因為心有不甘。

善意猶存,卻不知為誰傾付。

當真心在都市里漸漸泯滅,前路就失了方向。

03

1962年的北京,遠不如現在繁華。生活單一,交通不便。

人與人交流除了面聊,就是書信。

但那些寫在紙上的情感,一筆一劃,都帶著認真。

那時的時間很緩慢,人心純粹,裝不下太多雜事。

為一個人傾心,為一件事著迷,簡單執拗,倏然一生。

當陳鵬愛上花一樣明麗的王敏佳,他的心已經找到歸屬。

他為她點燈熬油刻印章,一刀一刀,把滿心柔情,刻進她的名字。

他為她不顧眾叛親離,橫跨千山萬水,也要握住她冰冷的手。

他愛得那樣深沉,足以托起她下墜的靈魂。

那藏在歲月裡的執拗,可以扼殺生命,也能成就一生所愛。

六十年代的故事裡,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悲壯。

其中有個體,也有群像。

最痛心的,要屬劉淑芬絕望的愛情。

丈夫深情不復,夫妻名存實亡。

她卻沉溺在過往的溫存裡不願醒來,不惜捕風捉影,肆意發洩,也不願承認這段愛情的夭折。

她的偏執,險些害死一個無辜的女孩。

她無法面對現實種種,唯有以死解脫。

小院裡,劉淑芬跳井的那個鏡頭,如此震撼,如此悲壯。

她一生活在回憶裡,現實太冷,要了她的命。

影片用唯一一處蒙太奇,烘托出王敏佳遭遇的背叛與不幸。

批鬥臺上,王敏佳被人推推搡搡,肆意辱駡;

高牆外,與她“同流合污”不敢認的李想,正慷慨激昂地發表醫療支邊演講。

她在這邊被人剪掉髮辮,他在那邊收穫陣陣掌聲。

他揮拳高喊“與反動勢力劃清界限”,心灰意冷的王敏佳自嘲一笑,被憤怒的民眾看作蔑視,飽受毒打,幾近氣絕。

幾組畫面交替,心痛與醒悟都淋漓盡致。

青春對王敏佳太過殘酷,它擄走她的美貌,摧打她的生命,又讓她在自己墳邊猛澆一場暴雨,才堪堪逃過死神的魔爪,醒來學會了辨識真心。

她毀了容,卻知道身後托著陳鵬的一雙手。

那是清華才子搞核子試驗的一雙手,那手將她拉出黑暗,於絕命處重獲新生。

陳鵬的一生都在奉獻,為心愛的姑娘,為家國大業,唯獨捨棄了自身的健康。

歸鄉途中,他牽腸掛肚的王敏佳,早早整點行囊,向他的方向踽踽前行。

她裹著面紗,不辨容顏,可因為心有所愛,僅一個背影就楚楚動人。

她曾被虛假的背叛所摧毀,又在真實的托舉中重生。

那個人她從前未曾掛心,此後卻成為指引她前行的光。

“陳鵬,上一次我以為我死了,醒來看到的是你。

這一次,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04

影片將第三代時空,定格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

那裡曾被日軍炮火猛烈轟炸,槍林彈雨中,挺立著一座中國教育史上的不朽豐碑——西南聯合大學。

那裡彙聚著中國最優秀的學子,腦中是炮彈炸不毀的知識殿堂,身上有強敵折不彎的民族脊樑。

印象最深的兩組畫面,一處是暴雨突至,陋室之中,老教授語音難辨。

他最終不再嘗試授課,于講臺處泰然落座,黑板上寫著四個大字:靜坐聽雨。

另一處是日軍來襲,全校師生從容撤離,在山洞裡支起黑板,高吟《楚辭》與泰戈爾,任憑炮火轟鳴,我自靜心求學。

兩組畫面,直抵人心,勾勒出一代文人風骨。

他們手無寸鐵,卻無畏生死,守著千年積澱的文化命脈,共赴國難。

學生中有位出眾的青年,叫沈光耀,出身名門,俊逸不凡。

他身上流著三代五將的血脈,家族卻只願他亂世中明哲保身,安穩求生。

可是他捫心自問,青春的熱血那樣滾燙。

硝煙下,他瞞著家人投筆從戎,為了守護腳下的土地,駕機撞向敵軍戰艦,在一瞬爆開的火光裡,消失在呼嘯的蒼穹深處。

他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用家鄉話向母親決然道別。

“媽,對不起。”

國難當頭,不容退卻。

如果不能安穩地活著,那就讓生命擲地有聲。

05

這場浩瀚的百年時空,源起1923年的北平清華園。

國學天才吳嶺瀾,尚在學業抉擇中踟躕。

他深信實業興國,文不如理,咬牙硬啃物理課本,紅榜一出,依舊不列。

他在困惑中迷失,十年苦讀,竟不知為何求學。

直到有天,他聆聽到泰戈爾的演講。

“……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

在泰戈爾身旁,立著當下中國最卓越的一行人。

他們的篤定從容,也讓吳嶺瀾終於頓悟,與其苦苦執拗,不如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他生來要與文字為伴。

那天過後,吳嶺瀾潛心文學,在書卷中尋求救國之道,終成一代名儒。

心之所向,引領他找到生命的意義。

如果國家還需要讀書人,那麼他定萬死不辭。

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吳嶺瀾將頓悟化作片片深情,言傳身教。

山谷外敵機轟鳴,山洞裡吟哦授業,那一刻,他心裡的呐喊呼之欲出。

文化不滅,國就不亡!

06

百年光陰,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影片最後,厭倦職場爾虞我詐的張果果,終於肯低頭看看自己的心。

萬物皆有因果,善惡終有回報。

人心在歲月中歷經百轉,終鑄成民族的獵獵風骨。

片尾七分鐘,一些電影中一閃而過的大師人物被逐一放大。

梅貽琦、梁啟超、梁思成、林徽因、王國維、馮友蘭、錢穆、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鄧稼先……

他們猶如散落在時代裡的明珠,滿腹經綸,心系家國,於危難裡奔走,讓一個民族從蒙昧中蘇醒,睜開眼睛看世界。

青春本該是這個樣子,真實勇敢,一往情深。

山高水險,不懼。

如真如夢,不悔。

一場電影,百年浮沉。

許是這跌宕起伏的四段人生,讓人深陷生命的思索。

我們是誰?

我們從何而來,又將魂歸何處?

當國家有了根基,個人就不再孤立。

回首來路,那裡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他們在各自的年月裡綻放,相互交織,於千朝萬代中彙聚,流淌成一條蜿蜒的民族血脈。

而螢幕之外的你我,也終將匯入歷史的洪流,走向屬於自己的歲月深處。

時光易逝,唯青春不老,真心不老,時代平穩的鐘聲不老。

我們這代人註定一生匆忙,時間被切分成無數的碎片,卻沒空聆聽自己的心。

可前路靜靜等在那裡。

浮躁背後,有質樸的光華。

影片結尾的念白中,再次問起開篇的問題:

如果提前瞭解了將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還有沒有勇氣前來?

四代人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這條路是人生的起點,亦是生命的歸途。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

張果果難得回家吃飯,母親卻因十幾年常去的老店也開始優劣混賣,憤憤不平。

她一臉不快地對兒子說:“現在人心這樣壞,你一個人在外工作,可要小心呐!”

這就是現今社會,連柴米油鹽都滿載信任危機。

酒吧裡,張果果晃著小半瓶紅酒自嘲一笑:現代人的情感,就這麼多了。

人們抱怨,是因為心有不甘。

善意猶存,卻不知為誰傾付。

當真心在都市里漸漸泯滅,前路就失了方向。

03

1962年的北京,遠不如現在繁華。生活單一,交通不便。

人與人交流除了面聊,就是書信。

但那些寫在紙上的情感,一筆一劃,都帶著認真。

那時的時間很緩慢,人心純粹,裝不下太多雜事。

為一個人傾心,為一件事著迷,簡單執拗,倏然一生。

當陳鵬愛上花一樣明麗的王敏佳,他的心已經找到歸屬。

他為她點燈熬油刻印章,一刀一刀,把滿心柔情,刻進她的名字。

他為她不顧眾叛親離,橫跨千山萬水,也要握住她冰冷的手。

他愛得那樣深沉,足以托起她下墜的靈魂。

那藏在歲月裡的執拗,可以扼殺生命,也能成就一生所愛。

六十年代的故事裡,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悲壯。

其中有個體,也有群像。

最痛心的,要屬劉淑芬絕望的愛情。

丈夫深情不復,夫妻名存實亡。

她卻沉溺在過往的溫存裡不願醒來,不惜捕風捉影,肆意發洩,也不願承認這段愛情的夭折。

她的偏執,險些害死一個無辜的女孩。

她無法面對現實種種,唯有以死解脫。

小院裡,劉淑芬跳井的那個鏡頭,如此震撼,如此悲壯。

她一生活在回憶裡,現實太冷,要了她的命。

影片用唯一一處蒙太奇,烘托出王敏佳遭遇的背叛與不幸。

批鬥臺上,王敏佳被人推推搡搡,肆意辱駡;

高牆外,與她“同流合污”不敢認的李想,正慷慨激昂地發表醫療支邊演講。

她在這邊被人剪掉髮辮,他在那邊收穫陣陣掌聲。

他揮拳高喊“與反動勢力劃清界限”,心灰意冷的王敏佳自嘲一笑,被憤怒的民眾看作蔑視,飽受毒打,幾近氣絕。

幾組畫面交替,心痛與醒悟都淋漓盡致。

青春對王敏佳太過殘酷,它擄走她的美貌,摧打她的生命,又讓她在自己墳邊猛澆一場暴雨,才堪堪逃過死神的魔爪,醒來學會了辨識真心。

她毀了容,卻知道身後托著陳鵬的一雙手。

那是清華才子搞核子試驗的一雙手,那手將她拉出黑暗,於絕命處重獲新生。

陳鵬的一生都在奉獻,為心愛的姑娘,為家國大業,唯獨捨棄了自身的健康。

歸鄉途中,他牽腸掛肚的王敏佳,早早整點行囊,向他的方向踽踽前行。

她裹著面紗,不辨容顏,可因為心有所愛,僅一個背影就楚楚動人。

她曾被虛假的背叛所摧毀,又在真實的托舉中重生。

那個人她從前未曾掛心,此後卻成為指引她前行的光。

“陳鵬,上一次我以為我死了,醒來看到的是你。

這一次,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04

影片將第三代時空,定格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

那裡曾被日軍炮火猛烈轟炸,槍林彈雨中,挺立著一座中國教育史上的不朽豐碑——西南聯合大學。

那裡彙聚著中國最優秀的學子,腦中是炮彈炸不毀的知識殿堂,身上有強敵折不彎的民族脊樑。

印象最深的兩組畫面,一處是暴雨突至,陋室之中,老教授語音難辨。

他最終不再嘗試授課,于講臺處泰然落座,黑板上寫著四個大字:靜坐聽雨。

另一處是日軍來襲,全校師生從容撤離,在山洞裡支起黑板,高吟《楚辭》與泰戈爾,任憑炮火轟鳴,我自靜心求學。

兩組畫面,直抵人心,勾勒出一代文人風骨。

他們手無寸鐵,卻無畏生死,守著千年積澱的文化命脈,共赴國難。

學生中有位出眾的青年,叫沈光耀,出身名門,俊逸不凡。

他身上流著三代五將的血脈,家族卻只願他亂世中明哲保身,安穩求生。

可是他捫心自問,青春的熱血那樣滾燙。

硝煙下,他瞞著家人投筆從戎,為了守護腳下的土地,駕機撞向敵軍戰艦,在一瞬爆開的火光裡,消失在呼嘯的蒼穹深處。

他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用家鄉話向母親決然道別。

“媽,對不起。”

國難當頭,不容退卻。

如果不能安穩地活著,那就讓生命擲地有聲。

05

這場浩瀚的百年時空,源起1923年的北平清華園。

國學天才吳嶺瀾,尚在學業抉擇中踟躕。

他深信實業興國,文不如理,咬牙硬啃物理課本,紅榜一出,依舊不列。

他在困惑中迷失,十年苦讀,竟不知為何求學。

直到有天,他聆聽到泰戈爾的演講。

“……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

在泰戈爾身旁,立著當下中國最卓越的一行人。

他們的篤定從容,也讓吳嶺瀾終於頓悟,與其苦苦執拗,不如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他生來要與文字為伴。

那天過後,吳嶺瀾潛心文學,在書卷中尋求救國之道,終成一代名儒。

心之所向,引領他找到生命的意義。

如果國家還需要讀書人,那麼他定萬死不辭。

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吳嶺瀾將頓悟化作片片深情,言傳身教。

山谷外敵機轟鳴,山洞裡吟哦授業,那一刻,他心裡的呐喊呼之欲出。

文化不滅,國就不亡!

06

百年光陰,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影片最後,厭倦職場爾虞我詐的張果果,終於肯低頭看看自己的心。

萬物皆有因果,善惡終有回報。

人心在歲月中歷經百轉,終鑄成民族的獵獵風骨。

片尾七分鐘,一些電影中一閃而過的大師人物被逐一放大。

梅貽琦、梁啟超、梁思成、林徽因、王國維、馮友蘭、錢穆、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鄧稼先……

他們猶如散落在時代裡的明珠,滿腹經綸,心系家國,於危難裡奔走,讓一個民族從蒙昧中蘇醒,睜開眼睛看世界。

青春本該是這個樣子,真實勇敢,一往情深。

山高水險,不懼。

如真如夢,不悔。

一場電影,百年浮沉。

許是這跌宕起伏的四段人生,讓人深陷生命的思索。

我們是誰?

我們從何而來,又將魂歸何處?

當國家有了根基,個人就不再孤立。

回首來路,那裡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他們在各自的年月裡綻放,相互交織,於千朝萬代中彙聚,流淌成一條蜿蜒的民族血脈。

而螢幕之外的你我,也終將匯入歷史的洪流,走向屬於自己的歲月深處。

時光易逝,唯青春不老,真心不老,時代平穩的鐘聲不老。

我們這代人註定一生匆忙,時間被切分成無數的碎片,卻沒空聆聽自己的心。

可前路靜靜等在那裡。

浮躁背後,有質樸的光華。

影片結尾的念白中,再次問起開篇的問題:

如果提前瞭解了將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還有沒有勇氣前來?

四代人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這條路是人生的起點,亦是生命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