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位青田女子左手截肢右眼失明,但她拼命地幹活,走出困境!

無論在大都市或小城鎮,

我們常會看到許多創業者的身影,

他們用行動書寫夢想,用奮鬥書寫青春。

在眾多的創業者中,

有一種創業者尤令我們敬佩——他們是殘疾人。

雖然他們身患殘疾、屢遭挫折,

但他們身殘志堅,永不言棄,

創業路上更是頑強地書寫著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天小獸就給你介紹這麼一位創業者,用奮鬥的青春書寫夢想與未來,她叫黃小梅。

遭遇橫禍

黃小梅出生於1976年,青田縣嶺根鄉人。1992年,16歲的黃小梅跟著幾位同鄉去溫州打工,

初始,她與同伴在工廠做一些手工製品,當時收入極低。黃小梅是她們那群小夥伴裡頗大膽,也頗有想法的姑娘。工作一段時間後,她覺得打工沒有出路,她想學一門手藝自己創業。第二年,黃小梅便去學習理髮,因為用心,她學習得很快。隨後在溫州梧田開了一家理髮店,由於手藝好,對人又很熱情,理髮店的生意非常興隆。每天營業額可達200-300元,比起打工一月僅一兩百元的工資,
理髮的月收入非常可觀。因善於經營,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她不僅是家人的驕傲,也是小夥伴們學習的榜樣。

2000年清明節後的第二天,是黃小梅人生轉折的一天。“那天,店裡的生意特別好,等我忙完都快淩晨了。當晚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住處,

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疾馳的轎車撞飛出去。等我醒來,我的左手截肢,右眼也失明了,身上到處是傷,他們都說我能揀回一條命已是萬幸了。”

身體傷殘後,黃小梅無法再從事理髮工作,她變得消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走出家門。她說,“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完了,曾經我是家人與同齡人的驕傲,殘疾後,我無法面對別人看我時的異樣眼光。”消沉了一段時間後,在家人的開導下,

她覺得她得接受自己殘疾的事實,重新面對生活。可是一個殘疾人,做什麼都沒那麼容易了,找工作更是四處碰壁。連續幾年,她都在無望與頹廢中度過。

白手起家

2003年,黃小梅到溫州文成南田鎮一個朋友家玩,經人介紹,她認識了文成青年趙文幹。趙文幹給她的印象非常樸素,為人也很溫和。接觸中,他給她無微不致的關懷,還常常開導她,讓她勇敢面對人生。隨著接觸,他們的感情日益深厚,

等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卻遭到雙方家人及朋友的反對。趙文幹家庭比較困難,並欠有不少外債。眾人的眼裡,一個家庭困難,一個身患殘疾,這樣的結合總是不大妥當。2004年年初,他們不顧眾人反對,還是結婚了。他們的婚禮辦得非常簡單,家當都是黃小梅的娘家與趙文幹的朋友們湊起來的,婚禮上收的份子錢也被債主們分了。“結婚那天,我沒見到一分彩禮錢,債主們認為這樣的家庭還不了欠債,現場就把錢分完了。年底,我生孩子時,連住院的錢都沒有,後來還是親朋處借來的。”

儘管趙文幹有木工手藝,因為在山裡做工,收入很低,常常入不敷出。為了養家,他開始到縣城為人做沙發,但是又要租房,又要一家人生活,收入還是不夠用。黃小梅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她向父母借了7000塊錢做稻穀生意。因沒經驗,他們收來的稻穀全是壞的,不但沒賺到錢,還把本錢搭了進去。可是她不認輸,她認為窮不可怕,只要勤勞,沒有挺不過去的難關。她認為丈夫有手藝,他們可以到縣城做傢俱來賣。

做傢俱需要經費和場地,她又東拼西湊借了些錢去進原料,開始到縣城來發展。沒有錢租場地,他們只好租住在龍川一個祠堂內,吃住生產全在裡面。剛開始時,他們做席夢思,做好後,再用三輪車拉到縣城去賣,兩三天可以賣出去一張,每賣一張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傢俱輔材與半成品

“當時賺的錢有限,我們又要生活,又要經費來進原料。由於經濟困難,我們常常連進貨的錢都沒有。儘管貧窮,又困難重重,但我從來不向別人伸手索要,總想自食其力。有時為貼補家用,我們還種豆子。有時我就剝豆子拿到市場去買。剝豆子對正常人來說,不是難事,對只有一隻手,一隻眼睛的我來說,還是有些費勁。後來見我們困難,我又是殘疾人,進貨的時候,批發商總是將材料先賒欠給我們。”從做席夢思開始,後來他們又去做床、沙發、櫃子。

每天黃小梅和丈夫都起早貪黑,無論做什麼,他們都一直秉承著誠信為本、貨真價實、顧客至上的原則,為顧客提供優質滿意的產品。他們的服務宗旨也得到顧客的信賴,生意源源不斷。

艱辛創業

隨著業務越來越多,黃小梅他們的手頭稍寬裕一點時,他們於2005年由龍川搬到縣城城東社區創辦了伯溫傢俱廠,並租用了旁邊的閒置地,搭建廠棚進行生產。儘管規模擴大,他們的每一步走得仍非常艱辛。儘管有了廠棚,但該建築是違規的,因生產產生的噪音及建築違章,他們常遭到周邊群眾舉報。每當執法部門前來執法時,瞭解到黃小梅是殘疾人,瞭解到她身殘志堅,瞭解到她創業的艱辛時,他們也沒有過多責難她,而是對她進行教育,讓她儘量減少嗓音,及早將廠房搬離居民區。

簡易工棚

“當時,我很想有個正規的生產場地,避免打擾周圍的群眾,但是實在沒有經濟能力。那段時間,我們就拼命地幹活,無論多苦多難,都咬緊牙關挺著,希望走出困境。”黃小梅說。

後來隨著城鎮建設,他們的傢俱廠由城東社區搬到了下沙垟村生產。 因下沙垟生產車間建在低窪地段,2015年至2016年,他們的生產車間曾連續兩年遭到颱風襲擊,每次颱風到來,幾分鐘之內,車間內便灌滿了水,每一次都讓她損失慘重,少則十多萬,多則幾十萬。黃小梅說,有一次為排洪,她丈夫差一點被洪水沖走。每次看到做好的傢俱被洪水浸泡,她的心都在滴血。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她沒有能力找一個更好的廠區。因為此前,她們曾將多年的積蓄拿出來與朋友在溫州合夥開酒店,投資150余萬元,最後卻血本無歸。因為他們的合夥人將所有錢款卷跑了。儘管後來他們找到了他,打贏了官司,可是他們還是沒拿回屬於自己的錢。這次投資讓他們明白,他們只有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才不會走彎路。

自強不息

經過多年打拼,憑著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勁兒,如今,黃小梅的伯溫傢俱廠已步入正軌。現工廠已搬離城區,並在百丈漈租用了一幢三層樓的廠房,內設各種生產流水線,並擁有工人2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工人中有4人是殘疾人。他們有聾啞人,手腳殘疾者。其中聾啞人跟隨他們的時間最長,時長達十餘年。在提起為什麼啟用那麼多殘疾人時?黃小梅說:“主要是因為我自身殘疾。當年殘疾後,我無法再從事之前的行業,便很想找一份自己能幹的工作,多次求職,卻屢遭拒絕,心裡的那種痛苦是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有了這樣的經歷後,才迫使我後來自己創業。所以我很理解殘疾人那種渴望找工作的感受。殘疾人只要能幹,有活幹,有收入,就能活得自信些,活得有尊嚴些。當我有能力為與我有著類似遭遇的人提供相應的崗位時,我也很高興。”黃小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廠裡,她與工人們都相處得很好。黃小梅也很尊重這些殘疾工人們,她說:“其實尊重他們,就是在尊重我自己。一路走來,我很感謝在我摔倒,幫助我重新站起來,以及給我提供幫助的人。”

聾啞工人在工作中

採訪中,記者從黃小梅的身上感受到她的積極向上與自信,她身上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無畏的精神。她表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揮殘疾人的優勢,證明缺陷對她來說只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她可以活的很精彩。的確,每個人都需要怒放的青春。

債主們認為這樣的家庭還不了欠債,現場就把錢分完了。年底,我生孩子時,連住院的錢都沒有,後來還是親朋處借來的。”

儘管趙文幹有木工手藝,因為在山裡做工,收入很低,常常入不敷出。為了養家,他開始到縣城為人做沙發,但是又要租房,又要一家人生活,收入還是不夠用。黃小梅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她向父母借了7000塊錢做稻穀生意。因沒經驗,他們收來的稻穀全是壞的,不但沒賺到錢,還把本錢搭了進去。可是她不認輸,她認為窮不可怕,只要勤勞,沒有挺不過去的難關。她認為丈夫有手藝,他們可以到縣城做傢俱來賣。

做傢俱需要經費和場地,她又東拼西湊借了些錢去進原料,開始到縣城來發展。沒有錢租場地,他們只好租住在龍川一個祠堂內,吃住生產全在裡面。剛開始時,他們做席夢思,做好後,再用三輪車拉到縣城去賣,兩三天可以賣出去一張,每賣一張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傢俱輔材與半成品

“當時賺的錢有限,我們又要生活,又要經費來進原料。由於經濟困難,我們常常連進貨的錢都沒有。儘管貧窮,又困難重重,但我從來不向別人伸手索要,總想自食其力。有時為貼補家用,我們還種豆子。有時我就剝豆子拿到市場去買。剝豆子對正常人來說,不是難事,對只有一隻手,一隻眼睛的我來說,還是有些費勁。後來見我們困難,我又是殘疾人,進貨的時候,批發商總是將材料先賒欠給我們。”從做席夢思開始,後來他們又去做床、沙發、櫃子。

每天黃小梅和丈夫都起早貪黑,無論做什麼,他們都一直秉承著誠信為本、貨真價實、顧客至上的原則,為顧客提供優質滿意的產品。他們的服務宗旨也得到顧客的信賴,生意源源不斷。

艱辛創業

隨著業務越來越多,黃小梅他們的手頭稍寬裕一點時,他們於2005年由龍川搬到縣城城東社區創辦了伯溫傢俱廠,並租用了旁邊的閒置地,搭建廠棚進行生產。儘管規模擴大,他們的每一步走得仍非常艱辛。儘管有了廠棚,但該建築是違規的,因生產產生的噪音及建築違章,他們常遭到周邊群眾舉報。每當執法部門前來執法時,瞭解到黃小梅是殘疾人,瞭解到她身殘志堅,瞭解到她創業的艱辛時,他們也沒有過多責難她,而是對她進行教育,讓她儘量減少嗓音,及早將廠房搬離居民區。

簡易工棚

“當時,我很想有個正規的生產場地,避免打擾周圍的群眾,但是實在沒有經濟能力。那段時間,我們就拼命地幹活,無論多苦多難,都咬緊牙關挺著,希望走出困境。”黃小梅說。

後來隨著城鎮建設,他們的傢俱廠由城東社區搬到了下沙垟村生產。 因下沙垟生產車間建在低窪地段,2015年至2016年,他們的生產車間曾連續兩年遭到颱風襲擊,每次颱風到來,幾分鐘之內,車間內便灌滿了水,每一次都讓她損失慘重,少則十多萬,多則幾十萬。黃小梅說,有一次為排洪,她丈夫差一點被洪水沖走。每次看到做好的傢俱被洪水浸泡,她的心都在滴血。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她沒有能力找一個更好的廠區。因為此前,她們曾將多年的積蓄拿出來與朋友在溫州合夥開酒店,投資150余萬元,最後卻血本無歸。因為他們的合夥人將所有錢款卷跑了。儘管後來他們找到了他,打贏了官司,可是他們還是沒拿回屬於自己的錢。這次投資讓他們明白,他們只有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才不會走彎路。

自強不息

經過多年打拼,憑著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勁兒,如今,黃小梅的伯溫傢俱廠已步入正軌。現工廠已搬離城區,並在百丈漈租用了一幢三層樓的廠房,內設各種生產流水線,並擁有工人2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工人中有4人是殘疾人。他們有聾啞人,手腳殘疾者。其中聾啞人跟隨他們的時間最長,時長達十餘年。在提起為什麼啟用那麼多殘疾人時?黃小梅說:“主要是因為我自身殘疾。當年殘疾後,我無法再從事之前的行業,便很想找一份自己能幹的工作,多次求職,卻屢遭拒絕,心裡的那種痛苦是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有了這樣的經歷後,才迫使我後來自己創業。所以我很理解殘疾人那種渴望找工作的感受。殘疾人只要能幹,有活幹,有收入,就能活得自信些,活得有尊嚴些。當我有能力為與我有著類似遭遇的人提供相應的崗位時,我也很高興。”黃小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廠裡,她與工人們都相處得很好。黃小梅也很尊重這些殘疾工人們,她說:“其實尊重他們,就是在尊重我自己。一路走來,我很感謝在我摔倒,幫助我重新站起來,以及給我提供幫助的人。”

聾啞工人在工作中

採訪中,記者從黃小梅的身上感受到她的積極向上與自信,她身上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無畏的精神。她表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揮殘疾人的優勢,證明缺陷對她來說只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她可以活的很精彩。的確,每個人都需要怒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