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煤炭業的2017年度總結 政策、大事、問題、趨勢都在這裡

煤炭2017:有效供給品質提高

一、政策與大事

1.煤炭行業退出落後產能1.5億噸以上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年要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同時要求,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

以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要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有效化解煤炭行業產能過剩,並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2016年是煤炭去產能的第一年,當年煤炭去產能的目標高達2.5億噸,年終超額完成任務達到2.9億噸。
截至2017年11月底,本年度煤炭去產能任務已經超額提前完成,這意味著前兩年全國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4億噸,逼近“十三五”目標上限,全國煤礦數量將從2015年的1.08萬處減少到7000處左右,2018年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去產能任務。

2.國家發展改革委力推煤電運直購直銷中長期合同

10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關於深化推進煤電運直購直銷中長期合同座談會上表示,

著眼於煤炭行業當前的情況,首先是保供降價,措施之一是減少中間環節,推行直購直銷的中長期合同,大幅度減少成本,讓煤價回歸到合理區間。自2016年起,煤炭市場走出低谷,煤價一路上漲,雖經過調控,中間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運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2017年要建造此前中長期合同的升級版,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直供直銷,提質增量,運力保障,平臺保障以及信用保障。
連維良特別指出,對於平臺保障,要結合直購直銷中長期合同,從現在起著手組建全國煤炭直接交易中心。全國煤炭直接交易中心要以鐵路為基礎,要和現有的地區性☆禁☆交易中心一起研究,可以考慮股份制組建,用以長期支撐煤炭直購直銷的中長期合同。隨著煤電長協合同陸續簽訂,煤炭先進產能逐步釋放,2018年煤價將整體步入合理價格區間。

3.煤炭行業經濟運行品質明顯提高

2017年以來,全國煤炭產量、消費量和淨進口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長態勢。2017年前10個月,全國煤炭產量28.53億噸,同比增長4.8%;煤炭淨進口2.2億噸,同比增長12.8%;全社會煤炭庫存減少1億噸以上;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32.6億噸左右,同比增長3.7%;隨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優質產能逐步釋放,落後產能淘汰退出,煤炭運輸通道建設加快,全國煤炭市場供需關係正在由基本平衡向更高水準的動態保障發展。

煤炭上下游企業在互利共贏、自主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的“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對於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維護行業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前10個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1%,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28.8%。行業經濟效益穩步回升,為煤炭行業去產能、脫困和轉型升級發展奠定了基礎。

4.煤炭行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今年前9個月,前8家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8.92%,市場集中度提高,我國煤炭穩定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全國煤礦數量由2015年底的1.2萬處左右,減少到目前的不足8000處;近期國家能源局發佈的資料顯示,全國公告的生產煤礦4271處,產能34.1億噸/年;在建煤礦1228處,產能10.53億噸/年,平均單井規模85萬噸/年左右。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供應的主體。初步統計,全國已建成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多處,產量比重占全國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特大型煤礦59處,產能近8億噸/年;建成智能化開採煤礦47處;優質產能快速增加,煤炭現代化水準大幅提高。

5.北煤南運大通道蒙華鐵路建設獲重大突破

2017年9月,蒙華鐵路龍門黃河大橋主拱合龍,標誌著蒙華鐵路全線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4年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新建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的方案。自此,這一“北煤南運”的鐵路新通道項目正式拉開了序幕。蒙華鐵路線路全長1800多公里,規劃輸送能力2億噸/年以上,投資總額約1930億元,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運煤專線。據瞭解,蒙華鐵路計畫於2019年10月全面建成通車,規劃設計年運輸能力為2億噸。

二、問題與趨勢

1.全國煤炭產能過剩態勢未根本改變

縱使兩年來煤炭去產能工作順利推進,超額完成年度去產能目標任務,先進產能建設有序推進,但當前全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資料顯示,經過兩年的去產能,目前我國煤礦總產能51億~52億噸/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產能39億噸/年以上,在建和技術改造煤礦產能12億~13億噸/年左右。到2020年,具備生產能力的煤礦產能在現有基礎上將淨增3億~4億噸/年,加上每年2億噸左右的煤炭淨進口,總供給能力大幅增加,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態勢並沒有根本改變。國發[2016]7號文提出的“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目標雖已初步實現,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還有差距,深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煤炭經濟平穩運行還要進行不懈的努力。

2.煤炭供需格局發生深刻調整,部分區域、部分時段供給緊張問題仍然存在

生產重心向晉陝蒙甯地區集中特徵明顯。今年1~8月,晉陝蒙寧地區煤炭產量15.86億噸,占全國的68.9%,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從產量增量看,上述四省(區)煤炭產量同比增加1.46億噸,超出全國產量增量(1.18億噸)約2800萬噸。煤炭調入地區和規模進一步擴大。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調出量8.57億噸,同比增長14.48%,調入量8.55億噸,增長14.6%。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省由傳統的煤炭調出省轉為調入省;貴州省、寧夏自治區煤炭調出規模減少;江蘇、廣東、吉林、黑龍江等省調入規模不斷擴大,同比分別增加4200萬噸、1450萬噸、1200萬噸和700萬噸。隨著生產重心西移、區域間煤炭調撥規模擴大,多年來形成的煤炭運輸格局被打破,區域性、時段性煤炭供應緊張問題凸顯。

3.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強。受能源結構調整、能源科技進步加快影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前三季度清潔能源發電保持快速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8.8%、21%和31.6%,增加發電量735億千瓦時,替代煤炭消費超過3000萬噸。今年前8個月,全國水電持續負增長,水電出力不足帶來火電增加,相應增加煤炭消費1.0億噸左右。9月當月水電大幅增長18.6%,火電發電同比下降0.5%。先進產能釋放加快。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對手續不全的建設項目,通過產能置換加快補辦相關手續;對部分先進產能煤礦、安全保障能力較高的露天煤礦和低瓦斯煤礦通過核增生產能力,預計全年新增產能2億噸左右。安全環保執法力度加強。安全生產、環保檢查、礦產資源利用、土地使用監管加強,一些煤礦生產能力受到制約。以上因素相互疊加,增加了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

中國煤炭教育網微信號:coaledu

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培訓中心負責教學運行和管理的我國第一個面向全國煤炭企業,以服務行業為特色的現代遠端教育培訓網。建網十餘載,擁有會員企業近百家,遍及全國,是煤炭行業覆蓋面、受眾面和培訓面最廣的教育培訓網路體系。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培訓中心成為全國100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目前煤炭行業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中國煤炭教育網”官方網站或點擊“閱讀全文”

今年前9個月,前8家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8.92%,市場集中度提高,我國煤炭穩定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全國煤礦數量由2015年底的1.2萬處左右,減少到目前的不足8000處;近期國家能源局發佈的資料顯示,全國公告的生產煤礦4271處,產能34.1億噸/年;在建煤礦1228處,產能10.53億噸/年,平均單井規模85萬噸/年左右。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供應的主體。初步統計,全國已建成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多處,產量比重占全國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特大型煤礦59處,產能近8億噸/年;建成智能化開採煤礦47處;優質產能快速增加,煤炭現代化水準大幅提高。

5.北煤南運大通道蒙華鐵路建設獲重大突破

2017年9月,蒙華鐵路龍門黃河大橋主拱合龍,標誌著蒙華鐵路全線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4年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新建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的方案。自此,這一“北煤南運”的鐵路新通道項目正式拉開了序幕。蒙華鐵路線路全長1800多公里,規劃輸送能力2億噸/年以上,投資總額約1930億元,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運煤專線。據瞭解,蒙華鐵路計畫於2019年10月全面建成通車,規劃設計年運輸能力為2億噸。

二、問題與趨勢

1.全國煤炭產能過剩態勢未根本改變

縱使兩年來煤炭去產能工作順利推進,超額完成年度去產能目標任務,先進產能建設有序推進,但當前全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資料顯示,經過兩年的去產能,目前我國煤礦總產能51億~52億噸/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產能39億噸/年以上,在建和技術改造煤礦產能12億~13億噸/年左右。到2020年,具備生產能力的煤礦產能在現有基礎上將淨增3億~4億噸/年,加上每年2億噸左右的煤炭淨進口,總供給能力大幅增加,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態勢並沒有根本改變。國發[2016]7號文提出的“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目標雖已初步實現,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還有差距,深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煤炭經濟平穩運行還要進行不懈的努力。

2.煤炭供需格局發生深刻調整,部分區域、部分時段供給緊張問題仍然存在

生產重心向晉陝蒙甯地區集中特徵明顯。今年1~8月,晉陝蒙寧地區煤炭產量15.86億噸,占全國的68.9%,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從產量增量看,上述四省(區)煤炭產量同比增加1.46億噸,超出全國產量增量(1.18億噸)約2800萬噸。煤炭調入地區和規模進一步擴大。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調出量8.57億噸,同比增長14.48%,調入量8.55億噸,增長14.6%。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省由傳統的煤炭調出省轉為調入省;貴州省、寧夏自治區煤炭調出規模減少;江蘇、廣東、吉林、黑龍江等省調入規模不斷擴大,同比分別增加4200萬噸、1450萬噸、1200萬噸和700萬噸。隨著生產重心西移、區域間煤炭調撥規模擴大,多年來形成的煤炭運輸格局被打破,區域性、時段性煤炭供應緊張問題凸顯。

3.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強。受能源結構調整、能源科技進步加快影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前三季度清潔能源發電保持快速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8.8%、21%和31.6%,增加發電量735億千瓦時,替代煤炭消費超過3000萬噸。今年前8個月,全國水電持續負增長,水電出力不足帶來火電增加,相應增加煤炭消費1.0億噸左右。9月當月水電大幅增長18.6%,火電發電同比下降0.5%。先進產能釋放加快。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對手續不全的建設項目,通過產能置換加快補辦相關手續;對部分先進產能煤礦、安全保障能力較高的露天煤礦和低瓦斯煤礦通過核增生產能力,預計全年新增產能2億噸左右。安全環保執法力度加強。安全生產、環保檢查、礦產資源利用、土地使用監管加強,一些煤礦生產能力受到制約。以上因素相互疊加,增加了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

中國煤炭教育網微信號:coaledu

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培訓中心負責教學運行和管理的我國第一個面向全國煤炭企業,以服務行業為特色的現代遠端教育培訓網。建網十餘載,擁有會員企業近百家,遍及全國,是煤炭行業覆蓋面、受眾面和培訓面最廣的教育培訓網路體系。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培訓中心成為全國100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目前煤炭行業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中國煤炭教育網”官方網站或點擊“閱讀全文”