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曉旌:孝老愛親 以情感人 是孩子眼中的“孝老”榜樣

孝老愛親,將非親生子女視若己出,照顧多病的父母、高齡的公婆和丈夫前妻年近九十的母親及繼父共六位老人……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幹部王曉旌以情感人,為家人帶來無盡溫暖和幸福。

王曉旌結婚時,丈夫已經有了一個9歲半的兒子。婚後,王曉旌對孩子說,“我沒當過媽媽,沒什麼經驗,以後你有什麼想法就直說。”

王曉旌(右一)帶公婆參觀航太城。

兒子內向,她定了幾條家規:回到家要說“我回來了”,出差三天回家後要“抱一抱”,

誰生病了,家人要說三句以上關心安慰的話。這個規定剛開始操作的時候,父子倆抱一下好尷尬,問候一句就像“擠牙膏”。慢慢的,三條規定讓幼年喪母的男孩子陽光開朗起來。

從小學到中學,王曉旌既不因孩子早年喪母而嬌縱溺愛,又對孩子人生每個成長階段的身心發育關懷備至。孩子上高中時,她得知孩子希望去美國留學。那段時間,王曉旌自己突患重病,在治療前景未蔔的情況下,

她堅定地支持孩子留學,決定賣掉單位分給她的房子。

近幾年來,王曉旌年近八十的父親三次遭遇腦梗,兩次住進ICU搶救,醫生認為病情嚴重,即便出院後也不適合居家護理,王曉旌在自己遭遇肺纖維化兩次住院、近十個月內多次小劑量化療的情況下,主動與妹妹兩家共同盡力,為老人聯繫醫療護理和康復機構,同時將老母親接到自己家居住。在堅持一年多的康復治療後,

父親已經能夠生活自理、輔助行走,被醫生認為超乎想像。在父親能夠回家護理的情況下,她又出資十幾萬元,在殘聯幫助指導下,為父母家重新改造裝修,安置牆體扶手和老人用輔助洗澡設施及坐便設施、煤氣報警裝置等。

她孝敬公婆,送給老人的單反相機、隨身電飯煲成了老人津津樂道的“新鮮物”。丈夫前妻病逝,妹妹、妹夫在國外,留下母親及繼父兩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

平時,王曉旌也會將米麵油、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裡,是孩子眼中的“孝老”榜樣。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文 首都文明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